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概述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强夯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强夯设备,如强夯机、振动锤、液压系统等。

(3)施工材料准备:备足强夯材料,如碎石、砂石、水泥等。

2. 地基处理(1)地质勘察:对地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为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2)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如清除软弱层、换填、排水等。

3. 强夯施工(1)夯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点位置和数量。

(2)强夯作业:按照夯点布置图,依次进行强夯作业。

(3)施工监控:在强夯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结束(1)验收:对强夯施工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维护:对强夯地基进行维护,防止地基沉降。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如夯击次数、夯击能量等,确保施工质量。

5. 强夯施工结束后,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地基沉降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6. 强夯施工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结束后,要对强夯地基进行养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总结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确保施工效果。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路基强夯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四、施工准备 (3)(一)设备准备 (3)(二)劳动力准备 (3)(三)技术准备 (3)五、施工方案 (4)(一)工艺流程 (4)(二)施工参数确定 (4)(三)施工方法 (5)(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5)(五)质量控制流程 (6)(六)注意事项 (8)(七)质量验收标准 (10)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一)施工质量控制 (10)(二)质量保证措施 (11)七、安全保证措施 (12)八、文明施工 (13)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宁安高速公路路基A1标段全长18.9Km,里程为K0+000至K18+900,,为了保证强夯施工安全及质量,根据宁都至安远高速公路A1标段施工实际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如下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路基强夯处理施工图;三、技术指标及参数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

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

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7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7m进行一次强夯,至路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7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5m梅花型布臵,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

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

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4%。

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

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施工

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施工

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施工摘要:高填方路基沉降是高填方路基常见的病害,它的形成主要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自然环境如地质、地形、水文及气候等影响,二是受到路基自身荷载和车辆动载的作用。

要保证高填方路基的长期稳定关键在于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控制。

强夯施工法是确保高填方路基填筑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必须确保强夯施工的质量。

本文概述了强夯技术,分析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一、强夯技术概述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吊起大吨位夯锤,起重到一定高度处自由落下,给路基填料和地基以强大的动力冲击,迫使岩土颗粒位移,提高填筑层密实度和地基强度的有效施工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强夯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实和冲击波,致使土中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的裂隙形成了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溢出,土体迅速固结,从而降低此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

二、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施工应用(一)工程概况某市东部化工园区规划用地北邻胶济铁路,距309国道约2.5公里。

拟建南园区H路南延与北园区南官路连通形成整个园区“十”字形路网骨架的南北向主干道,位于北园区中部,南园区西侧,是连接南北园区区间交通,园区对外货运交通的重要干道。

H路南延道路工程南园区段起讫桩号为k0+600-k3+133.633,全长2533.633m。

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基宽40米,其中行车道宽22.5米,两侧各3米人行道及5.75米绿化带。

本段工程主线总长2.53km,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路基强夯25万㎡。

其中路线南段(2+120—2+580)采石坑内工作面极不规整,坑内深浅不一,且开挖后废弃碎石被随意丢弃、堆积,此段坑体内路基及坑体以南(2+580—3+134)路线内所有路基填方高度大于3m的填方路段属于高填方段。

对此部分路基,将路基范围内地表清理及填前压实后,以符合要求的路基填料分层回填压实后,进行强夯加固处理,夯击能采用1200KN.m,每部处理深度不大于4m。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本工程为路基强夯工程,位于某市某区,总长约3公里。

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填筑、强夯、边坡护面、排水系统等工程。

2、施工单位简介___是一家专业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企业,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

本工程由___承担施工任务。

二、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规范》3、《公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三、技术指标和参数1、填方土石方量:约120万立方米2、强夯面积:约200万平方米3、边坡护面面积:约30万平方米4、排水系统长度:约3公里5、强夯压实度:≥95%6、路基表层平整度:≤5mm7、边坡护面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8、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四、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配备专业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机械配备:配备各类土方机械、强夯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等,满足施工需要。

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填方土石方、护坡石、排水管材等材料。

4、施工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方案1、路基填筑施工方案1)清理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安全。

