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古诗两首1-2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两首2.读一读,填一填。

【答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2课找春天1.朗读课文。

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答案】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2.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答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第一句话中,“探”字把“小草”写活了,“眉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

朗读时把小草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上扬的语调把春天灵动的气息读出来。

第二句话中,“看”“听”“闻”“触”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述春天来临时的景象。

重读“看”“听”“闻”“触”。

带着兴奋、喜悦的语气来读,读出对春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小鸟在枝头唱歌,那是春天的歌声吧?小草铺满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衣服吧?小燕子在空中翻飞,那是春天的文字吧?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答案】例1:◇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_有一条弯弯的小路。

◇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村子外面有一条明亮的小河_。

例2:◇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_长着一大丛绿油油的灌木。

◇山坡长着一大片嫩绿的小草。

◇小路上走着一群快乐的动物_。

3.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美好的礼物?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是“美好的礼物”?【答案】文中“美好的礼物”指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

因为花籽也是快乐的种子,长颈鹿把快乐传递给鼹鼠,鼹鼠无意间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所以说是美好的礼物。

能够给他人带去快乐,能够温暖人心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如:为环卫工人送水,参加植树养树活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寒冬收到热心人捐送的棉衣,为劳累的妈妈端来一盆热热的洗脚水……第4课邓**爷爷植树2.默读第3自然段。

《古诗两首》课件1-1-2-3-4-5-6-7-8-9-10-11-12-13

《古诗两首》课件1-1-2-3-4-5-6-7-8-9-10-11-12-13

因为春天庄 稼最需要雨水, 所以诗人说春雨 是好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是在夜间, 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 随着春风洒落,细密 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一起来 读一读
春雨
好雨 / 知 / 时节。 当春 / 乃 / 发生。 随风 / 潜入 / 夜, 润物 / 细 / 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 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流 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 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 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 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古诗两首
春雨
春雨
杜甫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fǔ 杜甫
听课文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朗读古诗。 2、不懂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3、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nǎi suī
qiǎn

随风 潜 入
rùn xì
时节 润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雨像知道 时节似的,当春 天一到,它就下 起来了。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 “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 下得及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三个字表现了春雨的美好品 格。
你能背
这首古诗吗? 赶快试试吧!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 没了的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 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 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 底是什么颜色的?”

课件_1古诗两首

课件_1古诗两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句意:慈祥的母亲用手 里的针线, 为即将远 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仔细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
句子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吟唱古诗中间两句: 1.解释重点词语。 2.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将要
担心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 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的后 半是抒情。诗人用“不及”二字把两件不相干的事 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 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 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 多深呢?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游历完泾县 (今安徽皖南地区)桃花潭将要离开时,写 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表达了朋友 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是一首( B ) A.写景诗 B.送别诗 C.抒情诗 2.写景:_孤__帆__远__影__碧__空__尽__,__唯__见__长__江__天__际__流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 A.思念之情 B.恋恋不舍之情 B
小拓展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 偶能使句子整齐醒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传诵。本文中的《游子吟》的前两句就运用了对偶。 “慈母”对“游子”、“手中”对“身上”、“线” 对“衣”,两两相对的白描式的对偶,写出了母子 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 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 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 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 和心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最后两句 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 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 能报答?

1 古诗二首_生字词学习

1  古诗二首_生字词学习

第1课古诗两首会认字:yǒn ɡliǔ bì zhuān ɡtiáo chuí cái jiǎn 咏剪拼音迟柳碧条裁融jué chí rón ɡyuān yān ɡ绝妆垂鸳鸯会写字:chuíyǒn ɡliǔ ní jué sī lì chí垂柳绝拼音咏泥丽迟丝yǒnɡ咏柳歌咏这次歌咏比赛她取得了第一名。

liǔ柳树垂柳听完春风的笑话,柳树笑弯了腰。

bì碧绿碧玉春天来了,树上长满了碧绿的树叶。

zhuānɡ化妆妆饰小演员们化妆后显得更加精神了。

tiáo一条条件条纹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宽宽的河,河岸的风景美如画儿。

chuí垂柳垂直鸟儿落在垂柳头上,垂柳摆摆身子,说“你好呀”。

cái裁判员裁纸他是一名公正的裁判员,大家都信任他。

jiǎn剪刀裁剪我们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

jué赞不绝口杜绝我们要牢记教训,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

chí迟到迟早妈妈经常提醒我说“上学不能迟到”。

rónɡ融化融洽太阳一照,屋顶的雪渐渐融化了。

yuān鸳鸯池塘里有两只鸳鸯,它们真可爱。

yānɡ鸳鸯张老师画的鸳鸯美丽极了。

chuí独体结构垂柳垂钓鸟儿落在垂柳头上,垂柳摆摆身子,说“你好呀”。

丿部yǒnɡ左右结构歌咏咏叹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

口部liǔ左右结构柳树柳枝听完春风的笑话,柳树笑弯了腰。

木部ní左右结构泥土泥泞笋芽儿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氵部jué左右结构赞不绝口绝望观众对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赞不绝口。

纟部sī丝线一丝不苟刘红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上下结构一部lì上下结构美丽秀丽黄山风景秀丽,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部chí半包围结构迟到推迟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从未迟到过。

教案 古诗两首(秋浦歌)

教案  古诗两首(秋浦歌)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这二首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无私奉献的赞扬及对他们悲苦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首古诗(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课题导入:今天我们将进入新一章的学习,这一章的主题是劳动,那么,在这一章的开篇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一起来看看在他眼中有怎么样的劳动场景。

