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7
重复法
反译法(作业评讲与提 8
升)
9
句型转换
理论 课时
2 1 2 1 2 1 2 1 2
学时安排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1
1
1
1
小计
2 2 2 2 2 2 2 2 2
长难句(作业评讲与提
10
1
升)
11
特殊句式
2
语法成分的互换(作业
12
1
评讲与提升)
13
一文多译
2
特色理论简介(作业评
14
1
讲与提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成绩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2. 平时主要考查出勤及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 40%。平时成绩基础分为 75 分,1 个好的表现(简称 GJ,指回答问题或作业等表现优异的情况)等同于 3 分,平时成绩可以超过 100 分,总评成绩最多不超过 99 分;1 次缺席(记录表中用?表示)减 3 分;3 次请假(记录表中用 l 表示)减 2 分。 3. 期末考试为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刘龙根、胡开宝、伍思静,《大学英语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 陈文伯,《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大纲执笔: 杨炳钧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001-(2017-2018-1)EN411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教学安排: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课时安排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第二学期: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文化旅游翻译(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第六章汉英修辞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oth Languages)第七章汉英谚语与典故(Proverbs and Allusions in Both Languages)专题讨论三:中华文明翻译与介绍专题讨论四:中华文化旅游翻译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1)现代翻译理论(10%)(2)现代翻译技巧(20%)(3)翻译实践(50%)(4)跨文化交际(10%)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理论问答题(10%)(2)英译汉(20%)(3)汉译英(50%)(4)段落翻译(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金惠康著,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2004《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参考资料:《中国翻译》1993—2002年各期《中国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上海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文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1997—2002年各期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吴冰等编.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N].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柯平主编.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英喻云根编.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范仲英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吕瑞昌等编.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辛华.世界姓名译名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王德春等编.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谭永祥.修辞新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冯翠华编.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靳梅琳编着.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谭宝全.现代英语翻译诀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陈生保编着.英汉翻译津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编着.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金惠康.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金惠康.编译《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体会[J].中国科技翻译,1998(2):5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金惠康.汉英文化旅游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旅游出版社,200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0Burton Raffel.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 [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 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Hawkes,D.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Dan Sheng.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M],Publishing Company,Belmont California,1990 John Wiley and Sons,Inc USAGrosjean,Francois.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Hymes,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64Larry A.Samovar,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Jin,Huikang and Wang,Weigang(金惠康/王维纲).JEFC and SEFC EnglishMethodology[M].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6Jin,Huikang.Guizhou Tourism[M].Guizho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Guiyang,PRC,1999 Jin,Huikang.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M].Guangzhou: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2.Larry E.Smith.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 — 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e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Herfodshire:Prentice Hall,1986.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Pinkham,Joan.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ymond Gozzi,Jr.New Words — and A Changing American Culture [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Saville/Troike,Murie.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 Wallerstein,nguage and Culture in Conflict[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USA,1983Samovar,Larry A and 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Scollon,Ron and 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第二学期: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文化旅游翻译(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第六章汉英修辞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oth Languages)第七章汉英谚语与典故(Proverbs and Allusions in Both Languages)专题讨论三:中华文明翻译与介绍专题讨论四:中华文化旅游翻译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1)现代翻译理论(10%)(2)现代翻译技巧(20%)(3)翻译实践(50%)(4)跨文化交际(10%)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理论问答题(10%)(2)英译汉(20%)(3)汉译英(50%)(4)段落翻译(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金惠康著,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2004《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参考资料:《中国翻译》1993—2002年各期《中国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上海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文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1997—2002年各期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吴冰等编.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N].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柯平主编.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英喻云根编.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范仲英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吕瑞昌等编.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辛华.世界姓名译名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王德春等编.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谭永祥.修辞新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冯翠华编.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靳梅琳编着.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谭宝全.现代英语翻译诀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陈生保编着.英汉翻译津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编着.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金惠康.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金惠康.编译《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体会[J].