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室

合集下载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一、引物的稀释1、引物干粉冻存于-20℃,用前12000rpm离心1min;2、按引物管上的nmol数稀释,nmol=4.92,加49.2µL ddH2O至100µM;3、稀释至10µM(5µL引物F+5µL引物R+40µL ddH2O)二、目的基因的扩增实验前准备:生物安全柜紫外照射30min,模板DNA、水、引物、buffer,dNTP提前10min拿出解冻,用75%酒精擦拭移液器及台面。

扩增体系:Reagent 25µL 50µL10xbuffer (含Mg2+) 2.5µL 5µLdNTP (10mM) 0.5µL 1µLrT aq酶0.25μL0.5μLprimer (10μM) 1.25μL 2.5μLTemplate DNA 2μL4μLddH2O 18.5µL 37µL反应程序:(延伸时间按目的片段大小进行调整)95℃预变性3min(95℃变性30 s,60℃退火30s,72℃延伸45s)x3572℃后延伸7min4℃保持电泳:120V,加2µLloading buffer,上样5µL,1000bp marker 5µL小胶:2%,0.6g琼脂糖,30ml 1xTAE中胶:2%,1g琼脂糖,50ml 1xTAE大胶:2%,2g琼脂糖,100ml 1xTAE三、目的产物切胶回收(试剂盒)四、连接实验前准备:SolutionI在冰上融化连接体系:Reagent 10µL胶回收DNA(50ng/μL)4µLPDM-18T载体1µLSolution I 5µL反应条件:16℃,4h(PCR仪,热盖105℃)/ 4℃过夜五、转化实验前准备:开启42℃水浴锅实验步骤:样品+阴性对照(无质粒)+阳性对照(感受态带的质粒)1、把感受态细胞TOP10从-80℃冰箱拿出并放置于冰上解冻;2、每管分装30 - 50μL感受态细胞(冰浴);3、向感受态细胞中加入5μL连接产物,冰浴30min。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嘿,各位科学小达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这可是实验室里的“高级魔术”,我保证,听完我的讲解,你也能变成一个“DNA巫师”。

首先,得准备好我们的“魔法材料”,也就是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液体宝贝”。

什么“PCR试剂”、“限制酶”、“连接酶”啦,这些都是我们“克隆大业”的必备良药。

第一步,来个“DNA热舞派对”,也就是PCR扩增。

把我们的目标DNA扔进“PCR机器”里,让它跟着高温曲线一起“热舞”,直到它“子孙满堂”,复制出成千上万的DNA副本。

第二步,给DNA来个“精致修剪”,这就是传说中的“酶切反应”。

我们用限制酶这个“分子剪刀”把DNA切成我们想要的形状,这可是个精细活儿,稍微手一抖,就可能变成“DNA碎片”。

接下来,是“DNA联姻”环节,也就是“连接反应”。

我们把修剪好的DNA片段和载体DNA“牵线搭桥”,让它们在连接酶的“见证”下,成为“一家人”。

这就像是在实验室里举办了一场“分子婚礼”。

然后,是“细胞变身”时间,也就是“转化反应”。

我们把连接好的DNA“送入”细菌细胞,让它们变成“DNA搬运工”。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细胞界搞了一场“特工行动”。

紧接着,得来个“D NA身份验证”,也就是“筛选转化子”。

我们把这些“可能怀孕”的细胞放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那些成功“怀孕”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这就像是在玩“细胞版”的“谁是卧底”。

最后,我们要进行“DNA产前检查”,也就是“DNA测序”。

通过测序,我们可以确认我们的克隆是否“健康成长”,没有出现“基因突变”这类“家庭悲剧”。

总之,分子克隆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场实验室里的“魔法表演”。

只要掌握了这些“咒语”和“魔法棒”,你也能在DNA的世界里,玩转“克隆大法”。

别忘了,每个科学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巫师,分子克隆,只是我们施展魔法的一部分!。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分⼦克隆实验标准步骤分⼦克隆实验标准步骤⼀、常规分⼦克隆实验流程:⼆、分⼦克隆实验标准步骤(含实验编号):1. PCR 扩增⽬的基因(编号Clone SOP-1)以本实验室常⽤酶KOD-Plus-Neo (TOYOBO )为例体系(50ul ):10×KOD buf 5uldNTP(2mM) 5ulMg 2+ 3ulPrimer1 1ulPrimer2 1ulTemplate50-200ngKOD0.5ulddH 2O up to 50ul程序:95℃2min98℃10s58℃30s 35cycle68℃2kb/min68℃7min12℃∞2.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编号Clone SOP-2)琼脂糖溶液的制备:称取琼脂糖,置于三⾓瓶中,按1%-1.5%的浓度加⼊相应体积的TBE或TAE缓液,将该三⾓瓶置于微波炉加热⾄琼脂糖溶解。

