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横流动能力有限的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层内油水分异性大、油井产能低、初采效益差等特点,开发低渗透油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开发方法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储层圈闭和油藏物性等方面。
1. 储层岩性低渗透油田的储层岩性普遍为致密砂岩或致密碳酸盐岩。
致密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01毫达西以下,孔隙度较低,储集空间非常有限。
2. 储层圈闭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物性差异大,常规的圈闭形态如构造圈闭、断层圈闭等在低渗透油田中常常不存在或者较弱。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垂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边界限制。
3. 油藏物性低渗透油田的油藏物性复杂,主要表现为原油黏度大、水化物含量高、油层水混产等。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需要通过控制油藏的开采压力、注水压力等参数来保证油水分离和有效驱替。
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法需要经过精细评价和合理设计。
1. 精细评价低渗透油田的精细评价是指对储集层的岩石组分、孔隙结构、渗透率分布、油藏物性等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和地质调查研究。
通过精细评价,可以准确划分油藏、揭示开发难点,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注水,可以增加油藏中的水压,从而提高油藏中的油水分离效果,增大油井产能。
注水开发需要根据不同地层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注水方式。
3. 气体驱替开发气体驱替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注入CO2等气体,可以改善油藏中的饱和度,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排油能力。
气体驱替开发需要根据油藏物性和开发要求选择合适的气体类型和注入压力。
在低渗透油田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
1. 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模拟低渗透油藏的物理过程,研究开采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探明低渗透储量增长很快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状况比例图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3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动用、分布状况和特点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我国低渗透储量动用状况比例图
10
近期探明储量和累积探 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 量占主要部分。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1、采出程度高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2、综合含水率高 总平均达到82.98%,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
力油田-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为8。
4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1 我国当前油田开发简况
3、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 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
唐曾熊(1994)划分的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00×10-3m2,小于 10×10-3m2为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2 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指储层渗透率介于0.1~50×103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低渗透储层的典 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 力梯度,呈现出非达 西型渗流特征。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近源沉积物多以 三段式为主,远源沉积 物多以两段式为主。
低渗透储层多段式粒度曲线(近源沉积)
2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调研

九
六
○○
年 十
二
月
设计生产井
○ 152
注:底图为96年沙三上10顶构造图
文33块沙三上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采 3.5
油
速3
度
2.5
%
2
ÖÖÖÖ ÖÖÖÖ
25 采
出
20 程
7.612.1
50
澳大利 亚
1967
700-800 构造 10-25
5.7
小牛塘
美国
1943
1403 构造
61.3
北斯坦利
美国
岩性
14
300
朗吉累油田
美国
1943
2042 构造 33.6
25
小溪油田 比弗溪麦迪逊 快乐泉弗朗梯尔”A
”油藏
美国 美国
美国
多林纳维果德油藏 哈西.迈萨乌德
乌克兰 阿尔及
利亚
采收率%
8828
73
0.04
46
12000
82
0.16, 0.08
30
6.1
0.16, 0.08
42
约0.06 42
20400
77.4
0.16, 0.08
52
1457
24.8 0.16
46
1000
5.1
0.2
40
42.9
1
0.18
48
0.08
43
220000 1300 1.56
32
5047 390
22.5
7
6
ÊÊúÊÊÊ*104m3
5
4
提前6个月
3
提前1个月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 mD)的油田,储量大,但开发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往往效果不佳,研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丰富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渗透油田的特点1.储层渗透率低,水驱能力差2.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3.目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1.常规采油技术:包括常规油井开发、水驱开采、压裂等2.非常规采油技术:CO2驱替、聚合物驱替等3.先进采油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方向1. 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化学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储层,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水驱能力。
目前,聚合物驱替技术、CO2驱替技术等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聚合物驱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渗透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储层改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井网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油田井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布置密度、井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先进开采技术研究先进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但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技术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例如储层改造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的井网结构优化方面的难题等。
