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

合集下载

分子的知识点总结

分子的知识点总结

分子的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由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结构,具有独立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基本单位。

分子的大小可以从简单的氢分子到复杂的蛋白质分子。

二、分子的结构1.分子的组成:分子由原子或原子团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通常包括化学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

2.分子的形状:分子的形状取决于原子之间的键角或键长度,包括线性、角形、三角形、四面体、六角形等,形状不同会影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分子的性质1.物理性质:包括分子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沸点、熔点、电导率等。

2.化学性质:包括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反应性、易溶性等,通常通过化学反应来体现。

四、分子的分类1.按组成原子类型:包括单质分子、化合物分子。

2.按分子结构类型:包括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离子分子等。

3.按原子数目分类:包括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等。

五、分子的剖析和合成1.分子的剖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手段将分子分解成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分子的合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手段将原子或原子团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六、分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药物:许多药物是由分子组成的,包括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

2.材料:许多塑料、橡胶、纤维素等材料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其性质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3.食品: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影响其口感、营养、保存等性质。

4.工业:很多化工产品,如肥料、涂料、制药等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以上是对分子的知识点总结,分子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单位,深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至关重要。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
第四课时
四、溶解性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 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 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 酸。
五、手性
物体与其镜象不能重合
(α)右旋弹簧与左旋弹簧;(b)蜗牛壳;(c)左螺纹与右螺纹螺丝钉
有机化合物中也存在分子与其镜象不能 重合的现象,这种分子就叫做手性分子
其特点就是实体和镜象不能重叠
最常见的手性分子是含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 原子机含氧酸的酸性
1.在同一周期中,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其 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左至右增 强。 如:H3PO4 < H2SO4 < HClO4 高氯酸是非金属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无机酸
如:HClO< HClO2< HClO3 <HClO4
2.在同一主族中,处于相同价态的不同元素, 其含氧酸的酸性随成酸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 自上而下减弱。 HClO>HBrO>HIO HClO2>HBrO2>HIO2 HClO3>HBrO3>HIO3 HClO4>HBrO4>HIO4

3.同一元素若能形成几种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其酸性依化合价的递增而递增;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着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以及化学性质如反应性、稳定性等。

首先,原子的种类对分子的特性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这会直接影响到分子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例如,氧原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能够与其他原子共享电子形成氧化键,使得含氧原子的分子具有电负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另外,原子的核电荷与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原子之间的键是分子结构的基础。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共价键强一般会导致分子结构紧密,分子相对稳定,例如一氧化碳(CO)分子中的碳氧非常稳定;相反,共价键弱会导致分子结构松散,分子相对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应。

此外,分子中原子之间的键的排布也会直接影响到分子的性质。

根据分子的排布形式,分子可以分为线性分子、非线性分子和扭曲分子等不同类型。

线性分子中原子排列成一条直线,如一氧化碳(CO)分子;非线性分子中原子排列呈现非直线形状,如水(H2O)分子;扭曲分子则是由于原子间的键角度不均匀而形成的分子,如甲烷(CH4)分子。

分子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特性,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分子的物理性质受分子结构的影响。

例如,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间力较强的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聚乙烯蜡;而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间力较弱的分子则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如乙醚。

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反应性、稳定性等。

分子的化学性质受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影响。

例如,含有活泼的化学键或不稳定原子的分子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分子中的官能团也会影响到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官能团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

对称
不对称
思考:如何判断分子的极性?
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对称轴,则该分子的各原子是空间 对称的。属于非极性分子。
(2)、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的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
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作用
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②“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
(4)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 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 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 HClO<HClO2<HClO3<HClO4。
水互溶(C2H5OH中的羟基和H2O中的羟基相近),而戊醇
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3)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 与右手一样,镜面对称,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 手性异构体,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手性碳原子:人们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 地称为手性碳原子(常以*标记手性碳原子)。 判断方法 1、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 2、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是不同的。
分子的性质
1、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
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作用力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配位键 金属键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极性
类型
形成原因 存在的 共价键 分子内原 子排列
非极性分子 正电中心和负电 中心重合的分子
极性分子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 心不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初三化学分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分子知识点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与原子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从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相互转化等方面展开,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的物质单位。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分子和原子的性质1. 分子的性质(1)分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2)分子的性质与其组成原子的种类、数量、结合方式等有关。

(3)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化学键的形成、断裂等。

2. 原子的性质(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原子的性质与其原子序数、电子结构等有关。

(3)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如电子的转移、共用等。

三、分子与原子的相互转化1. 分子的形成分子的形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原子间的电子互相吸引,能量足够等。

