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详解——伏安法测电阻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详解——伏安法测电阻
8.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连接一个电路(如图所示),她想让小灯泡暗些,则应该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P 向_______端移动。在这一过程中,连入电路的电阻值逐渐变____________。
9.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始终是_____(填“断开”或“闭合”)的; (2)根据图所示实物连接情况,闭合开关前滑片 P 若在 B 端,线的 M 端应接滑动变阻器 的_____端;(填“A”或“B”,并在图中连接)
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 )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小
D.小灯泡靠近负极
S
L
P
×
0.46 4.5 5.5 0.42
0.56 4.0


(2)某同学实验时,能正确测量和记数,但忙乱中在稿纸上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帮 他把数据整理好,并按实验的要求填写表格;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1
2
3 (3)测得灯泡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 6V 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 大阻值为 20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 b 端向 a 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 2V D.当滑片移到 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 0.2A
伏安法测电阻
知识要点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初中物理 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测电功率

初中物理 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测电功率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电
阻测电功率
一、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欧姆定律简介
o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表明,在一个线性电阻器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
反比。

2.实验装置
o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3.实验操作
o通过改变电阻器的值,同时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变化,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
o绘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图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原理
o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计算出电阻的值。

2.实验步骤
o连接电路,确保电压表并联在电阻器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o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记录多组数据。

3.数据处理
o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每组数据对应的电阻值,并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三、测电功率
1.电功率定义
o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公式为P=UI(功率P等于电压U乘以电流I)。

2.实验方法
o使用电能表直接测量电功率,或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再利用公式计算。

3.注意事项
o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或超过设备承受范围。

o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电阻(学案)

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电阻(学案)

第七节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2、理解电流表改装原理,知道如何将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的电流表;3、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并要了解伏安法测电阻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和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的;4、会正确选择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二、问题与题例问题:问题1:正确理解电流表(表头)的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它们三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问题2:如何将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流表或电压表?其中运用了电阻的什么规律?问题3:在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时,我们可以选取电流表的外接法和内接法。

那么试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描述如何正确选取外接法和内接发?题例:例题一:书145页例题二:书146页三、目标检测1.图1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B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C .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D .上述说法都不对2、电流表(表头)的内阻为25Ω,满偏电流Ig=3mA ,要改装成为0.6A 的电流表应如何改装?改装后的电流表的内阻为多大?3、电流表的内阻是R g =200Ω,满刻度电流值是I g =500微安培,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 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A .应串联一个0.1Ω的电阻B .应并联一个0.1Ω的电阻C .应串联一个1800Ω的电阻D .应并联一个1800Ω的电阻4、如图测电阻Rx,当电压表的表头P 从b 点,接到a 点时电压表读数变化明显,应用 接法; 电流表读数明显,应用 接法。

四、配餐检测A 组题:书147页练习五B 组题:1、有一个电流表(表头),满偏电流Ig=500μA,若使其并联一个1000Ω的电阻,则成为一个量程为1mA 的毫安表,若要将这个毫安表改装成为量程为10V 的电压表,应怎么办?2、一个电流表的满刻度电流值I g = 0.6A ,面板如图所示,那么它每一小格所相应的电流是______mA ,指针现在的电流示数是______A 。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
电阻(10Q)、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
i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ii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iii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先闭合S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
再同时闭合S1和S2,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根据测得的电压值U1、U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
0。
这个实验再一次验证
(电源(电压未知)、
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
根据分压公式可计算出Rx的值: 实验步骤:
方法三:
S接a时,读出电压表示数S接b时,读出电压表示数 表达式:
方法四、实验步骤:
5.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接线柱。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 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
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 了这一点。
(是温度。)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二)测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1.只用电压表,定值电阻Ro,
不用电流表(伏阻法)所给器材:
开关、
式)
方法一:如果只用一只电压表,用图3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电压表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二)

电压表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二)

根据U=IR,可知电流与电压一一对应,如果 将电流表的示数,换算成U,就可以直接测电 压,只是量程Ug太小。
二、电流表G改为电压表V
1、电流表改装电压表的原理:
串联一个电阻, 分担一部分电 压
电压表就是串联了分 压电阻的电流表。
电 路 分 析
电压表内
阻RV为 :
RV=Rg+R 其中R如 何计算?
4、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的选择方法: 1)定量判定法: 若已知待测电阻大约为Rx,电流表的内阻为 RA和电压表的内阻为RV,则: 当RX/RA>RV/RX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X/RA<RV/RX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RA=RV/RX时,两种接法都可以。
例: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0.1Ω,电压表的内阻 为4kΩ,若待测电阻约为2250Ω,用伏安法测其电 阻应采用电流表 外内 法.
3.小量程电流表G的三个主要参数:
(1)内阻Rg :小量程电流表的电
阻.一般为几十欧到几百欧.
(2)满偏电流Ig :小量程电流表G指针
偏转到最大刻度值时的电流值。一般很 小,为几十微安到几毫安.
(3)满偏电压Ug :小量程电流表G通过满
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根据Ug=IgRg可知:满偏电压也很小。
相同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利用串联电路的分 压作用或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将电压表或 电流表的量程再扩大。
练习:1、如果给量程是3V的电压表再串 联一个阻值等于电压表内阻的电阻,它的量 程变为了多少?刻度盘上的数字怎么改?
因为此时的RV变 为了原来的2倍, 根据欧姆定律, 电流Ig一定时, 电压也变为原来 的2倍
三、把表头G改为电流表A
1、表头改装电流表的原理:

