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与三次帝制复辟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故事-张勋复辟简介 他为什么要复辟又为什么能成功?

中国历史故事-张勋复辟简介 他为什么要复辟又为什么能成功?

中国历史故事-张勋复辟简介他为什么要复辟又为什么能成功?张勋,字少轩,籍贯江西奉新,生于清历咸丰四年,三十岁时在长沙参军。

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此后被袁世凯看重,历任管带、副将、总兵等职位。

公元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辛亥革命以后,败退徐州一带,仍然宣誓效忠清朝,所在部上下禁剪辫子,时称“辫子军”,张勋也被称为“辫帅”。

张旭是顽固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尽管清王朝已经覆灭,新政府上位,但是张勋一直都在图谋清室复辟。

张勋复辟指的是公元1917年,即民国六年发生的一场,完全由张勋一手策划的一场政变。

因为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的安排下,颁发退位诏书,宣布退位。

溥仪的退位不仅代表着大清朝的灭亡,也代表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虽然溥仪宣布退位,但并不代表着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会对新兴的资产阶级退让。

许多顽固势力和守旧派,一直都在暗中图谋复辟大业。

辛亥革命后,这些守旧势力隐藏在暗处,暗自聚集势力,积蓄力量。

其中谋划成功,拿到明面上来的,一个是袁世凯祭祖称帝,另一个就是“张勋复辟”。

张勋在辛亥革命后,长期盘踞在徐州,将其作为复辟大业的大本营,而道台衙门就是他进行复辟活动的“总司令部”。

1916年至1917年间,先后4次在道衙门大堂内召开督军会议,被推举为13省区大盟主。

他甚至将保皇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接到徐州,在徐州大搞尊孔祭孔活动,长期撰写有利于复辟帝制的文章,为复辟清王朝进行舆论造势。

北洋政府刚成立,根基不稳不说,其内部也长期存在着隐患。

公元1917年五月,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争抢主导权的冲突越发激烈,史称“府院之争”。

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

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个北洋政府头子争锋相对,反而便宜了当时在野的张勋。

高三历史选修2_张勋复辟

高三历史选修2_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败。

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清廷的复辟。

由于这次复辟是由封建军阀张勋一手制造的,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字绍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生。

1895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后,张勋率兵在南京残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

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

为表示效忠清室,所部禁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兵”。

1913年,张勋积极协助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封张勋为定武上将军,任安徽都督兼长江巡阅使。

张勋遂移军北上,把定武军衙门、安徽都督府、长江巡阅使署都设在徐州。

袁世凯死后,张勋以徐州为据点,加紧了拥清复辟活动。

1916年6月,张勋邀7省军阀代表举行第一次徐州会议,自任7省“盟主”和“总指挥”,议决“尊重优待清室各项条件”;同年9月,又在徐州召开北洋各省代表开会,到会的有13省区督军代表,宣称组建“各省区联合会”,后被称为“督军团”。

在此期间,张勋还邀请复辟人物云集徐州密谋策划,康有为、梁启超等先后在徐州与其密谋达半年之久。

被北京政府通缉的“帝制犯”要人、北洋军阀的军人、政客、暗杀革命党人的凶手等都汇集徐州。

日本的政客田信夫、驻天津的日军司令石光真臣、“政治家”田中义一等都先后抵徐州与张勋会谈。

当时的北京政府大总统为黎元洪,但实权却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

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

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

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因而反对对德宣战,但同时又蔑视黎元洪。

因此,当黎、段争相拉拢张勋时,张勋却另有打算。

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拼凑实力,积极为复辟作准备。

1917年4月,段祺瑞为了达到对德宣战的目的,以“军事会议”名义,把各省督军招到北京,企图以用武力胁迫黎元洪和国会同意对德宣战,但被国会拒绝。

短命的张勋复辟

短命的张勋复辟

短命的张勋复辟袁世凯死后,“辫帅”张勋在徐州成立了“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阴谋为清室复辟。

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间的争端为借口,率领他的数千名“辫子军”进入北京,解散国会,逼走黎元洪。

