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兵家之项目管理思想
6-1.91 从兵家思想汲取企业管理选拔、任用人才的智慧

从兵家思想汲取企业管理选拔、任用人才的智慧兵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一学派,是古代军事家对战事指挥、决策以及作战规律认识的总和。
其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兵家思想蕴含的管理学说。
兵家思想包含一系列的管理学观点,既把军事、地理、政治等因素作为决定战事胜负的关键条件,还强调了人在这当中起的决定性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与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战事成败的关键,而对人这一活跃因素的利用便是进行有效管理。
因而兵家思想又同时将各大客观因素看做是相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与战争指导,并由此挖掘出一系列争取战争胜利的战法。
正因如此,兵家思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及“兵贵胜、不贵久”等内容皆成了广为流传的管理格言,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中,兵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最主要的意义,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上。
对于人才的选拔,兵家思想提出了“择人任势”的观点。
此观点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原文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其本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依靠有利的形势,不责备下属,挑选合适的人才去造就有利的形势。
现代企业管理中善用人才的管理者同样不应苛求下属,把最优秀的人才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利用人才为企业效力。
对于人才的任用,兵家思想注重对将帅与士兵的鼓励与培养,从而深度挖掘其潜力,达到个人效益与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此举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兵家思想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用兵作战策略,认为对待优秀的人才应提拔重用,为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通过激励制度把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
在这样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的前提下,对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为企业付出更多。
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一种能力:面对桀骜不驯的员工能恰当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威望将其降服,采用这样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才能将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最大化。
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农经111 学号: 1111010336 学生姓名:罗雪2012年12 月18 日兵家管理思想人类社会自形成之日起,就必须协调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事与事、物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由此便促生了最早的管理活动。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了灿烂的管理文化,成为人类管理思想宝库中独具特色的部分。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与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相伴而生的也有这种“其乐无穷”的斗争史。
据不完全统计,从神话传说到鸦片战争,中华大地曾经发生过3000多次战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是这些战争对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破坏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这些战争也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管理人才以及我们所谓的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战争管理的实践。
虽然我国原始社会也不乏战争,但囿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认识能力,战争呈现更多的是一种“匹夫之勇”的武斗状态,还谈不上对战争的组织管理,遑论所谓的战略战术。
随着战争的次数增多战争规模扩大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约而同把战争作为实现自身目的的一条捷径。
为谋求战争的最大利益,战争战略战术的要求日益凸显。
战场上不再是“匹夫之勇”的斗士,而是侦察、伏击、奇袭等战略战术的运用。
在观察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历经军事管理专家的系统管理概括,先秦出现了诸多兵家管理思想典籍。
在这些典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先秦时期兵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强调“师出有名”,以合“民心”,强调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力求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战争,战争过程中迷信成分减少理性成分逐渐增加。
谈到兵家,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孙子兵法》。
以“全”取胜,是贯穿起其中的核心思想,运用“令文齐武”“造势治众”的管理手段,进行“分数”的组织管理(即通过对士卒的组织编制来分门别类对士卒进行管理),培养领导者“五德并举”的修为。
《兵家管理思想》课件

通过数字化转型,兵家管理思想 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环境,实现灵活的组织结构和运 营模式。
兵家管理思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兵家管理思想可 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融合 ,形成具有国际特色的管理理念。
全球化战略
通过制定全球化战略,企业可以利用 兵家管理思想的智慧,拓展国际市场 ,实现跨国经营。
信息收集与分析
兵家强调对市场、对手和自身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以获取 竞争优势和制定有效的战略。
以谋制胜:创新与竞争策略
创新思维
兵家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创 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打破市 场格局,获得竞争优势。
快速响应
兵家强调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以抓住市场机遇和应对竞争挑战。
03
兵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兵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兵家管理思想强调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目 标。
兵家管理思想注重权变和应变能力,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快速调整策略和 资源分配。
兵家管理思想提倡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和约束机 制。
兵家管理思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环境保护
兵家管理思想强调整体性和长远性,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领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责任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运用兵家管理思想,关注员工 福利、社区发展和社会贡献,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05
结论
兵家管理思想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在 于强调战略思维、竞争策略和领