2)填筑路基: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筑,控制填筑高度和坡度。

3)夯实路基:使用强夯机进行夯实,控制夯实压力和次数。

4)表层整平:使用平地机进行表层整平,控制表层平整度。

2、边坡护面施工方案1)清理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安全。

2)护坡石铺设:按设计要求进行护坡石铺设,控制铺设高度和坡度。

3)护坡石固定:使用专业固定材料固定护坡石。

3、排水系统施工方案1)清理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安全。

2)埋设排水管材: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水管材埋设,控制埋设深度和坡度。

3)排水管材连接:使用专业连接材料连接排水管材。

4)排水沟整平:使用平地机进行排水沟整平,控制排水沟平整度。

4、强夯施工方案1)清理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安全。

2)强夯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强夯施工,控制强夯面积和压实度。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1. 强夯原理强夯是一种土地改良技术,通过将铁锤或类似设备以高频率和高能量的方式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以达到改善土质性能的目的。

强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强夯原理是利用冲击力对土体作用,使土体颗粒间的填充体积变小,实现土壤的压缩。

同时,冲击力还会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使土体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强夯施工步骤2.1 场地准备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场地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施工区域,去除杂物和障碍物。

然后,对场地进行测量和标线,确定施工范围和强夯点位。

2.2 强夯设备配置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强夯设备。

强夯设备包括电动或汽油驱动的夯锤、锥度杆、冲击控制器等。

2.3 强夯施工操作2.3.1 确定夯锤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上确定夯锤的位置,并在地表打标记。

2.3.2 钻孔:使用锥度杆在夯锤位置钻孔,以便将夯击力传达到下方的土体。

2.3.3 安放锥度杆:将锥度杆插入钻孔中,使其与地面齐平或略高出地面。

2.3.4 连接冲击控制器:将冲击控制器连接到锥度杆的顶部,确保传递的冲击力能够垂直下传。

2.3.5 开始强夯:启动夯锤,通过冲击控制器将冲击力传递到土体中。

每一次冲击都会使土体发生压缩和变形。

2.3.6 固化:经过一定数量的冲击次数后,加固土体的改良效果会逐渐显现。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适时停止强夯施工。

3. 强夯施工注意事项强夯施工是复杂的土地改良工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夯击力的传递:锥度杆的选择和安装质量是夯击力能否有效传递到土体的关键。

- 合理控制施工频率:过高或过低的施工频率会影响土体的改良效果,需要根据土壤性质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控制。

- 控制冲击力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冲击力的大小,以避免对周边环境和结构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选择在无风、无雨的天气条件下施工,以保证强夯施工效果。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本工程设计图纸、地质资料二、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1、工程概况本工程从猛虾岭以南K6+900至西湾跨海大桥南侧旅游公路终点K9+437.702处,路线长度2.537402Km。

为城市Ⅱ级次干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15m,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双向四车道,路中设宽度为0.5m绿化带。

主要施工项目含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照明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通信控制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等,其中K线改线段K7+920~K8+900段原设计为围堰施工,现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取消围堰施工方案,进行改线段道路施工的方案。

对于改线段路基大部分位于海域之内,原地面高程范围在0~-1m (黄海高程)之间,路基施工区域在此期间将每天都受到海水潮汐及波浪的直接影响。

根据设计要求,不设临时围堰,将路基从下至上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原地面以下区域,清除软弱土层并回填石料至原地面,采取重型机械整平碾压;二是受海水影响的潮间带区域,在清淤回填顶面上填筑石料至高水位高程2.74m 以上50cm(黄海高程3.24m),将填石路堤顶面作为强夯面,采用强夯施工工艺对填石路堤进行压实处理;三是不受海水影响的潮间带以上区域,强夯面以上路基采用一般路基均匀平铺、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

2、强夯处理面积K8+000~K8+660、K8+690~K8+748段采用强夯施工,共长718m,处理面积为25739m2。

3、工程技术要求A、强夯夯设计参数①强夯采用点夯3 遍,满夯1 遍,每遍点夯之间施工间隔不小于7 天。

点夯夯击能3000kN.m,夯点间距5.0 米,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第三遍夯点位于第一遍、第二遍夯点之间(详见附表1),满夯夯击能1000kN.m,锤印搭接30cm。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路基强夯是在道路、堤坝等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其通过使用震动力将松散的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和压实,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顺利推进。