6月30日晚,张勋与康有为等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l日拥戴12岁的溥仪“登基”复辟,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易五色旗为黄龙旗,恢复清朝旧制,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借助全国人民反复辟的声威,组织“讨逆军”,在河北马厂誓师北伐。

7月12日,张勋战败,辫子军瓦解,短短12天的复辟丑剧即宣告失败。

在这12天中,一班“效忠”清室的遗老遗少、力图攀龙附凤当新贵的政客们纷纷粉墨登场,共同演出了一场卑鄙、龌龊的滑稽剧。

张勋“赌咒”当张勋以调解人自居,挟重兵北上,逗留于天津时,天津各界人士都想探询他入京的真正意图。

张勋当即表示说:“老夫此次北来,不仅为调解争端,息事宁人,还将为国家谋划个一劳永逸的安全体制呢。

”大家听了他这模棱两可的话,就索性挑明了问他:“听说大帅与清室有着特别关系,这一次将有复辟之举,不知是否如此?”张勋深知此时若暴露复辟意图,必将遇到不少阻力,就极力辩白道:“此乃谣传,绝无此事。

”大家似乎并不相信,张勋便指天发誓道:“老夫若有此心,将来这一颗老头颅必定为利刃所断!”众人见了这副情状,才信以为真。

及至复辟后,有人写信质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耳,你怎么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复辟呢?我只怕那‘断送老头颅’的话,就要成为谶语了。

”张勋读了这封信,却毫不在意地笑道:“以我这一颗老头颅,换取了大清帝国的江山,有什么不值得呢?”凌晨逼宫7月1日凌晨二、三点钟,张勋与康有为等拥兵入宫时,溥仪正在酣睡,张勋亲手将他从“龙床”上挟出,强令他“登基”。

溥仪吓得大哭不止。

瑾太妃、太保世续、皇族溥伦等闻声而出,惊问何事。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不涉足官场 关照同乡贫苦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不涉足官场 关照同乡贫苦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不涉足官场关照同乡贫苦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

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孙中山张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别的人物,这位张大帅念念不忘皇帝故主,民国成立后其本人和部下都还留着一根大辫子,被人们戏称为“张辫帅”。

1917年7月,张勋导演了那出昙花一现的复辟闹剧,失败后逃入荷兰使馆。

历史教科书对张勋的记录到此戛然而止,他的名字在民国历史上从此销声匿迹,没有了下文。

这位闻名一时的“张辫帅”字少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

清朝末年投靠袁世凯,曾任清廷江南提督,率部驻防南京;民国初年,以“长江巡阅使”的名义驻军江苏徐州一带。

为表示忠于清廷,他本人及部下均留发辫,时人呼为“辫子军”。

1917年北洋政权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张勋借调停为名率兵入京,趁机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自封为忠勇亲王、政务总长、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虽说张勋复辟成瘾,但其夫人曹氏却是位明事理识大体的女性,只可惜张勋不肯听她的话。

据说复辟以后,张勋得意地向曹氏炫耀自己的“亲王”王位,妻子却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你今天被封为忠勇亲王,恐怕明天就要做‘一字平肩王’了!”张勋不解:“‘一字平肩王’是啥意思?”曹氏说:“你将来脑袋不保,不就是两肩一字平了吗?”曾主导清朝复辟的辫帅张勋复辟消息传出后,遭到全国舆论的一致反对。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

全国各大团体、社会名流纷纷集会,发表通电,坚决反对复辟。

黎元洪拒绝与复辟分子合作,避入日本使馆避难。

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于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誓师讨伐张勋。

7月12日,“讨逆军”分三路攻入北京。

辫子军不堪一击,大都割掉自己脑后的“尾巴”逃命去了,战后的北京,留下了满街的大辫子。

仅仅在几天以前,脑后有条大辫子还是一种身份和荣耀的象征,有了它上戏院可以不买票,买东西可以不付钱,调戏妇女好像也是理所当然。

“辫帅”张勋趣闻 导演复辟闹剧响应者却寥寥

“辫帅”张勋趣闻 导演复辟闹剧响应者却寥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辫帅”张勋趣闻导演复辟闹剧响应者却寥寥导语: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