古代兵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所用

古代兵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所用前言古代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千年的智慧与思考。
这些古代军事家们在战争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哲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兵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运用。
一、战略思维与企业定位古代兵家思想中的战略思维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是企业定位的核心。
现代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对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到自身的定位和竞争优势。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竞争环境,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实施有效的战略。
在企业定位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古代兵家思想中的“攻守兼备”原则。
企业在竞争中不仅要有进攻的决心,还要做好防守准备,避免被竞争对手击败。
只有在战略规划中考虑到攻守兼备,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组织架构与指挥体系古代兵家思想注重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的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个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提高企业的协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在组织架构设计中,可以借鉴兵家思想中的“将帅制”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领导者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
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指导团队取得成功。
同时,组织中的各个层级也需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信息畅通和决策高效。
古代兵家思想中还有“兵分多路”的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
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或团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同时,这也能够保证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迅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人才选拔与团队建设古代兵家思想强调选才用人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选择合适的人才并组建高效的团队。
兵为锋:兵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商场如战场,管理无极限。一如笔者在《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文中所述,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与社会进步而带来的管理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应推崇兵家讲究实际功效的目标意识和方法谋略,讲求以兵为锋,从兵家思想里寻找管理的制胜之道。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更重要是快鱼吃慢鱼。因此,在管理上,必须注重效率,讲究速度,力争速战速决。
5、虚实论:兵家由来重视形势,讲究虚实,主张因敌而变,奇正结合,集中兵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察情观畔,审时度势,虚实结合,出奇制胜,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集中资源办大事、办要事、办好事。
2、谋攻论:兵家主张战争应讲究谋略,讲究从全局出发,多方考量,周密谋划。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多用谋略,以智取胜,力求多赢,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
《孙子兵法》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从管理上看,谋攻即是智取,避免自身损失,取得最大收益。现代商战诸多案例都无
《孙子兵法》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所以讲究速决,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资源上考虑,久则消耗大,二是从先机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掌握主动权,三是从精力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以逸待劳,四是从锐气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士气高涨,避免惰归。
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
战争是社会历史的特殊现象,战争的管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管理的一种特殊手段。
人们在战争实践中逐步认识战争,由局部的具体的战争组织、指挥、谋略、计划等各方面的管理经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如战国初期“将”、“相”的分工,促使军事管理学家和军事管理思想家的成长,也适应各大奴隶主之间相互吞并斗争和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于是很多军事管理思想家开始想方设法搜集并整理各种战争纪实和军事管理名言。
这些军事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管理思想流派,及中国兵家管理思想。
一、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它是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兵家的管理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 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在主体思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1)不是着眼于个体,而是着眼于管理的整体系统。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引言兵法和管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领域,前者着重于战争策略与战术,而后者关注组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在深入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兵法中的智慧和策略在现代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兵家智慧如何与管理者的谋略相结合,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的共性目标设定和规划无论是战争还是企业管理,都需要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在兵法中,目标可能是击败敌人、保护边疆等,而在管理中,目标可以是提高销售额、增加市场份额等。
兵家智慧强调制定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战略和战术规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可以借鉴兵法中的思维方式,确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战略思考和决策在兵法中,战略思考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优秀的将帅需要根据敌情、兵力、地理环境等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样,在管理中,管理者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并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最佳决策。
