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一框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1)从哲学产生的根源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讲:哲学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总之,这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
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____________。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反对两种错误认识。
既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把零碎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就成方法论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的主体,具有。
例如:阅读教材77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②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阅读教材78页综合探究,思考:①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②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一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

高一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生活 )政治必修四复习大纲(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游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源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有走开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有走开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想和存有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想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②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可以够回避,必定回答的问题。
※3、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唯心主义: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心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限制性:唯心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心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立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实质上是正确的。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八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八课第一节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漫画中的人的错误在于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①强调的是善于总结经验的问题,与题干主旨不符。
③说法不准确,并不能说所有的失误和错误都是宝贵财富。
2.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性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C。
解答此题,要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据此回答4~5题。
4.“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以行而求知”是因实践而求得认识,故选A。
5.“因知以进行”告诉我们(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没有认识的发展,就没有人们的实践活动解析:选A。
“因知以进行”即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
故事中的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就关于吕蒙学习过程,还有一则小故事。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吴国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东吴的都督,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防区约见吕蒙,座谈过后鲁肃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往甚密。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问题探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总结:很对。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老师,千万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学习不怎么刻苦的学生,如果改正缺点,刻苦学习以后也可能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你们应挖掘自己的优点,使每一个同学高中学习阶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引导: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多媒体课件展示)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
b.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产生于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2)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具体知识分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_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必修4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导语:看到“生活与哲学”这个书名,有人可能会想,哲学神秘、抽象、思辨,是一门虚无缥缈的学问。
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的殿堂,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希望通过哲学的反思和追问,能够使同学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访问一种新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能联系实际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提高思维层次、锻炼思维能力。
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重难点】重点:哲学的起源难点:哲学的本义和起源【知识梳理和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孔子之道P4探究问题:颜回比孔子更“仁”,子贡比孔子更“辩”,子路比孔子更“勇”,但为何他们都没有孔子成就大?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课堂探究二】哲学家与船夫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与渔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大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的是万事万物各种运 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非法传销机构频 频“变脸”,打着新旗号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其本质 并没有变,应给予坚决打击。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考考你】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天堂伞业 集团不断给十分古老的传统产品“伞“赋予新的功能、 高科技的内涵,把一个小产品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前几 年他们敏感地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紫外线增强这条新 闻中意识到,防紫外线产品是个大市场。于是集团及时 组织国内专家、技术人员研发出获国家专利的防紫外线 系列伞新产品,一问世就俏销国际市场。小小天堂伞撑物就是新事物。(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 错误标准之二: 力量强弱标准
※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 是新事物。(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 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错误标准之三: 形式、名称、旗号标准 ※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如“计算机科学算命、电脑起名,菜名、酒名”)
ADE
【知识体系】
自然界是发展的
普遍性 发展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 决非任何变化都有是发 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 变化才是发展 含 指宇宙中一 表明事物由一种 义 切事物的变 状态向另一种状 不 化和过程 态过渡 同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知识拓展】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 是统一的。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 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催生新的联系。
【初露锋芒】
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 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分析杭州“天堂伞”成功 的经验有哪些。
①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市场的变化。“天 堂伞”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新产品,推 陈出新,赋予古老的传统产品新的功能和高科技的内涵, 赢得了市场。 ②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联系中找到发展的思 路。“天堂伞”看到了气候变化、紫外线增强与对防紫 外线产品需求增加的联系,开发出相关的产品,把生产 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区 别 侧 作为物质存 重 在的方式, 点 是一般的变 不 化 同
联
侧重于是强调运 动中所发生的状 态乃至性质的改 变
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 系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的 ,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3、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1)新旧事物的区别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那些违背客观规律、最终走向灭亡的东西。
【初露锋芒】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 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初露锋芒】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判断改错】
1.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 的,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2.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比较成熟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前途的事物。 )
3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合作探究】
1、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 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 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 交流的人”。 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判断: 以下变化是不是发展? A.由神舟六号到神舟七号 B.从街头算命到电脑算命 C.“风水建筑学”的出现 D.博客的出现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F.某同学去年16岁,今年17岁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 化发展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 一、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 还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将来; 二、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三、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根本标志:
是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否 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
旧事物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联系 ①新事物与旧事物相比较而存在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并非是对旧 事物的根本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是批判继承
(3)易出现的错误标准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标准
【初露锋芒】
4.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 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④计算机算命 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 ⑥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合作探究】 2.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 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诸如“人际网 络”、“人户网卡”之类的新旗号使人上当受骗。 非法传销机构频频“变脸”,打着新旗号是不是事 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