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史-05第五章-坛庙资料讲解

两侧。
皇穹宇 圜丘坛
皇穹宇鸟瞰
皇穹宇
皇穹宇内景 回音壁
丹陛桥
天坛内坛的主轴线 又称海墁大道 长360m,宽30m 平均高出地面4m 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象征着人间到上天有 着遥远的路程
体现了皇帝步步高升 的吉祥寓意。
丹陛桥
丹陛桥 远望祈谷坛
祈谷坛
祁年门 祁年殿
上殿下坛, 三重檐圆攒尖顶 , 殿高32m,直径30米 , 3层台基6m高; 龙井柱 4根, 金柱12根、檐柱12根, 童柱 8根、雷公柱 。
砖雕
三幅大型砖雕
陶塑、灰塑和刻花玻璃
广州陈家祠堂门洞
陈家祠堂庭院
屋脊装饰
走廊内景
祠堂前廊雕刻
本章结束!
月坛
地坛 日坛
天坛
天坛的组成
占地273公顷 “回”字形布
局
天园地方
外坛 内坛
祈谷坛 圜丘坛 丹陛桥 斋宫
外坛
祈谷坛
内坛
斋宫
丹陛桥 圜丘坛
斋宫 (皇帝祭天前沐浴、休息、准备的地方。)
圜丘坛
露天圆形坛
三层 ,每层相差9级台阶。
台面石板
中心 “天心石”,其外环砌扇 形石板,从中心向外每圈以9 的倍数增加。
3米多,墙厚1.5米, 宗族墓地和人造陵园
世界上规模最大 持续年代最长 保存最完整
孔林享殿前神道
孔林万古长春石坊
孔林享殿
孔林孔子墓
广州陈家祠堂
七十二县陈氏合族祠堂 。 陈姓子弟读书的场所 。 前后三进,左右三路,六个
庭院,整齐有序。 装饰华丽丰富,著称于世 。
石雕广泛
雕刻石柱 、雕刻石梁 雕刻石栏杆
孔庙
祭祀孔子的庙宇 。 金壁辉煌的黄瓦盖顶 。
05第五章 政策过程的概念框架

本章要点: ●阶段途径的形成 ●阶段途径的评价 ●制度理性选择框架 ●多源流框架 ●中断—平衡框架 ●辩护联盟框架 ●政策扩散框架 ●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
§1. 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政策过程研究的基本和主导的途径是 阶段途径,即把政策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来加以分别的研究,这种 途径被称为阶段启发法(the stages heuristic)。近二十年来,阶段途 径受到了批评与挑战,人们提出了各种新的替代途径或概念框架, 从而丰富了政策过程的理论。 一、阶段途径的形成 迄今为止,了解政策过程的最成熟和最有影响的途径仍然是 阶段途径。这种途径发源于拉斯韦尔,经过琼斯(Charls Jones)、安 德森(James Anderson)、布鲁尔(G· D· Brewer)和狄龙(Peter Deleon)等人的论述,而在20世纪70、80年代成熟起来,成为了解 政策过程的基本的,甚至是唯一途径。该途径将政策过程划分为 一系列阶段或环节——通常包括政策议程,政策规划与合法化、 执行、评估和终结等阶段,并在每一阶段讨论影响政策过程的各 种基本因素。
三、政策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参考国外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政策实践的情况,我们将政策 系统的运行看作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 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1. 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的功 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 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2. 政策执行——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 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 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的 功能环节。 3.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 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 么能取得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4. 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 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的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 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 5. 政策终结——即在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发现该 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成为多余、不必要或不起作用,采用措施 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为。
05第五章 群岛国和岛屿

第五章群岛国和岛屿
一、群岛水域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1.岛屿、群岛和群岛国的概念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群.岛.是指一群岛屿
群岛国
...是指全部由一个或多个群岛构成的国家。
除群岛外,群岛国还可包括其他岛屿。
2. 群岛的法律地位
a.构成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
b.构成一个国家的全部领土。
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尔代夫,斐济,毛里求斯等。
c.大陆沿岸群岛所包围的水域为内海。
d.岛屿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照其他陆地领土的有关规则来确定。
3.群岛基线及划定规则
连接群岛最外缘各点的直线为群岛基线(与领海基线同)
(1)应将主要岛屿包围在内
(2)基线内的水域与陆地面积之比应在1:1至9:1之间;
陆地面积包括岛屿与岸礁间的水域
(3)每条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100海里,但基线中的3%可
延长到125海里以内.
