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友老师现代汉语语法课堂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现代汉语复习笔记⽬录第⼀章绪论 (1)第⼆章语⾳ (4)第三章⽂字 (9)第四章词汇 (12)第五章语法 (17)第⼀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学语⾔:⼜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过⾼度加⼯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3.语⾔:以语⾳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种⾳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民族共同语是在⼀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5.基础⽅⾔:(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
(2)以何种⽅⾔为基础⽅⾔,取决于这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区的政治、经济、⽂化、⼈⼝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1)⼝语:⼈们⼝头上应⽤的语⾔,具有⼝语的风格。
(2)书⾯语:⽤⽂字写下来的语⾔,是以⼝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1)什么是语⾔规范化?语⾔规范化就是明确某⼀语⾔的共同语及其内部⼀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致的标准,并⽤这种标准消除语⾳、词汇和语法等⽅⾯存在的⼀些分歧。
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字的形、⾳、义各个⽅⾯也要制定标准进⾏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①语⾳⽅⾯:以北京话为标准;②词汇⽅⾯:以北⽅话词汇为基础;③语法⽅⾯: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为标准⾳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个语⾳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话词汇有很⼤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话⽂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般⽤例⽽不是特殊⽤例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言》笔记整理

《现代汉语言》笔记整理现代汉语言笔记整理1. 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词汇是构成语言基础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词汇的要点:- 词的分类:根据词的功能和形态,可以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类别。
- 词的构成:词可以由字和词素组成。
有的词可以是单字构成,也有的词是由多个词素组成的复合词。
词素可以是单音节或多音节。
- 词的用法:不同的词在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或定语等。
2.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总称。
以下是一些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笔记:- 句子的成分:句子由主语、宾语、谓语等基本成分组成。
- 句子的结构:句子可以是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
并列句和复合句可以通过连接词来连接不同的句子成分。
- 句子的语序: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但也有例外情况。
3. 语言变化语言是一种活动的、不断变化的系统。
以下是一些关于现代汉语语言变化的要点:- 词语的变化:词语可能会发生义项扩展、义项缩小、义项转移等变化。
- 语法的变化:语法规则可能会因为语言的使用惯而发生变化,例如词序的变化或者词语的用法变化。
- 语音的变化:语言的语音系统可能会因为地域、社会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4. 语言研究研究现代汉语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多读多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可以提高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复操练:反复练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以加深记忆和提高熟练度。
- 沉浸式研究:尽可能地融入到汉语环境中,与母语人士交流,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言的一些笔记整理,希望能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笔记完整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概说一、语法的概念:是语言中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则。
(1)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现象(事实)——客观存在。
(2)语法学——带有主观性。
eg:语法存在分歧。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打扫卫生(动宾结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使用)》1984年初发表二、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笔记P2)——VS印欧语系(1)根本特点: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eg:重叠式——干干净净句子成分:①主谓②定中③状中④中补⑤动宾⑥独立成分语法(句法)关系指①—⑤eg:我放风筝☆动词充当谓语、主语、宾语、<补语>。
eg:跑步是很好的运动。
他在跑步。
他急得<直跳>。
我要跑步。
买三碗/饭买<三次>☆词类和句子并不是一一对应的(2)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的地得eg:卖菜的(“的”字短语)(3)句子和短语(词组)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
(4)有丰富的量词(据说有一千多个)和语气词。
三、学习语法的好处与意义四、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语法单位有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词——→短语(词和词的的组合)—→句群(段落)—→篇章备用、静态—→句子(有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第二节词类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指的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的功能)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一、二为辅助区分方法,三为主要区分方法)(一)抽象的类属义(最直观)副词——忽然很忽然(×)忽然事件(×)形容词——突然很突然(√)突然事件(√)安静(性质形容词)笔直(状态形容词)(二)形态变化(三)语法功能带来的语法区别特征语法关系:主谓(天很蓝)动宾(吃一碗)定中(美丽的祖国这个人)状中(飞快地跑)中补(吃一次饭)☆区分实词与虚词的方法:能否单独(独立)充当某种句子成分。
能,意义实在——实词不能,意义空灵——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非谓语形容词),拟声词,叹词。
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第三章词汇一、语素和词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如:人:)a.最小;b.有声音;c.有意思。
所以是语素. 玻、璃:没有意义,所以是音节. 玻璃:符合三个条件,是一个语素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 如:走,重……:因为独立成语气词,所以是自由语素2)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如:民:人民,民族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如:初、老、第+ ×;× + 子、儿、头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白菜:2个语素,1个词(白在其它地方是个词,但在白菜一词中不成词) ;白纸:2个语素,2个词鱼子:2个语素,2个词; 刀子:2个语素,1个词二、词的构成: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如:刀子:刀,词根;子,词缀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词:单音节的词。
如:人、天、马(2)多音词: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A.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如:参差B.叠韵:两个音节的“韵”相同。
如:从容. C.其他:非双声、叠韵。
如:蝴蝶2)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分开没有意义.如:猩猩、姥姥、纷纷3)音译词:音译的外来词。
如:沙发、葡萄、巧克力、奥林匹克单纯词和单音词的区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可能两个音节或更多);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叠音词和重叠词的区别:叠音:一个语素,两个音节相同,分开没有意思;重叠:两个语素。
