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语用主观题练习(含解析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3卷)含答案精解版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3卷)含答案精解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3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赏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以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贸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国然能彭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路《吉祥项》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并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端排方式,被改骗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同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法民同地融入现代元素,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附答案解析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7.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A项,“当……的情况下”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改为“在……的情况下”或“当……的时候”。B项,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C项,“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故选D。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Ⅲ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 C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

故选C。

2.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

故选C。

3. 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故选D。

4. A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语用主观题(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语用主观题(含解析)

语用主观题题组一得体更正题1 ?下面是某校一则投稿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更正。

( 5分)我是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热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

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答: ...... .............................. ...................................解析:“妹仔”为方语言,不适适用在投稿信中;“你刊”显得对对方不够尊敬;可是投稿习作,不能够称之为“作品”;“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务必”指“必然,必定”的意思,态度比较强硬,使用不得体。

参照答案:①“妹仔”改为“女生”;②“你刊”改为“贵刊”;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2?下面是一则校庆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更正。

(5分)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 周年诞辰。

值此盛典来临之际,学校校庆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国内外校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合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

为了更好地展现学校成立60 年来的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梦想,学校将以“地学摇篮?五秩华章”为主题,于 2018 年 10 月 20 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浩荡力行学校成立60 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

诚挚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宾朋光临光临,热切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特此通知,敬祈传达。

答:...... .................................................................解析:“诞辰”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用于“建校60 周年”不得体;“秩”是“十年”,60年应用“六秩”;“光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应去掉;“我校”应改为“母校”;“传达”语气太僵直,应改为“周知”。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图片来源:摄图网)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语文语用主观题练习(含解析及答案)班级:____姓名:_______
题组一得体修改题
1.下面是某校一则投稿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我是××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

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
答:
解析:“妹仔”为方言语,不适合用在投稿信中;“你刊”显得对对方不够尊重;只是投稿习作,不能称之为“作品”;“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态度比较强硬,使用不得体。

参考答案:①“妹仔”改为“女生”;②“你刊”改为“贵刊”;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2.下面是一则校庆公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

值此盛典来临之际,学校校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成立60年来的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五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

诚挚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热切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特此公告,敬祈传达。

答:
解析:“诞辰”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用于“建校60周年”不得体;“秩”是“十年”,60年应用“六秩”;“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应去掉;“我校”应改为“母校”;“传达”语气太生硬,应改为“周知”。

参考答案:①“诞辰”改为“华诞”;②“五秩”改为“六秩”或“甲子”;③删掉“惠顾”;④“我校”改为“母校”;⑤“传达”改为“周知”。

3.下面应用文中有几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指明原因。

(5分)
通知
全校教职工: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时间进入五月,阳光和煦,花红柳绿,我们发现白昼在变长。

为了老师们下午还有精神上课,特意安排午休,上课时间向后延迟。

育红中学
2018年5月2日
答:
解析:“通知”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从其格式看,被通知的一方的称谓应顶格写。

从内容上看,应简明准确地把通知的事情交代清楚,本通知“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时间进入五月,阳光和煦,花红柳绿”这样的话,一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与“五月”所指时令矛盾;二是它们属于文学语体,不符合“通知”的要求。

另外本通知没有说明延迟后的具体上课时间。

“通知”还有语言得体的要求,像句中的“还有精神上课”,言外之意是如果无午休,老师们就会没有精神上课,不得体。

参考答案:①被通知的一方的称谓应顶格写;②“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只能用于秋季,与五月不吻合;③通知中使用文学语体不合适;④“还有精神上课”用语不得体,通知要表达的是为了保障老师下午上课更有精神;⑤延迟后的上课时间没有交代。

4.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答: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的适用场所或对象,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例如,“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故说到自己的时候应使用谦辞,说到对方应使用敬辞。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此处是说自己家,故不能使用“府上”,因为“府上”是敬辞;“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此处是说自己的父亲,而“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辞,不能说对方。

另外,“务必在家恭候”中“务必”用词显得生硬、不礼貌;“恭候”是敬辞,用在此处谦敬
失当。

参考答案:①“府上”改为“寒舍”;②“令尊”改为“家父”;③“抛砖引玉”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④“务必”删掉;⑤“恭候”改为“等候”。

5.下面是某大学“迎新晚会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以及语气等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为了招呼大一新生,我校打算举办迎新晚会,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牵手组织。

经过精心走台,定于9月20日晚在学校万人体育场正式演出,恳请全体大一新生按时参加。

答:
解析:“招呼”“打算”“牵手”“走台”为口语,“恳请”不符合身份和语气。

参考答案:①“招呼”改为“欢迎”;②“打算”改为“计划”;③“牵手”改为“牵头”或“联合”;④“走台”改为“排练”或“排演”;⑤“恳请”改为“希望”。

题组二仿用句式题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复习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温故可以知新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心如止水查缺补漏不耻下问充耳不闻亡羊补牢
答:
参考答案: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奉劝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

材料:
全面坚持主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墙头上的草顺风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人云亦云兼听则明半途而废随波逐流偏信则暗
答:
参考答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奉劝我们做事要注重全面。

一曝十寒,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奉劝我们做事要贵在坚持。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墙头上的草顺风倒,奉劝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8.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6分)
山和海,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材料:
现实阴影小草理想阳光大树
实在虚幻天上地下高大矮小
翠色盎然远在天边驱散阴霾
鲜绿娇弱近在咫尺带来阴凉
美化人间的天使生活的必需品人生腾飞的翅膀
答:
解析:选择两个有关联又可比较的事物写成一句话,有关联就是有共同点,可比较就是有区别。

注意句式一致。

参考答案:现实和理想,一个实在,一个虚幻,一个近在咫尺,一个远在天边,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阳光和阴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驱散阴霾,一个带来阴凉,它们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大树和小草,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个翠色盎然,一个鲜绿娇弱,它们都是美化人间的天使。

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描写对象,拟写两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6分)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答:
解析:解答仿写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一个“仿”字,即仿句式、仿修辞、仿情感、仿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