《西湖之水》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熊伟西湖的水阅读练习含答案

西湖的水熊伟○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这是白居易对西湖的描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
读着这等名诗佳句,谁不想去一睹西湖的芳容呢?去年底,妻退休了,与我商定今春出门好好玩几天。
我选的第一站自然便是杭州西湖了!○2踏进西湖景区,导游小姐首先把我们一行人带到了苏堤。
苏堤两旁,柳丝早已舒展开婀娜的身姿,桃花也绽开了粉红的笑脸。
不经意间,耳旁偶尔飞过一只黄腹黑羽的黄鹂,更为明代诗人王瀛描摹的“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丽景点上了活墨。
此时,不善作诗的我,竟然随口诵出了能让同行游客附和的诗句:“西瞥湖亲山,东望水连天,欲奔栖霞岭,却恋南屏边。
”听导游讲,苏堤是苏轼当年整治西湖时挖出的淤泥堆砌而成的。
我这时才真正感受到,苏轼不仅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大诗人,还曾是一个身受杭州百姓爱戴的称职太守。
○3柔和的春阳摩挲着,沁香的清风熏烘着。
没到中午,整个景区就已经游人如织了。
坐在平湖秋月的木椅上,一行人一边品着龙井茗茶,一边听导游讲清代艺术家李渔选遍天下,最终举家定居西湖旁的故事。
李渔那一联“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道出了西湖对他的无敌魅力,也激起了无数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向往。
听着听着,我不禁涌出一股动笔的冲动。
好在出门之前,我习惯性地往旅行包里塞进了一沓稿纸。
不过妻当时曾提醒我:“别看你的《白云山偶遇》得了点好评,写西湖你肯定是白费脑筋。
”○4妻说的对,古往今来写西湖的名人佳作太多了。
但我还是禁不住想写一点。
只写几笔西湖的水吧!于是我在湖中最大的亭——湖心亭停了下来。
艳阳斜照,零云缓飘,在湖心亭周边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湖中风光一览无余。
边赏边写,还真是其乐无穷呢!○5微风拂面的时候,湖面平静得犹如一面明镜。
远方,岸边的水,堤边的水,倒映着花草垂柳和悠悠漫步的游人。
那些百态的柳姿,似锦的繁花;那些古朴的亭宇,优雅的曲桥;那些往来的身影,喜悦的容颜……所有的异彩纷呈全都游浮在这一湖碧水之中,似乎是在向蓝天展示大地的美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一)西湖之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很喜欢这句诗,因为我同苏轼一样深恋着那西子湖畔,深恋着西子湖畔那一潭无以伦比的水。
西湖之美,美在西湖之水。
西湖之水是碧绿的,也许是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苍翠欲滴的树木的缘故吧,使得这水那么绿,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春姑娘就住在湖底,摇动的水草呈现出翠绿颜色,闪亮闪亮的,太阳光一照,便活跃起来了,像一群舞者穿着闪亮的裙子在跳舞,舞姿那样整齐。
那样优美,令人沉醉。
西湖之水是平静的,像一面光滑的大镜子,静静地照耀着,点点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微波,很快便倏地一下又不见了,让人猜不着,看不透,不知不觉中,湖水又恢复了平静,几条小鱼游过来,轻轻地,柔柔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游动,这种意境,清静幽深,能让人忘掉一切烦恼,尽情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由自在地去翱翔……西湖之水是醉人的,它的绿,它的静将你紧紧包围,让你忘记现在,忘记世俗,忘记烦恼,回到纯朴,回到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的魅力是多么伟大,它又将你从喧嚣中拉回,离开城市那片狭小的区域,感受自然的广阔与清丽,感受那纯粹的美,没有人不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它是最圣洁的象征!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一潭举世无双的碧水,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
1.在作者看来,西湖的水有:碧绿、、特点。
(2分)2.西湖的水碧绿的,这是因为,那样优美让人沉醉。
(2分)3.文中“折服”的意思是:,作者使用这个词语充分表达了西湖的美让人无法抗拒。
如果让我用这个词写一个句子,我是这样写的:。
(4分)4.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的特点,让人回味。
(2分)5.我们应该怎么与自然相处?用一两句简单谈谈看法。
(4分)(二)篝火燃烧起来了时光悄悄地流逝着。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增长着才干,认识了周围的许多事物,火就是其中之一。
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时间和认识过程的。
2023年《西湖游记》阅读答案_1

