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集群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_张江_新竹与筑波的案例

合集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印软件外包业竞争优势比较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印软件外包业竞争优势比较研究
管理; 周煜 ( 9 3 , , 1 8 一)女 广东广州 人, 暨南大学经济 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系硕士研究 生。 究方 向: 研 国际投资。
17 2
与过 程 管 理 能 力 已成 为软 件 外 包企 业 的核 心 能 力 之 一。 ( ) 会 五 机 全球 软件外包方兴 未艾 , 存在着巨大 的发 展空间 , 这对 于 任何 国家无疑都是发展软件外包业的 良机。但 由于历史 、 言 语 文化 、 理位 置 、 发 事 件 等 原 因 , 致 不 同 国家 在 不 同 的细 分 地 偶 导 市场上会面临不同的机会 。 ( J 府 六 政 主要 通 过 支 持 性 政 策 和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两 方 面来 影 响 软 件 外包 : 政府可以通过颁布实施税收 、 金融等各种 优惠政策 , 来提 升 软件 外包 企 业 和产 业 的 国际 竞 争 力 ,促 进 软 件 外 包 业 发 展 。 政府对知识产权 的保护也相 当重要 。发包方对知识产权保护 的 重视程度都非常高 , 有时因担心机密技 术资料外泄 而不敢把业 务特别是一些核心业 务外 包给知识 产权保护不 力的国家或地
【 收稿 日期 】 080— 1 20 — 13 【 基金项 目】 困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4 J03 ; 0BY 6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7 0 ) 0 E6 【 作者简 介 】刘德学( 91 , 吉林 九 台人, 士, 1 6一)男, 博 暨南大学经济 学院 国际经济 与贸易 系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研究方 向: 国际贸易 、 国公 司 跨

图 1 基 于“ 石模 型” 钻 的软件外包业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园区普遍成 为软 件产业集群 的重要 载体。在园 区内 , 聚集着高 校 、 研机构 、 科 金融机构等各类相关 支持单位 , 它们与软件企业 之间相互促进 、 相互 制约。 ( ) 四 企业战略 、 结构和竞争状况 主要涉及软件企业规模和开发能力两个方 面。软件 外包业 内人士普遍认 为 , 员人数多少决定 着软件外包企业 的规模 与 雇 实力。规模与实 力不够 , 难以接到大项 目, 就 只能从事低层 次 、 低利润 的软件外包业务 。 另外 , 在软件外包业 , 发包方对 软件 质 量 的要 求普遍极 为严格 , 因此 , 为软件质量 保证 的软件开 发 作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

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

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

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

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

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

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

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用品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各个国家的体育用品品牌纷纷向国际市场拓展,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也在体育用品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潜力。

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足够强大,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从“钻石模型”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要素:企业策略、市场需求、支持性行业和国内竞争环境。

对于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而言,如何运用好这些要素,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品牌的竞争,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有必要对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寻求提升策略,加强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钻石模型进行运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找出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促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声誉,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1.3 研究意义体育用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如何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向上发展。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利于我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提高我国品牌形象和国际声誉,为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 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需要继 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刺激消 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便利性;
2、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应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本土化配套能力,降低成本,提高 市场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 准制定和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 际影响力。
四、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 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然而,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等。因此,我们提出 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在新 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 创新。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钻石模型”的分析和研究,评价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 的竞争力,但仍需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努力,以进一步提 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 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对于提 升我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以 “钻石模型”为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 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行为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 力进行深入探讨。

“新钻石”模型的理论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

“新钻石”模型的理论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
地 方 政 府 把 公 共 政 策 的 重 点 转 向 了促 进 地 方 产 业 集 群 的 培 育 、 展 和 升 级 。 这 样 , 展 地 方 产 业 集 群 就 成 为提 高 国 发 发
家竞争力的一种政策措施 。在理论层面上 , 产业 集群竞争 力已成为一项世界 性的 热门研 究课题 , 必然要 求深入研 究 影响其竞争力的各种 因素。 关键词 : 新钻石 ; 产业集群 ; 竞争 力
念, 构建 了新地理 经济学模 型 , 出存在本地 化 的规模报 酬 得 递增 , 为产业集群 的形 成提供 了理论基 础 , 给人 为的产业 也 扶持政策提供 了依据 。波特教授 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 为 , 国内合作而不是 国内竞争 , 是国内产 业在全球 获得 竞创 造和发展起来 的, 并构建 了分析竞争 力的钻石模 型。 国内学者结合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实 际 , 从集群发展的意 义、 产业 空间聚集 与发展机 制 、 部性等 方 面进行研 究。王 外 缉慈较早介绍 了国外 的新产业 区理论 , 并从区域创 新环境和
区域 创 新 网络 角 度 , 讨 了新 产 业 区 的发 展 。特 别 是 结 合 国 探

