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文言检测词语翻译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三、四课内20翻译(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三、四课内20翻译(教师版)

必修三、四课内文言文翻译20题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翻译:不幸的是吕师孟先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贾余庆在后面向敌人讨好,我被软禁不能回来,国家的局势于是不可收拾了。

2、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翻译:我濒临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3、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翻译:死生是早晚间的事。

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的发生,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后,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多么的悲痛啊!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晋国,什么时候能满足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展他西边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7、虽董之.....,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翻译: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是并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翻译: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翻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仅仅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点成语解释背诵、翻译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点成语解释背诵、翻译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缙绅、大夫、士聚集在左丞相府,没有人能拿出计策来。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刚到元营,义正词严,元军上下很震动,元军也未敢轻视我国。 3.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我理应自杀,但是含垢忍辱而去。 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处境窘迫,腹中饥饿,又被紧急悬赏捉拿,天高地远,叫喊也达不到。 5.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了就死了,但处境危险恶劣,纷纷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6.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将把它藏在家中,让后代的人读到它,同情我的志向。 7.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作为臣子,主上受辱,臣子死有余辜;作为儿子,拿父母给的身体冒险,死了也有罪责。 8.若余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像我这样的人,到哪儿都能找到死的地方。
11【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12【独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13【命运多舛】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14【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15【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6【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7【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18【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9【与时俱进】跟随时代一同进步。 20【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40【延年益寿】增加岁数,延长寿命。 41【以偏概全】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42【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3【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44【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45【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46【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47【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48【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49【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古文字词解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古文字词解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古文字词解释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识汇总指南录后序通假字缙绅(缙,通“�|”。

插)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层见错出(见,通“现”。

出现)臣死有余�J(�J,通“戮”。

罪)即具以北需,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仔细,详细)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没有依托)以至于永嘉(至于:到达)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十分激烈)为巡船所物色(物色:搜寻)几彷徨死(彷徨:走投无路)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挽回)不复顾利害(复:再)(利害:个人安危)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赠予)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可以用)一词多义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得间奔真州(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扁鹊立有间(一会儿)出没于长淮间(之间)中间崩倒之声(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安得广夏千万间(量词)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固不如也(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则胜负之数(命运)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词类活用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分:按本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名词作状语日:每天)夜趋高邮(名词作状语夜:在晚上)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序,为??作序)道中手自抄录(名词作动词手:亲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动词作名词巡徼:巡徼的人)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轻视)其他字词解释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

苏教版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四篇)

苏教版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四篇)

庖丁解牛翻译、赏析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12),砉然向然(13),奏刀騞然(1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15),乃中《经首》之会(16)。

文惠君曰:“嘻(17),善哉!技盖至此乎(1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20)。

依乎天理(21),批大郤(22),导大窾(23),因其固然(24),技经肯綮之未尝(25),而况大軱乎(26)!良庖岁更刀,割也(27);族庖月更刀(28),折也(2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0)。

彼节者有间(3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3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35),如土委地(3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3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8)。

”字词解释:(1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12)踦(yǐ):支撑,接触。

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3)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

向,通“响”。

(1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1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1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音节。

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17)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18)盖:通“盍”,何,怎样。

(19)进:超过。

(20)官知:这里指视觉。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

5、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 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 义,一个平民对国家也有重要的意义啊。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惟君图之。 译:晋国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疆界,又想扩张它 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竭尽诚心,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 为一个整体;轻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成为陌路之 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 震慑(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并 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 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恰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 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激昂,喊着中丞的名字而骂 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头颅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人保全他们的性命老死在家中,那么 虽然能享尽他们的自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像对待奴隶那样使唤他 们。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 何!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 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 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 志士之悲哉? 5、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以利晋,惟君图之。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 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来自五十多套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来自五十多套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子翻译(来自五十多套试卷)指(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分)(3)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出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⑴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分)⑵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指南录〉后序》)(2分)⑵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穷:困窘;无聊:无以聊赖;迥:远;靡:无,没有)①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本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还有什么遗憾呢?五(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分)(3)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怎么样呢?⑶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分)⑶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分)⑶唉!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全国范围内,有几个人呢?(缙绅:名作动,做官;而:表转折;四海之大:定语后置)(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3分)(3)我们社那些品行能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为周顺昌伸张正义,募集了钱财来为他送行。

(“行为”“为之”“敛赀财”各1分)(4)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分)(4)苏州百姓正在痛恨毛一鹭,于是趁着他声音严厉地呵斥众人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

(“痛心”“厉声以呵”“相逐”各1分)(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3重点文言翻译

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3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三文言翻译《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走,在露天里睡觉,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反复出现,不断发生,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能活下来是庆幸的,但是我幸运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检测
2
4
6
8
10
12
14
:
...
1
2
3
三、写出句式特点
1、以为莫己若者: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以其无礼于晋:
5、夫晋,何厌之有:
四、翻译
1、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挑选
9表彰
12
:只是
21..、.
1
2
3
4,按照时节
1、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2、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
4、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四、翻译
1、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我将要长久地被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耻笑。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