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

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实验动物房设计概述实验动物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设计。

目前实验动物房的建造设计需要遵循的国家规范主要有: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和GB 50447—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对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使用的实验动物房的硬件设施,如建筑、空调、水、电等均有详细的要求。

1 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分类目前,生物制药企业的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可分为三类,主要使用前两类环境设施饲养动物。

2.1 普通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但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

目前企业通常在普通空调环境下饲养家兔,饲养的环境要求:温度18~29 ℃,相对湿度 40%~70%,换气次数8次/h,无特定压差。

2.2 屏障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的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目前企业通常在该环境下饲养小鼠和豚鼠,饲养的环境要求:洁净度7级,温度 20~26 ℃,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15次/h,压差10 Pa。

2.3 隔离环境设施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动物,环境要求较高。

目前生物疫苗生产企业较少采用该环境设施。

实验动物房的布局由于实验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且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影响其他生产或生活用房,因此实验动物房总体布局的选址和建造基本要点有:(1)最好独立建造动物房;(2)避开车流和人流密集处,避开厂区震动和噪声大的区域;(3)选择在全年主导风向下风处,且对厂区其他生产或生活设施影响最小的区域。

2.2 工艺平面布局实验动物房的工艺平面布局设计应该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布局合理、高效、经济、安全等目的。

2.1 工艺设计流向实验动物房的工艺设计流向包括:实验人员、饲养人员和检疫人员的进入和退出路线;动物的进入和退出路线,解剖和废弃尸体的流向;动物用垫料和饲料的进出流向;笼器具进出流向;样品进出流向等。

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SICOLAB

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SICOLAB

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SICOLAB1.房间结构:SPF级实验动物房通常需要分为动物栖息区、操作区、清洁区、供气区、供电区、供水区等区域。

栖息区是动物居住和活动的区域,需要确保动物养殖环境的无菌状态;操作区是进行与动物有关的各种操作的区域,如喂养、实施实验等;清洁区是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的区域;供气区是提供新鲜空气的区域;供电区是提供电力的区域;供水区是提供清洁饮用水的区域。

2.空气净化系统: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引入高效过滤系统,以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小于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达到H14级别。

该系统需要包括预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等设备。

3.温度和湿度控制: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动物的舒适度和健康状态。

通常要求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

4.光照控制: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生物钟节律和光照环境。

通常要求提供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

5.防护措施: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安装防护设施,以防止外部病菌和微生物污染进入房间。

可以采用双门或单门紧密贴合的设计,避免空气交流和病菌传播。

6.物料管理: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合理管理和储存进入房间的物料,如饲料、垫料、药物等。

要保持物料的无菌状态,可以采用密封的储存柜和合适的储存条件。

7.消毒措施: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以保持无菌状态。

可以采用紫外线灯、高温蒸汽和化学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

总结起来,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需要考虑房间结构、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和湿度控制、光照控制、防护措施、物料管理和消毒措施等方面。

这些设计和措施能够保证实验动物繁殖和养殖的无菌化环境,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数据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数据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通常由相关监管机构或组织制定,以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一般的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1. 空间要求:实验动物房的空间要足够,以容纳所需的动物数量和设备,同时应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空间行动。

2. 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重要的,以提供动物的舒适性和健康。

温度和湿度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节。

3. 照明:提供适当的照明是必要的,以维持动物的昼夜节律和促进正常生理功能。

光照应有正常的日照和黑暗周期。

4. 通风系统:实验动物房应配备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的流通和清洁,防止病原体和气味的积聚。

5. 噪声控制:噪声对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验动物房应设计和设备以减少噪声。

6. 设备和工具:实验动物房应提供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以满足实验操作和动物护理的需求。

这可能包括饲养笼、水和饮食供应器、标记和识别工具等。

7. 卫生和清洁:实验动物房应设置适当的卫生和清洁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的准确
性。

8. 安全措施:实验动物房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止动物逃脱或受到伤害,并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动物的具体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和实验目的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

此外,还需要遵守当地相关法规和道德准则,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道德操守。

动物实验室设计要求与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要求与规范

动物实验室设计要求与规范一、动物实验室设计要求动物实验室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风和空调系统要求通风和空调系统在动物实验室设计上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安装全新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当空气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器后,才能进入动物实验室内环境。

2、照明系统要求通常情况下,动物实验室的开、关日光灯时间是早、晚7点。

其中,动物饲养室必须安装动物照明灯,其作用是调节动物的休眠周期。

对于实验室内未使用的房间,以及清洁走道、洁物存放处、污物走廊等处,要在每日中午12点和晚上8点开启1小时的紫外线灯照射。

3、通讯系统要求动物实验室内的各个房间均要安装电话,且必须按照房间顺序来编排电话号码。

此外,各房间的电话要相互连通,且要与监控室总机保持联系,从而确保实验室内外信息的及时沟通。

4、监控系统要求为了随时随刻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情况,在动物实验室设计时要做好监控系统的设计。

具体来说,要在实验室的出入口、走道、实验动物饲养室、功能操作室等重要位置安装摄像机。

5、供水系统要求实验动物的饮用水不能是自来水,而应该是纯净水。

所以实验室内必须安装相关的供水系统,如接水槽和净化装置,以便为实验动物提供灭菌的饮用水和屏障系统内用水。

6、供电与警报及消防设施要求动物实验室要做到全天候供风和供电,所以说独立稳定的供电系统是必不可缺的,且还要有相关应急电源。

除此之外,也不能缺少了警报及消防设施,否则无法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7、消毒灭菌设备要求动物实验室都有洁净需求,对于消毒灭菌设备的要求是按照不同物品的特性,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渡槽消毒液消毒或专用的机动门真空灭菌器消毒。