其余与领海基线划分原则相同
4.群岛水域
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称为群岛水域
群岛国应在不影响其行使主权的情况下,尊重与其他国家间的现有协定,尊重邻国在其群岛水域内传统捕鱼权利和已有的海底电缆。
二、群岛水域的通过法规
1.无害通过的规定
所有国家的船舶均享有通过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为保护国家安全可在特定区域暂停此项无害通过。
2.群岛海道通过的规定
群岛国指定的过境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为群岛海道。
所有船舶和飞机均享有群岛海道通过权。
未指定群岛海道,通过正常用于国际航行的航道来行使群岛海道通过权。
05_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机械能可完全转化为热能,而热能却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1。
(3)循环功越大,则热效率越高。
(4)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都相等。
(5)系统温度升高的过程一定是吸热过程。
(6)系统经历不可逆过程后,熵一定增大。
(7)系统吸热,其熵一定增大;系统放热,其熵一定减小。
(8)熵产大于0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解】(1)对于单个过程而言,机械能可完全转化为热能,热能也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例如定温膨胀过程。
对于循环来说,机械能可完全转化为热能,而热能却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2)热源相同时,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是最高的,且小于1,所以一切热机的热效率均小于1。
(3)循环热效率是循环功与吸热量之比,即热效率不仅与循环功有关,还与吸热量有关。
因此,循环功越大,热效率不一定越高。
(4)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与其工作的热源温度有关,在相同热源温度的条件下,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都相等。
(5)系统温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对系统作功来实现,例如气体的绝热压缩过程,气体温度是升高的。
(6)T QdS δ>>系统经历不可逆放热过程,熵可能减小;系统经历不可逆循环,熵不变。
只有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加。
系统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熵一定增大。
(7)g f dS dS dS +=,而0≥g dS ,系统吸热,0>f dS ,所以熵一定增加;系统放热时,0<f dS ,此时要比较g dS 与f dS 的大小,因此熵不一定减小。
(8)熵产就是由不可逆因素引起的熵增,所以熵产大于0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5-2】某人声称发明一个循环装置,在热源1T 及冷源2T 之间工作。
若1T =1700K ,2T =300K 。
该装置能输出净功1200kJ ,而向冷源放热600kJ ,试判断该装置在理论上是否由可能。
【解】据能量守恒原理,装置内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net W Q Q +=21=600+1200=1800kJ装置热效率1Q W n e t t =η=18001200=66.67% 在同温限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为121T T c -=η=17003001-=82.35% 比较t η和c η可知,此装置有可能实现,是一不可逆热机。
05第五章 相对论

第5章 相对论基础5-1 相对性原理1.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是完全等价的,并不存在任何一个比其它惯性系更为优越的惯性系,与之相应,一个惯性系的内部所作的任何力学的实验都不能够确定这一惯性系本身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解释:在一个惯性参照系K 中,质点的质量、位矢、速度、加速度和质点所受的力分别为:Fa v r m ,,,,,在另一个相对于参照系K 以速度R v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K '中,该质点的质量、位矢、速度、加速度和质点所受的力分别为:F a v r m '''''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指出,无论在参照系K 中,还在在参照系K '中,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的牛顿定律应该具有相同的形式:在参照系K 中:a m F =在参照系K '中:a m F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来源:在经典力学的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得到的坐标变换为伽利略坐标变换,由伽利略坐标变换得到,在参照系K 和参照系K '中的加速度相等,经典力学认为,在参照系K 和K '中,质点的质量和所受的力都相等,所以在参照系K 和K '中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的牛顿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所以经典力学的概念满足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坐标变换:t v r r R -=',t t ='得加速度变换为:a a=' 经典力学认为:m m =',F F ='所以由参照系K 中的牛顿定律:a m F =可以推出参照系K '中的牛顿定律:am F ''=' 两个参照系中的牛顿定律形式相同2. 洛伦兹坐标变换● 洛伦兹坐标变换的来由:根据伽利略坐标变换,电磁学方程在参照系K 和K '中具有不同的形式,电磁学方程不满足相对性原理,为了使电磁学方程满足相对性原理,洛伦兹提出了洛伦兹坐标变换。
05第五章 应变分析

2、主应变、应变主轴和主剪应变
?