(书写课题:秋浦歌)2.通过预习介绍课题背景,了解李白。

(教师补充课题背景,秋浦歌其十四。

)3.复习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3.学习生字词(形近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再次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请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四)逐句翻译,加深理解1、解读古诗一、二句(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用怎样的视角写的?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解读三、四句(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体会到的?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第1课 独坐敬亭山

第1课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 几只鸟儿向远处飞 去,直到看不见影 子;一片白云也慢 悠悠地越飘越远, 四周一片寂静。
(李白很 孤单、寂 寞)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 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 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 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 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 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 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 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 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 古诗两首
1 古诗两首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我会认 •徽 螺

我会读
安徽 绵羊 凉亭 深潭 青螺 和谐 国徽 海绵 亭台 水潭 海螺 谐音 校徽 会徽 丝绵 连绵起伏 敬亭山 潭面 龙潭虎穴 螺纹 螺丝 螺旋 诙谐

这首诗是李白 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飘泊 生活,来到宣城时 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 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 寞的情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 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 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 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 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 “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 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 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 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 “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 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 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 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 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古诗词】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总汇

【古诗词】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总汇

【古诗词】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总汇第1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第2课《秋天》第3课《古诗两首》第4课《日月潭》第5课《窗前一株紫丁香》第6课《阳光》第7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8课《朱德的扁担》第8课《保护庄稼好卫兵》第9课《天鹅、大虾和梭鱼》第10课《征友启事》第11课《小猫刮胡子》第12课《小马过河》第13课《星星的新朋友》第14课《我是什么》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16课《邮票上的齿孔》第17课《我真希望》第18课《清清的溪水》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第20课《不用嗓子的歌手》第21课《动物过冬》第22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23课《九色鹿》第24课《孟母断织劝学(剧本)》第25课《苏雅的画儿》第26课《古诗两首》第27课《冬爷爷的图画》第28课《做灯笼》第29课《贺年片》第30课《开天辟地》第31课《爱斯基摩人》第32课《白雪公主(一)》第33课《白雪公主(二)》第35课《语文百花园一》第36课《语文百花园二》第37课《语文百花园三》1.《古诗两首》(1)《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古诗两首》(1)《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学习导引(二)
1、学生读《望湖楼醉书》,指名两位同学读。
2、读着读着,你仿佛见到了雨中那些景物?教师在雨中特有景物“黑云、白雨、卷地风、水”下面圈三角。
3、在雨还没有来之前,你看到了什么?(黑云翻墨未遮山)
引读
(1)你见到的那如墨汁一样的黑云像什么?
点评——黑云多、黑云边、黑云多、黑云翻动……
示图——这样的黑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5、正在此时苏轼又看到了什么?用动作来表示。(卷地风来忽吹散)
不过也难怪,我们人怎么有卷地风的速度快力量大,不过你演不出可以读出来呀。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吹散(),吹停(),吹来了()。
6、引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后,什么景物呈现在苏轼眼前?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吗?你看到什么了?
小学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学习内容
23.古诗两首(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学习重难点
重点: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难点: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反馈的调控。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学情调查
1、了些有关雨的古诗。
3、说说对雨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一)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
读一读。
三、精讲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测试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线。 乃(nǎi lǎi)随(suí shuí)潜(qiá n qiǎn)鸟(niǎo liǎo) 二、默写《春晓》,并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春晓: 不觉晓: 闻: 啼鸟: 三、填空。 1、《春晓》是( )代诗人( )所作,表达了诗人对 ( )的思想感情。 2、“晓”,用部首检字法查( )部的( )画,“眠”查 ( )部的( )画。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晓》的意思,并写下来。 五、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日 10
拂晓、通晓、知晓、晓畅 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晓畅。 同音字
形近字 浇 浇水
mián

字义 组词 造句
音序 结构 笔顺 睡眠
M 左右
部首 笔画
目 10
失眠、长眠、冬眠、睡眠 冬天到了,青蛙要开始冬眠了。 同音字
形近字 民 人民
分清读音我能行!
xiǎo miá n

chù 到处


jué 觉得
描写春天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背诵《春晓》 。
3、读古诗,了解诗句的大意,能初步感
知春天的美丽景色。
浏览诊断(一)
• 内容:自学古诗《春晓》。 • 方法:1、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
解的诗句。 • 2、小组里把诗句意思说一说。
• 3、《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 检测:看哪组能正确、迅速地读背出来。
春 晓(早晨)
春眠不觉晓, (睡觉)(天亮) 处处闻啼鸟。 (听到)(鸟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不知)
1、古诗两首 春 晓
大意:春天到了,因 为贪睡,不知不觉天 已经亮了,处处响起 鸟儿的叫声。想起夜 里曾有风声雨声,不 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 打落了。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jià 睡觉 o

chǔ 处理
背诵比赛 • 1、自己先背。 • 2、同桌互背。 • 3、比赛背诵。
默写比赛
1、自己记一记古诗。 2、自己默写古诗。 3、比赛:默写古诗。
咏春名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及时演练
1、用铅笔描红生字。 2、抄写古诗。 3、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复习检查
1、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意思。 2、背诵《春雨》。
春天,万木吐绿……
春天,山花烂漫……
春天,流水潺 潺……
春天,繁花满树……
春天,有一位诗人写下了一首春天的 诗……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春晓 春 处 夜 花 眠 不 觉 晓, 处 闻 啼 鸟。 来 风 雨 声, 落 知 多 少。
诗人早晨醒来 的感觉。 写的是对夜间 风生字。在小组里说说生 的结构、偏旁。 2、一说说容易错的地方。 3、写一写“晓、眠”字的笔顺。 4、一字开花。(看你能组几个词语)
xiǎo

字义 组词 造句
X 音序 结构 左右 笔顺 天刚亮的时候;
部首 笔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