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3)推断反应的热效应
mA (g) +nB (g) pC(g)+qD (g) 即: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
K=
p C(C) m C(A)


q C(D) n C(B)
若升温,K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0 若升温,K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即: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进行
(4)平衡转化率计算 A变化量 C始(A) – C 平(A) αA = ×100% = A起始量 C始(A) ×100%
△S > 0
说明反应的混乱度增大。
1.对于同一物质:S(g)﹥S(l)﹥S(s) 2.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 △S
>0
3.固体溶解 △S
>0
反应的△ 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这个判据叫熵 判据。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复合判据)
1.△H﹤0 , △S >0 则反应自发进行, 2.△H>0
对于一元弱酸:HA H++A-,平衡时
Ka=
c ( H+) .c( A-) c(HA) M++OH-,平衡时
对于一元弱碱:MOH Kb= c ( M+).c( OH- )
c(MOH)
①意义: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②可以用电离常数表示弱酸弱碱的相对 强弱:
练习.溶液酸碱性大小比较
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pH值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1)内因: (2)外因:
a.温度: b.浓度:
[注意]讲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时,应 指出该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如 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练习、如何判断一种酸是弱酸?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体系平衡位置的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或压力之间的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揭示反应的方向性和反应位置。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之间的关系,并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的正反应位置。

1. 平衡常数的定义与意义平衡常数(K)是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或压力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的比值的稳定值。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或压力。

平衡常数反映了反应的偏向性和方向。

当K > 1时,生成物浓度或压力较大,反应向正向进行;当K < 1时,反应物浓度或压力较大,反应向逆向进行;当K = 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 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反应位置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或压力比值。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反应速率正比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的乘积。

因此,平衡常数较大时,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较大,反应向正向进行,反应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而平衡常数较小时,反应物的浓度或压力较大,反应向逆向进行,反应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3.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位置的方法为了准确判断反应位置,需要利用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以及平衡常数。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判断方法:3.1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比较法首先,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K的值。

然后,将计算得到的K与已知的平衡常数进行比较。

如果K > 已知的平衡常数,说明生成物浓度较大,反应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如果K < 已知的平衡常数,说明反应物浓度较大,反应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3.2 平衡位置的计算法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当K > 1时,反应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当K < 1时,反应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化学反应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化学反应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化学反应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关系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当反应达到一定条件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率将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量,它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的方向密切相关。

平衡常数(K)定义为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之比。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 = [C]^c[D]^d / [A]^a[B]^b其中,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a、b、c、d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系:1. 平衡常数大于1(K > 1)表示在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较高,反应朝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这意味着生成物浓度高于反应物浓度,反应向右进行。

2. 平衡常数小于1(K < 1)表示在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较高,反应朝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这意味着反应物浓度高于生成物浓度,反应向左进行。

3. 平衡常数等于1(K = 1)表示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相等,反应既向左进行又向右进行。

通过上述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之间的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时浓度差异的大体程度。

如果平衡常数很大,说明生成物浓度远大于反应物浓度,反应朝生成物的方向推进。

反之,如果平衡常数很小,反应物浓度远大于生成物浓度,反应朝反应物的方向推进。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常数仅描述了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比率,而不代表反应速率或者反应的完全程度。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并不会告诉我们反应到底进行了多少。

另外,平衡常数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可逆性。

如果平衡常数非常大(接近无穷大),表示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几乎被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反之,如果平衡常数非常小(接近零),表示反应不可逆,反应物几乎不会转化为生成物。

总结而言,化学反应平衡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反应的进行和达到平衡的状态。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表征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位置。

以一般的反应为例,假设有一个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aA + bB ↔ cC + dD其中,A和B是反应物,C和D是生成物,a、b、c、d分别表示各个物质的摩尔系数。

在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C]^c[D]^d / [A]^a[B]^b在上述公式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摩尔浓度。

当K大于1时,说明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小于1时,说明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反应物浓度较高;当K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反应正在达到平衡。

二、反应方向反应方向指的是化学反应从反应物转向生成物或从生成物转向反应物的过程。

根据反应方向来确定反应的进行和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状态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同时进行,但速率是相等的,而且它们的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的方向取决于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

如上文所述,当K大于1时,反应倾向于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当K小于1时,反应倾向于反应物的方向进行;当K等于1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要改变一个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可以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平衡体系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时,体系会通过改变反应方向来恢复平衡。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而平衡常数则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平衡常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反应的强弱程度。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平衡常数(K)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的稳定值。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浓度。