2023年《西湖游记》阅读答案2023年《西湖游记》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1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①月色入户。
户:②念无与乐者。
念:③盖竹柏影也。
盖:④怀民亦未寝。
寝: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小题3:(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甲文写月的句子:乙文写月的句子:写法上不同点:参考答案:小题1:①户:门②念:考虑③盖:承接连词,相当于“原来是”④寝:睡觉(共4分)小题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②怎么能讲给世俗的人听呢!(共4分)小题3:“闲人”是作者在谪贬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骚之情。
饱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凉,同时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分),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分)。
写法上不同点: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读懂短文,疏通句意,在语境中推断字词的意思。
比如“盖”也有“大概”的意思,而此句不是猜想,而是“确定的'了解”,所以其义为“原来是”。
新部编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及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杭州西湖四周景点密布,清风唱和的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的悠扬不息,让人慨叹的胡雪岩故居。
近年来,市政府对西湖周边景点进行改造,要求景区全天候对外开放。
不过事实上,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却早已成为盈利餐厅或高档“会所,”尤其是北山路、南山路等周边建筑,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政府用力气打造的“大众西湖”,竟成了一个矛盾体:一边是免费美景,一边却是炫富场所,不断刺激着公众。
这西湖“富贵化”的趋势,使“大众西湖”成为了考验政府的一道命题。
(1)这段文字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政府该如何面对西湖“富贵化”这一趋势,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南屏晚钟的悠扬不息”改为“悠扬不息的南屏晚钟”;“用力气”改为“倾力”;“会所,”逗号放到引号外。
(2)略【解析】【分析】(1)“清风唱和的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的悠扬不息”搭配不当;“政府用力气打造的大众西湖”中“用力气”一词不得体;“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却早已成为盈利餐厅或高档‘会所,’”中逗号使用错误。
(2)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西湖是大众资源,其公共价值的最大化应得益于全民共享才能实现。
靠近环西湖的一线风光,必须还给游客和市民,应当把已占据在环西湖沿线的私人“会所”,逐渐转移到景区外围去。
政府应制定一些保护措施,如承租者不能改变建筑风貌和结构,不能封闭必须对外开放等。
【点评】注意修改病句、用语得体、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二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谈。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所谓中国对美发动网络攻击,这完全是臆测想象。
②中国是黑客攻击等网络威胁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也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一贯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
③美国对全球各地的监听活动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甚至包括自己的盟友。
④看来,美国不光在银幕上成功虚构了一个《黑客帝国》,也想在现实中制造一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西湖》阅读答案

西湖阅读答案问题一:西湖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答案: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的标志性地点之一。
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二:西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案: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它是一个自然的淡水湖泊,在自然的美景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下,成为了古代中国帝王和文人墨客的胜地。
问题三:西湖有哪些知名的景点?答案:西湖拥有许多知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有:1.断桥:位于苏堤上,是连接湖岸与孤山的一座石拱桥。
它因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而得名,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
2.西湖十景之一。
3.龙井:位于西湖的西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之一。
龙井茶以其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4.西湖音乐喷泉: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都会表演不同风格的水舞。
5.北山公园:位于西湖的北岸,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公园。
公园内有著名的瞻园和花港观鱼等景点。
问题四:西湖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答案:西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许多与文学、绘画、诗词相关的传统文化。
西湖不仅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的写作题材。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如苏轼的《赤壁赋》和《钱塘湖春行》等。
问题五:西湖现在如何保护?答案:由于西湖的重要性和价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西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现在,西湖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水质管理:通过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监测,确保西湖水质的清澈和安全。
2.文化遗产保护:对西湖周边的历史建筑、园林和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严禁滥伐滥采,加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
4.旅游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保持西湖的原始风景和文化氛围。
问题六:西湖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如何?答案:西湖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周围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之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很喜欢这句诗,因为我同苏轼一样深恋着那西子湖畔,深恋着西子湖畔那一潭无以伦比的水。
西湖之美,美在西湖之水。
西湖之水是碧绿的,也许是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苍翠欲滴的树木的缘故吧,使得这水那么绿,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春姑娘就住在湖底,摇动的水草呈现出翠绿颜色,闪亮闪亮的,太阳光一照,便活跃起来了,像一群舞者穿着闪亮的裙子在跳舞,舞姿那样整齐。
那样优美,令人沉醉。
西湖之水是平静的,像一面光滑的大镜子,静静地照耀着,点点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微波,很快便倏地一下又不见了,让人猜不着,看不透,不知不觉中,湖水又恢复了平静,几条小鱼游过来,轻轻地,柔柔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游动,这种意境,清静幽深,能让人忘掉一切烦恼,尽情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由自在地去翱翔……
西湖之水是醉人的,它的绿,它的静将你紧紧包围,让你忘记现在,忘记世俗,忘记烦恼,回到纯朴,回到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的魅力是多么伟大,它又将你从喧嚣中拉回,离开城市那片狭小的区域,感受自然的广阔与清丽,感受那纯粹的美,没有人不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它是最圣洁的象征!
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一潭举世无双的碧水,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
1.在作者看来,西湖的水有:碧绿、平静、醉人特点。
(2分)
2.西湖的水碧绿的,这是因为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苍翠欲滴的树木,那样优美让人沉醉。
(1分)
3.文中“折服”的意思是:因西湖的美而为之倾倒,作者使用这个词语充分表达了西湖的美让人无法抗拒。
如果让我用这个词写一个句子,我是这样写的:长城的高大雄伟真让人折服。
(4分)
4.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前后呼应的特点,让人回味。
(1分)
5.我们应该怎么与自然相处?用一两句简单谈谈看法。
(3分)
大自然造就了奇丽的景色,让我们赏心悦目,所以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但是我们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都会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