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亲兄弟骨髓配上的几率
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

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文章目录*一、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1. 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2. 骨髓移植的抽血3. 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二、骨髓移植手术的条件*三、骨髓移植后的注意事项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1、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父母吗骨髓移植配型首选直系亲属的血型配型成功率高,如父母兄弟姐妹,而且亲属的血型发生排异的概率低。
同胞配型25%可能相合,直系只是半相合供者,非亲缘之间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
人类白血球抗原配型完全相符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国际上虽然通常采用建立骨髓库,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寻找相匹配供者,但相合几率在千分之一到数万分之一。
高分辨配型符合的前提下,供者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用以评估是否负荷捐献的条件,这主要是从保护供者的健康出发,其次还要看看供者是否还存在这一些潜在的因素,而导致受者出现其他的状况,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性病等等其他的一些不能输给患者的因素。
2、骨髓移植的抽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
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
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
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
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约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人体对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
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3、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可以达到3年以上的生存期,其中一些已经达到6至5年。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但仍有部分患者骨髓移植后短期内复发或产生严重的排他反应而死亡。
骨髓移植手术的条件1、必须找到合适的配型。
基因半相合也可捐髓救亲人

龙源期刊网
基因半相合也可捐髓救亲人
作者: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4年第09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靠方法,但因要求骨髓配对完全吻合,供体难找,很多患者在等待中去世。
现在这一难题得到解决,配型只要一半以上基因相合即可进行手术,即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这意味着可为患者提供骨髓的群体扩大了。
5 月 26日,湘雅医院宣告成功完成湖南省首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骨髓配对完全吻合的几率,只有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才是 100%,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有亲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堂表亲之间的骨髓都可进行移植。
亲属半相合移植成功率接近 60%。
不过,病人移植后出现排斥、病毒感染等风险较高。
所以,只有在找不到“全相合”骨髓,病人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建议选择“半相合”骨髓移植。
目前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可治疗部分难治、复发的高度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明显改善了这类患者的预后。
据了解,目前除了湘雅医院,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市道培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都能进行该手术。
白血病骨髓移植原理

白血病骨髓移植原理文章目录*一、白血病骨髓移植原理*二、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三、怎样预防白血病白血病骨髓移植原理1、白血病骨髓移植原理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取代病变骨髓,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骨髓移植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2、骨髓的配型成功几率如果在骨髓库中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几率非常低,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然而,如果能够找到患者的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那么,配型成功的几率最少有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在选择适合的供体时,首先从在兄弟姐妹中选择供髓者;如不成,则在近亲及血缘无关的自愿者中寻找供髓者。
在供者选择上首先在同胞中用血清学方法做HLA检查,所得结果相差不大后再做淋巴细胞培养(MLC)来检测D位点并核实HLA配型。
即使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所不能检出的组织相容抗原的差别往往可通过MLC测出。
目前已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直接检测HLA基因,如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A)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可作为BMT组织配型的重要补充,尤其适用于无关供者组织配型的核实。
3、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根据他们的身体功能,免疫确定,目前,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可以达到3年以上的生存期,其中一些已经达到6至5年。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但仍有部分患者骨髓移植后短期内复发或产生严重的排他反应而死亡。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1、发热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
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贫、尿急等泌尿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
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
白血病配型几个点可以移植

白血病配型几个点可以移植文章目录*一、白血病配型几个点可以移植*二、白血病骨髓移植配型的采集*三、白血病的致病因素白血病配型几个点可以移植1、白血病配型几个点可以移植抽静脉血(在手臂)4ml,同是抽患者的静脉血4ml,送到可以做DNA检查的实验室,提取你和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的DNA,进行扩增电泳,比较你的DNA和患者的DNA有多少是相同的,相同的越多,配型越合。
配型到达8个点以上就可以配型成功。
目前不做所有的基因比较,只检测6个基因。
分别是HLA-A,B,C,DR,DQ,DP位点。
2、白血病配型的成功几率医生介绍,如果在骨髓库中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几率非常低,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然而,如果能够找到患者的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那么,配型成功的几率最少有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在选择适合的供体时,首先从在兄弟姐妹中选择供髓者;如不成,则在近亲及血缘无关的自愿者中寻找供髓者。
3、白血病配型成功后能活多久大家都知道的事,一旦患有白血病做骨髓移植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做骨髓移植也并不是能够完全手术成功,而且骨髓移植之后也并不是没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大家往往也不知道,白血病的患者做完骨髓移植之后到底能够生活多久,能够怎样地进行正常的生活。
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讲,骨髓移植之后能够延长的寿命期限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在骨髓移植之后可以继续生活三年以上,或者是部分已经达到五年或者是六年,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患者骨髓移植后在很短的期限内就复发,导致生命无法延续。
骨髓移植虽然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对于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且,骨髓移植,还摧毁了生命的免疫力,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的排异作用,或者是身体没有办法抵抗疾病,会导致患者没有办法进行长期的生存,这也是患者骨髓移植之后生存时间不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骨髓移植配型的采集干细胞可以从供体的骨髓或外周血中采集。
如果是做自体移植,那么将对您本人预先进行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并保存。
捐献骨髓的条件

