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95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__________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__________,却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足__________A.蹉跎执拗外圆内方B.蹉跎执著外圆内方C.徘徊执著外柔内刚D.徘徊执拗外柔内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份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 1300 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 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彻底恢复正常。
C.2022 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 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浮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 分)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造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末的温和,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乎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乎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各儿闹去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清晨,登上山顶遥望骆马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晨鸟)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 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
(1) 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2)“家住吴门, _____”出自北宋词人 _____的《苏幕遮·燎沉香》。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 _____, _____”。
(4).【答案】(1).(1)结庐在人境(2).(2)久作长安旅(3).周邦彦(3)东船西舫悄无言(5).唯见江心秋月白2.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A.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答案】 D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A. ①③②④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答案】 A二、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杜尚的质疑⑴1917 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⑵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⑶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19.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来形容乐声忽然变得高昂、激越;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 山坡羊 (4). 银瓶乍破水浆迸 (5). 铁骑突出刀枪鸣按要求选择。
2. 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古代诗文,当然有很多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总要有点追求,为社会、国家留下点什么。
C. 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很难想象西部山区里还有“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的孩子。
D. 常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不重视眼前的事,将来必然受影响。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艺术家、学问家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①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②学术研究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③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冶情操浸润人心的④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A. ③①④②B. ④②③①C. ①③②④D. ②④①③【答案】2. D 3. C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019-2020年银川市质检二:宁夏省银川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9-2020年高考备考宁夏省银川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公共语言中的“任性” 徐贲(1)有一篇《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大家都很任性”》的报道说,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就是“大家都很任性”。
译员当时与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
这虽然不过是一则“花絮”报道,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公共话语中使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作清晰的表述。
(2)在汉语的习惯用法里,“任性”是一个贬义词,说一个人任性,是指他由着性子,没有约束、放纵胡为、不负责任。
说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任性”,会让人以为,这样的反腐是随意胡来,既无道德依据也无司法章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难怪翻译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3)翻译必须是认真的,要吃透了说话者的意思才能正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认真的翻译必定不能“任性”。
翻译不知如何翻译,是因为说话者自己太任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弄得别人摸不透他的意思——“反腐”是一件好事,怎么用“任性”这个贬义词来说明它的成就呢?怎么能说反腐是任意胡来呢?(4)其实“任性”本来是很容易翻译的(They just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翻译无从下手,不是因为她缺乏能力,而是因为说话者太随意,忽视了公共话语的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包容性”。
(5)在美国,公共说理教学课上都会向学生介绍使用“包容性语言”(inclusive language)的重要性。
既然是在公共场合就公共问题发表看法,那就应该清楚明了地让大家能听懂。
这是一个语言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交谈伦理的问题。
“不包容”的实际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场的人都是中国人,有的懂英语,有的不懂,那就应该说汉语。
如果必须使用英文的某个专门说法,那就一定要提供一个汉语的翻译。
江苏省七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2019年3月28日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的结果。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在下画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在这样的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①④②③⑤ B.②④③⑤①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③⑤①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念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4.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焚琴子传顾彩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美术研究者是沟通当下与历史的重要枢纽。
这样说,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更是希望在中国更深刻地参与未来世界格局、更频繁地面对各种新事物冲击时,研完者能够不轻易随世界“热风”摇摆,持守学术自律,在尊重中国艺术生成和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对新事物、新方法进行过滤、转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
②当下,在庞大的“地球村”中,人类的生活正在日趋同质化甚至单一化,这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我们常担忧文化不再“纯正”,更不想看到人类文明失去活力,一张面孔。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正是由于其对各种文明、各种艺术形态兼容并包、化为己用。
比如唐代都城长安,各种艺术形式在此生成、交汇、流转,但凭借唐代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终成就了唐代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永恒魅力。
这种能力依然是未来中国艺术发展所需要的。
21世纪,世界的目光将不断聚焦中国,各种优势资源也将纷至沓来、交汇融通。
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中,中国美术研究将承担更为艰巨的责任,即海纳百川后孕育并壮大中国美术独特的闪光点,让它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持续发光。
所以,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在中国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特质不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所消解。
③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
可以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数据的获得和使用,通过持续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建构成学科, 人类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认知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
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
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
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
”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
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
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
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
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族际关系问题也必须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谋划,在促进边疆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谋求族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陆地边疆的治理也需要聚焦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稳定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应该把处理这些问题作为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
除此之外,陆地边疆治理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尤其是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反贫困问题、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问题等。
与此相适应,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应该成为陆地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7年《新华文摘》第1期,作者周平,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非常复杂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B.新中国成立之初,族际关系中的矛盾本身十分复杂,仍然是主要而典型的边疆问题。
C.21世纪初,“族际主义”取向的陆地边疆治理,开始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不适应。
D.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把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效果作为究的重要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学者”的言论是为了论证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B.文章分析“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族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以此来论证“族际主义”的取向并未根本性地改变的观点。
C.文章以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来论证“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发展不适应的观点。
D.文章论证了必须确立“区域主义”取向,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A.历史形成的中国边疆概念,最初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地域不确定的“四夷”之地。
B.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
C.边疆问题中,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不清。
D.陆地边疆的治理也需要聚焦于民族、宗教和稳定问题上,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
(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铁质(刘向民)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
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
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
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
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
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
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
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
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
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
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
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
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
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
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
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
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4.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作者用“永远的家园”“全部的”“最重要的”来表现乡村对他的意义重大,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赞美之情。
B.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描写了广袤的原野上到处闪耀着铁质的光泽。
C.作者把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和城里人加以对比,表明了城里人已经丢失了铁质般的质朴,赞美了农村人的质朴。
D.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指出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的依据,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5.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6.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以“乡村铁质”为题有什么丰富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手机厂牌开始不再固守以往机海或高规低卖策略,有鉴于OPPO和Vivo成功,使得布建线下渠道的重要性再次受到瞩目,例如小米、华为与Apple等品牌厂,皆在不同程度上更重视与当地市场的关系。
此外,前三大品牌(Samsung、Apple与华为)在高阶产品的成功,也使得各厂商理解到品牌培养的重要性。
此外,2017年同时也是iPhone十周年纪念,Apple发表的3款产品中,iPhone X被视为是智能型手机未来雏形。
整体而言,2017年看到各厂商更积极推动全荧幕和双镜头,连带使得关键零组件也经历一波革新(如镜头模块微型化、异形切割与生物识别系统优化和变革),机壳也因应工业设计和通讯技术等需求转往玻璃材料。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二“智能手机不是流行商品,它已经每个人的刚需,这就意味智能手机产业不会出现雪崩。
”一个行业分析师说道,“目前看,在5G来临之前中国智能市场将维持在4.5亿部上下波动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上这个观点可以从最近公布的一批调研数据中得到佐证。
2019年2月6日,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4.443亿部,较2016年的4.673亿部下滑4.9%。
图: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单位亿)(摘自电子发烧友网,有删改) 材料三如今的手机市场,除了苹果以外,许多国际大牌手机厂商都正在不同程度的走下坡路,其主要原因竟是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快速崛起蚕食了这些“外来的和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空间。
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从线下慢慢转移到了线上,互联网品牌迅速崛起。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产手机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但也不乏挑战。
虽然大中型城市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趋于饱和,但是拥有更大用户群体的中小型城镇和农村这样的二三线市场对于国产厂商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二三线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较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类市场中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也相对薄弱,千元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而在千元机市场,几乎是国产手机的天下。
即使国际大厂有那么几款低端千元机型,性价比也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