2. 分子的分解分子的分解是指分子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使分子分解为原子或离子。

分子的分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能量的输入、化学反应等。

3. 原子的组合原子的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分子。

原子的组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原子间的电子互相吸引,能量足够等。

4. 原子的分离原子的分离是指分子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使分子分解为原子或离子。

原子的分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能量的输入、化学反应等。

四、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分子。

分子的性质与其组成原子的种类、数量、结合方式等有关。

原子的性质与其原子序数、电子结构等有关。

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反应的基础,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总之,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化学分子与原子

化学分子与原子

化学分子与原子一、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领域中,分子和原子是两个基本概念。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参与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分子和原子的特性、结构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分子的特性与结构1. 分子的定义与性质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分子的性质与其组成原子的种类、数量及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分子可以是单质分子,也可以是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如氧气(O2)、氮气(N2)等,化合物分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分子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稳定性、溶解性、反应性等。

2. 分子的结构与键分子的结构由原子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决定。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连接。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如氧气中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双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如金属铁中的铁原子。

三、原子的特性与结构1. 原子的定义与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具有质量和电荷。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与质子相近;电子带负电荷,质量较小。

原子的性质取决于其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以及电子的排布方式。

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量、电子层结构、化学反应性等。

2. 原子的结构与组成原子的结构由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的中心,占据原子的体积极小部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等同。

电子云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绕核以轨道方式运动。

电子云在原子中占据较大的体积,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四、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 分子的反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列的过程,涉及到键的形成和断裂。

分子性质知识点总结

分子性质知识点总结

分子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的结构1.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的最小单位。

1.2 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每个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包括原子之间的排列顺序和共价键的连接方式。

1.3 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取决于其组成的原子数量和种类,分子的大小通常以分子量来表示。

分子量是分子中各种原子的质量之和。

二、分子的性质2.1 分子的物理性质2.1.1 极性:分子中如果存在偏向一个方向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则称该分子为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较高的沸点和熔点。

2.1.2 非极性:分子中如果电子云密度均匀分布,则称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2.1.3 可溶性:分子在溶剂中是否能溶解,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溶剂的性质。

2.1.4 导电性:分子在固态或液态状态下通常不具备导电性,因为分子中的电子被共价键束缚。

2.1.5 熔点和沸点:分子的熔点和沸点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大小。

2.2 分子的化学性质2.2.1 化学反应:分子间的共价键可以在化学反应中被断裂或形成新的共价键。

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需要提供活化能。

2.2.2 反应活性:不同种类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一些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一些分子则反应较不活跃。

2.2.3 分子的稳定性:稳定的分子通常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不稳定的分子则容易发生分解或反应。

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1 静电作用力3.1.1 离子键: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是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通常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形成。

3.1.2 极性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极性分子间由于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产生静电作用力,通常由分子之间的偶极矩产生。

3.1.3 非极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非极性分子间由于瞬时诱导极化效应而产生的静电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性质《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导学案(第3课时)学习时间 2011 — 2012学年上学期周【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复习】分子的极性判断标准,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溶解性”部分内容,什么事“相似相容”原理?溶解度影响因素?“相似相容”原理有何应用?【思考与交流】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

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性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 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

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 mL四氯化碳(CCl4),振荡试管,观察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四氯化碳溶液。

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2+I-===I-3。

实验表明碘在纯水还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为什么?【实践】每个同学亮出自己的左又手。

看能否完全重合?【科学史话】P52-53【回顾与思考】H2S04和HN03是强酸,而H2S03和HN02是弱酸,即从酸性强弱来看:H2S03<H2S04 HN02<HN03 在氯的含氧酸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酸性强弱 HClO<HCl02<HCl02<HClO4,你知道其对应的规律及原因吗?【小结】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通常越高。

如熔、沸点:I2>Br2>Cl2>F2,Rn>Xe>Kr>Ar>Ne>He(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如:在273 K、101 kPa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49 cm3•L-1)比氮气在水中的溶解量(24 cm3•L-1)大,就是因为O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所导致的。

【典例解悟】1.欲提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A.酒精B.四氯化碳 C.直馏汽油 D.苯2.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

(1)H3PO3和H3As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H3PO3和H3AsO3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分析反应情况,写出化学方程式。

【对点练习】1.判断下列分子为手性分子的是() 2.下列分子含有“手性”碳,属于手性分子的是() 3.PtCl2(NH3)2为平面四边形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解释上述两种结构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原因。

4.试比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H2SO4________H2SO3;HNO2________HNO3;HClO________HClO2;HClO3________HClO4;H3PO4________H3PO3。