捐献骨髓的条件骨髓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卵双生子,因为他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他们之间的骨髓移植,效果好,排异反应少,但双胞胎毕竟少见。
子女的HLA分型来自于父母,如父亲为A和B,母亲为C和D,那么子女有AC、AD、BC、BD四种分型,HLA相配率为25%,因此患者从同胞中寻找供髓者较容易。
然而家庭范围正在缩小,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需要非血缘关系的骨髓捐献者。
适合捐献骨髓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捐髓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骨髓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乙型肝炎等。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情况简介1992年,经卫生部同意,中国红十字会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牵头成立了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中华骨髓库,并开始进行供者的报名登记及HLA配型检测等工作。
中华骨髓库的建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总会负责社会宣传、组织供者、检测分型等方面积极工作,由红十字会和当地选定的实验室分别担负宣传招募供者和配型检测工作。
1996年,中华骨髓库为浙江的一位11岁的小患者找到配型相合的供者,由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华山医院成功地为患者做了全国首例非血缘关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此外,骨髓库还为国内外相关机构查寻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接待了众多来访咨询者。
骨髓库建立之初,主要靠国外的一些援助,后来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骨髓库的工作进展缓慢,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此期间,总会曾于1997年7月正式向卫生部呈报《中华骨髓库发展规划》,得到卫生部的同意批复。
为了使中华骨髓库有效地运行,总会进行了调研和论证,并根据现实情况正在重新组建“工作委员会”和相关的机构,制定了有关工作规则,以此推开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完善和标准。
2001年4月23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正式全面重新启动。
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

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文章目录*一、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准备事项*三、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是多少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1、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造血干细胞匹配几率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1/4,子女与父母之间只有一半HLA抗原相同,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1/400-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今后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2、什么是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
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
目前造血干细胞来源只有三种:骨髓来源、外周血来源、脐带血来源、胎盘来源。
3、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有哪些3.1、骨髓移植技术生命科学是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1957 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多纳尔·托玛斯发现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
这一技术的发现,使多纳尔·托玛斯本人荣获了诺贝尔奖。
这一技术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已成为根治白血病等病的主要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特别是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2、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 75 种致死性疾病。
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巨噬细胞疾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组织细胞疾病、遗传性红细胞疾病、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浆细胞疾病、地中海贫血、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放射病等。
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

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
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是一种通过比对患者和潜在供者的基因信息,以找到最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的一些详细信息:
1. 匹配过程:首先,会采集患者和潜在供者的血液样本,通常是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
然后,实验室会分析这些样本中的基因信息,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的基因型。
HLA 系统的基因型决定了个体对免疫系统的兼容性。
2. 亲属选择:通常优先考虑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因为他们在 HLA 基因型上有更高的匹配可能性。
如果直系亲属中没有合适的供者,可能会扩展到其他亲属,如父母、叔伯姑舅、表亲等。
3. 匹配度评估:实验室会根据 HLA 基因型的匹配程度对供者和患者进行评估。
匹配度越高,移植后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通常越低。
完全匹配的供者被称为"完美匹配",而部分匹配的供者可能也可以考虑,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治疗和监测。
4. 风险和考虑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即使是亲属供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进行亲属配型之前,医生会详细评估供者的健康状况,并向供者和患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咨询,以确保他们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医院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亲属配型之前,患者和供者都将接受详细的评估和咨询,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你或你的亲人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亲属配型,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移植中心,他们将能够提供更具体和个体化的指导。
一对白衣天使和一个女大学生的骨髓之爱

