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应由专业的实验室设计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由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设计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以便进行相应的设计。

一、动物实验室设计的目标动物实验室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安全,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动物实验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验动物的数量、种类、使用方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舒适和高效。

二、动物实验室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动物实验室设计需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生物安全条例》等。

同时,实验室设计还需要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如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制定的《动物实验室建设标准》等。

三、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1. 建筑设计要求:动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环境保护要求》等。

实验室建筑应采用防尘、防噪、防震、防辐射等措施,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2. 设备配置要求:动物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设备、器材和仪器,如饲料喂食器、笼具、手术台、药品柜等。

同时,应配置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3. 实验室布局要求:动物实验室应合理布局,确保实验操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实验室内的布局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合理安排实验区域、生活区域、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等。

四、动物实验室设计要点1. 实验区域设计:实验区域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高度,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实验台应采用无毒、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罩、防护栏等。

2. 通风系统设计:动物实验室应配备高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卫生。

通风系统应具备空气过滤、除尘、除臭等功能,并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处理污染空气。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划分并设计符合规范的实验动物房。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1.A等级实验动物:A等级的实验动物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种,具有高度标准化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

这些动物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研究。

常见的A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

2.B等级实验动物:B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物种,它们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毒理学、免疫学等。

B等级实验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于A等级要低一些。

常见的B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兔子、猪、羊等。

3.C等级实验动物:C等级的实验动物是与人类关系比较远的物种,用于一些辅助性的研究和非生物医学研究。

这些动物的管理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确保它们的福利得到保障。

常见的C等级实验动物包括小型鱼类、蜗牛、浮游动物等。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设计规范:1.空气流通系统:实验动物房应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并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

空气应定期净化、消毒,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湿度和温度,创建适宜的实验环境。

2.牲畜管理:实验动物房应有合理有效的牲畜管理制度。

包括实验动物进厂检疫、隔离、饲养、营养、环境调控、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3.良好的设施:实验动物房的设施应该符合实验室安全和动物福利的要求。

比如,动物笼子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通风性,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动物活动,并保证动物之间的隔离和相对舒适的环境。

此外,实验室应有安全设施,如防护眼镜、安全柜等,以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

4.卫生管理:实验动物房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的卫生。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1.外围防护区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

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

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

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

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

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

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

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

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

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

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

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

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

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

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设计动物实验室时,需要遵守一些规范,以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1. 动物福利:优先考虑动物的福利,设计实验室时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当的环境
和设施,确保动物的舒适和安全。

2. 卫生和清洁:实验室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和清洁,以防止疾病传播和实验结果受到
干扰。

设计时要考虑易于清洁的材料和设备。

3. 通风系统:提供高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并减少污染物对动
物和实验的干扰。

4. 照明: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确保动物的生物节律和行为不受干扰。

5. 噪声控制:采取措施减少实验室内的噪音,以避免对动物的压力和影响结果的干扰。

6. 温度和湿度控制:保持实验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并减少实
验误差。

7. 安全设施:提供安全设施,包括防护设备、密封防漏和避免实验物质泄漏等,以确
保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8. 设备和仪器: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实验需求,并确保其正确操作和维护。

9. 隔离区域:为需要隔离的动物提供特定的区域,以避免疾病传播和实验结果的干扰。

10. 记录和监测:设置记录和监测系统,以跟踪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实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这些规范将有助于设计和建设一个符合伦理要求、科学可靠的动物实验室。

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可能还需要遵守其他特定的规定和指南。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动物实验室是用于进行动物实验的专用场所,为了保障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实验室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 实验室的位置和布局实验室应该远离噪音、振动和其它干扰源,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实验室的布局应合理,确保实验室区域与非实验区域分离,避免交叉污染。

2. 设备和设施实验室应该配置适当的设备和设施,包括动物笼、实验仪器、药品储存等。

动物笼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供良好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条件。

实验仪器应符合实验要求,并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3. 管理和运营实验室应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实验室的运营和管理,包括监督实验人员的行为和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标准操作流程(SOP),确保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 安全和保护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

实验室应设有防火、防爆、排气和排水等系统,并且配备相关的应急设备和消防设施。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隐患。

5. 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确保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不必要痛苦和痛苦的程度的最低限度。

实验动物应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和生活条件,例如适当的饲料、饮水、栖息地和环境刺激等。

6. 实验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机制,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应及时记录、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促进科学合作和共享进展。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室的设计规范涉及实验室的位置和布局、设备和设施、管理和运营、安全和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以及实验数据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实验室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法性,保护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指专门用于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实验场所。

为了保障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道德性,需要对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进行规范。

国际上普遍存在着一些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际标准,但是针对中国的国家标准还相对较少。

