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亚洲外贸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出口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出口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西部金融》2008年第1期出口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北五省经济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离不开出口增长拉动作用。

本文在分析西北五省经济与出口长期增长的关系基础上,运用协整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出口在整体性与阶段性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情况;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西北地区;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 830.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1)-0069-02收稿日期:2007-12课题组组长:闫晶磊(1963.1-),男,山东蓬莱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资本项目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杜波(1959.1-),男,山东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张浩阳(1973.5-),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执笔)任佩文(5),女,江西吉安人,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孙敏(6),女,陕西长安人,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一、实证分析(一)数据选择及变量意义。

本文选取1978年-2006年西北五省国内生产总值(G)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西北五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作为出口指标(E )。

选取了1978年-2006年29年的数据进行定基,取自然对数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出口的协整模型,分别从整体与阶段对出口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实证分析。

1、整体性分析。

首先对所给变量进行定基计算后,取自然对数,然后进行ADF 单位根检验,由结果知,LnG 和LnE 的水平ADF 值均大于其在1%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水平上接受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其一阶差分的ADF 值均小于其在1%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

因此,可以认为各序列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它们均是I(1)单位根过程,可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西安经济2023报告全文

西安经济2023报告全文

西安经济2023报告全文概述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

2023年,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政策影响,西安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并且在一些关键领域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

本报告将对西安2023年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可能的机遇和挑战。

宏观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形势202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稳步推进,将为西安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国际贸易逐步恢复。

然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对西安外贸的影响仍需警惕。

西安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目前,西安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服务业也持续发展,尤其是金融、教育、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

创新驱动发展西安正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营将进一步加强西安的创新能力。

区域合作西安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间的合作,并与西北地区的其他城市密切合作。

通过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西安争取在区域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西安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西安将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项目包括地铁线路的延伸,新的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以及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

这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和科技驱动西安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将继续增加。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西安将加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这将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升级和转型为了应对国内外的挑战,西安将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未来几年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对外开放和外贸西安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西安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际企业。

西安经济状况与产业结构

西安经济状况与产业结构

西安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况一、西安市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西安处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今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西安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西安经济总量扩张迅速,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10年以来,西安市生产总值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截止2012年末,全市生产总值4369.37亿元,增长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96亿元,增长24.6%,增速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

全年共开工建设市级重点项目402个,完成投资1456.7亿元,项目开工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3.43亿元,增长26.6%,其中民间投资占到一半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全年新增贷款1107.8亿元,社会融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新增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2.65万个,累计达到8.26万个,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245.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4%。

二、西安市产业结构现状从总体上看,西安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西安第三产业总量偏小、但增速快、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且在GDP中占比超过50%,发展潜力较大从三次产业的经济规模看,由于西安的GDP总量较小,相应的其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也较低,分别排在副省级城市的第12、13、13位。

但从增长趋势看,副省级城市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在12%以上的仅有深圳、西安两城市,西安仅以0.1%的微小差距紧跟深圳之后排第2位。

为更进一步了解西安的产业结构情况,我们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对比:成都作为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西部城市值得关注,成都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3:46.6:49.1;武汉作为中部城市代表,其三次产业比例为3.8:48.3:47.9;青岛作为沿海城市代表其三次产业比例为4.4:46.6:49;广州作为副省级城市中GDP排名第一的城市,其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3:34.78:63.59,深圳为0.04:44.31:55.65;西安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5:43.3:52.2。

“大西安”现代产业功能格局的构建解析

“大西安”现代产业功能格局的构建解析

“大西安”现代产业功能格局的构建解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西安”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

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大西安”将成为局部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大西安”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解析“大西安”现代产业功能格局的构建。

“大西安”是指在原来的西安市基础上,与渭南、咸阳、宝鸡、铜川五个周边城市合并而成的一个区域。

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大西安”具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和省份的规划,未来的“大西安”将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大西安”现代产业的定位需要与其区域特点相符合。

首先,西安作为陕西省会城市,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撑。

其次,咸阳、宝鸡等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

渭南和铜川则是农业和矿产资源产业的重要基地。

因此,“大西安”现代产业应以高科技、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以资源禀赋产业为配套,并进行产业协同和跨地区协同发展。

二、“大西安”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1. 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是“大西安”未来发展的重点。

西安已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技资源。

未来,“大西安”应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形成一批领衔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国际和国内各类高科技企业在该区域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搭建高科技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大西安”的产业转型升级。

2. 新兴制造业在传统制造业发展趋势低迷的背景下,新兴制造业却逆势而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大西安”的发展中,新兴制造业需要得到重视。

结合当地的优势,建设新材料、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制造业产业园区,以提高产业的专业度、集成度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大西安”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培育和支持地。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设立的对外经济开放区域,目的是通过放宽贸易限制、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贸易自由化、促进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一、完善政策体系:建设自由贸易区需要依靠一套优惠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通过减税、免税、减免关税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

