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危险分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方式血液流变学采纳FL,系列血流变仪,甲襞微循环采纳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检测45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及微循环指标,与40例正常对照。
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电冰时刻均增高。
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有改变。
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偏向,说明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容易致使微循环障碍。
【关键词】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点,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阻碍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
关于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为了进一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对45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同步进行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观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检测对象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高血压病人,均符合1991年全国心血管讨论会修订《高血压诊断标准》,男26例,女19例,年龄47~79岁,平均岁。
正常对照40例,均为来我院体检经全面检查正常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岁。
检测方式血液流变采纳江苏医疗仪器厂生产的FL系列血液流变仪,标本经肝素抗凝,均在4h内完成检测。
甲襞微循环采纳徐州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
室温18℃~25℃,观看毛细血管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等。
按田牛加权积分法综合评定[1]。
同一受检者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检查同一早上进行。
统计学处置全数数据均以x±s表示,t查验进行分析。
2 结果45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测定管径、管长比较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加权积分比较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液变指标比较由表一、表2可见,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和周围状态都有改变,形态方面:管径增粗,袢顶增宽,管袢畸形;血流方面:血流缓慢,多为粒缓流(80%),或粒流,红细胞聚集中度(78%)或轻度;周围状态可见渗出与出血。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效果分析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
高血压的患者往往伴随着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包括心脏、血管和肾脏等。
微循环是指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等微小血管的循环系统,其对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微循环改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发展和进展的重要环节。
微循环功能不良可能导致组织的缺氧和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改善微循环可以增加血管的灵活性,减少血流阻力,改善机体的氧供需平衡,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微循环改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传统理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包括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降糖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来改善微循环。
非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包括减轻体重、控制盐摄入、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
此外,中医传统理疗如针灸、推拿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微循环改善中。
研究显示,微循环改善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采用中医传统理疗方法,如针灸加推拿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
此外,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改善微循环,不仅可以降低血压值,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动脉弹性,从而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除了降压效果,微循环改善还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改善微循环,可以促进心肌血液灌注,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
此外,改善微循环还可以促进血栓的溶解,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微循环的改善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改善微循环,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循环改善的方法和措施需要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微循环改善治疗。
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及其临床价值

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及其临床价值
荣瑜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1993(013)003
【摘要】近年来,临床上对球结膜微循环研究愈来愈重视,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球结膜微血管改变已有文献报道,为了探讨其球结膜微循改变的特征、分级及其与眼底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作者观察了280例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患者的眼前、后段微循环改变,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经内科确诊为高血压病160例,男100例,女60例;高血脂症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42~72岁,≥55岁占绝大多数。
二、球结膜微循环检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放大25.6倍(16×1.6),检查前避免局部用药。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荣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1.3
【相关文献】
1.高血压微循环与体循环动力学临床研究系列(上)——Ⅰ.高血压病人球结膜微循环定量分析的临床研究 [J], 骆秉辁;蒋树中;宓国伟;吴良金;陈兴新
2.高血脂症的球结膜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改变 [J], 荣瑜
3.高血压病球结膜微循环定量指标研究 [J], 邵伯初;顾汉民;蒋树中;骆秉铨
4.高血压病球结膜微循环动力学临床研究 [J], 蒋树中;骆秉铨;宓国伟;陈兴新;赵爱婷;吴良金
5.高血压微循环与体循环动力学临床研究系列(下)——Ⅵ.高血压病球结膜微循环的综合定量分析 [J], 蒋树中;骆秉铨;宓国伟;赵爱婷;吴良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引发的眼病

高血压引发的眼病作者:梁慷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06期高血压是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身多种疾病的导火索。
那么,高血压病人的眼睛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医生指出,“眼表出血”、“眼底缺血”、“眼底出血”是高血压病人最常出现的眼部异常。