中国科技翻译,1998(2):5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金惠康.汉英文化旅游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旅游出版社,200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0Burton Raffel.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 [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 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Hawkes,D.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Dan Sheng.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M],Publishing Company,Belmont California,1990 John Wiley and Sons,Inc USAGrosjean,Francois.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Hymes,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64Larry A.Samovar,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Jin,Huikang and Wang,Weigang(金惠康/王维纲).JEFC and SEFC EnglishMethodology[M].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6Jin,Huikang.Guizhou Tourism[M].Guizho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Guiyang,PRC,1999 Jin,Huikang.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M].Guangzhou: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2.Larry E.Smith.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 — 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e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Herfodshire:Prentice Hall,1986.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Pinkham,Joan.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ymond Gozzi,Jr.New Words — and A Changing American Culture [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Saville/Troike,Murie.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 Wallerstein,nguage and Culture in Conflict[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USA,1983Samovar,Larry A and 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Scollon,Ron and 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荆楚理工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课程代码: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七、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
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
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
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九、考核方式:笔试十、教学纲目: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2410B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dinese Trang lation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 72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大纲执笔人:潘贵民一、编写说明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作为日语专业三年级一、二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设置。
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文字、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运用的目的,为其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步的翻译技巧,200句左右的日语常用语句,能进行熟练的文字翻译和口头翻译,能速记内容要点,并要求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采,达到能熟练应对一般翻译的水平。
三、教学主要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六学期而设置。
将学习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要领,以及常见的句型和各语体的文章的翻译;采用课外练习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训练现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8学时)一、什么是翻译二、为什么要开设日汉翻译课程三、中国外译汉简史四、近代翻译家论翻译标准五、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六、如何学好日译汉及初学者常犯的毛病(一)不断提高日语水平——理解方面常见错误(二)提高中文水平(三)善于使用工具书七、翻译文章的具体步骤第二章句子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移位法——单句的翻译(一)主语的移位(二)客语的移位(三)用修——补语的移位第二节拆句法——复句的翻译(一)长连体修饰句的拆译(二)长连用修饰句的译法(三)长并列句及复杂句的译法第三节加译与减译(一)加译(二)减译第四节改变成分法第五节合并句子法第六节语言凝练法(浓缩法)1、目的2、什么是凝练法3、如何凝练第三章词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翻译中修辞的必要性第二节选词的方法(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二)注意作者的立场(三)选词要符合环境、气氛(四)选词应注意文章体裁(五)注意语言的时代性第三节词语的具体化与概括化第四节词语的反译法第五节把握中文词的含义第四章文章的翻译(30学时)一、贸易信函的翻译二、贸易信函翻译练习三、报刊文章的翻译四、论说文的翻译1、注意事项2、论说文选(一)科学者と頭(二)国際環境と日本五、随笔的翻译1、注意事项2、随笔文选(一)光陰矢の如し(二)こわい先生たち(三)北の森から(四)沈黙の世界(五)河豚(六)おふくろ(七)人生は変幻の猫(八)おそれという感情六、小说的翻译(一)青い壶(二)絵本(三)転落の詩集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译文(2学时)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庞春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I》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课程性质:学科领域选修课课程编号:025*******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适用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预备知识:基础综合英语课程教材:穆雷主编,《英汉翻译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参考书目:[1] 张培基主编,《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2] 古今明编著,《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3] 刘全福编著,《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时间:2013年10月制定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面向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五学期)开授。
该课程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的标准与原则,翻译的功能,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理解与分析,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翻译理论的介绍,期望学生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翻译习练使学生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其对忠实传达原文旨意和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全面提高其实际翻译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以英译汉为主。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翻译概述 4 第二章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4 第三章理解原文 2 第四章基本翻译技巧 6 第五章英语词汇的汉译 4 第六章英语句子的汉译 6 第七章英语篇章的汉译 6合计32第一章翻译概述(4学时)一、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定义;2.了解翻译的过程;3.理解并掌握翻译的标准;4.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5.了解对一名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大纲及教案专业名称:英语专业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主导教材: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所属课程团队:翻译团队课程负责人:王林适用年级: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翻译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编号:080301z403学分:2 学时:36 开课学期:5、6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翻译理论知识、熟知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行英汉互译实践,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译文忠实、通顺。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胜任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并能够在外事、外贸等领域从事翻译工作。
2、[课程要求]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
为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课堂陈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老师每周布置一定的翻译练习和资料查找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资源共享。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教学内容要点]本课程教学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重点是翻译技巧、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介绍与翻译练习的讨论和讲解,翻译内容涉及应用文体、小说、诗歌等各类文体、各个领域的文本类型。
