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透储层液锁损害程度的智能化预测新方法

列 和参考序 列 ;③数 据归 一化 处理 ;④求 取灰关 联 系数 ;⑤求取 关联 度 ,得到关 联序 。其 中特性 指标 的
选取 方法一 般应 遵循 宜少 不宜 多 ,宜 简不 宜繁 ,具有 代表 性 、普 遍性 、可 测性及 相对 独立性 的原 则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灰关 联 分 析 方 法 在 液 锁 损害 预测 中 的 实 现
用 灰关 联分 析方 法预测 液锁 损害 的实质 是根 据影 响液锁 损害 的各 主要 因素之 间 的相似或 相异性 来评
[ 收稿 日期]2 0 —1 09 0 0—1 [ 金 项 目] 中 国 石 油 天然 气 集 团 公 司重 大 基 础研 究 项 目 ( 7 0 0 ) 基 0 A2 4 2 。 [ 者 简 介 ] 舒 勇 ( 7 ) 作 1 2一 ,男 ,1 9 大 学 毕 业 ,博 士 ,高级 工程 师 ,现 主 要从 事 油气 田开 发 工 程 方 面 的 研 究 工作 。 9 2年 9
统计 出的参 考序 列和 参考 权重 值 )和 未知 因素 ( 锁损 害 程度 的强 弱 )的灰 过 程 ,建立 预测 液锁 损 害的 液 灰 关联分 析 方法 ,对 未 知样 品进行 评 价 和预测 。
可 达 到 9 以上 , 在 智 能 化 、 快速 化 及 预 测 符 合 率 等 方 面 具 有 明 显 的 优 越 性 ,是 目前 较 为 理 想 的 一 种 预 5 测 储 层 液 锁 损 害 问题 的 方 法 。
[ 键 词 ] 低 渗 透 储 层 ;液 锁 损 害 ;灰 关联 分 析方 法 ;预 测 软 件 ;符 合 率 关 [ 图 分 类 号 ]TE 1 中 3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0 3 0 2 — 5 文 0 0 7 2 2 1 )0 — 1 4 0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专家知识

行业精制
1
2)外来条件发生改变
(2)原油中轻质组分和溶解气脱出。原油中轻质组分 含量越多,则蜡的始凝点越低;原油中溶解气越多, 则溶解蜡的能力越强。油井生产过程中,近井地带的 地层流体压力常低于地层平衡压力,因而易引起原油 中轻质组分和溶解气脱出,使蜡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 减弱和初凝点下降。
(3)晶核量增加。蜡的析出必须有晶核存在。在原油 生产过程中,油湿微粒增加或外来固相的侵入都会增 加蜡的结晶中心,为蜡的析出提供条件。
当颗粒直径大于吼道直径时,只在储层表面堵塞;
当颗粒直径接近1/2-1/3吼道直径时,颗粒只在储层的浅部沉 积堵塞;
而在1/3-1/6吼道直径时会进入储层深部堵塞,
小于1/6时,则可在储层内自由流动通过而不堵塞储层。固相 颗粒侵入深部储层时,这种损害难于返排或在射孔中解除。
行业精制
1
三、固相堵塞
3)压差的影响
② 气体进入储层引起损害,如空气进入储层,因空气中含 有氧气,与原油接触,导致原油氧化,使原油中不溶性 烃类衍生物增多,而析出沉淀,当储层进入CO2时, CO2溶于含沥青的原油中,会产生沥青沉淀。
③ 在完井、修井过程中,低界面张力流体侵入储层亦容易 引起原油中沥青质沉淀。
行业精制
1
二、结垢
2)外来条件发生改变
1
第二节 开发过程中的油气层损害 因素分析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损害机理分为四种:
① 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 害(水敏);
② 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储层损 害(结垢);
③ 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储层损害(固相堵 塞);
④ 毛细现象造成的储层损害(水锁);
行业精制
1
一、水敏损害
低渗特低渗储层水锁损害定量预测方法

Co a y , , i Li o i g, 2 0 0, h n ) mp n P以z n, a n n 1 4 1 C i a Ab ta t sr c :Th r r e y s ro s d m a e u ig t e e po tto f1W e me bl y a d e ta lw e ea e v r e iu a g s d rn h x li in o O p r a i t n x r -o a i p r a it e e v is a d wa e l c ig i t e mo t rm a k b e d ma e o t e ma h m aia e me bl y r s r o r , n t r bo k n S h i s e r a l a g .S h t e tc lmo e dl
Ja gG a ce g , n iou Gu i L inh n Y n e g , u ih o in u n h n Wa gX aj n , a Ja , i a c e g , a gP n 2 G oL n a n n J ( .^ E Ke a oaoy o toe m n iern C ia U iest f P toem ( iig) , 1 y L b r tr f Pe lu E g ne ig( h n nv ri o erlu Be n ) r y j
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高渗透高压天然气藏日益减少,而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成为了越来越多油田的主要开采对象。
然而,在长期的开采和开发过程中,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容易出现一系列损害现象,给油田效益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的损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技术,以期推动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的损害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流体侵蚀作用;二是地质体力学作用;三是石油工程活动对储层的影响。
在流体侵蚀方面,水和油之间的相互渗透会导致油的挥发和流失,从而使储层的气和油成分发生变化。
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水进入储层的速度也将逐步加快。
在地质体力学方面,围岩受到开采引起的力学应变作用,容易形成地应力差异,在岩体裂缝处容易发生局部坍塌并形成新的裂缝。
此外,在石油工程活动中,水力压裂井、注水井和采油井等活动同样对储层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
为了有效保护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优化油田开发方案。
在储层开采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油气藏分布情况和储层物理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开采方案。
二是精细化储层管理。
经常对储层进行评价和监测,了解储层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储层修复。
在储层损害后,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储层进行修复,以保证储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随着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的不断涌现,其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方向。
各方研究人员应当充分理解储层损害的机理和影响,积极探寻保护技术。
仅有加强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的稳定性,促进油田持续发展。
保护技术的具体措施包括:首先,优化生产井策略。
对于低孔低渗高压砂岩储层,应该采用合理的生产井策略。