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基础过关1.把满偏电压为U g=0.1V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指针在表盘的正中间时,加在电流表上的电压为5 VB.当指针在表盘的正中间时,所测量的电压为5 VC.改装后,电压表的电流的测量范围并没有改变D.改装的原理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由局部推知整体2.伏安法测电阻的接法有如图中甲、乙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接法完全等效B.按甲图接法测得的值偏小C.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大,按甲图接法误差较小D.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小,按甲图接法误差较小3.某同学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时,误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位置互换,则造成的结果为( )A.待测电阻烧坏B.电流表烧坏C.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D.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4.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0.25 A,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电压表的内阻为24 kΩ,则电阻R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Ω.5.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 g,内阻为R g,现在要改装成量程为nI g的电流表,应在电流表上________联一个________Ω的电阻.6.一个内阻R g=400 Ω、满偏电流I g=10 mA的电流表,改装成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则图中的R1、R2各为多大?第4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巩固提高7.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分别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得某电阻R x的值分别是R1和R2,则测量值R1、R2跟该电阻的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是( )A.R1>R x>R2B.R1<R x<R2C.R1>R2>R xD.R1<R2<R x8.有一未知电阻R x,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如下图(a)、(b)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a)测得数据为“2.7 V 5.0 mA”,利用(b)测得数据为“2.8 V 4.0 mA”,那么,该电阻测得值较准确的数值及它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是( )A.560 Ω,偏大B.560 Ω,偏小C.700 Ω,偏小D.700 Ω,偏大9.一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其刻度盘如图所示,今在此电流表的两端间并联一电阻,其阻值等于该电流表内阻的21,使之成为一新的电流表,则图示的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表示________A.10.利用伏安法测电阻R 的值,当按图(a)电流表外接时,电表读数分别为I 1=2.1 A ,U 1=45.8 V ;当按图(b)电流表内接时电表读数分别为I 2=2 A ,U 2=50 V .求电阻R 的实际阻值.(电源内阻很小,可忽略不计)第10题图 第11题图拓展应用11.电压表由电流表G 与电阻R 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 )A.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B.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C.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D.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 1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个未知电阻,他先将电压表接a 点,读得两表示数分别为U 1=3.0 V ,I 1=3.0 mA ,然后将电压表改装在b 点,读得两表示数分别为U 2=2.9 V ,I 2=4.0 mA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电压表应接到_________点误差较小,测得R x 值应为_________Ω.13.一电流表并联分流电阻R 1=100 Ω时,电流的量程扩大到I 1=3 A ,当该电流表串联一分压电阻R 2=300 Ω时,电压的量程扩大到原来的4倍.问要使该电流表的电流量程扩大到7.5 A ,则应并联一多大的分流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电阻(答案)基础过关1.答案:BC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40 5.答案:并 R g /(n-1) 解析:量程较小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设并联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可得:I g R g =(nI g -I g )R ,解之得R=R g /(n-1). 6.答案:6.78 Ω 13.33 Ω解析:如图R 1与电流表并联,当电流表为满偏电流时,流过R g 与R 1的电流之和为I=0.6 A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 g R g =(I-I g )R 1 ① 得Ω=Ω⨯⨯-⨯=∙-=--78.640010106.01010331g gg R I I I R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I·R+I·R 2=12 V ② gg R R R R R +⨯=11 ③由②③解得R 2=13.33 Ω. 巩固提高 7.答案:A解析: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量值是R x 与电流表内阻R A 的串联值.R 1=R x +R A >R x ;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测量值是R x 与电压表内阻R V 的并联值.x Vx V x R R R R R R <+=2,正确选项为A.8.答案:D解析:比较(a)(b)两图的电压读数,可知电压变化ΔU=0.1 V ,2717.21.0==∆UU ,电流变化ΔI=1mA ,51>∆I I ,可见UU II ∆>∆,即电流变化明显一些,可见电压表内阻带来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即说明所测电阻R x 是一个大电阻,故应采取电流表内接法,即(b)图测量较准确,Ω==700.408.2mAV R x ,此种接法测量值偏大,故D 正确.9.答案:0.06解析:设电流表的内阻为R ,则并联电阻为2R ;设并联电阻后电流表的量程为I 1,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可得电流表两端电压0.6R 等于电阻2R 两端电压(I-0.6)2R ,解得I=1.8A ,故每一分度值为A 308.1=0.06 A.10.答案:23 Ω 情况下路端电压相同,都等于图(b)中电压表的读数,即U a =U b =U 2=50 V, 设电流表内阻为R A , 按(a)图连接得R A =Ω-=-1.28.455011I U Ua=2 Ω按(b)图连接得Ω=Ω⨯-=-=232225022I R I U R Ab .拓展应用 11.答案:D解析:由于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稍小一些,说明电压表内阻稍大一些,应稍微减小R 的阻值,选项A 、B 都增加了它的内阻,故选项A 、B 错误.对C 选项,由并联电阻特点可知,当并联一个比它小的电阻时,并联值就接近于并联的小电阻值,这样电压表内阻减小太多,故不正确.所以选项D 正确. 12.答案:a 1 000解析:两种接法中两表示数变化分别为: ΔU=|U 1-U 2|=0.1 V;ΔI=|I 1-I 2|=1.0 mA. 则31;30131.011=∆==∆I I U U可见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较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这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大,为了减小误差,应用电流表内接法,即电压表接在a 点,当电压表接在a 点时,AV I U R x 311100.30.3-⨯===1 000 Ω.13.答案:25 Ω解析:设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 0,内阻为R 0,当分别并联R 1,串联R 2时,有 I 0R 0=(I 1-I 0)R 1 ① I 0R 2=3I 0R 0 ② 由①②得R 0=100 Ω,I 0=1.5 A.要使电流表的量程扩大到7.5 A ,即扩大到原来的5倍,需并联的分流电阻为R x ,则Ω=Ω=-=254100150R R x .。