清末任云南、甘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

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

1913年镇压讨袁军。

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

后病死于天津。

张勋听说老袁称帝后,常气呼呼地对人说:“老袁也忒不是东西了吧!人家皇上在宫里待得好好的,他不扶皇上出来,居然单干了!别看他吓得怕革命党,可是他吓不怕老子!要是惹得老子发毛了,随便一挥手,十万辫子军就打进北京了。

”老袁听说后忙送了老张十万以示安慰,老张毫不客气地收下,又说:“看见没?他老袁还是怕俺!”在张勋眼里,北洋那些人一个都瞧不上,心里只有“圣上”溥仪。

黎元洪?算个鸟啊,当大总统还是被人逼上台的;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更不值得一提,全不过是一些武夫草莽而已!还有袁世凯,别看你当了几天皇帝,可最后还不是被气死了?当年你在溥仪面前像个缩头乌龟一样。

只有溥仪,老张坚信,无论天下再乱,只要“万岁爷”溥仪下一道“圣旨”,天下即刻便会太平。

陈文运在徐州听说田中义一与张勋密谈数小时,力劝张回北京恢复帝制,拥宣统重新出来执政。

于是,陈文运便找机会问张:“田中跟您生活常识分享。

张勋与三次帝制复辟

张勋与三次帝制复辟

张勋与三次帝制复辟
孔祥文
【期刊名称】《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6
【摘要】张勋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政治舞台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于清帝退位后导演了为期12天短命的复辟帝制的闹剧,即丁巳复辟,已经为人所熟知.其实,在丁巳复辟之前,张勋还曾参加1913年的癸丑复辟和1916年的丙辰复辟.张勋之所以积极拥护帝制是与其自己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张勋个人的经历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入手,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概括性研究.
【总页数】6页(P46-51)
【作者】孔祥文
【作者单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4
【相关文献】
1.夏同龢参与张勋复辟考辨 [J], 李德生
2.共和时代的帝制遗老辫帅张勋:开历史倒车的“老司机” [J], 周渝;
3.谈冯德麟与张勋复辟案 [J], 张士伟; 王文娟
4.张勋复辟帝制下场可悲 [J], 无
5.是“张勋复辟”还是“宣统复辟”? [J], 映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张勋复辟始末 溥仪在这百日复辟中发了几道圣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勋复辟始末溥仪在这百日复辟中发了几道圣旨
导语:1917年7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紫禁城的毓庆宫,陈宝琛、梁鼎芬和朱益藩三位国师一齐出现在末代皇帝溥仪面前,面色十分严峻,年仅十一岁的
1917年7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紫禁城的毓庆宫,陈宝琛、梁鼎芬和朱益藩三位国师一齐出现在末代皇帝溥仪面前,面色十分严峻,年仅十一岁的皇帝一时不知所措,还是老师陈宝琛先开口:“张勋又来了……”
“他又来请安了?”
“不是请安,是万事俱备,一切妥帖,来拥戴皇上复位听政,大清复辟啦!”
陈宝琛看见溥仪发怔,赶紧说:“请皇上务必答应张勋,这是为民请命,天予人归。


这时候张勋已穿上了纱袍马褂,戴上红顶花翎,率康有为、张镇芳等人乘车进宫。

在养心殿,张勋先对溥仪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向溥仪奏请复辟。

张勋中气如牛地说:“隆裕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

”十来岁的溥仪哪知此事厉害,只能按照师傅陈宝琛的嘱咐,假意进行推托:“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

”张勋又力谏道:“皇上圣民,天下皆知,过去圣祖康熙也是冲龄践祚。

”溥仪这才接过话:“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
张勋退出之后,有成批的人来给溥仪磕头请安。