还应加强对自由贸易区内部经济体系的监管,确保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设施。

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在国际陆港建设方面,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港口、海关等设施,以提升自由贸易区的进出口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优化产业布局:自由贸易区应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西安具备了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基础,可以依托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吸引和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还应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

四、加强金融支持:自由贸易区需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政府应支持自由贸易区建立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保险、结算等金融服务。

还应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避免金融风险对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五、优化营商环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还需要在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力气,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

政府应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项目落地。

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推动西安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金融支持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努力,西安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国际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国际贸易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商品和服务得以在各地迅速流通,激发了地区经济活力。

国际贸易为地方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样,欧洲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也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通过贸易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境地。

其次,国际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贸易体系下,各地区的产业被迫调整以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优势产业的输出,扩大了自身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出口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有效推动了其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发展及时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这种全球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重构,使得各地区具有了不同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互补的产业链。

同时,全球贸易也推动了地区间的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地理邻近和相似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为地区经济的融入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国际贸易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质量优势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低、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这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动荡。

第二,国际贸易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的依赖性增加。

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地方经济,一旦出现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很容易陷入经济下滑的境地。

这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量地方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

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多样化,降低贸易风险。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之间的重要纽带,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资源配置和分工,改变了各国的产业布局,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一、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推动了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扩大销售规模,进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企业往往需要提高产品的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而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将资源配置予以优化。

比如,贫瘠的沙漠地区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口农产品,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而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资源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这种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三、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国际贸易带来了知识、技术和创新的跨国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输出获得了市场份额和利润,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例如,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部分原因就是通过国际贸易引进了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

四、国际贸易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和转型。

由于国际贸易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传统产业面临停滞和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转向新兴产业或服务业。

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转移,而中国则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西安亚洲外贸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西安亚洲外贸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西安亚洲外贸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分析作者:林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3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加,而对亚洲各国的对外贸易在贸易规模和进出口额上都位居第一,其对西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西安市对亚洲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取西安市2002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修正和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出西安市对亚洲对外贸易从不同程度影响三次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和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印证了作者的假设,进而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产业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050 引言对外贸易总量一直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西安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论是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对外贸易产品附加值,西安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但地处内陆的西安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却也不乏优势,随着西部开发政策的不断推进,内地与沿海地区对外贸易额度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对西安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和方向才能将这种影响的积极面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本文将通过西安对亚洲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依据。

之所以要用针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为考察对象,笔者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因为亚洲的国家和人口众多,经济格局与全球经济格局相似,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西安整体进出口贸易现状;二是因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跨度比较大,进出口产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涉及面广,能有效体现出对三个产业的综合影响;三是西安对亚洲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该部分贸易额度占西安对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度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以上三点,以西安针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作为实证分析的切入点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说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西安亚洲外贸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分析林冰(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加,而对亚洲各国的对外贸易在贸易规模和进出口额上都位居第一,其对西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西安市对亚洲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取西安市2002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修正和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出西安市对亚洲对外贸易从不同程度影响三次产业,对 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和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印证了作者的假设,进而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产业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33. 0050引言对外贸易总量一直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西安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 而,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论是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对外贸易产品附加值,西安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但地处内陆的西安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劳动力 成本等方面却也不乏优势,随着西部开发政策的不断推进,内地与沿海地区对外贸易额度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对西安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和方向才能将这种影响的积极面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本文将通过西安对亚洲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依据。

之所以要用针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为考察对象,笔者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因 为亚洲的国家和人口众多,经济格局与全球经济格局相似,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西安整体进出口贸易现状;二是因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跨度比较大,进 出口产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涉及面广,能有效体现出对三个产业的综合影响;三是西安对亚洲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该部分贸易额度占西安对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度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以上三点,以西安针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作为实证分析的切入点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说服性。

1产业结构及对亚洲进出口贸易现状西安市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良性的调整,趋于更加合理的水平,其中第一产业虽然绝对产值呈上升趋势,但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却逐年减少,而且在三个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小,尤其到2005年以后比重不足5%,此后一直在这一水平上徘徊,表明西安市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在现有产业结构大的框架和政策指引下缺乏进一步的调整动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稳定,在2004年以前经历了比重的小幅上升后,近10年来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第三产业的处于成长阶段,但从 数据来看,西安市第三产业在产业中的比重在近10年 中也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可见,西安市的产业结构虽然在不断调整完善,但节奏比较缓慢,二、三产业比重相当,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优势作用尚不明显,距离 优化的产业结构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西安的进出口贸易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 了很大进步,贸易金额不断上升,尤其是对亚洲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一直是西安进出口贸易的重点,这部分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09年以前一度小幅下降,但最少也占到了三成。

2009年以后,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逐步缓解,对亚进出口贸易额度出现井喷式増长,占全球贸易比重也创出了新高,达到了 50%以上。