对于不同类型的储层,应该采用合理的生产井稳定性设计标准,合理安排生产操作工艺。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问题及措施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问题及措施摘要:随着石油价格的升高,对于是有的开采业越来越困难。
据初步统计,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未开发低渗透石油储备量达到了未开发石油总储备量的50%以上,虽然,低渗透油田的所处地质环境较偏僻且条件不佳,开发难度较大,但尽管如此,丰富的储备量仍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并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旨在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本文从低渗透油田的概况入手,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现状和分类,并对低渗透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阐述了相关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提升我国石油储备量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问题;措施引言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石油资源开采越来越困难。
人们在进行高产矿井开采工作的同时,注意到了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程,低渗透油田具有稳产期短、单井产量低等特点。
当前的油田开发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传统的油田开发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无法为油田开发有关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实现低渗透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油田发展的必然手段。
1低渗透油田的概况解析低渗透油田是指石油的储层渗透率较低,单井含油量不足,产油量较少的油田,但低渗透油田分布较广,总含油量巨大,约占全国石油储备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低渗透油田的产能建设规模已占到油田产能建设规模总量的70%以上,并具备“上汽下油,油气兼具”的特点,开发潜力不可小觑,因此,在石油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油田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地质条件较差,例如:山脉地带、断裂层、盆地等,较难架设器材和设备,人力也难以到达,这都给石油的开采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进行探索,低渗透油田现已成为石油能源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2对于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低渗透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理论系统的设计方案层面来看,这一系统是不断地对信息系统分析以及大规模予以控制的一个过程。
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及油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

54一、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分析1.固相颗粒堵塞原因。
(1)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普遍较高,油井在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黏土颗粒及其他机械杂质会随着油气运移而移动,这样在油井的近井地带会发生固体颗粒的堆积使储层发生堵塞,阻碍流体的流动,降低储层渗透率,导致油井产量下降。
(2)由于开发过程中时常采取维护性作业及进攻性措施,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能污染储层的固体颗粒及机械杂质,这些物质沉积在射孔炮眼周围或随滤液进入储层,在孔喉半径较小的地方沉积引起堵塞,造成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
中低渗油藏由于地层孔道相对较小,固相颗粒容易在地层小孔喉处发生堵塞,且一旦发生固相颗粒的堵塞,就会导致固相颗粒越聚越多,将地层孔道堵死,造成地层渗透率急剧下降。
2.有机物沉淀堵塞。
中低渗区块注水系统很不完善,地层能量损失无法得到有效弥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这样在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就呈现逐渐下降的状态,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原油发生脱气,原来的流体平衡被破坏,原油中的蜡和胶质、沥青质在近井地带析出,并沉积下来,形成有机物沉积堵塞,降低地层的渗透率。
由于部分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都比较高,有机物堵塞多伴随黏土堵塞发生,黏土的存在会加剧流体平衡的破坏,导致有机物析出沉淀加剧,同时有机物会吸附在黏土表面,将黏土颗粒间的缝隙完全堵死,两者结合会导致堵塞加剧,最终地层堵塞率在80%以上。
3.水敏。
中低渗区块岩性成分复杂,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钙泥质含量较高。
储层黏土矿物组合多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通过对岩心取样分析,主要中低渗区块为中水敏。
地层中的黏土矿物由微小的片状或棒状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主要结构是硅一氧四面体和八面体,结合方式与数量比例不同,使黏土矿物具有不同的水敏特性。
水敏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
强水敏矿物中的硅、铝常被其他阳离子所取代,造成正电荷不足,负电荷过剩,因而产生了带负电荷的表面,能吸引流体中的极性水分子,矿物的表面水化能撑开晶层,导致黏土矿物的体积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田的开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低渗透油田也是主要的开发对象,但是低渗透油田的物性较差,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害,在受到损害后的恢复能力也很差,储层受到损害对产能影响很大,所以研究低渗透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以及相应的诊断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油田开发有一定的帮助,对油田开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低渗透油田;开发;储层损害;诊断预测
一、低渗透储层及损害类型研究
近年来,低渗透油田经过现代技术改进,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原本不被看好的低渗透油田产量大幅提高,储层损害对于油田的产能及经济效益影响重大,所以对于低渗透油田储层损害的研究也是日新月异。
(一)低渗透储层的定义
低渗透储层就是基质的渗透率比较低的储层,一般说的都是低渗透砂岩储层。
当然低渗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区的定义标准差异较大,对于这个范围和界线在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除此之外,低渗透储层在渗流特征上与中高渗透储层有明显不同。