兵家智慧中的战略思维可以启发管理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并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
组织和统筹组织和统筹是兵法和管理学中共同的关键要素。
在战争中,将帅需要合理调度兵力,并确保各个部队之间的协调配合。
同样,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合理布置组织结构,调动和利用员工的才能,实现组织的整体效益。
兵法中的组织原则和统筹方法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团队。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的应用案例战略规划与市场竞争战争中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管理中的市场竞争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位优秀的将帅需要通过战略规划来寻找敌人的弱点,并制定相应的进攻策略。
同样,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找到竞争对手的短板,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兵法中的智慧和策略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市场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战术运用与人员管理在战争中,将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敌人的行动,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同样,在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员工的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并合理安排人员。
2020年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兵家的管理思想及主张(一)信息管理思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信息对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和判断的依据,是及时纠偏、防止失败或减少损失的前提。
先秦兵家的军事论著中对此有比较成熟的思想,特别重视信息管理在用兵作战中的决定性价值,它的著名论断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一书开篇即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
所谓“索情”,即掌握信息。
兵家认为,高质量的索情必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客观真实性和全面精细性。
客观真实性,是指在索情活动中应该摒弃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方法或手段。
孙武就明确反对三种“索情”方法,一是“取于鬼神”,认为占卜问神无济于事,一是“象于事”,即对信息作 ___的模拟揣测,一是“验于度”,即运用陈旧方法对信息作教条主义演绎、验证,强调“索情”的正确方法是“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不允许掺杂一点迷信或主观的成份,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客观与真实。
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就说:“料敌者,料其彼我之形”,而他所说的“彼我之形”,就包含了将吏、主客、排甲、器械、教练、地势、城池、骑畜、粮储、工匠、资货等等。
而孙武将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多信息归纳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指敌友我的国情政情,“天”指各种气象情况,“地”指各类地形、地物,“将”指将帅统领军队、训练士卒、提高战力的各种才能。
“法”指军队管理、后勤供应的各种制度、法令等等。
可以说与军事有关的所有方面的信息都在搜集之列。
其实,不惟军事谋略如此,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谋略的成功,都离不开全面掌握信息。
收集到信息之后,兵家还主张要进行分析。
因为搜集到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杂乱的,仅凭这些信息素材,仍然无法形成正确决策,因此,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对信息的分析,即孙子所说的“较计”。
“较计”包括、分析、比较诸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兵家之项目管理思想项目管理,是融化科学之骨与艺术之肉而成的一门操作哲学,按照《周易》思想的说法,就是把企业的每个项目组织看成一个小宇宙,认为调节阴阳平衡是项目成功的根本法则,以此提出现代项目管理的三个原理:自强和奉献;沟通和融合;损益即利益驱动。
同时又从人性理论出发,建立达到目标的项目管理模式,即所谓“安和利乐”管理模式。
对于这种管理思想,古人颇多精辟论著:儒家学派的至圣先师孔子道:“以德为先”。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也是与姜太公、司马穰苴、吴起等人齐名的大兵家管子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说到管子,那是无人不晓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项目管理大天才,他是春秋时代齐国的项目经理,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
诸位想想,要是哪个企业能聘请得到像管子这样的人当项目经理,何愁不称霸市场?本文解读兵家的“项目管理”思想,就从管子病榻论相、如何体现知人善任的故事说起。
管仲论相——精选项目经理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六韬.龙韬.论将》《六韬》中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将帅手中。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历代君王所重视,因而任命将帅就必须认真考察。
由此可见,将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军队能否打胜仗,需要的将帅的治军能力、指挥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谋略智慧。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每一个项目的开展,就相当于战争中的战役的开展,而这个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和智慧。
把《六韬》中的这句话用在论证企业项目经理的重要性上,就可以这样来讲:竞争是企业的大事,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每个项目经理手中。
项目经理是企业的辅佐,为许多企业主所重视,因而任命项目经理就必须认真考察。
话说管仲是齐桓公最重要也是最信任的一位项目经理,被齐桓公尊为“仲父”,明确规定“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可见,管仲这员项目经理,之于齐国集团,之于齐桓公这位大老板,是多么的重要。
一日,管仲病得很重,齐桓公作为齐国集团核心管理团队的最高领导者,亲往探视。
老板和项目经理之间就管仲之后再择经理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
”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
这种人不可接近。
”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
这种人不可亲近。
”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
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
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
”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
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
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
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从这个小故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层地理解到:在一个团队里,作为团队的最高领导者和项目经理应该如何知人善任,深入理解每位成员的长短处,用其长而避其短,特别是对项目经理这个关乎项目成败的主要岗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千万要慎重择人,但企业领导者应当如何挑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项目经理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并营造出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这正是目前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孙子兵法.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就是说,所谓将领,就是那些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明品质的人。
