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失衡两方面,因此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受阻,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居民素质差异比较大,教育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寻求高效的支出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发展。
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1.教育财政投入的GDP占比过低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出口,我国教育也得到了非常显眼的进步,各级学校入学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1990—2002 年我国小学升学率从74.6%上升到97.0%,上升了22.4 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40.6%上升到58.3%,上升了17.7 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从27.3%上升到83.5%,上升了56.2 个百分点,这样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国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 总值的4%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2.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国普九的关键时期,教育财政支出也依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却持续上涨,这种错位的政策对于我国普九的愿景是极其不符的,导致了我国教育办学质量失去了提升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1.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中、西部教育财政投入偏少。
首先,以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额来看,对于东部地区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的10倍之多;其次,就支出总数而言,东部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占全国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纷纷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我们知道: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太合理。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现在已经是2006年,分析我国1993-2002十年的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离目标相距甚远。
虽然从96年开始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缓慢上升,但是如果从计划应投资金与实际所投资金方面分析,2000-2002年全国计划投入的教育资金为11662.938亿元,实际投入的教育资金为9192.98亿元。
这就意味着三年间政府欠下的短缺额达到了2469.958亿元,无形中使我国几亿贫困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在15%以下、20%、30-40%、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应达到2%、3%、4-5%、5-6%。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还严重偏低。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比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水平。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
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的1/10。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及支出情况分析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及支出情况分析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国民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但在教育经费持续增加投人的同时,需重点关注教育经费的合法合规,真正做到效益的产出。
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管理体系,坚持财务信息公开,强化内外部监督,才能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积极贡献,对国家未来教育发展发挥深远的意义,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
近年来中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3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0.28万亿元,同比增长5.65%。
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近八成左右的比例,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91%,较2019年增长了1.10%。
2020年中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4203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04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为24295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515亿元;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为8428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698亿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为13999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535亿元。
2020年中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5.83%,占比最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6.41%;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5.90%;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93%。
二、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2020年中国幼儿园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2954元,较2019年增加了1099元;普通小学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4103元,较2019年增加了610元;普通初中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0342元,较2019年增加了780元;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3489元,较2019年增加了1374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2568元,较2019年增加了1365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37241元,较2019年减少了1440元。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摘要】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及展望以及与国外的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章也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情况,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我国、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展望、比较分析、成就与不足、发展建议、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财政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来支持教育事业的资金,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等各方面的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教育支出是保障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保障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国家社会的持续进步。
财政教育支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缩小城乡、地区、贫富等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财政教育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 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我国政府在财政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显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总支出中占比逐年提高,体现了财政教育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近年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首先深入分析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优化策略。
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 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多年来持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制约了教育公平发展。
2.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当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亟待提高。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过度重视规模,而不注重教学功能。
另一些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
3. 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在教育财政支出中,重视基础教育领域,而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由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高等教育就业率偏低,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4. 教育财政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财政支出上分担不均衡,地方政府对教育财政支出的责任感不够强,造成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优化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策略:1. 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特别是在薄弱地区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公平发展。
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2.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注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展早期教育,为后续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3. 健全教育财政责任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合理划分教育财政责任,确保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财政支出上的合作与均衡发展。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对教育财政的监管和约束力度,提高教育财政的公平性和效率。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高效的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采用教育支出强度、支出结构、生均支出水平三方面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用教育支出总额、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等规模指标对我国教育支出进行规模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都不断增长,但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使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矛盾仍然存在。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
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1.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过低。
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却不见有多大的增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
但直至今日我国还是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较低的占比说明,在我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教育经费对学校运转的支撑力度并没有得到增强。
2.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
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平均的水平是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
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是中国的7.44倍;所以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尾,实在与我们的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符。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金融1301班郏贺伟20135107001一、财政教育支出定义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
按用途分类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费用分类中社会文教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职能分类中的教育支出。
二、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21994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21165亿元,占GDP 519322亿元的4.08% 。
*1财政教育支岀统计表财政救市i曲政支出占財政丸出GD卩〔亿c^GDPbt出(亿內比例(沟例eo200862542 M T1由.码21B514.4 3.132009J 2231.0976299.9316.03265SW32010146TO.07K9874J6314045.4 3 &520111S5S6.7O109247.7915.1034X)402 S佃20122H6J.0C12^52.9717.46$19322.0 4 .OS密剂来腔Y中国统it年瘩2012》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目标。
然而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豕。
表2各国2012年财政裁肓支出统计表肘旳教育英出(亿美用学空人均材政救育丸出]美心美国7T43英国1226,如巴两L1401粽3中152195S73资料来源:经济现察网(二)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流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变化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变化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教育支出的总量和占GDP比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趋势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教育支出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从1978年到2021年,中国教育支出从约10亿元增加到超过6000亿元,增长了近600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其次,在国家预算中,教育支出的比重也每年都在不断提升。
据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期,教育支出仅占国家预算的约3%左右,而到了2021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超过15%。
这说明中国政府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逐渐成为国家预算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尽管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偏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4.2%,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通常都在5-6%甚至更高。
因此,中国还有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比例的空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总量仍存在差距。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需求量很大,因此仍然面临着许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调控和投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支出,增加教育投入。
其次,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
同时,还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投入的有效使用。
最后,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共同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李嘉兴苏建昌赵来富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高效的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尽管财政近年来在财政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育支出属于社会文教费,并且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正确分析和解决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
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从2004 年到2008 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 多亿元增加到9700 多亿元。
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过低。
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却并不见有多大的增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 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1993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8 条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大差距。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
解决好教育支出能够达到占GDP4%的问题,根本途径只能是政府部门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改变和更新观念。
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观念转变了,重视教育了,就一定有办法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比如,根据我们每年的经费缺口发行长期教育国债、发行教育彩票、提高教育附加在税收中的比重等等
2.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
4%的问题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相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照2007 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统计,2007 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0 亿元,占GDP 的比重大致是20.8%,不到21%。
一些学者、专家也在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占GDP 达到4%或者5%。
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许多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25%以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偏低。
财政蛋糕是既定的,比重偏低当然也就制约了我们国家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3.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GDP 的比重。
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旧很少。
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不很够的,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比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一些教育资金,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而相较于我国近年来GDP 的高速增长,我国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也并没有多大提高,从一定角度上说明,我国教育的投入相对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言,增长速度较慢。
教育虽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刺激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是巨大的,并且会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显现出来。
4.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5.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指出,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
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1)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
(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3)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
(4)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
6.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
(1)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
(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首先,应该主要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加大财政的专项教育转移支付,重点扶持教育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第三,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将资金有重点地投入到落后地区,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督管理。
(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