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12分)1.(3分)B(A.编辑,销行;C.脑袋;D.羸.(l†i)弱,丰盈.(yŠng)2.(3分)A3.(3分)C4.(3分)B(A.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

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留一即可。

D.“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

)二、(9分)5.A(B.“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正确,原文为“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C.“促使”于文无据;“一致认为”不合文意。

D.“主张人要……主宰自然”不正确,原文为“不能……去做天地万物主宰”。

)6.C(文章第二段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人本精神确立早于西方。

)7.D(“肯•威尔伯认为……要学习东方人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世界观”说法于文无据。

)三、(12分)8.(3分)A(踵:行、走。

旋踵,回转走。

)9.(3分)C(①“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

排除D;②“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

排除B;③“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

排除A;④分析可知,C.断句正确。

)10.(3分)B(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11.(3分)D(“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

文无此义。

)四、(24分)12.(8分)译文。

(1)(4分)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所以,……的原因。

乃,就是;才。

此乃吾.....上也,判断句式。

)(2)(4分)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及,等到。

作乱,发生骚乱。

走,逃跑。

之,到。

)13.(7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020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2020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绝密★启用前
天津市部分区
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12分)
1.(3分)B(A.编辑,销行;C.脑袋;D.羸.(l†i)弱,丰盈.(yŠng)2.(3分)A
3.(3分)C
4.(3分)B(A.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

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
留一即可。

D.“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
明的见证者”。


二、(9分)
5.A(B.“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正确,原文为“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C.“促使”于文无据;
“一致认为”不合文意。

D.“主张人要……主宰自然”不正确,原文为
“不能……去做天地万物主宰”。


6.C(文章第二段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人本精神确立早于西方。


7.D(“肯•威尔伯认为……要学习东方人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世界观”说法于文无据。


三、(12分)
8.(3分)A(踵:行、走。

旋踵,回转走。


9.(3分)C(①“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

排除D;②“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
1。

2020年2020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及解析

2020年2020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及解析

2020年2020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祝考试顺利★(解析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名家辈出,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

它()“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

______________。

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011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人,作品86首。

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最多。

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让人爱不释手。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涵养润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写下了许多① 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

“忧国不谋身”的② 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③ 。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流传简洁休戚相关B. 流传简捷息息相关C. 留传简洁息息相关D. 留传简捷休戚相关2. 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B. 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练习试题.pdf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练习试题.pdf

1拿到试卷:熟悉试卷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一般来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虽然考卷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 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

2. 先小后大。

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

把疑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

不会做的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目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

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

如果题目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有多个问题,也可以跳步作答,先回答自己会的问题。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7要学会“挤”分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I卷(33分)一、(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消行一向就甚为寥.(liáo)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tóng)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他通宵做噩.(è)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yín)而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2.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提醒,可以是婉转的,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直时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A.和风细雨片言只语悄无声息B.温文尔雅三言两语默不做声C.和颜悦色一言半语默默无闻D.平易近人轻言细语无声无息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那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枚。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天津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天津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涵养润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写下了许多①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

“忧国不谋身”的②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③。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流传简洁休戚相关B. 流传简捷息息相关C. 留传简洁息息相关D. 留传简捷休戚相关2. 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B. 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2020届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瑞雪曾宪涛年三十儿下午,回母亲那里过年。

出门的时候,天已经阴晦了,车开到半路,便下起雪来。

那雪是飘洒下来的,很细,像盐末,漫天弥漫。

车开进小区,一拐,迎面遇到一个骑小三轮车的老妇,头戴灰旧的毛线帽,腰扎蓝色发白的围裙。

她看见我的车,急忙往路边拐。

我停下车,打开车窗,探出头叫了声,李大。

我们这儿叫大娘都叫大,李大是我家老邻居了。

李大住一楼,无论冬夏她从不待在屋里。

单元门口才是她的活动场所。

路边摆满了她家的锅碗瓢盆,支一个炉子,做饭吃饭全在外面,烧的是捡来的劈柴,墙边堆得满满的,还有几个小板凳,一个别人家丢弃的旧沙发,一把破藤椅,闲来无事的邻居们都爱聚在这里闲聊。

单元门外被李大搞得脏乱差,有人受不了,找社区居委会,在市里卫生检查的时候,居委会就找人把那些破烂拉走了。

不过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样。

李大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时没有工作,后来在丈夫矿上干家属工转正,退休工资也有两千,丈夫三千多,老两口生活还是可以的,却叫儿女给拖累了。