2. 资金投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这也是制约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摘要]: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相对较大的勘探与开发难度。
储层渗透率低,自然能量不充足,靠自然能量开采,弹性能量衰竭快,开发水平低。
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田流体渗流特点及与采收率的关系,给出了开发新技术与工艺,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技术工艺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0- 0032 -01一、低渗透油藏开发背景及特点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气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
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低渗透石油地质储量141亿吨,在近几年新增的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比例达到70%。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其特殊的渗流规律和油气田开发特征。
并且由于其储层致密、自然产能较低、过去难以经济有效开发。
与已规模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相比,低渗透油藏埋深较深,岩性更致密、应力敏感性更强、储层物性更差。
投资成本高、开发难度较大。
同时,它也具有油层分布稳定,储量规模较大,原油性质较好,水敏矿物较少,适合注水开发等优势。
低渗透油藏储层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压敏效应强,随渗透率的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系数快速上升;储层胶结物成份主要以酸敏矿物绿泥石、伊利石、浊沸石、方解石为主,水敏矿物较少,宜于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递减大,大致是第一年递减10到15%,第二年后仅为5到8%,稳产期较长。
二、流体渗流特点及与采收率的关系1.流体渗流渗流流体由体相流体和边界流体两部分组成。
体相流体是指其性质不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而边界流体则是指其性质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
油层岩石的渗透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状况。
研究表明,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则岩石孔隙系统的平均孔道半径越小,非均质程度越严重,微小孔道所占孔隙体积的比例越大,孔隙系统中边界流体占的比例越大。
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

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同时石油资源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随着对石油资源的长期开采,石油资源的储量正在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对石油的开采量,我国已经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上,由于低渗透储层的自身特性,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造成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的研究,才能提高我国石油的开采量。
标签: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造成很多优质储量的油田已经被开采出来,在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储层中油田储量最多的就是低渗透储层。
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制约,导致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并采取相对应的开发技术,才能提高我国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量。
1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低渗透储层主要是指储层的渗透率比较低,相对而言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比较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对我国油气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类型的低渗透储层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有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进行了解,才能研究其开发技术对策,增强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潜力。
1.1油井自然产能较低油井自然产能与油田的储层性质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油田的产量比较低。
需要依靠压裂技术,才能够将低渗透储层的价值完全开发出来,因此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需要利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才能够实现产能标准。
但是由于在进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较低的情况发生。
1.2产量下降快、油层压力大由于低渗透油田的边水长期处于不活动的状态,因此造成油田本身的驱动能量不足,并且储层中的流体在进行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阻力,会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的消耗。
虽然采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改变储层内的结构,但是若没有及时补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能量,就会导致油田产量出现会减少的现象,另外储层中的压力也会逐渐上升,油田的采收率就会受到影响。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探讨并展望了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开发;工艺技术;现状;展望引言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但其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如渗流规律、油层孔喉、弹性能量、见注水效果、产油指数、地应力等,都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油田采收率。
目前,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術,已经成为全球采油的一个热点话题。
1.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1.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它自然产能低,弹性能量小,而经压裂后增产的幅度较大,天然能量开采产量则下降很快。
与此同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较差,注水见效缓慢。
1.2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问题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低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第二,经过长期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会出现套损、油井高含水转注等问题,最终会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导致一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第三,在部署注采井网时,往往缺少对沉积微项类型和油田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致使井网部署缺乏地质依据,从而降低了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第四,注采井网对裂缝分布的考虑不足,致使油田注水开发之后,注入水沿着裂缝突进,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造成油井产量下降。