这就是对将帅的素质要求,智就是智谋才能,信就是赏罚有信,仁就是爱护士卒,勇就是要勇敢果断,严就是军纪严明。
这五个字就是兵家所言的“五德”,是对将帅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这“五德”,才能任命为将领。
同样,这也是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在挑选项目经理时,若能结合这“五德”来进行考核,才能更准确地更全面地判断谁来担当这个职务最能起到最大程度的效益,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成功的硕果。
在《明太祖宝训》第六卷的《武备》中也说到了关于选择将帅的基本要求:“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
有识,能察机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推坚破锐。
”这就是说,将帅必须选择有远见、有谋略、有仁德、有勇武的人担任,这与孙子所言“五德”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同时,项目经理只有具备了这“五德”,才能在“信、仁、严”这三个方面的发挥中,做到知人善任,营造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并很好地维护团队的凝聚力,正如《明太祖宝训》所说的“有仁,能得士心”。
项目经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项目经理依靠“信、仁、严”这三德培养出来的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
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项目经理是中转轴,起到核心协调、指挥、控制的作用,而对于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角色来说,却都是缺一不可的。
并且项目经理要学会如何安排不同性格的人担当不同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你的下属每一个都是很能干的人,如果其中有一个不是,那只会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把他安排在正确的工作岗位上。
以治为胜,兵不在众——项目团队管理以治为胜,兵不在众。
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
——《吴子.治兵》魏武侯曾问吴起:“军队究竟靠什么取胜?”吴起答道:“以严格治理为致胜前提。
”魏武候又问:“不在乎人的多少吗?”吴起回答:“如果发令不明,赏罚无信,鸣金而不止,击鼓而不进,虽有百万之众,有什么用处呢?”吴起认为,军队平时守纪律,战时有威势,进退依章法,行动听指挥,上下共安危,用这样一支经过精心治理之师打战,“役之所往,天下莫当”,吴起的这句话直接把治军的优劣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对治理军队的高度重视。
“以治为胜”是兵家吴起对中国古代治军实践经验的最高概括。
吴起的思想是:治理好军队才能打胜仗,而不在兵多。
所谓治理,就是平时要守纪律,战斗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前进后退都有节度,左右移动都听从指挥,虽隔断仍能阵势不乱,虽被冲散仍能回复行列。
这个思想不仅对项目管理,对于企业里的所有治理工作都有很好的启发性,那就是治理好了企业里的所有员工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对于一个军队来讲,就是一个大团队,在这个巨大的团队里,需要的是严格的治理,要求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战而有强大的拼搏力,退而有迅速的行动力,不管是进是退都有严明的律令,团队成员也有强烈的向心力,不管是被隔断还是被冲散,都能凭借平时培养起来的凝聚力而形成共同的战斗力,这才是一个军队取胜的最大关键。
对于一个执行某个“战役任务”的项目团队来讲,每一个项目的成败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每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就是决定这个项目是否顺利开展、大功告成的关键因素。
战斗虽然不在于兵的多少,但还得靠兵来打,但不可忽略的问题是:散兵游勇是打不了胜仗的。
所以,对于一个项目团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不在于多,而在于这个团队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而这种战斗力就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治理下,逐渐培养出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如《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很完美搭配的项目团队,尽管四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
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
唐僧作为项目经理,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有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
同时唐僧还根据个成员的不同性格安排了各自的职务: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便任命他承担项目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
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的性格极为高傲,但他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之后濒临绝望之际,是项目经理唐僧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使他心存感激,同时,项目经理又给他戴个紧箍可以直接控制他,给他制定了严厉的纪律和赏罚制度,要是不听话就念咒惩罚他。
取经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最后获得成功,虽然孙悟空这个项目技术核心人员的功劳最大,但要是没有唐僧的指导和控制,以及猪八戒、沙僧的帮助,仅靠一人,即使本领再大也是无法完成的。
这个取经团队的搭配,虽然四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缺点,但组成了一个团队之后,便具备了一个优秀项目团队的成功因素组合:各自角色不同+职务职责不同+性格的不同=完美(的搭配)!对于《西游记》里的这个取经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四人),但却凭借良好的搭配和严格的治理,完成了一个艰巨的取经项目。
所以,在一个项目团队里,如何治理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如何管理好一个可以快速成功完成每一个“战役”的项目团队,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如今众多企业竞争力受困所在,而竞争力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个组织的生存问题。
如今市场竞争何其激烈,谁都想最大程度地使出自己的竞争招数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以求站稳一席之地然后迅速崛起。
一个项目团队的员工不在多,而在于科学的治理,知人善任,以培养出每个员工在各自岗位职务上的战斗力,并使所有团队成员有着很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使企业在每一个战役中都能有良好的战斗力,在每一个小战役中胜利,才能有大战役的辉煌战役。
这也是大战略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先是根据客观形势打农村包围城市,接着是在全国各主要战略位置建立革命根据地,由点及面,先有百团大战的小胜利,后有三大战役大成功。
用兵之要,先谋为本——项目计划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算》兵书《虎仱经》上说:“用兵之要,先谋为本。
”,就是说,指导战争的关键就是以先做好谋划为根本。
“先谋为本”是中国古代战争指导观上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切战争千古不移的客观规律。
战争是一个十分残酷的领域,往往是胜则国强,败则国亡,因此,古代兵家始终把“胜兵先胜”作为军事斗争的前提,就是在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致胜的条件,《虎仱经》认为军事行动必须“先胜而后举”,而“先谋”正是实现“先胜”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先谋”是一个基本的战争指导原则,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