首先是低渗透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其次是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对原有的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低渗透油田储层损害诊断与预测存在的意义所在。
(二)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主要损害类型研究
在采油的阶段,有机结垢和无机结垢以及微粒运移和敏感性问题是低渗透储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损害类型。
这四个问题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影响很大,解决此四项问题,将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方法
如上所述,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的诊断及预测是十分重要的,开采过程中主要损害类型有四种,即有机结垢和无机结垢、微粒运移及敏感性问题,下面本文将就这四个类型谈预测模型的建立以探讨相应的诊断及预测方法。
(一)无机结垢模型
无机结垢预测模型主要分为碳酸盐结垢预测和硫酸盐结垢预测两大类。
碳酸盐结垢预测主要有饱和指数法、稳定指数法等方法。
硫酸盐结垢预测主要有热力学溶解法、饱和指数法及袁明东等人研究的分析方法。
其次是蜡的沉积预测模型主要有蜡的扩散沉积模型和蜡的剪切沉积模型。
(二)微粒运移堵塞预测
微粒运移堵塞损害预测也是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的重要部分,微粒运移堵塞损害主要与井的流速有关,其次与储层物性以及储层的主要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注采速度过高。
相应的预测模型有裸眼井、射孔井。
(三)储层的敏感性的预测模型
储层的敏感性预测是储层损害研究的关键的技术,近年来,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得到很好地发展,分析方法目前主要有多组判别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两种。
其中,多组判别分析法在事先并不需要假定某些因素与敏感性间有什么关系,
只是采取样品并根据敏感性损害的程度进行分组,可以说不存在严重的人为主观影响,所以结论也就相对可靠,然而这种分析方法只能得到取值区间,所以还是比较模糊的。
相对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则是在事先先假定储层样品参数和敏感性之间是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这样以后再进行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待定系数,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进而求出数值。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具体的数值,但其准确性却不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证,而且在模型的选择上一定要相当谨慎,因为人为的干扰因素很大,模型相异,结果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如模糊数学法、单相关系数法。
这些方法都用于储层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解决,但是由于人为主观干扰大,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不是十分给力,而且更加无法把握复杂的情形,所以无法得到重用。
三、软件与低渗透储层损害的诊断与预测
软件的开发对于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损害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影响,通过使用高科技研发的软件指导,可使这个过程更加清晰与简便。
储层损害判断预测系统具有无机结垢损害预测,石蜡结垢预测,微粒运移的预测,敏感性的预测等多种功能,输入参数后即建立数据库可对四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最终将结果输出以作参考。
这种方法是现代化的研究方式,在日后软件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可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地为油田开发工作做贡献。
结语:本文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定义,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初测的主要损害类型的分析,来探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损害的诊断及预测。
由分析可知,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损害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无机结垢和有机结垢以及微粒运移和敏感性问题,对于这四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模型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可知,现在分析模型种类繁多,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其次,软件在诊断预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软件的帮助可以更好地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进行诊断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油田的开发越来越炙手可热,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做好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工作对于油田效率的保证及经济效益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浅尝辄止,油田开采工作复杂多变,储层损害情形不一,难以尽述,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总之,鉴于低渗透油田储层损害现状分析,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努力研究,实践,提高油田产能和经济效益,力求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迎春,张琰.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矿工程,1999年增刊:299-303.
【2】裘怿楠,刘雨芬等.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23
【3】崔迎春,张琰.低渗透气藏地层伤害的特殊性[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8,15(2):11-13.
【4】朱义吾,赵作滋,巨全义等.油田开发中的结垢机理及其防治技术[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9-147.
【5】罗明良,蒲春生,董经武等.无机结垢趋势预测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2000,17(3):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