奏事处的太监拿来写好的一大堆“上谕”让溥仪签字。

这样,第一天溥仪一连下了八道“上谕”:
一、封黎元洪为一等公;
生活常识分享。

张勋复辟作文【小学六年级700字】

张勋复辟
年7月1日,紫禁城里来了一位军阀,他就是张勋,他刚刚将民国国会关闭,现在来到紫禁城拥立清朝宣统皇帝溥仪再次登基做皇帝。

溥仪在养心殿接见了张勋,张勋给溥仪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说;皇上,共和不符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才能拯救世人;自从1912年退位后,溥仪一直受《清室优待条件》保护,在紫禁城里当关门皇帝,张勋这次复辟,最高兴的肯定是溥仪啦,因为,五年多了,终于可以在当皇帝了,他能不高兴吗。

溥仪在当天举行了登基典礼,第二次坐上了紫禁城的皇帝宝座,并分封大臣,并下诏,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第二次登基之后,有一件事对溥仪和其他王公大臣来说很棘手,民国总统黎元洪改怎么办,溥仪认为,当初自己退位时,民国政府给了《清室优待条件》,让他可以继续在紫禁城里当关门皇帝,现在自己复位了,对民国总统也应该进行优待,然而帝师陈宝深则认为,民国当年夺了大清的江山,如今,大清皇帝复位了,应该赐民国元首自尽,以示惩罚。

因为这件事,溥仪和师傅吵得很凶,最终,溥仪只好
听师傅的,赐黎元洪自尽,黎元洪肯定不会把一个孩子的话放在心里。

复位没几天,民国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就在广州组织了讨逆军,讨逆军很快打到了北京城,几天后,几架飞机向紫禁城投了几颗炸弹,使得首卫隆宗门的轿夫被炸伤,溥仪和几位老太妃都被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

年7月11日,张勋向溥仪提出辞职,溥仪表示批准,张勋立刻逃到了位于东交民巷的荷兰公使馆,张勋复辟提前宣告失败。

年7月12日,溥仪在乾清宫宣布第二次退位,张勋复辟正式失败,失败后的张勋和溥仪,都成了百姓的笑柄,张勋复辟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闹剧。

“辫帅”张勋个人生平简介 揭秘张勋复辟始末原因

[键入文字]“辫帅”张勋个人生平简介揭秘张勋复辟始末原因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因此被称为“辫帅”。

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辫帅张勋简介以及张勋复辟始末。

张勋早年丧父母,于1884 年(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

晚清时期,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隶属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

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

1899 年升至总兵。

1901 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

1909 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顽抗革命军。

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为表示忠于清廷,张勋及所部均留发辫,张勋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人称“辫子军”。

1913 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11 月,任中国孔教会(总会会长康有为,主任干事陈焕章)名誉会长。

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

旋被袁世凯授为将军府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

1915 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1916 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

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

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而反对对德宣战,但同时又蔑视黎元洪。

因此,黎、段争相拉拢张勋,张勋却另有打算。

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拼凑实力,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1。

民国初年清室三次复辟阴谋

民国初年清室三次复辟阴谋辛亥革命,摧毁了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而被推翻的清王朝却不甘心于这种命运,所以前清王朝遗留下来的孤臣孽子围聚溥仪周围,伺机“恢复祖业”,“光复旧物”。

这些以旧贵族、旧官僚为主的清室复辟人士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是以张勋为代表的武装复辟势力;第二是以善耆、溥伟为代表的王公遗族势力;第三是以劳乃宣,刘廷琛等为代表的逊清遗老;另外还有被称为“文圣”的康有为。