李大两儿两女,按一般人说来,真是儿女双全,幸福美满。

可李大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是两口子双双下岗,丈夫的工资基本上都给了他们。

大儿子已经退休了,有自己的工资,可是离了婚;儿子虽跟着他,但基本上是李大给养着,他只负责自己的吃喝享乐。

李大的孙子也结了婚,还有了儿子,但小两口都没工作,过着过着就过不下去了。

离婚那天,孩子放学后去谁那儿谁都不要,可怜一个人背着书包,坐在路边凉风里呜呜地哭。

有邻居见了告诉李大,李大赶紧过去把重孙儿领回了家。

唯有大女儿让李大省心,在外地,但也只能顾上自己。

李大的丈夫脑梗瘫痪十多年了,除了刮风下雨雪,只要天气晴好,李大每天都把他抱到门外的藤椅上,三顿饭都在外面喂他吃。

除了管着丈夫的吃喝拉撒之外,还要管着孙子重孙,大儿子也常来吃饭。

邻居都说李大真辛苦,可李大不认为苦,一家人有丈夫和她的工资能维持下去,她就很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试卷包括第I卷(单选题);第II卷(客观题)两部分。

第I卷(33分)一、(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消行一向就甚为寥.(liáo)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tóng)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他通宵做噩.(è)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yín)而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2.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提醒,可以是婉转的,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直时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A.和风细雨片言只语悄无声息B.温文尔雅三言两语默不做声C.和颜悦色一言半语默默无闻D.平易近人轻言细语无声无息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那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枚。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B.“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如今100多年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其中重要的文化精神是儒释道合一,这三家共同特点是顺应自然。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天地人三才中,人类因为有分辨能力具有特殊性,所谓“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人有能力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规范自己。

中华文化根本特点是自觉和自律。

自觉就是认识到人类跟万物不同,成己成物;自律就是要求人类管理好自己,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把这种自觉和自律总结为人本精神。

这种人本精神早在西周就已经确立,而西方到了近代才破除中世纪神本主义,有了理性智慧的发生和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西方政治家、哲学家都在反思西方文化的片面性,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

上世纪末,肯·威尔伯对西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做了全面反思,认为西方二元思维造成人类的灾难痛苦。

“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开始同意物理学家卡普拉的看法:‘现代物理的两个基本论点,反映出东方人的世界观’。

”这两个基本论点就是钱学森先生经常提到的系统论和整体论。

当代著名化学家,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在其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中译本序言中写道:“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重举新人本主义大旗,为的是将人从财富牢笼中解脱出来,成为遵循人道、关爱人类、懂得自觉自律的人。

伴随科技高速发展,人们更容易被“物”蒙蔽,现代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生态破坏、沉湎于虚拟世界等等,都在剥夺人们对幸福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强调人既不能做神的奴隶,也不能做物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即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狂妄自大,去做天地万物主宰,而是要虚心地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结合,确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不可能异化为“人类中心主义”。

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已近20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还在继续调整,但我们已经看到世界文化正主动转向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当前西医在治疗病患中,借鉴中医方法,在标准化、流水化之外,因人因地不同对待。

所以,我们要深入发桩,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并从基础教育做起,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选自楼宇烈《重新认识东方智慧》,2018年2月2日《人民日报》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万物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人类因有分辨能力而在天地人三才中具有特殊性。

B.中华民族用1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

C.两次世界大战促使西方各界反思西方文化片面性,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新的人文精神。

D.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要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又主张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主宰自然。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及发展历程,提出“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的观点。

B.文章运用较多篇幅阐述西方社会对西方文化的反思,以此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照应开头“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C.文章第二段运用文化比较的视角,通过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说明释道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精神。

D.文章列举了不少实例说明西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借鉴,强调深入发掘、宣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觉和自律是一种人本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点,它要求人类能够认识自己并管理好自己。

B.西医在治疗病患中借鉴中医因人因地不同对待的方法,说明了世界文化正主动转向中国传统文化。

C.当前,不少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的现象反映了科技高速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被“物”蒙蔽。

D.肯·威尔伯认为,西方二元思维是人类灾难痛苦的根源,要学习东方人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世界观。

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踵:脚后跟B.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素:平素C.北并.陈蔡,却三晋并:吞并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犯罪、犯法9.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普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

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B.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

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C.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

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D.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第II卷(117分)四、(24分)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