见笔记第16页复合式的构成:特点:两个都是词根,只是关系不同。
A 联合(并列)。
“和”; B偏正(修饰)。
“的,地”C动宾(支配)。
“了,着,过”; D补充(补充)。
“得”;E主谓(陈述与被陈述)。
“是,是不是”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的构成: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而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笔记
第一章现代汉语句式的研究。
1.引言。
现代汉语句式的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语素、句子和句式等内容,是汉语语法系统形成的基础。
2.句子。
(1)句子的定义。
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的独立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表达一定的认知信息,泛指短语、综合句和复合句等。
(2)句子的种类。
句子分为简单句、综合句和复合句等三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句子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
简单句:简单句由一个主要成分和一个或多个次要成分组成,它们之间不存在结构上的关系。
综合句:综合句是一个特殊的简单句,由一个成分和多个子句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相互往来。
复合句: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要成分和一个或多个次要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层级结构。
现代汉语 下册课堂笔记2

现代汉语下册(课堂笔记2)接上节有需要的可以查一下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
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重意义关系。
兼副词,作状语。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在句子里长做状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及物动词又可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
(课本中第八页有解释)(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长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
形容词 1{+谓}{+定}2{-宾}3{+很}(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四)区别词1.区别词的意义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别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句。
{+定}(2)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加“非”。
{-不}{+非}(五)数词(六)量词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可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此外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
(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加状语。
{+状}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
(3)部分副词能够兼有关联作用。
还要细心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
要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他们的相似点都是表示时间又可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名词可以。
第二节课课堂笔记完。
语法知识课堂笔记

语法知识课堂笔记一、基本结构1、汉语的演变过程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多重复句2、汉字字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字音:单音字、多音字、同音字字义:一字一音一义、一字多音多义、多字一音一义、多字多音一义3、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实名词(表人或物、表时间、表方位)动词(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形容词(表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词数词(含确数、概数、序数)量词(表物量或动量)代词(含人称、疑问和指示代词)虚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介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连词(起连接作用)词助词(起辅助作用,表附加的语气、动态或结构意义) 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拟声词(摹拟事物的声音)4、词与词的结合构成短语语序:吃饭、打球组合方式虚词:我的祖国、老师和学生短类型后补短语:动补语扩展方式使用短语应注意的问题①②并列语序可互换位置二、单句复句短语与短语构成单句,单句与单句构成复句,句子是单句和复句的合称1、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主谓谓语、名词谓语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单句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句子的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同句式的选择和运用: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2、复句并列复句复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限二重复句)(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2)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3)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关系:平列式、对比式●承接关系:按顺序叙述●递进关系:分句之间表示意义上层进●选择关系: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选一舍一●转折关系:重转式、轻转式●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前果后因●假设关系:前句假设,后句是假设的结果●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目的关系:以、以便、为的是、免得、以免等●解说关系:指不相连的复指中的复句。
现代汉语 课堂笔记1

现代汉语课堂笔记(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素→词日+子→日子词法词词组短语好+日子→好日子句法语法短语→句子今天是个好日子二,语法的性质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稳固性,抽象性和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主.谓.宾.定.状.补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标准1意义标准2形态标准(词形变化)3句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1)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2)词与此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这有两种表现: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
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句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
汉语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语法功能。
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表明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
但是使用功能标准时也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经常,非经常。
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二,实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1)表示人和实物(2)表示时间(3)表示处所(4)表示方位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
{+主/宾}(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数量}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1)动作动词(2)心里动词(3)存现动词(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7)形式动词2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长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谓} {+宾}(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不} {-很}(心理动词除外)(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着/了/过}第一节课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