二、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1、动物实验室设计布局要求(1)动物实验室的屏障环境强调人流、物流、动物流分开,并循单向路线流动,清污分流,做到净化、灭菌、防虫,人员进入动物房要洗澡、更衣后进入清洁走廊,由清洁走廊再进入饲育室或实验室,然后循污物走廊出去。

(2)进行动物实验室区域的要求:清洁物经脱外包装后进入洗刷间清洗,通过双扉高压消毒柜消毒,而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必须经传递舱或渡槽进入,清洁物品首先储藏于清洁物品储藏间,再由清洁走廊到达每一个饲育室或实验室。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1.实验动物实验设施按功能可分为动物实验 区、辅助实验区和辅助区,合称为实验区。 2.动物生产区包括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 生产群饲育室,辅助生产区包括隔离观察 室、检疫室、更衣室、缓冲间、清洗消毒 室、洁物储存室、待发室、洁净走廊、污 物走廊等。辅助区包括门厅、办公室、库 房、机房、一般走廊、卫生间、楼梯、监 控室等。
二、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 普通环境 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员和物品、动 物的出入、不能完全 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 生动物的进入。 2.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 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的进出。适用于饲育 清洁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简称SPF)实验动物,进入的空气经过初、中、高 效三级过滤,进入的人、动物和物品须由严格的微 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特殊的传递系统,与环境绝对 隔离,适用于饲育SPF及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
三、建筑和结构
选址的要求: 选址的要求:
1.避开污染源 2.宜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 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和工厂,如 果没有上述条件,应布置在当地最大频率风 向的上风侧或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3.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远离高 压线路及其设施。
平面结构设计要求: 平面结构设计要求:
实验动物室平面图
人员进出动物室流程图
物品进出消毒、灭菌路线
工作服的运行路线
垫料运行路线
废弃物运行路线
3.动物实验区包括饲育室和实验操作室、准 备间(样品配制)手术室、解剖室(采样 室)辅助实验区与上面类同。 4.屏障环境设施的净化区内不应设置卫生间、 楼梯和电梯。 5.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宜分开饲养。 6.产生噪音较大的动物和对噪声敏感的动物 宜设置在不同的生产区(实验区)内。 7.实验动物设施生产区(实验区)的平面布 局可根据需要采用单走廊、双走廊或多走 廊等方式。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

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1. 概述实验动物房是进行科学研究、药物试验和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场所。

为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的可靠性,建设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筑设计2.1 建筑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具备耐腐蚀和易清洁的特点。

2.2 实验动物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度控制系统,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2.3 应设置严格的防护设施,确保实验动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完全隔离。

3. 空间规划3.1 实验动物房应合理规划不同物种的动物舍室,确保其数量和面积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3.2 动物舍室应具备保持动物健康、干净和舒适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

4. 卫生与清洁4.1 实验动物房应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消毒和清洁程序。

4.2 动物舍室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4.3 应严格监测和控制实验动物房内的空气质量,确保无异味和过度粉尘。

5. 设备与设施5.1 实验动物房应配备适当的饮水设施和饲料器,以确保动物的饮食需求得到满足。

5.2 动物舍室应提供足够的隔离空间,以隔离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动物。

5.3 应提供适宜的照明设备,以满足动物日常活动和观察的需求。

6. 安全管理6.1 实验动物房应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实验动物的安全。

6.2 应建立严密的安全监控系统,以防止非法侵入和突发事件。

6.3 实验动物房内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包括防火、防漏电和防爆等安全设施。

7. 培训与合规7.1 所有实验动物房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动物相关法规、伦理和实验操作规范。

7.2 实验动物房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符合法规和规范要求。

以上是一份实验动物房建设标准的概要,根据实际设计和运营需求,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细化实施方案。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目标是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促进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进展。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指专门用于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实验场所。

为了保障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道德性,需要对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进行规范。

国际上普遍存在着一些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际标准,但是针对中国的国家标准还相对较少。

以下将从实验室设施、动物福利、安全环保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一份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标标准。

一、实验室设施1. 动物实验室应设置于专门的实验室楼宇内,远离居住区和商业区,保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尽量避免建在地下室和地下层,确保通风和自然光线的充足。

2.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通风设施,包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并配备合适的过滤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度。

3. 动物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规模的动物实验间,确保不同实验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4. 实验室内应设有专门的动物饲养区、实验动物房、手术室、实验仪器设备间等功能区域,并根据实验需要合理规划动线和布局。

二、动物福利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动物福利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动物的饲养和使用符合道德伦理,保障动物福利。

2. 动物饲养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设施,包括合适的饲养箱、喂食设备、水源等,保证动物的正常生理和行为需要。

3. 实验动物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并配备适当的环境丰富化设施,确保动物的心理健康。

三、安全环保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动物使用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环保规定,确保实验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包括处理实验动物废弃物、实验废液、废弃实验器材等,保证安全处理和处置。

3. 实验室应设置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和设施,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等,确保在实验中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四、管理规范1. 动物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照料,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健康和生理状态。

2. 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动物实验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符合《动物实验资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

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
C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

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

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
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