另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时,水窜现象严重。
2.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分析2.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2.1.1合理部署注采井网现阶段,对我国开发效果良好的低渗透油田进行分析得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紧密结合其裂缝特征,即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
在注采井网的部署上,应当不断优化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避免注入水沿油井裂缝突进。
具体来说,首先,尽量使井排与裂缝的走向一致,以此获得较大的波及面积,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
24763
18630
6133
2.3
河南
2969
965
2004
0.8
中国石油 江苏
5301
4010
1291
0.5
化工 集团公司
江汉
3064
1887
1177
0.45
安徽
457
349
108
滇黔桂
693
273
420
0.2
合计
104476 70461
34015
13
全国陆上 油田
总计
538182 276246 261936
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公司
油区
大庆 吉林 辽河 冀东 大港 华北 二连 长庆 延长 青海 吐哈 新疆 塔里木 四川 玉门 合计
探明
已动用
(×104t)
(×104t)
75676
21475
53346
19316
40081
30286
132
70
31359
11300
17959
9860
11621
6000
49879
岩性 志留系
14
岩性 石炭系 3.4
300
3.8
265
2042
构造 石炭系 33.6
25
20400
858 1170
构造 石炭系 5.3
精选课件
构造 石炭系
58.2
7394
68
3650
含油 面积 /km2
2024 73 82 20.1 47
6.1 1750 3.5 338
10.7 77.4 10 20
2388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261
5641
8695
2526
21968
14722
87146
47831
2854
2143
5304
5304
5421
5421
精选课件
433706
205785
未动用 (×104t)
54201 34030 9795
62 20059 8099 5621 25992 16620 6169 7246 39315
5.7
12000
1548
岩性 上白垩 6.55
8
390
567-1330 岩性 上白系 3.8
17.2
岩性 石炭系 4.6-6
10.1
104
1403
构造 石炭系
61.3
2400-2500 岩性 石炭系
0.01-10 31000
1189
构造 第三系
5.5
1403-1616 岩性 三叠系
<10
500-564
100
截至2007年,探明低渗透石油地质储量99.4亿吨,占全国的36%
精选课件
6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研究报告
我国低渗油田开发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发展状况
由于低渗油田开发在 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因此对低渗油田开发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都列 入了国家重点和几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大项目
研究报告
井网 密度 km2/井
采收率 %
0.12,0.64 0.04
0.16,0.08
9-10 46.19
30
0.64
21
0.04
24.2
0.04
15.7
0.16,0.08 42
2.56
14.6-20
0.16
0.16
0.06
41.6
0.05
0.16,0.08 52
0.04,0.02
9
0.16
1≦k<10 特低渗
10≦k<50 低渗
乌津 油田 k<80
萨莫特洛 尔油田 k<22
根据低渗储层形成和 埋藏的地质物理 条件划分
美国把k>10×10-3μm2的 储层划为低渗油田好储 层,美国,加拿大国家将 k为0.1×10-3μm2定为有
效厚度下限。
精选课件
4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探明未动用低渗透储量数据表
1916 1943
1944 1945
国外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现状
埋藏深度 m
油藏 类型
储层 时代
油层有 效厚度
m
渗透率/ 103u
m
2
地质 储量 /104t
1990-2200 岩性 二叠系
12
0.5 125500
853-975
岩性 石炭系 7.6-12.1
50
8828
700-800
构造 白垩系 10--25
711 0 0
227921
研究报告
占全国 (%) 20.7
13 3.7
7.7 3.1 2.1 9.9 6.3 2.4 2.8 15 0.3
5 87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研究报告
探明未动用低渗透储量数据表(接上)
单位
油区
探明 (×104t)
已动用 未动用 占全国 (×104t) (×104t) (%)
年产 液量 104t
中石油 166 132508 68.5 32114 1432 14917 2546
平均 含水
%
43.8
可采 储量 采出 程度
%
地质储 量采油 速度
%
剩余可采 储量采油
速
%
46.45 1.08
7.69
中石化 177 60828 31.5 12922 447 7414 1280 65.1 57.37 0.73
通过“九五”以来的研究攻关和试验,我国对低渗油田的特 征认识,开发决策和工艺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较大的发 展和提高
精选课件
7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国内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现状
研究报告
集团 公司
油藏 个数
地质 储量 104t
百分 比 %
可采 储量 104t
年产 油量 104t
累计采 油 104t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精选课件
1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1.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2.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
3.人工补充能量时机选择
提
4.低渗透油田产量递减规律
纲
5.低渗透油田增产措施及效果评价
6.油层保护
7.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8.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9.结论与认精识选课件
2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7.51
国内 343 193336 100 45036 1879 22331 3826 50.9 49.58 0.97
7.64
国内低渗透油藏还是以注水开发保持地层能量为主,注其它注入剂开发尚在 试验阶段,由上表看出,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平均采收率约为23.3%。
精选课件
8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研究报告
1.1 国内外低渗油田划分标准 1.2 国内外低渗油田储量分布 1.3 我国低渗油田开发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发展状况 1.4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精选课件
3
国内外低渗油田开发简况和现状
1 国内外低渗油田划分标准
研究报告
中国
俄罗斯
美国和加拿大
K ×10-3 μm2
类型
0.1≦k<1 超低渗
油田
国家
斯普拉柏雷
美国
北贝尔邦克
美国
巴罗岛
澳大利亚
帕宾那 (J区)
红叉砂岩油田
莱维斯.布奇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小牛塘
美国
阿塔蒙特布鲁贝尔油田
草尾溪油田
美国 美国
东堪顿油田
美国
北斯坦利
西爱文特油田
朗吉 累油田
哈米尔顿 穹窿油田
俄勒冈盆地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投产 时间
年
1951 1920 1967 1958 1940 1944 1943 1971 1961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