二、施工准备:1. 方案制定: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2. 设备准备:确保路基强夯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充足的供应,包括振动器、均质器等;3. 施工人员:合理组织人力资源,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三、施工过程:1. 清理场地:清除现场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整洁有序;2. 路基整平:使用平地机等设备对路基进行整平,确保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3. 移除松散土壤:使用铲车等设备对路基上的松散土壤进行清理和移除,以确保施工区域土层均匀;4. 均质处理:使用均质器对路基进行均质处理,使其松散土层与固实土层之间的接触更紧密,提高夯击效果;5. 夯实施工:将强夯机设置在施工区域的起始位置,按设定的夯击频率和力度进行夯实,按照预定的夯击间距逐步移动并夯实整个施工区域;6. 夯击后处理:及时填补夯击后产生的夯击沟槽,以保持路基表面平整度;7. 检测验收: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路基强夯施工质量的检测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路过车辆和人员的安全;3.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4. 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整洁,防止杂物堆积和障碍物的存在,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合理的路基强夯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及时检测和验收施工质量,对问题及时处理,以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

强夯方案(降水加强夯)

强夯方案(降水加强夯)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道路地基处理1编制说明 ....... 2、工程概况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 3.1单点夯击能试验 ......3.2地基加固后土体物理性指标 ....... 3.3大面积地基加固方案技术措施 ....... 3.3.1强夯工艺流程 ...... 3.3.2机具及施工材料要求 ...... 3.3.3井点降水施工 ...... 3.3.4强夯施工技术措施 ...... 3.3.5强夯施工 .....4、工程质量标准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6 附图一: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 •...18 附图二: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 (19)附图三: HSE 管理机构…•…20105、工期计划、机械配备及人员计划安排......... 10 11 13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标准、规范1.1.1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道路地基处理设计图纸1.1.2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地基处理招标文件1.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1.8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2.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石化产业园区,工程总面积为28.33万平方米,其中经九路约60000平方米,纬九路约50000平方米,经八路约40000平方米,如意大道延伸段约133300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土路段路基处理设计验证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2XX年5月11日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特殊路基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精神及5月20日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国道XX线济南段特殊路基降水处理要求》,对于路侧有备土路段采取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

原XX线国道两侧经回填整平,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

经钻探揭示,备土区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松散、场地遍布)、粉土(饱和、低抗剪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场地遍布)、粘土(软~可塑、局域分布)、亚粘土(饱和、软~可塑、局域分布)、淤泥质土(流塑状、局域分布)组成。

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备土段下部地层较为软弱、含水量高(平均超过34%)、孔隙比大(平均超过0.95)、饱和度大(平均接近95%)、压缩性高(属中~高压缩性土)、抗剪强度低(如粉土快剪粘聚力未超过11kPa)。

地下水埋深2.0~4.20米。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总结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为下一步大面积施工总结经验,选定K116+420~K116+770段进行路基工程高真空降水+强夯处理路基试验段施工。

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试验对各项设计参数予以分析、对比、优化,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现场监测及检测,研究地基加固的机理和效果,以得出最佳设计、施工技术参数,为全路段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二、试验段选择及内容拟定在K116+420~K116+770路段右侧设立试验段,(试验段划分见表1)。

整个试验可分成7个试验区,每个区段长度为50m,宽度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加固范围为:深老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左侧)至路肩外缘以外4m ;浅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右侧)至路肩外缘以外3m 。

主要试验内容:(1)高真空排水系统主要设计及施工工艺 (2)强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3)加固效果的现场检测及监测表1 试验段划分三、试验段施工设计参数1、工艺参数真空泵和离心泵型号:真空泵2KV5161-OKC02-7P ,额定功率15kW;离心泵2BA-6,额定功率4kW ;泵的真空度:浅层大于500mmHg ,深层大于540mmHg ; 泵的布置密度:1台/5002m 或1台/8002m ;井点管网设计:井点管深度设计深浅分别为h1和h2,管网间距为4m ×4m 或3m ×3m ,梅花型交错排列。