课程安排按照讲练结合的原则展开,帮助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训练翻译的基本技能。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评,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语体特点和翻译原则的认识,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或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安排]本课程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进行,共计68学时,其中36学时为英译汉,32学时为汉译英,每周2学时。
教学计划允许授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应包含以下3部分的主题内容:1)翻译概述(含翻译的标准、原则、过程、中外翻译简史及翻译名家的主要观点等);2)翻译技巧讲练(介绍主要的英汉互译技巧,结合学生的练笔进行讲评);3)多视角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及其操作原则与技巧,如外来词翻译、报刊标题及新闻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文化与翻译等;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翻译的前沿理论,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目的在于训练其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实践或理论研究开辟一个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适用该学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
是研究译学理论及实践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翻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在翻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翻译学科意识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意识,对翻译研究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正确应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掌握较高的英汉互译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述
1.熟悉翻译的定义,判断翻译是科学和/或艺术。
2.认识翻译的目的、弄清翻译的任务。
3.了解翻译的标准、熟知翻译的过程。
4.分析译者的素养。
5.了解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1.了解中国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三不易、五不翻、五失本、案本、信达雅、信达切、信与顺、化境、形似与神似、三美、猫论、以及忠实与通顺等的内涵。
2.了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翻译三原则、等值翻译、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文化翻译观、民族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的内涵。
3.了解翻译理论中的不同学派,如:文艺学派、文学-文化学派、语言学派、莱比锡学派、解构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释义学派、摆布学派、辨证逻辑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等。
4.了解翻译学的不同分类,熟悉并尽可能掌握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玄翻译学的基本特征。
5.了解异化与归化,学会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异化或归化。
6.学习了解翻译界对翻译单位的定义,掌握翻译单位(音位、词素、词、词组、句、语段、语篇)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三、英汉语言差异与译文可接受性
1.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
2.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
3.比较英汉语言的词类、词性的异同。
4.比较英汉语言在表达上的视点差异。
5.比较英汉句型结构的异同。
6.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词性转换。
7.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转换。
8.注意翻译过程中译语的时态变化。
9.了解翻译中的正反表达的语用效果。
10.了解语境确定词义选定的重要性。
11.了解并掌握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对译文的影响。
12.探讨译文的可接受性以及语域差异对译文可接受性的影响。
13.探讨译文的多样性。
14.进行译文错误案例分析。
四、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转向
1.了解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2.了解翻译的文化转向。
3.了解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
4.分析比较中英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5.遵从语言的表达习惯。
6.探讨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五、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效果的实现。
1.了解“名从主人”的原则。
2.了解翻译的礼仪原则。
3.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效果。
4.了解翻译与审美的关系。
5.了解修辞效果与译文质量的关系。
六、翻译模式研究
1.探讨翻译的句型模式。
2.大致了解人机对话与机器翻译。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其它
1、先修课程:无
2、教学方法与建议:面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需用多媒体教室
3、考试方式:论文形式为主、平时作业为辅
(1)平时作业 30% 期中论文 20% 期末论文 50%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5、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尤金·奈达等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
(1)尤金·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彼特·纽马克著《翻译问题探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彼特·纽马克著《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4)苏姗·巴斯奈特《翻译研究》(第三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5)玛丽·斯耐尔-洪比著《翻译研究:综合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6)尤金·奈达著《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Hatim, Basil著《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8)Hatim, Basil等著《语篇与译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9)Hickey, Leo主编《语用学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Wliss, Wolfram著《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1) Bell, R. T.著《译文与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12)彭卓吾著《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13)彭卓吾著《翻译学---一门新兴科学的创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4)黄龙著《翻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15)黄振定著《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6)黄忠廉著《翻译本质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黄忠廉著《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18)金隄著《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19)范仲英编著《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20)傅仲选著《实用翻译美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21)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年
(22)刘宓庆著《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3)刘宓庆著《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24)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25)刘宓庆著《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6)刘重德著《翻译漫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刘重德著《文学翻译十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
(28)刘重德著《英汉语比较与翻译》,青岛出版社,1998年
(29)罗新璋主编《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
(30)罗选民等编《外语·翻译·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999年(31)吕俊等著《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2)王佐良著《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
(33)许均著《翻译思考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4)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35)萧立明著《新译学论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36)谭载喜著《翻译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7)孙致礼著《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译林出版社,1999年
(38)钱歌川著《翻译的基本知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39)钱歌川著《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
(40)钱歌川著《翻译的技巧》,商务印书馆,1981年
(41)杨宪益著《译余偶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
(42)杨自俭等主遍《翻译新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43)杨自俭等主遍《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44)周方珠著《英汉翻译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45)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制订者:
审核者: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