初中测电阻的六种方法

初中测电阻的六种方法

初中测电阻的六种方法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但除此方法外,还有几种测量电阻阻值的特殊方法。

测电阻的六种方法如下:
一、伏安法测电阻,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通过选择内接法和外接法,就可以测一个未知电阻,常用的口诀是: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其意就是大电阻用内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小电阻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二、安安法测电阻,两个电流表可以测电阻,但是前提条件是一个电流表内阻已知,是一个等效的电压表,这个电流表是并在待测电阻两边。

三、伏伏法测电阻,两个电压表也可以测待测电阻,但是前提是一个电压表内阻是已知量,这个电压表是一个等效的电流表,和待测电阻是串联关系。

四、等效法测电阻,用一个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利用流过电阻箱电流和流过待测电阻电流相等,可以用电阻箱读数等效为待测电阻阻值。

五、半偏法测电阻,通常有电流半偏和电压半偏,利用滑动电阻器第一次调节,让表满偏,第二次保持滑动电阻器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让表半偏。

六、电桥法测电阻,三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阻构成先串再并的电路,调节阻值,让电流计示数为零,利用电势判断,分压关系求解待测电阻。

中考物理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附答案)

中考物理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附答案)

实验二十三、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未知电阻(或小灯泡)的阻值【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好电路,注意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开关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 1、U 2、U 3观察电流表每次对应的数值,I 1、I 2、I 3 分别填入设计的记录表格;③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求它的对应的电阻值,再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考点方向】:1、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阻(或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3、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看电源电压,一般电压表量程稍大于电源电压。

1233R R R R ++=4、电流表的量程选择:I=U/R最小值(定值电阻) I=P额/U额5、滑动变阻器规格选取:1、看电流 2、计算电阻:R滑=(U-U额)/I额6、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额定电压。

7、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它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8、测小灯泡阻值,它不需求平均值,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平均值失去意义。

9、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10、如果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示数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可能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接法错误,可能同时接成了上面的两个接线柱或同时接在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11、闭合开关后,如果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是否会发光。

12、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的I﹣U图象,发现其图像并不是一条直线,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丝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2、了解电流表改装原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及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多量程的电流表是个难点。

本节作为串、并联电路的具体应用,要想讲清电表的改装、量程的扩大,关键在讲清表头内阻、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等概念
教学中务必使学生理解电流表改装原理,切莫死记公式。

对扩大量程到若干安或若干伏的物理意义要弄清,避免学生套用一般扩大量程的公式去分析问题。

引入新课
作为应用串联电阻进行分压和应用并联电路进行分流的实例,我们来研究它们在电压表和电流表中的应用。

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关于电流表G 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将在磁场一章中学习,本节仅作简单说明。