“眼表出血”——眼科常见的“小病”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其眼球表面的球结膜血管容易破裂造成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虽然常被眼科医生们戏称为“眼科最小的病”,但是由于“眼白”表面的球结膜是透明的,因此球结膜的出血往往呈大片鲜红色,非常醒目,让病人感到十分恐慌、担忧。
医生解释,球结膜下的出血,本身并不会给眼睛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但如经常发生,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全身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另外,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紫癜,肝脾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导致病人频繁“眼表出血”。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妇女月经期等也可能是出血的病因。
因此,眼表出血患者经检查排除其他病因,确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则需要注意控制好血压,避免血压波动或突然升高。
“眼底缺血”——眼睛突然看不见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变细,血流相对缓慢;且长期的血压升高,使动脉内皮受损,血管内壁粗糙、狭窄,容易形成血栓。
一旦栓子阻塞眼动脉,可使患者“眼睛突然看不见”。
我们的视网膜依靠中央动脉供血,一旦动脉阻塞,会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表现为突然失明。
抢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黄金时间,是发病90分钟之内。
缺血缺氧超过90分钟,视网膜神经组织常常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视网膜动脉阻塞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人。
血糖高、血脂高、血液黏滞度高等一些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也是导致突然失明的危险因素。
因此,这类病人如果突然出现一只眼睛看不见,甚至没有光感,一定要立即到医院眼科就诊。
对于眼底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疗时机至关重要,医生和病人都需要“与时间赛跑”。
“眼底出血”--无痛性视力迅速下降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患者眼底出血较为常见的病因。
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高血压脑病是指因长期血压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其主要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变以及微循环紊乱等。
本文将主要探讨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并从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障碍。
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微循环血流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内稳态改变等。
首先,血压升高导致了微循环血流减少。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中小动脉内膜增厚、弹性纤维断裂以及平滑肌增生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和阻力增加。
这些改变限制了微循环的血流量,导致脑部血供不足、缺氧以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由于微循环是维持脑细胞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血压升高会直接影响到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微循环功能。
其次,血压升高导致了血管通透性增加。
长期高血压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内皮屏障的破坏,增加了血管通透性,使得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和细胞成分)渗漏到血管壁周围组织中。
这种现象在高血压脑病患者中尤为明显,不仅加重了脑部微循环的灌注不足,还导致了脑水肿和炎性病变的形成。
最后,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还表现为脑组织内稳态的改变。
高血压脑病患者出现的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脑组织内血液和液体的平衡受到破坏。
血管内血流减少和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和细胞外液外溢,结果是脑组织内液体积聚,形成高压水肿,进一步加剧了脑部微循环的紊乱。
总结起来,血压升高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机制上来讲,这种影响主要是由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所致。
从病理生理上来讲,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了微循环血流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脑组织内稳态改变。
从临床表现上来讲,高血压脑病患者常伴有脑血管性病变,如脑卒中、脑水肿等。
因此,针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早期控制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加强抗炎治疗等措施十分重要。
同时,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中医调理、心理干预等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196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196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摘要目的:观察长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于眼底小血管的变化,以探讨高血压与眼底小血管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测量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壓水平、脉压差、病程与眼底。
结果:12例患者的眼底为正常,17例为Ⅰ级改变,138例为Ⅱ级改变,27例为Ⅲ级改变,2例为Ⅳ级改变。
结论:眼底与病程无正想关系,与血压的水平及脉压差的增高有正想关系。
关键词高血压眼底改变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而眼底视网膜检查时直接观察系统性微血管病变的惟一途径。
资料与方法在我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住院的病史5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116例,女80例;年龄46~87岁,平均58±11.89岁。
观察方法;高血压眼底检查采用ZEISS(蔡司)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进行检测。
高血压眼底改变分级按Keith-Wagener四级分类法来进行分析。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或轻度硬化;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比Ⅰ级明显,动-静脉交叉处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动脉管径狭窄而不均匀;Ⅲ级视网膜动脉狭窄与硬化外尚有视网膜水肿棉绒状斑,硬性白斑、出血斑等;Ⅳ级除Ⅲ级改变外并有视乳突水肿。
做24小时动态血压了解血压的控制水平。
结果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改变有:12例患者的眼底为正常,17例为Ⅰ级改变,138例为Ⅱ级改变,27例为Ⅲ级改变,2例为Ⅳ级改变。
见表1。
讨论眼底血管是体内唯一借助检眼镜观察的活体血管,此可观察到小动脉的病变部位,眼底小动脉二级分支小动脉损害情况可提示全身小动脉特别是心脑肾小动脉的变化及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因此高血压眼底检查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观察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改变后认识到,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损害与高血压的病程无正想关系,与高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的增高及脉压的增大有正相关系。
表1 眼底改变与血压水平的关系(mmHg)参考文献1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实用高血压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84.3 张瑜,李南芳.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4 刘丹岩,段惠军.高血压性眼底病变与肾损害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5).5 张君苒,陈德兰.高血压眼底改变及视力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
