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江苏专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共23页

合集下载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感怀诗谈禅说理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一)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别离贬谪诗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憋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点一 概括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 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 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 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
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燮②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 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
点明自己的态度;(2)抓住要分析的观点结合具体句子来阐述。
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
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 “一枝一叶”
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一)“一枝
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 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 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 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步骤二)表现了 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步骤三)
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类型一
[例3]
抓住关键字
(2008· 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义不分版本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课时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课)《水浒传》中的山歌、渔歌下面是《水浒传》中的几首山歌与渔歌:①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②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③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④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⑤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

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1)这几首山歌、渔歌各是谁唱的?(2)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②是一首咏史山歌,咏了什么史?为什么要咏史?(4)⑤与③④表达的对抗精神有什么不同?答案(1)①是“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冈“卖酒〞时唱的,②是另一个卖酒汉子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前唱的,③④是阮小五与阮小七唱的,⑤是李俊唱的。

(2)反映了当时社会锋利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人们对不合理社会的愤愤不平。

(3)咏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暗示鲁智深要大闹五台山。

(4)③④有对抗精神,但对宋王朝多少还有点梦想,而⑤表现的是彻底的对抗精神,既不怕官,也不怕天,即使华光大帝来坐渡船,也要夺下一块“金砖〞作“买路钱〞。

1.(XXXX·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眠唐庚【注】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剧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Word版含答案

——————————————————专题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内容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被摄入诗歌中的生活不再是纯客观的生活了,它已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摄入的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

从近些年的高考卷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即使涉及评价这一能力层级,也多具开放性,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试题居多。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

题材的类别也往往决定着思想内容的类别。

在此,我们选择古代诗歌中常用作命题材料的几类诗歌作解说。

1.赠别抒怀类。

赠别抒怀类诗歌,主要抒发离愁别绪。

在古代,由于山高水远,远行或步或舟,动辄一别多年,甚至再会无期,客死他乡也不足为奇,所以有“天下万般愁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之说。

懂文墨者,或游学,或游宦,或科考,或从军,或贬官,等等,常常远行。

相互之间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赠别,抒发当时的情怀。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羁旅思乡类。

羁旅思乡类诗歌,通常表现旅途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类诗往往吟咏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等。

在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难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等背景下,思乡怀人之情尤为浓郁。

3.边塞征战类。

边塞征战类诗歌,大多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将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的情结,征人思妇的愁苦,友人惜别的情怀等。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鉴赏这类作品,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

4.山水田园类。

山水田园类诗歌,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闲适的乡村,借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202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x课件

202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x课件

多以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边塞风光、塞上风情 内容
为内容;多抒报国壮志、发反战呼声、记现实战事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赞美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情感 (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 示例:①对战乱的痛恨;②对国家、百姓的担忧;③壮 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考向(二) 借助诗人、背景及相关注释等,把握内容情感 1.把握时代脉搏,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 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 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 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 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 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 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 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5.山水田园诗
内涵 标志 内容
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1)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 (2)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 五柳、明月、渔歌等 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 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之情 (2)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情感 (3)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4)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5)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中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

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2.分析式。

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3.评价式。

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

预计2018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1.(2021·江苏镇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焦山宋王存①连山拥沧江,峭绝视兹鲜。

由来一气结,殊不丽众巘。

林深鸟声悦,境静人自远。

方吾抱幽介②,对此万虑遣。

(注释)①王存:江苏丹阳人。

曾任北宋户部、兵部尚书。

后因事出知杭州、改扬州。

②幽介:边远贫寒之地。

多被引喻出身寒微,用于自谦。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对焦山自然景色的喜爱;对官场政务(世俗之事)的厌倦。

【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情感分析能力。

咏物抒怀诗一般表达的情感有: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13单元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②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试题解读〗第(1)小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第(2)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述,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第(3)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全诗以赞美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衔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