以下将从实验室设施、动物福利、安全环保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一份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标标准。

一、实验室设施1. 动物实验室应设置于专门的实验室楼宇内,远离居住区和商业区,保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尽量避免建在地下室和地下层,确保通风和自然光线的充足。

2.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通风设施,包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并配备合适的过滤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度。

3. 动物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规模的动物实验间,确保不同实验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4. 实验室内应设有专门的动物饲养区、实验动物房、手术室、实验仪器设备间等功能区域,并根据实验需要合理规划动线和布局。

二、动物福利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动物福利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动物的饲养和使用符合道德伦理,保障动物福利。

2. 动物饲养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设施,包括合适的饲养箱、喂食设备、水源等,保证动物的正常生理和行为需要。

3. 实验动物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并配备适当的环境丰富化设施,确保动物的心理健康。

三、安全环保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动物使用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环保规定,确保实验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包括处理实验动物废弃物、实验废液、废弃实验器材等,保证安全处理和处置。

3. 实验室应设置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和设施,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等,确保在实验中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四、管理规范1. 动物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照料,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健康和生理状态。

2. 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动物实验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符合《动物实验资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医药试验的重要场所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动物福利的保障。

为了确保动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达到国际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国标标准。

本文将从动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设备设施、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提供一些参考。

1. 动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请根据需要自行补充文字。

)2. 动物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动物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对实验过程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备设施要求:2.1 动物笼舍:动物笼舍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需求设计,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笼舍必须具备易于清洁和消毒的特点,并能提供适当的隔离区域。

2.2 饲料系统:饲料系统应能够为动物提供经过严格配方的饲料,并具备自动化投喂和定量控制功能。

同时,应设有实时监测功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供给量。

2.3 水质净化系统:动物实验室应设有水质净化系统,确保动物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系统应包括水源处理、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设备等。

2.4 实验台和仪器设备:实验台和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验种类和动物种类的需求进行设计和选配。

设备应具备先进的功能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并设有远程监控和数据记录功能。

3. 动物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动物实验室的环境控制是确保实验过程和动物福利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环境控制要求:3.1 温度和湿度控制:动物实验室应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温度范围和湿度水平应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调控,并具备实时监测和调整功能。

3.2 噪音和振动控制:动物实验室的噪音和振动水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和影响。

实验室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应具备吸音和隔振的特点,以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和影响。

3.3 照明控制:实验室应提供适宜的照明条件,以满足不同实验和动物的需求。

照明系统应具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功能,并能提供适当的光照模式和节能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1.外围防护区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

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

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

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

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

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

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

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

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

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

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

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

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

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

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

可能的风险来自于异常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设备异常等,如,通风系统的异常可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变化,造成门窗损坏。

3.饲养防护区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

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

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

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

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1.人员控制路线进出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动物管理人员、动物实验人员和清洁人员。

此外,还有送货人员、维护人员、来访人员、检查人员、安保人员等。

为保证各类人员的进出有序,需要合理设计路线和设置不同级别的物理限制。

人员的移动具有主动性,可以到达任何区域,要通过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移动。

合理的设计基于对工作类型、流程以及控制要求的了解程度。

理想的情况是不同工作类型的人员之间没有交叉,这可以通过区域划分、时间顺序、设置通道(如传递窗)等方式实现。

2.动物控制路线动物进出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保持单向流。

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实验动物机构的特定工作流程。

动物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应分开设置。

对动物生产设施而言,需要将所生产的实验动物发送至实验机构,需要考虑动物输出的问题。

而在动物实验设施,动物最终多以尸体的形式或经过处理的固态和液态等形式运出,但是,有时从实验需求角度考虑,也有可能需要将存活的动物运出动物实验设施。

3.物料控制路线物料可分为清洁物料和危险物料、大型物料和小型物料等,通常可随人带入设施或经过传递窗、渡槽、双扉高压灭菌器等通道进入设施。

对于大型的动物实验室,应考虑设置物料进口和/或出口。

传递窗、渡槽、双扉高压灭菌器等通道对物料的进出有重要意义,需综合考虑,合理设置。

要考虑大型物品的进出,设置设备门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走廊的宽度、门的宽度均要根据工作的特点设计。

4.废物控制路线废物可分为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

风险等级为1和2级的感染性废物可以按要求包装后运出动物实验室委托专业机构处理,风险等级为3和4级的感染性废物须在设施内消毒灭菌后运出实验室处理。

废物的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果涉及大动物,动物尸体是大型废物。

如果其不含有害因子,可以运出机构处置。

如果其含风险等级为3和4级的病原体,需要先在设施内消毒灭菌。

动物的尸体处理也是大中型动物实验的难点和高风险环节之一。

我国由于缺乏专用的大中型动物尸体消毒灭菌装置,通常采用肢解后进行高压处理的方式灭菌。

液态废物是湿式饲养动物的主要废物。

可以通过地面或专用管道收集,也可使用可移动的废液收集装置收集。

低危险废液可以按普通的实验室废水收集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排放。

高危险废液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单独处理,可能涉及生物、放射、化学等危害,要按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经过无害化后按普通的实验室废水收集和处理。