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异常和心血管并发症研究

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异常和心血管并发症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可以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微循环异常和心血管并发症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预测

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预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高血压及其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微循环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预测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变化以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并讨论如何利用微循环信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一、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变化微循环是指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的过程,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具体表现为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流速减慢,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这些变化导致了血流阻力的增加和血流不畅,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二、微循环与心脑血管事件微循环的异常变化在高血压患者中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心脑血管事件是指心脏和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中风等。
研究表明,微循环的异常变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通过评估患者的微循环情况,可以明确其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微循环的异常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即微循环越差,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
三、利用微循环信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针对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异常变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方法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循环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这些指标包括血流速度、血流阻力、血液黏滞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患病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微循环与心脑血管事件预测的研究中,例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皮肤温度变化等,这些方法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结论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微循环的异常变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通过评估患者的微循环情况可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球结膜微循环 ;高血压;危险分层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4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D O I 】1 0 . 1 1 9 1 5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4 0 3 . 2 0 l 5 . 0 6 . 0 9 7
Al t e r a t i o n s o f b u l b a r C O n j u n c t i v a l m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 e s s e n t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4 1 8・ 中华老 年多 器官疾 病 杂志
2 0 1 5 年6 月2 8 日 第1 4 卷 第6 期
C h i n J Mu l t O r g a n D i s E l d e r l y , V o 1 . 1 4 , No . 6 , J u n 2 8 , 2 0 1 5
・
临床 研究 ・
不 同危 险分 层 的原 发性 高血压 患者 球 结膜微循 环 的改变
何 涛 ,陶天 琪 ,李 玉珍 ,徐 菲菲 ,王 晓初 ,宋 丹丹 ,刘秀 华
( 解 放 军 总 医 院病 理 生 理 研 究 室 ,北京 1 0 0 8 5 3)
【 摘 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不 同危险分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及 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b u l b a r C O n j u n c t i v a l m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 E H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g r a d e s 1 , 2 ,
意义 ( P<0 . 0 5) 。中危 以上 ( 含 中危 )组 高 血 压病 患 者球 结膜 微 循环 出现形 态 、流 态 和袢 周 状 态 的明 显改 变 。其 形
态改 变 主要 为视 野 清晰 度下 降 、 微 血管 数 减少 、细动 脉及 细 静 脉管径 变 细 、微 血管 粗 细不 均增 多 , 并 出现 网格结 构 、
a n d 3 ) ,o t h e r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g e ,s mo ki n g ,b l o o d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h i g h
微 血 管瘤 、囊状 扩 张及 缺 血 区 。其 流 态改 变 主要 为微 血 管 内血 流速 度 减慢 、红细 胞 聚集 。其 管 周渗 出增 加 、含铁 血 黄素 沉着 增 多 。随 着高 血 压危 险分 层 的增 加 ,球 结膜 微 血管 密 网格 结 构 比例 逐渐 增 多 、微血 管 数逐 渐 减少 、微 血 管 内血 流 速度 逐 渐减 慢 、红 细胞 聚集程 度 逐 渐加 重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O . 0 5 o结 论 高血 压病 患 者 出现 与危 险 分层 相关 的球结 膜 微循 环改 变 。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p h y s i o 1 o g C h i n e s e P L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
研 究 不 同危 险分 层 的高 血压 病 患者 和 同期 2 0 例 健 康志 愿 者球 结膜 微 循环 的变化 。结果 与健 康 对照 组 比较 ,低 危 组
高血 压病 患 者球 结膜 微 循环 改 变 主要 表现 为稀 疏 网格 结 构 、微血 管 数 目减 少及 细静 脉 管 径变 细 ,两 者差 异 有统 计 学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e fe c t o f e s s e n t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E H)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r i s k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o n t h e
pa t i e nt s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r i s k s t r a t i ic f a t i o n
HE T a o , T AO T i a n . Qi , L I Yu — Z h e n , XU F e i . F e i , WANG Xi a o . Re n g , S O NG Da n — Da n , L I U Xi u . Hu a
de ns i t y l i po Nhomakorabeapr ot e i n chol e s t e r ol , f a mi l y hi s t o r y of pr em a t ur e c a r di o vas c ul a r di s e as e s , body m as s i nde x, a nd hi 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