一对白衣天使和一个女大学生的骨髓之爱中秋佳节,正在外科门诊值班的郑君华收到一条问候的短信,发信人是王惠。
算算时间,郑君华已经有差不多5年多时间没见过王惠了,但是逢年过节,王惠都会发来问候的短信。
每一次收到短信,郑君华都很开心,不是因为王惠的祝福,而是她知道王惠身体健康、一切安好,这是郑君华最感欣慰的事。
13年了,她们从原本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变成有着“血缘关系”的两个人,郑君华在心里祈祷着王惠能一直健健康康地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缘分让两个陌生人有了“血缘”关系郑君华和王惠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故事还得从13年前说起。
那时,郑君华是上海浦东川沙人民医院的外科大夫。
王惠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大学生,花样年华的她突遭厄运,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
王惠能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找到能与她配型成功的骨髓捐赠者。
要在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群中,找到完全相匹配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6个位点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种配型相合的概率,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是四分之一。
在非血缘关系的人中,这样的几率在理论上说,是四百到一万分之一。
但是,这四百和一万,不是大街上公园里随处能遇上的任何一个人,而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里的志愿者。
所以实际上的概率低得多。
王惠命悬一线。
郑君华作为外科大夫,对于骨髓移植这块内容并不了解。
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中国医学界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而她捐助的对象就是王惠。
郑君华1971年出生在黑龙江边陲的一个小镇。
当年,父亲响应号召,脱下军装,屯垦戍边。
母亲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东北,和父亲结婚,生下她兄妹二人。
同是药剂师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繁忙的工作中,从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
生活十分贫寒,点的是油灯,吃的是粗粮,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大米。
可家中始终充满爱和欢乐。
7岁那年,母亲患肝癌不幸去世,父亲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
10岁那年,父亲带着他们兄妹二人回到湖北老家。
贫困的生活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母亲去世后的艰辛铸就了她不怕困难的勇气;众人对她家的热心相助,培养了她关爱别人的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亲兄弟骨髓配上的几率
文章目录*一、白血病亲兄弟骨髓配上的几率*二、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三、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该如何护理
白血病亲兄弟骨髓配上的几率1、白血病亲兄弟骨髓配上的几率
如果在骨髓库中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几率非常低,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然而,如果能够找到患者的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那么,配型成功的几率最少有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2、骨髓移植治白血病过程
2.1、对白血病患者先进行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
主要目的:最大限度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全面摧毁病人体内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不能攻击植入的异体细胞,为新植入的细胞提供生存空间。
2.2、将正常人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输入白血病患者体内,让白血病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3.1、发热
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
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贫、尿急等泌尿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
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
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
3.2、原因不明无痛肿大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胸骨下有明显的压痛。
3.3、贫血
同样是常见的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其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在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严重,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过量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1、发生这样的疾病,一会因为遗传导致的,因此,有家族疾病的患者就要小心了。
遗传不稳定因素:遗传因素在白血病病因中也起有一定的作用。
在染色体异常疾病中,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
在多数白血病患者中,发现与遗传不稳定有关。
有资料提示,近亲婚配者后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近亲婚配的家庭,还可以发现某些家庭中白血病的发病具有聚集性。
2、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药物的,尤其是不健康的用药,就会
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某些药物因素:化学药物也与儿童白血病有一定关系。
例如,各种解热镇痛的药物,会对儿童造血系统带来危害。
另有很多药物可能引起血液异常,如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则含有能够引起白血病的乙双吗啉和乙亚胺。
3、疾病的发生也会因为一些化学因素引发,白血病就是这样的原因引发的。
化学因素:家庭装修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装修时所使用的甲醛可以导致鼻咽癌。
染发剂中常含有苯二胺有毒物质,在染发时可经过皮肤吸收而在体内蓄积,它可引起人体DNA 损伤和发生细胞突变。
据报道,有染发史的妇女患淋巴瘤的可能性增加70%,发生白血病的可能比未染发者高出3.8倍。
4、病毒感染:关于病毒引发白血病的说法,尚未得到足够的证据,不过已有证据说明病毒可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但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与病毒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确定。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该如何护理1、白血病的预防重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
如装修时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装修材料。
装修完毕开窗通风1到3个月后再住,室内可摆放吊兰、发财树等绿色植物,既美观又净化空气。
2、尽可能少用吃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特别是吃少用大量的化学物质,以延长保质期的反季节水果。
多吃天然食品和卫生检查后,经常生产的食品,如新鲜蔬菜,谷物等。
3、不可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
尽可能减少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