进行新课
一、三组关系(电流表G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常用的表头主要由永磁铁和放入永磁铁磁场的可转动线圈组成。

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再磁场力作用下线圈带着指针一起偏转,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指针偏角就越大。

1、θ∝I
这样根据指针的偏角就可以知道电流的大小,若在表头刻度盘上标出电流值就可以测量电流了。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表头的电流跟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I∝U
由此看出,指针的偏角越大,表示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越大。

3、U∝θ
这样,如果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电压值,就可以测量电压了。

二、三个概念
表头的线圈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很小,一般不超过几十微安到几毫安。

这个电流用I g 表示。

当通过表头的电流位I g时,他的指针偏转到做大刻度,叫满偏电流。

1、满偏电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叫满偏电流。

表头线圈的电阻一般为几百到几千欧。

说明:如果电流超过满偏电流,不但指针指不出示数,表头还可能被烧毁。

2、电流表的内阻:表头G的电阻叫做电流表的内阻。

用R g表示。

说明:每个电流表都有它的R g值和I g值,R g和I g是电流表的两个重要参数。

3、满偏电压:电流表G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叫做满偏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U g = I g R g
画图:
说明:此图表示在电流表G的两端加上满偏电压Ug时,通过电流
表G的电流未满偏电流Ig,此时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

小结:电流表G得满偏电压Ug和满偏电流Ig一般都比较小。

测量较大电压和较大点流是要把小量程的电流表G加以改装。

三、把电流表G改为电压表V
如图,电流表G岁然能够用来测电压,但由于电流表得满
偏电流一般比较小,因此能够承担的电压IgRg比较小,所以不
能用来测量较大电压。

如果被测电压U大于IgRg时,通过电流
表的电流将超过Ig,可能将电流表烧毁。

这是若给电流表串联
一个电阻,是串联电阻分担一部分电压,就可以用来测量较大
的电压了。

加了串联电阻并在刻度盘上标出相应的电压值,就
把电流表改装成了电压表。

画图:
说明:电压表U刻度盘的电压值不表示加在电流表上的电
压,而表示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

分压电阻:串联电阻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作这种用
途的电阻叫做分压电阻。

例题1:如图所示,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
端点时,量程为3V,当使用a、c两端时,量程为15V,电流表内阻R g = 500Ω,满偏电流I g = 1mA,求电阻R1和R2.
提问:(1)3V和15V量程电压表的含义是什么?
(2)3V电压表的内阻多少?
(3)15V电压表的内阻多大?
解:R1+R g=U ab/I g
R1=U ab/I g-R g=2.5 x 103
R1+R2+R g=U ac/I g
R2=U ac/I g-R1-R g=1.2 x 104
从例题分析让学生小结:
(1)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给电流表串联一个
阻值大的电阻;
(2)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越大,与电流表G串联的分压电阻越大,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越大。

四、把电流表G改装为电流表A
提问:电流表G能够测量的电流不超过毫安级。


了测量几个安培,甚至是更大的电流,可采用什么方法?
说明:可以并联一个电阻,分担一部分电流。

分流电阻: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流,
作这种用途的电阻叫做分流电阻。

说明:这样,在测量大电流时,通过电流表G的电
流也就不致超过满偏电流I g,并联了分流电阻,则在表
头刻度盘上标出的相应的电流值,布什表示通过电流表
G的电流,而是表示通过电流表A的电流。

画图:
例题2:如图所示,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使用a、
b两端时,量程为1A,当使用a、c两端时,量程为0.1A,
电流表内阻R g = 200Ω,满偏电流I g = 2mA .求:电阻R1、R2.
提问:1A,0.1A电流表的含义是什么?
1A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0.1A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解:当电流表量程为0.1A时,分流电阻位R1+R2,电
流表的内阻位Rg
当电流表量程为1A时,分流电阻位R1,电流表的
内阻可看作是R2+Rg
使用a、c端时,(R1+R2)(I C-I g)=I g R g
代入数据化简得:R1+R2 = 4.08Ω (1)
使用a、b两端时,R1(I b-I g)=(R2+R g)
代入数据化简得:499R1-R2=200Ω (2)
联立(1)、(2)解得:R1=0.41Ω R2=3.67Ω
从例题分析让学生小结:
(1)把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需要给电流表G并联一个阻值小的电阻。

(2)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越大,需要与电流表G并联的分流电阻越小。

五、随堂练习
1、电流表:主要由和组成。

电流表G的的电阻R g叫电流表
的。

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叫做,此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叫。

有欧姆定律可知:U g = 。

2、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时,应;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成电流表时,
应。

3、一只电流表的内阻R g= 10Ω,满偏电流I g=0.02A,现将该电流表扩大量程,是满刻度为10A,若仅有一只0.03 Ω的分流电阻,那么必须给电流表串联多大的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