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
(2)语法的作用研究语法,讲语法,那么语法的作用是什么?研究表明,语法的作用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
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六种顺序,我看书书我看我书看看我书书看我看我书但只有“我看书”是常态的,而“书我看”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是变式。
其余几种排列方式都是不合法的。
而这种排列顺序上的规则正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语法的法则在无形中制约了语言的使用。
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
句子的意义是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而不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简单相加之和,因而,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对于句子语义内容表达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
如:①人类需要动物。
动物需要人类。
②这本书看了三天。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①显示,句子内部词语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语序不同,句子的意义不同,而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规则。
②表明,添加虚词“了”可以影响句子的内容的差异,而汉语中的添加虚词也是重要的语法规则。
两个例子都说明语法规则对于句子语义内容的影响。
2.语法的性质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
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又叫做抽象性。
“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比如:①不+A:~红~大~好~光荣~骄傲——[具体语言现象]——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
——[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②*不+N:~茶杯~张三~电灯~语言——[具体语言现象]——汉语的名词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2)稳固性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
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
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比如,汉语的“主+动+宾”的顺序,自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依然如此:①今日其来雨?②今天将要下雨吗?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
有两个明显的例子: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
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汉语中有相当发达的“量”的范畴──计量人物、动作行为的量的范畴。
具体表现是,一个数词必须通过量词的接应,才能和一个名词发生组合上的联系,即“数+量+名”,更加重要的是,不同的名词往往与一个特定的计量单位具有特定的选择关系,如:三口人──*三头人三头牛──*三头羊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
比如:汉语的语序是:主+动+宾日语的语序是:主+宾+动又如:汉语的名词的“复数”数量是有限的:指人的普通名词+“们”英语的名词的“复数”是完全的:名词+“-s”(4)递归性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
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
比如:桌子→木头桌子→一张木头桌子→我家的一张木头桌子……综上所述,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是语法的四大特性。
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如前所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往往是把现代汉语与其他种类的语言对比,也可以是把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对比。
通常情况下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般是将现代汉语同西方语言相比,找到汉语语法之与西方语言不同的地方,就归结为汉语语法的特点。
从这个基点出发,现代汉语语法特点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短语和句子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句子的方法和分析短语的方法基本一致。
汉语句子的结构可以以短语为基础,弄清短语的结构模式,就可以基本上把握句子的结构模式。
因为短语比句子简短,影响结构构造、分析的因素少。
以此为基础,把握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光依靠词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来给汉语的词分类定性。
(3)量词丰富汉语和西方语言相比,量词的发达、使用上的相对复杂性确实是一个特点。
这当中,两个明显的特点是:a.汉语的名词必须通过量词的中介作用和名词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即:数词+量词+名词b.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不自由的:特定的名词和特定的量词之间有一定的选择关系。
一口人──*三口牛三头牛──*一头羊汉语量词的这种选择性使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二)语法学1.语法学的含义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
被简称为“语法”。
这样,“语法”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语法规则本身。
指的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语法规则,这是所谓“客观语法”。
其二,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
指的是对于语法规则的研究,形成所谓的“专家语法”或“教学语法”。
2.语法学的种类语法学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出发点,分别为不同的类别。
(1)宏观研究方法。
根据这一点,可以把语法学区分为:a.实证主义语法:着重语法现象的分类,如古希腊语法。
b.唯理主义语法:着重语法现象的解释,如十七世纪法国的语法学。
(2)研究对象的时限。
据此可以将语法学区分为:a.历时语法:对语法做历时的研究,如王力的《汉语语法学史》。
b.共时语法:对某一时段的语法状态进行如实的描写。
如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3)研究者的社会目的。
据此,可以把语法区分为:a.规定性语法:社会目的是“匡谬正误”,如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b.描写性语法:社会目的是客观地描写语法规则。
如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4)研究者的教育目的。
区分为两种:a.理论语法:了解语言的通则,供教学研究参考。
如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b.教学语法:罗列语法规则的规范现象,主要用于教学。
如张志公等的《汉语知识》。
(5)对象范围。
据此,可以将语法学分别为两种:a.普遍语法:研究探讨适用于各种语言的普遍性原则。
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b.语别语法: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
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等。
(三)语法系统1.语法系统所谓“系统”,简单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成整体的要素,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样,“系统”应该理解为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体。
语法的构成也是如此。
一方面,语法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法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另一方面,这些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这是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示意图表,从中可以观察到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特点:语素到词、词到短语两个过程是构成关系,而短语到句子、词到句子之间则是实现关系——在多数情况之下,汉语的一个实词或短语可以通过添加句调的方式实现为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