胶板的制备:①取有机玻璃内槽,洗净、晾⼲;②将有机玻璃内槽置于⼀⽔平位置模具上,安好挡板,放好梳⼦。

在距离底板上放置梳⼦,以便加⼊琼脂糖后可以形成完好的加样孔。

③将温热琼脂糖溶液倒⼊胶膜中,使胶液缓慢地展开,直到在整个有机玻璃板表⾯形成均匀的胶层。

④室温下静置30min左右,待凝固完全后,轻轻拔出梳⼦,在胶板上即形成相互隔开的上样孔。

制好胶后将铺胶的有机玻璃内槽放在含有0.5~1×TAE(Tris-⼄酸)或TBE(Tris-硼酸)⼯作液的电泳槽中使⽤,没过胶⾯1mm以上。

3.试剂盒回收DNA⽚段(编号Clone SOP-3)以本实验室常⽤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天根)为例使⽤前请先在漂洗液PW中加⼊⽆⽔⼄醇,加⼊体积请参照瓶上的标签。

①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收集管中)加⼊500µl平衡液BL,12,000rpm(~13,400×g)离⼼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请使⽤当天处理过的柱⼦)②将单⼀的⽬的DNA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尽量切除多余部分)放⼊⼲净的离⼼管中,称取重量。

实验室克隆技术解析

实验室克隆技术解析

实验室克隆技术解析实验室克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复制和重组DNA分子,实现对生物体的复制和改造。

本文将对实验室克隆技术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克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克隆的原理实验室克隆技术的原理是基于DNA的复制和重组。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和重组DNA分子,可以实现对生物体的复制和改造。

克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DNA提取:从目标生物体中提取DNA分子,通常使用化学方法或者机械方法进行提取。

2. DNA复制:将提取到的DNA分子进行复制,通常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者细菌的DNA复制机制进行复制。

3. DNA重组:将复制得到的DNA分子与载体DNA进行重组,通常使用质粒或者病毒作为载体。

4. 转化:将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

二、克隆的方法实验室克隆技术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 连接、转化和筛选等。

1.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DNA序列并切割DNA分子的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可以将DNA分子切割成特定的片段。

2. DNA连接:将切割得到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通常使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3. 转化:将连接后的DNA分子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

转化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和冷冻法等。

4. 筛选:通过筛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克隆体。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荧光筛选和PCR筛选等。

三、克隆的应用实验室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研究其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基因工程: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蛋白质,用于生物制药和农业改良等领域。

3. 基因治疗: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将正常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分子克隆技术的使用方法

分子克隆技术的使用方法

分子克隆技术的使用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复制并分离出特定的DNA序列,用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分子克隆技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反应、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下面将对这些步骤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DNA提取是分子克隆技术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从样品(例如细菌、植物或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目标DNA。

提取方法主要有酚/氯仿法、盐法和商用DNA提取试剂盒等。

在提取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样品细胞破裂,并通过使用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最后通过乙酸盐、异丙醇等溶剂沉淀目标DNA。

其次,限制性内切酶是分子克隆技术中的关键工具,它能够识别并切割DNA 的特定序列。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与目标DNA序列相匹配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其与目标DNA一起反应,酶可以精确切割DNA链,产生特定的末端序列。

这样的切割可以生成需要的DNA片段用于后续的连接反应。

连接反应是分子克隆技术的核心步骤,通过该步骤可以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起来。

通常情况下,载体DNA是一种循环的DNA分子,如质粒或噬菌体。

在连接反应中,我们需要将目标DNA片段与已经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处理的载体DNA进行连接。

连接反应可以使用DNA连接酶和缓冲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连接反应的最终产物是重组载体,内含目标DNA的插入片段。

然后,转化是将重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分子克隆实验来说,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宿主细胞。

在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重组载体与宿主细胞共同处理,使其能够进入细胞内。

转化方法主要有热激、电击和化学法等。

通过转化,重组载体可以复制并表达其携带的目标DNA片段。

最后,筛选是分子克隆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它可以确定是否成功克隆了目标DNA片段。

筛选依赖于所克隆目标的特性和选择的标记方法。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酶切鉴定、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和验证克隆的目标DNA片段是否符合预期。

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在基因工程、医学研究和农业领域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分子克隆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体外合成的DNA片段与细胞质态DNA发生连接反应,将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再通过转化或转染等方法将重组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使其表达或复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1.1 DNA片段的制备DNA片段的制备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见的DNA片段制备方法包括:(1)PCR扩增法:通过酶切获得目标序列的DNA片段并进行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生成足够数量的目标序列。

(2)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目标DNA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DNA片段。

(3)化学合成法: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合成所需的DNA片段。

1.2 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分子克隆技术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人工染色体等。