【课后作业】1.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①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②能溶于水;③不溶于水;④应是极性溶剂;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2.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CCl4是无色气体 B.CCl4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CCl4在空气中易燃烧生成CO2 D.CCl4易溶于水,不能从碘水中萃取碘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离子晶体中一定含金属阳离子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熔点低4.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电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移的是()A.CCl4 B.C2H5OH C.CS2 D.C6H65.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的是()A.HF、H2O的沸点比HCl、H2S的沸点高很多 B.正戊烷的沸点比新戊烷的沸点高C.的沸点比的沸点低 D.Na2O的熔点比MgO的熔点低6.当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7.比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1)HClO4HClO3HClO2HClO(2)HClO3H2SO4H3PO4H4SiO4(3)HNO3H2CO3H3BO38.碘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紫色或棕色。

一般认为溶液呈紫色表明溶解的“碘分子”并未和溶剂发生很强的结合。

已知不同温度下,碘在石蜡油中的溶液呈紫色或棕色,请回答:温度低时溶液呈________色,温度高时,溶液呈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自然界中往往存在许多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下表列出了若干化合物的结构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

结构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沸点/℃(1)H—OH H2O 18 100(2)CH3OH CH4O 32 64(3)CH3CH2OH C2H6O 46 78(4 ) C2H4O2 60 118(5) C3H6O 58 56(6)CH3CH2CH2OH C3H8O 60 97 (7)CH3CH2OCH3 C3H8O 60 11从它们的沸点可以得到什么规律?10.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规律是:在含氧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多,酸性强;非羟基氧原子数少,酸性弱。

例如含氧酸分子式非羟基氧原子数酸性HClO 0 极弱H3PO4 1 中强HNO3 2 强HClO4 3 最强若已知亚磷酸(H3PO3)是中强酸,亚砷酸(H3AsO3)是极弱酸,试写出H3PO3、H3AsO3的结构简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立体构型》导学案(第3课时)【思考与交流】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

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性不同?提示NH3分子是三角锥形分子,NH3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根据相似相溶规律,NH3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

另外,由于NH3分子与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也促进了NH3的溶解。

而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尽管C—H键也有极性,但CH4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CH4分子难溶于极性溶剂水中。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提示因为油漆的主要成分是非极性或极性很小的有机分子,故易溶于非极性或极性很小的溶剂中,如乙酸乙酯、苯、甲苯等有机溶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而不溶于水;这些有机溶剂除了能溶解油漆,易于挥发也是它们的特点。

3.提示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加入水后,碘未能完全溶解,并且溶解得很少,表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水层颜色明显变浅,而CCl4层呈紫红色,表明碘在CCl4中溶解度较大,故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I2、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H2O 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I2易溶于CCl4而不易溶于水。

【典例解悟】1.解析单质碘(I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碘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而CCl4、直馏汽油(极性非常弱,可视为非极性分子)、C6H6等为非极性溶剂,且它们与水的密度差别较大,容易分层,所以B、C、D选项可以作为碘的萃取剂。

而酒精容易与水、碘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作萃取剂。

所以答案为A。

答案 A “相似相溶”规律是指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掌握分子的极性是做对这类题目的关键。

2.解析(1)已知H3PO3为中强酸,H3AsO3为弱酸,依据题给信息可知H3PO3中含1个非羟基氧原子,H3AsO3中不含非羟基氧原子。

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知H3PO3和H3AsO3分别为几元酸,从题给信息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几个羟基氢,则该酸为几元酸。

故H3PO3为二元酸,H3AsO3为三元酸。

(2)H3PO3为中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为两性物质,可与盐酸反应。

答案(1)①H3PO3+2NaOH===Na2HPO3+2H2O②H3AsO3+3NaOH===Na3AsO3+3H2O(2)H3PO3为中强酸,不与盐酸反应,H3AsO3[可写成As(OH)3]可与盐酸反应As(OH)3+3HCl===AsCl3+3H2O 本题易陷入的误区是将H3PO3当作三元酸。

判断是几元酸要看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几个羟基氢,而不是含几个氢原子。

【对点练习】1.答案B 2.答案AC3.答案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分子无极性,故不易溶于水;而分子有极性,故易溶于水。

4.答案><<<>【课后作业】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D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C7.答案(1)HClO4>HClO3>HClO2>HClO (2)HClO3>H2SO4>H3PO4>H4SiO4 (3)HNO3>H2CO3>H3BO38.答案棕紫温度低时分子间作用力大,碘分子与石蜡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所以颜色较深为棕色,温度高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所以碘分子与石蜡分子间作用力减弱,颜色较浅为紫色9.答案(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