A)主应变、应变主轴
x ij yx zx
xy y zy
yz z
xz
I1 I 2 I 3 0
3 2
I1 x y z I2
y zy x
yz z xy y zy
?
同理,应变张量和应力张量一样具有张量的一切特征:不变量(第一不变量当 体积不变时等于零)、应变张量的分解、主应变、主剪应变、应变莫尔圆等。 等效应变与等效应力形式上类似,仅系数不同:
1、应变张量的分解
m 1 ( x y z ) 3
x 0 ij yx zx
?
对于B点,可以看成是: 1)刚体运动至B’点,位移为u,
u x v x
2)在x方向移动至B’ ’点,位移增量(B’ B’’)为
3)在y方向移动至B’ ’ ’点,位移增量(B’’ B’’’)为 同样,对于C点,有
du dv
dx dx
C’ C’’=
dv du
v y u y
?
y
C’’ C’
C’’’
v( x dx, y dy ) v ( x, y ) v x dx v y dy v dv
C dy
u
A’ v
B’’’ B’’ B’
A点移动到A’,位移为u和v 。那么, 与A点分别距离为dx和dy的B点和C点
位移是多少?
A
o
dx
B
x
三、 几何方程(续)
练习二:冲头自上而下压下 其位移场。
h ,使圆柱体其均匀变形,求
练习三:物体一平面的法向为主应变方 向。在该平面上贴应变片测得 0 0 0 方向正应变。 0 , 45 , 90 试根据莫尔圆上的几何关系求 各主应变。
05第五章 键联接

4)平键的标记方法
键 头部类型 键宽×键长 国标号 键 B 8×100 GB/T 1096-2003 (方头普通平键) A型可不标出
2、半圆键联接(woodruff key joints)
轴上键槽用与半圆键形状相同的铣刀加工,键能在槽中绕几何中心 摆动以适应毂上键槽的倾斜度。 半圆键用于静联接,其工作面为两侧面,工作时靠其侧面的挤压来 传递扭矩。
2、特点:
1)齿较多、工作面积大、承载能力较高; 2)键均匀分布,各键齿受力较均匀; 3)齿槽浅、齿根应力集中小,对轴的强度削弱减少; 4)轴上零件对中性好; 5)导向性较好;
6)加工需专用设备、制造成本高。
2、花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设计过程: 选花键类型→按轴径定花键尺寸→验算联接强度
失效形式:
①键齿的压溃(静联接) ②磨损(动联接) ③齿根剪断
4T 103 p [ p] dhl
[ p ] —许用挤压应力;(参见P107表5-1)
[ p ] —许用压强;(参见P107表5-1)
2)半圆键联接强度校核
半圆键联接应满足键的剪 切强度条件:
2T [ ] kdl
如果设计时单键强度不够时,可采用如下措施:
1)增大轴径d ;
2)增长l,但轮毂长的增加对零件受力不利,长度不应超 过2.5d ;
3)采用双键;
平键按180˚布置;半圆键布置在同 一条母线上;楔键的夹角成120˚ ~130˚
考虑到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校 核强度时按1.5个键计算。 4)采用花键。
第二节 花键联接(spine Joint)
当传递载荷较大且对心精度要求高时,可用花键联接。 花键联接是平键联接在数目上的发展。 组成: 外花键和内花键 结构特点: 沿轴和轮毂的周向均布多个键齿,齿侧为工作面。 花键可以做成静联接,也可 以做成动联接(能滑移,如 在各种机械的变速箱中被广 泛应用)。
05. 第五章 土壤与地形

第五章地形与土壤因子地形的作用是起到对生态因子在分配的作用,地形是间接因子。
地形和土壤都属于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地形不但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而且还对土壤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就会相应地出现不同的土壤类型,尤其土壤常常随着一个上体的不同部位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把这两个因子放在一起讨论。
第一节地形因子一、地形及其对森林的影响1.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球有大陆、海洋之分,这些都是在内外营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森林分布主要也是在山区。