他们利用民国初年的社会动荡,发起了三次复辟活动。

第一、癸丑复辟阴谋1912年夏季,溥伟、刘廷琛、陈毅、王宝田、温肃等人会聚青岛,商谈有关武装复辟事宜。

这次复辟活动由溥伟亲自策划,他派王宝田和恽毓昌进入张勋幕,积极运动张勋,希望手下有一万多辫子军的张勋能加入到复辟活动中来。

为了筹措军费、溥伟将自己书画文物中一部分卖给日本人得款四十万日元,又计划将其在北京价值200万两白银的土地押给日正金银行,以借款50万两白银。

他们决定癸丑年(1913年)三月一日在济南举旗起事,计划由张勋、田中玉率兵北上。

但是由于田中玉将计划暗告袁世凯,袁世凯一面加强济南戒备,一面诱许张勋高官厚禄,授上将军之衔。

张勋见事已泄露,遂停止了活动。

癸丑复辟遂归于失败。

第二、丙辰复辟阴谋民国后,矢志复辟清室诸人虽怀兴复之志,但面对袁世凯强大,一直无隙可乘。

1916年护国运动起,清朝复辟集团认为此时动荡局势给他们以可乘之机。

遗老胡嗣瑗在冯国璋幕中,劝冯国璋“独立”并与张勋协同倒袁。

刘廷琛也往来于徐州、南京,策动张勋复辟、正是在遗老们的牵线之下,张、冯二人联手准备复辟。

于是有丙辰复辟阴谋。

1916年4月,复辟分子在上海姚文藻家中开会,商讨复辟计划。

参加者有张勋代表王宝田,冯国璋代表胡嗣瑗,还有日本侵略分子西本白川和宗方。

会谈取得一致意见——冯、张联合复辟。

但是不久冯国璋发表安定时局七条大纲,承认袁世凯的总统地位,这无疑给复辟遗老们当头一棒,遗老们向冯国璋劝说:除了复辟外,没有救亡上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8 6 9 ) , 由牧童转 为少 爷 的书 童。光 绪 二年 ( 1 8 7 6 )
迁许家南 昌公馆 。 光绪 五年 ( 1 8 7 9 ) , 张勋人 行伍 , 在 江西巡 抚衙 门 当旗牌兵 。光绪七年 ( 1 8 8 1 ) 十月娶新建曹琴为妻 , 不
光绪二十一年 ( 1 8 9 5 ) , 张勋转到天津小站袁世凯 处任头等先锋官 , 开始 了跟 随袁世 凯 的阶段 。不久 ,
) , 女, 辽宁大连人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中华文史 网编辑 , 博 士。
第 6期
孔祥 文 : 张 勋 与 三 次 帝 制 复 辟
・ 4 7・
以军机大 臣亲统武卫五大军 , 改袁世凯部 为右军 。光 绪 二十六 年( 1 9 0 0 ) 五月 , 清廷派袁世凯 充任山东巡抚
镇 压义和团。袁世凯 以张勋统先锋 队兼 巡 队后路 营 , 在 山东大肆屠 杀 团 民, 迅 速 收到 山东 “ 境 内无 匪踪 ” 的血腥 效果 。八 月 , 袁世凯委任张勋 为总理北路 马步
于咸 丰 四年 十 月 二 十五 E t 巳时 ( 1 8 5 4年 1 2月 1 4
( 从三品 ) 奏保 。不久受 广西提督 苏元春委派管 带广 武右军各营 , 驻扎广西 边 防。光绪 十七 年 , 获参将 加
副将衔 。光绪 十八 年 ( 1 8 9 2 ) 秋, 解任 回南 昌。次年 , 张勋到湖北投 湖广总督张之洞 , 任汉阳炼 铁厂筹办局 帮办。光绪二 十年 ( 1 8 9 4 ) , 中 日甲午 战争爆发 , 受 四 川 I 提督宋庆召到辽海赞化军务 ; 八月 , 抵奉天 , 挈 马队 为前峰 , 策据虎儿 山以扼鸭绿 江 , 未果 , 和议成 功 , 张 勋西入京师。不久 , 应太仆 寺卿岑 春暄 之招 , 统领山 东新防军。因岑春煊与 山东巡抚李秉衡有矛盾 , 新 防
第2 8 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0 I . 2 8 No . 6
De c . 2 01 3
张勋 与 三次 帝 制复辟
孔 祥 文
( 国家清 史编纂委 员会 , 北京 1 0 0 0 8 0 )
摘 要: 张勋是 中国近代 史特别是辛 亥革命 以后政 治舞 台上一位 重要 的历 史人物 , 他 于 清帝退位后 导
演了为期 1 2天短命 的复辟 帝制的 闹剧 , 即 丁 巳复辟 , 已经为人 所熟知 。其 实, 在丁 巳复辟之 前 , 张勋还 曾参加
任管带工兵营备补营兼行营 中军事 , 担当新建陆军 的
重要将领 , 成为袁世凯 的心腹 , 张勋在新 建陆军 的地 位也 因袁世凯的提拔 而步步高升 。当时 , 大学士荣禄
久 因与同僚在巡 抚衙 门前斗殴而被除名 , 在许振神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一 O 6一O 8
作者简介 : 孑 L 祥文 ( 1 9 6 9 一
也 为清朝一群复辟 分子 利用矛盾 开展 阴谋 活动创 造 了条件 。张勋作 为清朝 的遗老本应 随着 清王朝灭 亡 的潮流退 出历史舞 台, 但是 1 9 1 7年他却 导演 了 1 2天
张勋出关赴越南抗击法军 , 在观音山取得 战争第 一次
胜利。八 月 , 经潘鼎新会同两广总督张之 洞及广西提 督苏元 春奏保 花翎 守备加都 司衔 ( 正五 品 ) 。光 绪十
辛亥革命结束 了我国数 千年的封建帝 制 , 但作 为