模 型 构 建 的 理 论 基 础
( ) 业 集群 的概 念 界 定 一 产
集群 , 本意是相 同或相似事物在某地集 中出现。实质上 又是个生 态学概念 , 指在 一定 区域 或环境 里各种 生物种 群 , 相互有规律结合在 一起 的一 种结构 单元 。在制 度经济 学看 来, 集群作为集聚在某 区域 内具 有经济关 联的企业 集合 体 , 是一种介 于纯 市场组织 和企 业组 织的中问性产业组织 , 其共
的地 方 社 会 、 化 和 经 济 系 统 , 力 地 提 升 区 域 发 展 。理 论 文 有

基于钻石模型的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摘要: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对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钻石模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许多定义。

最早给产业集群下定义的当属亚当·斯密,他从分工的角度理解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结成的群体。

马歇尔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为聚集动因,提出了企业集群理论。

他的外部经济性分析为后来的许多研究集群的学者所引用。

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给出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其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其他实体。

(二)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对英国等10个国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进行研究后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行业以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变量。

波特又将钻石模型与集群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新经济学体系。

随着钻石模型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应用,波特的集群理论也受到不少质疑,如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不一定有竞争优势的集群等。

经典的钻石模型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有很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基本生产要素即物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和高级生产要素即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1、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吉林省虽然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但高级人才奇缺,且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吉林省支柱产业农业、医药、生物化学等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不足5%,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型材料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高级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基于钻石模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分析
全球化 的国内外 市场竞 争 中 ,通过 培育 和发挥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经济优 势 ,在 创造 、占有 、转化 和
经营 和业务密 切相 关 ,以商 标 为核心 的品牌作 为企 业 的象 征 ,其作用 已远远超 过仅 仅是产 品或者服 务 识别标 志 ,而成 了产 品或服 务 的信誉 、性 能 、质量 的载 体 。专 利水 平 的高低 和数 量的多 少反映 了企 业
中 圉 分类 号 :D9 3 4 2. 文 献标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一9 4 (0 9 0 —0 3 一O 6z 08 20) 2 07 4


知识产 权竞 争优 势理 论分 析
争能 力 息息相 关 ,在 激烈 的竞 争环 境 中 ,企业 必须 不断更 新 产 品 ,提高 效率 ,才 能取 得持久 、独 特的 竞争优 势 。同时 ,激烈 的竞 争 环境 还迫使 企业走 出 国 门 ,参与 国际竞 争 。5 .政府 的作 用 。政府 的作 用 主要体 现在 政府 通 过政 策调 节 、 创造竞 争优 势方 面 。
业具有 竞争优 势 ,而 主导产 业 的竞 争 优势 又源 于企
业 因具 有创新 机制 而提 高 了生产 效率 。可 见 ,波特 所指 的一个 国家 的竞 争优 势 也就是 企 业 、行业 的竞 争优势 ,即生产 力发 展水 平上 的竞 争 优势 ,具体 包 括 以下六 个方 面的 主要 因素 : .生产 要 素 。生产 要 1
势 理论 给 出一个 全 面 的 、科 学 的定 义 。根 据经济 学

收稿 日期 :2 0 一O —1 09 1 8
作者简介 :喻翠玲 ( 9 7 ,女 ,湖北 孝感 人 ,博 士 ,讲师 ,主要从事 国际贸易研究 。 1 7 一)

我国大数据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

我国大数据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

我国大数据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胡剑波;丁子格;任亚运【摘要】〔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networking ,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I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the economic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data has become a comm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many industries . The emergence of big data not only affects the national management mode and corporat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 but also changes people's life and working style , and even caused fundamental re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ttern . Based on this , this paper uses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theoretical idea , using modified “Diamond Model” theory ,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senior production elements , market demand , related industries and support industries ,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op-portunity and government ,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ig data industry in Chin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IT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快速增长成了许多行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不同类型国家引进国际农业技术的战略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2008-Z14-01)。

收稿日期:2009-05-10作者简介:高雪莲(1973-),女,吉林长春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期课程毕业;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基于钻石模型的集群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张江、新竹与筑波的案例高雪莲1,翟启江2(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2.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100038)摘要:文章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形成的基本要素条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四个方面探讨了上海张江、台湾新竹和日本筑波三个高科技园区竞争优势的差异;并对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张江;新竹;筑波;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钻石模型;高科技园区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是园区的三大主导产业。

台湾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元件和产品制造基地之一,新竹科技工业园是台湾制造业的核心,其发展模式已被运用于台湾南部以及台湾以外的广大区域。

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园区以基础科研为主,属于日本国家级研究中心。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试图通过对这三个高科技园区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1上海张江、台湾新竹与日本筑波科技园区概况1.1上海张江科技园概况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1992年7月至1999年7月是张江发展的起步阶段;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集中体现了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使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即1999年8月至今的高速成长阶段。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城。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形成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

截至2008年,底园区内进驻企业达1540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421.4亿元,技工贸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1]。

园区注重科技创新,不仅拥有多规模、多类型的孵化器,还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为47.24%,科技研发人员所占比重为20.42%[2]。

园区引入了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清华大学微电子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

这些高等学府不仅为张江园区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在职培训,还在科技园中创建了很多新兴企业,促进了大学的研究重心与产业需求更紧密的结合,园区正在逐步形成“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和创业氛围。