通过观察分行业进出口数据,西安的进出口贸易也主要涉及二、三产业,尤其是进口贸易,几乎完全覆盖了二、三产业。

因此,我们选取了有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来分析西安对亚洲地区对外贸易对西安产业结构的影响。

2对亚洲对外贸易对西安产业结构影响评估2.1数据选取选取2002年一2015年西安对亚洲进出口贸易额度数据为依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2.2模型建立鉴于各产业近年来的G D P值与对外贸易额度都呈不断増长的趋势,我们假设对亚洲进出口贸易额度的増长不同程度的促进了西安市三个产业的发展,据 此建立经典一元回归模型,以对亚洲进出口额度x为 自变量,三个产业的G D P为因变量(记为y n、y2t、y3t),建立如下模型:y1t=ait+f1itXt+£1ty2t=〇2t+Xt+£2t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安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新常态下西安市“双轮驱动”服务外包创新模式构建及配套制度研究”(2015EA24)。

作者简介:林冰(977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33期 13产业经济y3t=a3t+^3tXt+£3t其中,a it、a2t、a3t为常数,(Bit、如、如为回归系数,U t、2t、3t为随机变量。

2.3 实证检验由于模型中的变量为时间序列,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问题,本文采用Eviews7. 0进行数据分析,平稳性检验使用A D F检验法,以A I C准则选取滞后期。

经检验,7^、721、731^1均为非平稳序列,各 一阶差分序列也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的A D F统计量均小于对应5 %的M acknnion临界 值,表明各变量二阶单整,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来检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7^与1^721与1^73!与11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变量ADF根检验结果表零假设检验类型(c,t,k)A D F统计量5%临界值结论D(y i t,2)(0,0,1)一3.570297—1 982344二阶单整D(y2”2)(0,0,0)一4.070366—1 977738二阶单整D(y3”2)(0,0,0)—3. 872423—1 977738二阶单整xt(c,t,1)一11.34114—4. 008157二阶单整2.4 实证结果对模型做回归,进行W h ite异方差检验,发现回归结果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以自变量的倒数为权重,利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异方差进行消除得到新的回归结果分别如下:y1t=28. 17424 +0. 000304 Xtt=(11. 93793)13. 58346)R2=0. 938935,R2=0. 933846F=184. 5105,D W=1. 622522y2t=148. 8922 +0. 003343 Xtt=(4. 477131)10. 61235)R2=0. 903709,R2=0. 895684F=112. 6219,D W=1. 489554y3t=119. 0510十0. 004366 Xtt=(2. 386750)9. 176942)R2=0. 875281,R2=0. 864888F=84. 21626,D W=1. 355353对新回归结果进行W h ite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White Test F统计量概率O bs*R2概率W hite10.26380.2304W hite20. 33600.2983W hite30. 44770.4083检验结果显示异方差得到了修正,对三个方程的回归结果的D W检验值对照D W临界表,发现均大于D U且小于4一D U,表明自相关也得到了消除。

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的R2分别为0. 938935、0. 903709、. 875281,表明三个方程的拟合度比较高,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性较强,三个方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000304、0. 003343、0. 004366,回归系数较小的原因在于自变量和因变量所用计量单位不同所致,考虑这一因素,相当于每増加一万美元的进出口额度,可拉动第一产业3万元的G D P,拉动第二产业33.43 万元的G D P,拉动第三产业43.66万元的G D P,表明我 们假设的对亚洲进出口贸易对西安市三个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符合实际,对亚洲进出口贸易对第一产业的影响非常小,而对二、三产业的影响比较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

3结论与建议从对外贸易产品构成来看,西安市对外贸易仍主要以涉及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为主,而在这一部分对外贸易产品中,缺乏技术密集型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西安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服务业、旅游业、软件业这些占据第三产业主导地位的行业这几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在对外贸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表明这些行业的知名度和生产技术水平都有待提高。

此外,在2008年之前,西安对亚洲的贸易总量一直在呈増长态势,而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影响最大的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西安对亚洲的贸易总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均出现了负増长,可见西安对外贸易的流向主要以发达地区为主。

在亚洲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占据西安对外贸易总量前列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体现了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刚刚起步,西安市要抓住机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第三产业上的互动,通过走出去的形势,在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第三产业市场的同时,不断发掘自身经济新的増长点,从而为提升自身第三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提供不竭动力。

这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呵护。

相关部门还需在政策的制定,对外贸易渠道的疏通上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向第三产业靠拢。

参考文献[1] Jesus Crespo Cuaresma.JuliaW orz,2002 :On export compositionand growth[J]. Working paper,2002.[]尚琳琳.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012⑶[3] 雷京,赖明勇.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实证研究及若干思考统计研究,2010,(05) :36-39.[4] 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23(3):43-48.[5] 韩晶.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转型影响分析[].交通大学学报,2013,(05).414 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3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