饲养动物离不开用水,排水系统是动物实验室的关键系统,其比供水系统更复杂,特别是处理高危险废液的系统。

气态废物主要通过换气排放。

其可能含有生物、放射、化学等危害或异味,有些需要处理后排放。

对于生物因子,可以通过HEPA过滤器处理后排放。

为控制污染,应充分利用局部通风和气体过滤装置,安装的局部通风和气体过滤装置应与系统通风匹配,互不影响各自正常运行。

设施内应有储藏室或储藏空间,包括对清洁物料、危险物料、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的存放,但不允许长期储存废物。

江苏慧丰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并为高科技应用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型环境工程公司。

目前公司已经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主要从事恒温恒湿、洁净室、微生物安全实验室、非标类人工环境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特殊环境工程系统规划设计及配套设备安装施工工程;恒温恒湿通用实验仪器的代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

设计方面,公司拥有空调暖通、室内外建筑设计、水、电、净化、智能化等各专业人才,就是这样一支技术团队,保证了我们在工程设计上卓越的专业水准和超前的设计理念。

公司全体员工热切希望利用我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您建设做贡献。

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月亮,必须得抬头看,不然你看见的月只是水中月,而思故乡,必须得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土地连结深情,传递的思念感应才会自然。

可见,李白对抬头和低头,有看似经典的认识,只是李白的脖颈不听使唤,该低头时却抬头,该抬头时却低头,搞得李白一辈子光碰头,有时被摔的鼻青脸肿的,但这时的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就疯疯癫癫的,于是,李白就借着痛感籍着癫意把一肚子的酒吐出来,成就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元萨都剌《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

”可见,古人从心里是不喜欢低头的,喜欢的是抬头。

记得我以前在学校操场里喜欢低头,体育老师说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还说我是一个没有阳光心态的人。

记得体育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瓜子之所以长的粒粒饱满,那是因为向日葵始终抬头向着太阳。

”记得我第一次去应聘工作,应聘的工作人员看我低着头,直接就叫我回去了。

那我就抬起头吧,进家门的时候,由于我抬起头,我的头一下子就被碰出了血来,搞得我在家里好几天就不想出门的。

我走下坡的时候,依然是抬起头,这样显得自己有自信,冷不防,我一连向下栽了好几个跟斗,摔的我头破血流的。

48写作时,只与写作为伴,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飘忽的灵感也能捕捉,笔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就我为例,大学期间,常一个人钻在图书馆,早进晚出,看完一本书,常有感悟到笔尖,亦能有几篇散文杂评登报。

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工作,与内心的对话少之又少,每日工作之余,与友聚餐、喝酒、烧烤,不到凌晨绝不不回家,回家即一头醉晕埋进被子,日复一日,丧失了与灵魂独处的时间,自然再无创作灵感。

写作的人,几乎都远离正常人生活,也不遵守惯常的生活秩序。

安妮宝贝曾说,只有死去的繁华,能让我安静,所以,她常在黑暗中敲打键盘。

太温馨的生活,亦会使写作者陷于温柔之乡,懒得思考,更懒得动笔,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因为忽略家,忽略妻女,造成与林达的婚姻不睦,这或许不能怨路遥,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是写作对孤独的需要,离间了他们的感情。

张爱玲,荒原上的孤独者,以23岁的人生阅历对人性作出冷酷、深邃、老道的剖析,生逢苍凉时代的孤独,成就了她文坛奇女的地位。

一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亦是孤独成就了他,出生不久,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14岁,祖父去世,孤独是他500多篇小说永远的笔调,最终,他也选择在孤独中毁灭了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

饥饿和孤独是我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缺乏独处的机会,一旦自处,孤独,下笔,无需微言大义,只需直言生活,定会渐渐文思汹涌,像有神魔推动。

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能让人打开灵感的黑匣子,在里面不能看到多少美好东西,却能自由的在一片完全属于自己内在精神空间翱翔,在孤独中煎熬自己、消耗自己的过程,亦生脱胎换骨升华自己的过程。

孤独的写作,让文学变得更具魅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与日同醉,除去浮华,静下心来,提起笔与自己谈心,与孤独相伴,这是个决绝的行动,但是伟大作品都来自于孤独的写作,出自于决绝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