区段外设置外围管(截水井管),深层(h1)和浅层(h2)各1排,井点间距1.2m 。

井点技术参数:井点孔径不小于100mm ,孔深比井管深0.5~0.6m ;井孔滤管底部垫砂厚度不小于500mm ;外围排水:根据试验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及附近的周围环境确定。

2、施工控制标准地下水位稳定在设计路基顶面H 以下,各土层的含水量接近强夯最佳含水量。

3、井点布置平面图K116+420~K116+770:管网间距为@m ×@m (@=3或4),泵的布置网度:1台/5002m 或1台/8002m 。

图1 高真空排水系统井点布置图4、强夯施工设计 (1)设计参数试验段Ⅰ、Ⅱ:第一、二遍强夯均为单机作业,锤底静压力30~35kPa ,夯击能:2000kN.m 。

夯点网格:5m ×5m 。

两遍强夯的夯点呈梅花型布置。

满夯500kn.m ,1遍,锤底静压力35kPa 左右,梅花型布置。

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 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Ⅲ、Ⅳ、Ⅴ、Ⅵ:第一、二遍强夯均为单机作业,锤底静压力30~35kPa ,夯击能:1500kN.m。

夯点网格:5m×5m或4m×4m。

两遍强夯的夯点呈梅花型布置。

满夯400kn.m,1遍,锤底静压力35kPa左右,梅花型布置。

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Ⅶ:点夯1000kn.m,2遍,间距1.7D(D为夯锤底直径),锤底静压力20~35kPa 左右,梅花型布置。

满夯350kn.m,1遍,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2)停夯标准:按设计夯击数夯击时,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等于10cm 或夯沉量呈发散趋势或夯坑深度大于1.5m时停夯。

(3)夯点布置平面图图2 夯点布置平面图5、各试验段施工参数选择表2 试验段施工参数试验区编号试验区位置管网间距@(m)井点深度H(m)每台泵控制面积(2m)夯击能(kN.m)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遍)夯击数(击)试段ⅠK116+420~K116+4703m×3m深层h1=7.0m浅层800 2000 52初步定为4~8击,具体根据现场试验情况确定试段ⅡK116+470~3m×3m800 2000 5试验段均采取高真空+强夯(点夯)+满夯方案,满夯采取每点夯击1遍,夯迹彼此重叠搭接d/4(d为夯锤底直径)。

试验段Ⅰ、Ⅱ满夯夯击能为500Kn.m,试验段Ⅲ、Ⅳ、Ⅴ、Ⅵ满夯夯击能为400Kn.m,试验段Ⅶ满夯夯击能为350Kn.m。

试验段Ⅰ、Ⅱ、Ⅲ、Ⅳ、Ⅴ、Ⅵ主要验证有深老水沟侧(主要线路左侧)备土段,试验段Ⅰ、Ⅱ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6m以下,试验段Ⅲ、Ⅳ、Ⅴ、Ⅵ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5~6m以下。

试验段Ⅶ主要验证浅水沟侧(主要线路右侧)备土段,降水至路基顶面标高下H为4~5m以下。

四、施工检测和监测(一)常规施工现场检测和监测(1)地基土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

(2)现场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在每个试验段内均匀设置水位孔3个,监测高真空排水施工时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确定强夯施工开始前的稳定水位。

夯点夯沉量及隆起量观测:监测夯击过程中夯点的沉降及隆起变化情况。

地表沉降观测:设置沉降标,监测整个施工过程及工后地基土的整体压缩变形情况。

(二)科学研究现场检测与监测1、地基土检测(1)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包括含水量、液塑限、孔隙比、压缩系数、直剪等):加固前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高真空排水后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夯后现场钻孔取土及室内常规试验;(2)现场原位检测:加固前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高真空排水后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夯后现场原位检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加固后地基反应模量;加固后静载试验。

2、现场监测(1)孔隙水压力观测:在加固区内及边缘地基土内不同深度位置埋设孔压计,监测不同施工过程中地基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及消散过程。

(2)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在靠近原路肩和加固区边缘处钻孔埋设测斜管进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施工过程中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以及及时了解施工对原路堤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3)加固区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加固区外设置水位观测孔,监测施工过程中外围井点管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过程,与加固区内地下水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与施工的相互影响。