按海拔高度分:高山、中山、低山;按地形要素范围分:巨地形、大地形、中的性、小地形、微地形;2.巨大地形对森林的影响(1)秦岭:造成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2)太行山,南岭(3)喜马拉雅山;(4)大兴安岭(5)四川的二朗山二、山地地形因子对森林的影响1.海拔高度;2.坡向:阿略兴植物先期适应法则3.坡位;4.坡度;5.沟谷三、几种特殊地貌生态特点及其植被1.黄土高原地貌及其植被;2.岩溶地貌;3.海岸地貌及红树林;4.荒漠区地貌第二节土壤因子一、植物的无机元素与利用1.无机元素土壤有两个作用,一是给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另一个是支撑作用,她树木扎根,支撑的基础。
土壤是无机元素的最大贮存库,尤其是为植物科吸收的贮存形式。
凡是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统称为矿质元素,不过N是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的,但是N不是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N、P、K、Ca、Mg、S、Fe;微量元素:Cl、Mn、B、Zn、Cu、Mo植物生命活动需要各种元素,植物对元素的利用是多方面的。
2.土壤特性(1)地形条件对土壤的影响(2)土壤的水分和空气(3)土壤温度3.土壤微生物与树木生长1g土壤里微生物含量可达几千至数十亿个(1)固N微生物:根瘤菌,N以NH4,No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2)菌根真菌:土壤中的真菌有的能和树木的根系共生,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者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成为菌根,菌根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态工质
气体:远离液态,一般可作为理想 气体 处理,如空气、燃气。
蒸气:靠近液态,一般不能作为理想气 体处理,如水蒸气、氨蒸气 。
水蒸气来源丰富,耗资少,无毒无味,比热容大,传 热好,有良好的膨胀和载热性能,是热工技术上应用最广 泛的工质之一。
1由液体汽化而产生的。
当 ps=1 MPa时,ts=179.916 ºC。
2
水的定压加热过程:
p
p
p
t<ts
ts
vx
v0
v'
p
ts v''
p t>ts
ts v
a
未饱和水
b
饱和水
c
湿饱和蒸气
d
干饱和蒸气
e
过热蒸气
(v, h, s)
汽化潜热: r h h J/kg
湿饱和蒸气(湿蒸气)的干度 x
(v, h, s)
13
1. 定容过程
w0
wt v( p1 p2 )
q u2 u1 (h2 h1) ( p2 p1)v
14
2. 定温过程
2
q 1 Tds T (s2 s1)
w q u T (s2 s1) (h2 h1) ( p2v 2 p1v1)
则:h u pv 0.00061 kJ/kg 0 kJ/kg
表中未列出的状态,可通过直线内插法求得。 u不列入表中,需要时可由 u = h - pv 计算。
10
《热工设计手册》中没有湿饱和蒸汽的状态参数表,在 确定湿蒸汽的状态参数时,必须知道它的干度 x ,再利用 饱和水、饱和水蒸气的表进行计算:
5
临界点
饱和蒸汽线(上界线)
饱和水线(下界线)
水的临界状态为: pcr = 22.064MPa tcr = 373.99 ℃ vcr = 0.003106m3/kg
在 p-v 图和 T-s 图上,有 1 点(临界点)、2 线(上、下界线)、3 区 (液相区、汽液两相区、汽相区)和 5态(未饱合水、饱合水、湿蒸汽、 干蒸汽、过热蒸汽)。
wt q h T (s2 s1) (h2 h1)
15
3. 定压过程
w p(v2 v1)
wt 0
q h2 h1
16
4. 定熵过程
q0 wt h1 h2
w u1 u2
在热工计算中,遇到最多的是水蒸气的定压过程(如:锅 炉中水蒸气的产生或冷凝器中水蒸气的凝结)和绝热过程(如: 蒸汽机或汽轮机中水蒸气的膨胀作功) 。
11
水蒸气的焓熵图(h-s图)
C 临界点 CA下界线 CB上界线 定压线 定容线 定温线 定干度线
注意:湿蒸汽区的定压线就是定温线。
12
5-3 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本节任务:了解过程中水蒸气的状态变化规律,确定过 程中水蒸气与外界的能量(功量、热量)交换。