介绍下 , 前往福建 , 却没有 得到福建 船政 大臣张佩 纶
的任用 , 遂返 回南 昌。光绪 九年 ( 1 8 8 3 ) 十一月 , 张勋 再经许振神介绍 , 前往长沙投湖南巡抚潘 鼎新 部下 当
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 并未摧毁 中国社会 内部

短命 的复辟帝制闹剧 , 使得张勋成为中国近 代史上特
别是辛亥革命后政治舞 台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


起 自戎 行
年( 1 8 8 5 ) , 攻 克越南 文渊州 谅 山省及 长庆 、 谅 江两
府城 , 复经张之洞 、 苏元 春及广西 巡抚李秉 衡 以游击
张勋 ( 1 8 5 4 —1 9 2 3 ) , 江西奉新南 乡赤 田村人 。生
军解散 。
日) , 派名 系瓒 , 乳名顺 生者 , 号少轩 、 绍轩 , 曾取 别名 玉质、 胜三, 晚 年号 松 寿老人 。8岁那 年 ( 咸 丰 十一
年, 1 8 6 1 ) 太平军攻 占奉新 , 逼其先王父昆一 公张大吉
“ 指 富室 , 名不告 , 临以刃 , 则詈 之 , 因遇 害” 。 同年 , 其 生母魏 氏去世 。同治三年 ( 1 8 6 4 ) , 入私塾读 书 , 第 二年, 其父张衍 任去世 , 不得不 辍学 。继母 温 氏去世 时, 张勋 年仅 十 四岁 , 只得 自食 其力 。经 临村学 政许 振袜 家 长工 熊 作 头 介 绍 入许 家 做 牧 童 。同治 八 年
1 9 1 3年 的 癸 丑 复 辟 和 1 9 1 6年 的 丙辰 复辟 。 张 勋 之 所 以 积 极 拥 护 帝 制 是 与 其 自 己成 长 经 历 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联
系。从张 勋个人的经历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入 手 , 对这个历 史事件进行概括性研 究。
关 键 词: 张勋 ; 癸丑复辟 ; 丙辰复辟 ; 丁 巳复辟 ; 清 室; 民国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6 7 0 I 2 0 1 3 ) 0 6— 0 0 4 6— 0 6 中图分类号 : K 2 5 8 . 4
根深蒂 固的封建思想 , 各种封建 主义思潮仍 然大行其 道, 并且 民国初期 的政治 局面所 呈现 出的复杂矛 盾 ,
百总 , 专 司巡抚行辕 车骑。光绪 十年 ( 1 8 8 4 ) 三月, 清
政府欲 对法宣 战 , 令潘 鼎新接任 广西巡抚 , 张勋 随驰 防广西 , 任千 总 , 给六 品军功 。五月 , 中法战争 爆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