(4)瑞利波监测:监测强夯施工过程中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了解强夯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图3 检测点位置示意图五、试验段施工工序方案要点(一)工艺流程(1)第一遍高真空排水:时间以地下水位降低到不影响强夯施工为准,实际施工中调整。

高真空排水孔距、深(浅)孔点滤头入土深度、按初步设计要求进行,实际施工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进行适当调整或另增设孔点,以保证高真空排水的效果为原则。

(2)第一遍强夯击密:按初步设计的第一遍点夯夯击能量、点距、击数进行,试夯时测量每击夯沉量、周边隆起量,按设计停夯标准控制。

(3)第二遍高真空排水: 时间以地下水位降低到不影响强夯施工为准,实际施工中调整。

管点布设与第一遍呈梅花形布置,或高真空排水时间延长。

(4)第二遍强夯击密:按初步设计的第二遍点夯夯击能量、点距、击数进行,试夯时测量每击夯沉量、周边隆起量,按设计停夯标准控制。

(5)整平:第二遍点夯结束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

(6)第三遍击密:采用满夯法进行击密前进行地下水位测量,若地下水位较高(3m内),或含水量偏大,应采取第三次高真空降水措施。

(7)表面处理:满夯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初步粗平,然后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当表层含水量偏低时采取洒水处理。

表层压实度≥96%。

标高控制在路基顶面下20cm。

然后进行8%灰土填筑压实至设计路基顶标高,压实度≥96%。

(8)路基成型防护:路基成型后,对路床上部20cm8%灰土进行洒水湿润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要避免路基表面积水,采取路基外侧挖排水沟措施进行地表降水疏排。

(二)工序方案要点1、高真空降排水施工(1)技术条件①场地处理:施工前,场区进行平整或静压处理,清除表面耕植物,高真空抽水排至影响降水效果范围外,避免地表水集渗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②划分试验段施工作业小区:根据设计的试验段各区进行现场划分,保证高真空排水效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降水的均匀和有效性。

③施工降水参数布设:根据设计布设高真空降水深层排水井点和浅层排水井点,为保证降水效果,同时设外围管在强夯施工中连续抽水,高真空降水处理范围应大于加固范围,每边超出加固范围外缘的宽度不小于3m。

③高真空降水前进行地质详勘:在工前设勘察孔,小螺钻每入土1--2m取一次土样,以摸清土层内的结构情况,以便调整高真空强夯时的施工参数。

(2)高真空降排水主要施工方法①第一遍高真空降排水:滤水管采用铁管设排水滤孔,用双层尼龙布包裹,采用高真空泵强制抽吸地下游离水及土层空气。

在抽吸过程中,按不同阶段钻取每个小区每段时间的各土层含水量。

施工中,每台设备挂牌运行,正确记录每台机械的开机时间,各项运行记录等,按操作规程,每天定时测量出水流量,及时调整各阶段的运行方式和参数,计算每台泵与真空管数、处理面积的数量比。

高真空气量分配以现场的地质资料现场调整,第一遍高真空时间的确定,以高真空计算第一遍的临界点的应排水量,结合现场测试的排出水量及现场取土样实测含水量而定,以满足强夯施工要求(降到H以下)为准。

深浅管控制各土层土体的第一遍临界点的最佳含水量,通过调整各层控制泵体的平衡系数,来达到各层平衡同步接近第一遍临界点的最佳含水量。

为了确保第一遍高真空降水的效果,防止在第一遍高真空拔管强夯时外围水的补入,在施工操作中,采取设置外围封管的措施,外围管继续抽水,以防止外围水渗入,影响降后地下水位的保持时间。

外围封管数量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调整。

②第二遍高真空:为了保护好第一遍高真空的效果,第二遍高真空管必须机械插入,不宜水冲法,防止水冲法施工给初步击密的土体带来大量水份,部分积水渗入到夯坑和土面使第二遍强夯时形成“弹簧土”,影响工程质量。

为提高第二遍高真空的调整土体含水量的效果,第二遍高真空管与第一遍高真空管坐标布置时应相互错位,第二遍管点与第一遍管点呈梅花形布置。

第二遍高真空降排水时,应计算确定加密真空管数量,调整平衡系数,使经第二遍高真空处理后的土体含水量基本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