方法步骤: ① 根据给定条件(初态的两个参数),在 h-s 图上(或水蒸气表中)查出初态的其它参数值; ② 根 据初态点和过程特点(定容?定温?定压?绝热?)以及 终态的一个参数值,确定终态的其它参数值;③ 根据热力 学基本定律,结合过程的特点,计算过程中工质与外界交 换的功量与热量。
1kg 湿蒸汽是由 x kg 干蒸汽和(1-x) kg 饱和水混合而成:
vx xv 1 xv v xv v hx xh 1 x h h xh h sx xs 1 x s s x s s
4
不同压力下水蒸汽的形成过程在 p-v 图和 T-s 图上的表示:
临界点 饱和蒸汽线 饱和水线
临界状态:当压力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饱合水和干饱合 蒸汽将毫无差异,它们的 p、v、T 和 s 完全对应相同,这种 特殊状态称为临界状态(参数加下角标“er”)。临界状态 在图中用一个点表示,称为临界点。
有两类表: ①饱和水与饱和蒸气表:分为以温度为序和以压力为 序两种; ②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气表。
7
8
9
国际标准规定,在制定蒸汽表时,取三相点(即固、液、 汽三相共存状态)液相水的热力学能和熵为零。即:
在 p = 611.7 Pa,v = 0.00100021 m3/kg, T = 273.16 K 时, 取 u = 0 kJ/kg, s = 0 kJ/(kg·K)。
17
∵湿蒸气的 p 和 T 互相依赖,∴若只知道 p 和 T,则无 法确定 x 。
工程上常利用蒸汽节流来测量湿蒸汽的干度:
节流式湿蒸汽干度测定仪(干度计)示意图
湿蒸汽的绝热节流过程
测量原理:湿蒸汽→节流阀降压→过热蒸汽(此时的 p 和 T 互相独
立)→测得 p2、T2→定出过热蒸汽状态点 2→根据绝热节流过程 h 不变,
蒸发: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
液体汽化
现象,温度愈高愈强烈。
沸腾:在给定压力所对应的温度下发生并
伴随着大量汽泡产生的汽化现象。
饱和状态:液面上蒸气空间中的蒸
p
气和液体两相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
饱和压力 ps、饱和温度 ts:
饱和蒸气
ts
ps = f(ts)
饱和液体
水蒸气:当 ps=0.101325 MPa时,ts=100 ºC;
水在临界压力或高于临界压力下定压加热到临界温度时,不存在 汽液分界线和汽液共存的汽化过程,再加热就直接成为过热蒸汽。
6
5-2 水蒸气的状态参数
水蒸气的性质与理想气体差别很大,状态参数之间的数 学表达式非常复杂。
为了便于工程计算,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未饱和水、 饱和水、干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状态参数列成表或绘成线 算图。
过热度
t ts
x mv
mv—湿蒸气中干饱和蒸气的质量
mw mv mw—湿蒸气中饱和水的质量
3
水蒸汽的定压产生过程在 p-v 图和 T-s 图上的表示:
a-b为定压预热过程,b-c-d为定压汽化过程, d-e为定压 过热过程。
在 p-v 图上是一条水平线。 在T-s 图上分为三段: a-b 过程中T 升高,s 增大;b-c-d 过程中T 不变,s 增大; d-e 过程中T 升高,s 增大。
确定湿蒸汽状态点 1 →由点 1 确定湿蒸汽的干度 x。
18
5-4 湿空气的性质
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干空气:完全不含水蒸气的空气。 在干燥、精密仪表和电绝缘的防潮等对空气中的水蒸 气特殊敏感的领域,必须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影响。 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很低,可将水蒸气视为理想 气体。∴湿空气可以看作理想混合气体。 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总压力 p 等于水蒸气的分 压力 pv 与干空气的分压力 pa 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