选择合适的载体取决于需求,例如质粒常用于携带外源DNA并在细菌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1.3 连接反应连接反应是将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的步骤。

传统的连接方法主要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将DNA片段与载体进行精确的连接。

1.4 转化或转染转化或转染是将重组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的过程。

在细菌体系中,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转化和电转化。

在哺乳动物细胞体系中,常用的方法有病毒转染和细胞电穿孔等。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2.1 基因工程领域分子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感兴趣的基因从一个有机体中克隆出来,并插入到另一个有机体中进行研究。

例如,利用分子克隆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人体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中,使其大量表达,并用于胰岛素的生产。

2.2 医学研究领域分子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而研究其功能、调控机制以及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等。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中。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将DNA分子插入到载体DNA中来制备重组DNA分子,从而达到扩增特定的DNA序列或者表达生物活性分子的目的。

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基于DNA的重组,重组的过程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DNA的裂解和切割:要将DNA进行克隆,首先需要将待操作的DNA裂解并用酶切成适量的小片段。

2、载体的制备:载体是与待操作的DNA进行克隆的中介物,这种载体通常采用环状DNA分子质粒,也可以采用噬菌体等其它病毒。

3、DNA的连接:将切割后的DNA与载体对应的DNA片段通过酶的帮助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

4、转化:将重组的DNA分子转化到细胞中。

5、筛选:对表达成功的细胞进行筛选,得到所需要的DNA片段。

下面是一份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供研究人员参考:1、准备实验室条件: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坚持使用一次性的实验用品,保证环境的无菌。

2、准备所需材料:重组酶、DNA、载体、培养基、试剂、菌种等。

3、DNA的制备:使用DNA分离试剂盒将所需的DNA样本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并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

4、制备载体:将载体放入匀质的培养基中,通过质粒扩增技术制备大量的载体。

5、连接重组:使用重组酶将切割后的DNA与载体片段连接起来。

6、转化实验:将重组的DNA分子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如大肠杆菌,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选择性筛选能力。

7、筛选:将所需的表达目标转移到含有感光荧光素物质的培养基中,观察感光荧光,达到筛选的目的。

8、挑选合适的细胞:将所得的高荧光表达细胞进行挑选,进行康复培养。

9、提取所需重组蛋白:采取适当的提取方法对获得的细胞进行处理,得到所需的重组蛋白。

总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能够扩大DNA等分子,开启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大门,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李香花吴昌银邢永忠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课程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指DNA的无性繁殖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课程主要是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生及生物学类专业研究生而开设的实验课。

实验内容涉及分子克隆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巧,主要包括分子克隆、分子杂交和表达检测三部分分子克隆技术:DNA重组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本实验利用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可以掌握质粒载体的抽提、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及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以及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和验证等。

分子杂交技术:实验室常用的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有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及Dot blotting 等。

Southern blotting是通过用一种或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或其它来源的DNA,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大小分离酶切所得的片段,随后DNA在原位发生变性并从凝胶转移到一固相支持物上(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

DNA转移至固相支持物的过程中各DNA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用一定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或DIG)标记的DNA探针与固着在膜上的DNA 杂交,经显影或显色显现出与探针DNA互补的DNA电泳条带的位置,然后进行分析。

本实验要求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质量检测、限制性内切酶操作、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转膜、探针的制备、同位素操作等方面的实验技术。

系列一分子克隆技术实验一质粒的制备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主要载体,它在基因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质粒的分离与提取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质粒的提取方法很多,大多包括3个主要步骤:细菌的培养、细菌的收集和裂解、质粒DNA的分离和纯化。

本实验以碱裂解法为例,介绍质粒的抽提过程。

实验目的:掌握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的原理、步骤及各试剂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克隆室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分子克隆室管理制度
本实验室是进行植物分子克隆实验的场所,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研究生和客座人员均应遵守如下规则:
一、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存放应做到整洁有序,便于检查使用。

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登记。

二、实验过程中必须穿着实验服。

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

严禁带电作业。

三、使用高温烘箱工作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看管直至实验结束, 不可擅自离开。

本实验室的烤箱严禁烘烤易燃物品,用完要及时关闭,尽量不要过夜。

四、实验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应在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妥善处理。

五、工作结束后,清理工作过的台面及区域, 保持整洁。

实验室要保持安静、卫生,严禁在室内吸烟、饮食,严禁随地吐痰,严禁大声喧哗、打闹。

六、实验完毕后做好整理工作,关闭电源、水源、气源和门窗。

七、对违反本规则和有关规章制度所造成的事故和损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以严肃处理。

八、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值班人员和报警。

实验室负责人:冯旻电话:6283 6443
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120、999
分子克隆实验室
二○○四年九月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