1.2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概况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坐落在台湾西北部的新竹境内,地跨新竹县、市两个行政区,占地面积632公顷。

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于1980年12月,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台湾国立交通大学(NCTU)、台湾国立清华大学(NTHU)及三个国家级实验室,为新竹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促使集成电路、电脑及外围设备、通讯、光电子、精密仪器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按照园区内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可把新竹园区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3]:一是从筹划建园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这一时期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投资设厂;二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0年前后的高科技产品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这一阶段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跨国公司在园区内占有重要地位;三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研发与标准化生产平分秋色阶段,在该阶段民间资本的进驻使政府不再是唯一先进技术资源的拥有者与主要资本的引导者,跨国公司的地位也在削弱,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四是自21世纪初至今的研发活动为主阶段,这一阶段园区开始向新竹外部扩张(例如建设台南科学工业园区)以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同时,台湾地方政府开始反思原来过分强调“制造”导向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转而倡导“研发设计类”产业的发展。

1.3日本筑波科学城概况日本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9月,是日本政府为了适应“技术立国”发展战略的需要而设立的。

园区位于东京的一个卫星城———筑波市中心,占地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包括筑波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

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是由政府从东京搬迁而来,形成了以国立试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

筑波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优美的人居环境闻名于世。

筑波科学城拥有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充足的发展资金,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全国30%的科研机构与40%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筑波,国家科研机构全部预算的50%投资在这里,10多年来,日本政府已在这里注入资金2兆日元(100日元约合7.8元人民币)[4]。

筑波科学城采用的是集中式发展布局,园区内有筑波大学(原东京教育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本经产省直属科研机构)、高能物理研究所、筑波宇宙中心和国立公害研究所等在内的国立科研及教育机构56家,私营科研机构300多家,研究人员13000人。

2高科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原理2.1高科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高科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是波特(M.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通过分析十个国家的产业案例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产业国际竞争优势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土化过程而持续发展。

波特用著名的“钻石模型”解释了国家在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波特的“钻石模型”由四项基本因素和“机遇”与“政府”两个辅助因素构成,但机遇和政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同样的机遇给不同的企业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能否利用机遇以及如何利用机遇还是取决于四项基本因素。

这四项基本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5]。

上述四项因素相互制约,不论是单一因素还是系统因素都会决定竞争优势的形成。

在不同的层面上,高科技产业竞争优势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微观上,是高科技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新力,即企业竞争优势;中观上,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各环节的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即产业竞争优势;宏观上,区域(或国家)从全局的高度,根据本区域(或本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将局部优势整合为综合竞争优势,即区域(或国家)竞争优势。

这三个层面的竞争优势是密切相关的,即区域(或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又与特定区域的产业环境密切相关,表现为特定产业和特定区域环境中的企业竞争优势。

2.2高科技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基本要素条件要分析高科技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条件,首先应考察该产业形成的基本条件。

国内学者对影响高科技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6]。

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高科技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素:资金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制度要素。

图1直观地表现了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以及在不同层面的竞争优势的表达。

一方面,资金、技术、市场和制度这四个条件驱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达;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的提升反过来会起到强化这四个条件因素的作用,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3基于钻石模型的三个科技园竞争优势的比较政府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四个关键要素的引导和促进上。

波特的“钻石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今仍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方法。

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三个科技园区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3.1生产要素条件生产要素条件指的是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依产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生产要素可进一步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正日趋下降,高级生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对于国际竞争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上海是通向大陆内部的最关键的入口之一,张江园区通过从海外寻找高端人才等方式,来满足高科技部门对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并成为大陆拥有最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区[7]。

近年来,新竹园区注重引进国外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从硅谷回到台湾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为提升新竹园区的竞争优势扮演了重要角色。

筑波园区除了国家级研究机构,还拥有私营科研机构300多家,研究人员13000人,其中外籍研究人员近5000人,并有一半左右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博士学位。

但筑波采取的是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各部门培养人才的目的主要是为本部门和机构补充人力资源,缺乏人才的流动[8]。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日本政府通过不断加强现代化的道路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筑波市拥有在日本其他城市极为少见的宽阔的街道和森林花园般生态模范城的居住环境。

自2005年8月连接筑波科学城至东京秋叶原、行程约45分钟的城市高速轨道开通以来,筑波科学城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筑波吸引外部的各种资源,同时使园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新竹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质量已经下降,具体表现为电力和工业用水资源的不足、交通阻塞等,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的更新。

虽然上海市政府通过修建新的国际机场、地铁、轻轨、环线、信息港等方式为张江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张江集团也计划投入上百亿元,推进227万平方米的建设,主要发展张江中区基础设施[1],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园区仍需在交通运输、监督及健康服务等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加强创新。

3.2需求状况需求状况指的是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虽然波特的“钻石模型”中主要指本国市场,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应当考虑更多地面向国际市场,满足国际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因此,要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注意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要善于满足老练而挑剔的客户的需求,要能够预期需求的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