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及答案(40题)填空题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选择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四、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五、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

参考答案
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
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5.离开
6.同“现”
三、D
四、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
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
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五、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小学六年级数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古诗一《登高》1. 古诗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在形容什么?- 答案:自然风景。

2. 古诗中的“上有黄冈深树鸣,春雷满庭汉月明”反映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答案:春天、下雨天。

古诗二《钱塘湖春行》1. 古诗中的“园林疏朱槿,户牖依山傍。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园林里有疏落的朱槿花,屋子靠山依水,只有长江流水没有声音。

2. 第二节的句子“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是在描述什么时候的景象?- 答案:日头未落时。

古诗三《秋夜将晓》1. 古诗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家中庭院深深的,有满是杨柳的池塘,有飞起的炊烟,屋里写着无数的窗帘。

2. 古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有一只鸟儿因为天黑了,就在池边的树上住下了,有个和尚敲着门要出去。

古诗四《清明》1. 诗人感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清明”是指哪一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清明节,诗人对这逝去的生命感到哀痛和惋惜。

2. 古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诗人问借酒喝,问牧童酒店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那边。

古诗五《赋得古原草送别》1. 古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答案:事物的生命都有生老病死,像一年四季,草木一样,时兴时荣,时枯时老。

2. 古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诗人离别时,看到感人的画面,心中不禁感慨、惊叹,泪水随之而出。

古诗六《春望》1. 古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表达了对祖国安宁、统一的期望。

2. 苏轼为什么要用“极目”来形容看得远的感觉?- 答案:诗人用“极目”来形容看得远的感觉,是因为此时诗人情不自禁的望向远方,并为远方的变化和事物的变迁而感慨。

以上就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古诗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文,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第一题:请默写下面这首古诗的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题:请朗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参考答案:杨万里第三题:请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并回答问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之道也。

齐子之几也,墨子之亲也。

夫孝敬父母,孝顺兄长。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顺治家,敬老慈幼。

衣服饭君,不敢不顺。

老而不孝,不可以教;幼而不养,不可以长。

齐子之几也,如有余力,则学文。

问题:这篇古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参考答案:孝顺父母、敬老慈幼第四题:请默写下面这首古诗的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参考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五题:请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并回答问题: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问题:这篇古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参考答案:物化、虚实之间的关系以上是一些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文,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良好审美品味和阅读能力。

祝同学们在学习古诗文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浪淘风簸.自天涯。

()A.颠簸B.簸箕C.巅峰(2)水村山郭..酒旗风。

()A.一个地名B.依山而建的城C.山顶(3)书.湖阴先生壁。

()A.书法B.写C.一本书(4)两山排闼..送青来。

()A.排列B.推开门C.门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3.下列关于《浪淘沙》(其一)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汹涌气势B.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C.“如今直上银河去”说明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了传说中的银河D.“同到牵牛织女家”表达了诗人要和家人一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4.下列关于《江南春》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红绿交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B.“绿映红”的“映”字,从视觉上突出了“江南春”花草树木争春的景象C.“千里莺啼”从声音的角度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D.第三、四句描写烟雨中的“楼台”,为全诗添加了寂寥、忧伤的情感5.下面对诗歌《书湖阴先生壁》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3.中庭地白树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

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和鉴赏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进行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王之涣。

2.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答案:《登鹳雀楼》。

3.诗中描述了什么自然景观?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答案:指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补全空白。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A. 举头B. 低头C. 抬脚D. 微笑答案:A. 举头。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A. 昏迷B. 默默C. 可怜D. 无边答案:D. 无边。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 彩虹B. 游乐C. 春风D. 雪花答案:C. 春风。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A. 乌云B. 钢铁C. 乐曲D. 飞燕答案:A. 乌云。

三、下列名句与古诗对应,请将其连线。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A. 《静夜思》 - 李白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 《乌衣巷》 - 杜甫3.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 《望庐山瀑布》 - 李白4.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D. 《月下独酌》 - 李白只影向谁去?答案:1 - D,2 - B,3 - C,4 - A。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同学们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能够多读古诗词,领略其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古诗练习题答案1. 《登鹳雀楼》答案:清乐怀古,登楼望远。

鹳雀楼高耸,俯瞰世界。

2. 《静夜思》答案:孤灯照寒夜,思绪缠绵。

看月儿圆又亮,心境安宁。

3. 《春晓》答案:鸟鸣惊春梦,朝阳照人间。

绿草如茵,花开世界宽。

4. 《将进酒》答案:豪情壮志,挥洒胸襟。

酒逢知己,万事皆顺心。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离别之际,相送情浓。

黄鹤楼上,情深谊重。

6. 《静夜思》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是《静夜思》的第一句和最后两句。

诗人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情怀,以及看到明月时想起故乡的意境。

7. 《望月怀远》答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解析:这是《望月怀远》的最后两句。

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情人相思之情,抒发了作者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8. 《题西林壁》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这是《题西林壁》的四句。

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出只有亲自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了解事物本质的思想。

9. 《登高》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这是《登高》的四句。

诗人运用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对猿声、飞鸟和流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10. 《望月怀远》答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解析:这是《望月怀远》的前三句。

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追问,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人对宇宙之间的迷惑和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
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
“。

3、毛毛读了古代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中的诗句:“”。

4、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瀑布,不禁想起“”这句诗来。

5、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6、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王昌龄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满腔豪情。

7、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高适的《别董大》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

曹植质问哥哥苦苦相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

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或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格言)与他共勉。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朋友孟浩然。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疑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宋代王安石,我们还读过他的《元日》、《梅花》
15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16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17、秋天到了,枫叶变红这是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

18.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填空。

1、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欲把西湖比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6、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

7、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

8、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

9、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_____。

11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13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7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