平衡常数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来计算。

对于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的情况,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定义式来计算。

而对于未知摩尔比的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来计算。

二、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平衡常数可以告诉我们反应进行的方向,即反应是向前进行还是向后进行。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的浓度较高,反应主要向右进行;而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表示反应物的浓度较高,反应主要向左进行。

当平衡常数等于1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的数值还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的强弱程度。

当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生成物的浓度越高;而当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的浓度越高。

平衡常数的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越接近。

三、改变平衡常数的方法平衡常数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来调节。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从而改变平衡常数的数值。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而温度降低会使平衡常数减小,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改变浓度和压力也会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压力会使平衡常数减小,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而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会使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反应进行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反应进行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2.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 A (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n m q P B A D C K ][][][][••= 3.注意: 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①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亦然。

②若用任意状态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用Q c 表示),与K 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Q c <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c = K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Q c > K ,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③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计算转化率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1、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 2(g)+Cu(s)和反应②:H 2(g)+CuO(s)Cu(s)+H 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和K 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 2O(g)CO 2(g)+H 2(g)的平衡常数为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1=c CO 2·c Cuc CO ·c CuO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 1K 2C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 .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答案 B解析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表示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 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K =K 1K 2,B 正确;反应③中,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平衡左移,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ΔH <0,C 错误;对于反应③,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如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不移动,H 2的浓度不变,D 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可逆的两个反应平衡常数是什么关系?同一可逆反应的
计量数相应的扩大或缩小倍数,平衡常数发生怎样变化?如:
SO2+1/2 O2
SO3 平衡常数为 K1,2SO2+O2
2SO3 平衡
常数为 K2 ,二者关系怎样? 答:互为倒数;指数变化;K2=K21。
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 行的过程. (2)特点
温度 下,一个可逆反应 1.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______ 浓度幂之积 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________________ 与反应物 浓度幂之积 ________________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为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量状态转变为低能量 状态(体系对外
部做功 或 放出 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 有序 转变为 无序 的倾向性 (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 降低 ,ΔH < 0,具有自发进行的
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 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2.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温度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变化无关。根据平衡状态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 以计算出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判断反应温度。 3.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 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用于计算平衡浓度、物质的量分数、转化率等。
3、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CaCO3(s)
CaO(s)+CO2(g)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判断化学平衡反应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表现。

在化学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平衡状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化学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平衡状态达到所需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通过它我们可以对平衡反应的方向进行判断和预测。

1.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的稳定值,用K表示。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A + bB ⇌ cC + dD其中,A和B为反应物,C和D为生成物,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分别为a、b、c、d。

根据反应式,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K = ([C]^c × [D]^d) / ([A]^a × [B]^b)公式中方括号表示浓度。

当反应发生在气相中时,浓度可以用分压或者活度来表示。

当浓度相对稳定时,K值保持不变,且与反应的反向反应的K值互为倒数。

2.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判断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方向。

如果K > 1,表示生成物的浓度比反应物的浓度高,反应偏向生成物,属于正向反应;如果K < 1,表示生成物的浓度比反应物的浓度低,反应偏向反应物,属于逆向反应。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平衡常数的大小受到温度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升高会使正向反应的K值增大,逆向反应的K值减小。

而温度降低则会使正向反应的K值减小,逆向反应的K值增大。

这指示了平衡反应方向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此外,平衡常数还受到压力和浓度的影响。

当反应物中含有气体时,改变气体的压力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从而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而改变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也会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压力和浓度,我们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方向。

4. 利用平衡常数预测反应方向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数值来预测反应的方向。

根据K的数值确定反应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规则进行判断:A. 若K >> 1,表示正向反应倾向明显,反应几乎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 若K << 1,表示逆向反应倾向明显,反应几乎完全转化为反应物;C. 若K ≈ 1,表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接近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2017·临沂期末)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C.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解析]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值不变,A项和B项均正确;K值只与温度有关,K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 值应该变为K2原,D项错误。

[答案] D2.(2017·大连重点中学联考)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经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的HI(g)占气体体积的50%,该温度下,在另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I(g)发生反应HI(g)12H2(g)+12I2(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B.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C.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2(g)的平衡浓度为0.25 mol·L-1D.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I(g)的平衡浓度0.5 mol·L-1[解析]前一反应达平衡时c(H2)=c(I2)=0.5 mol·L-1,c(HI)=1 mol·L-1,则平衡常数K1=c2(HI)c(H2)·c(I2)=120.5×0.5=4,而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K2=c12(H2)·c12(I2)c(HI)=1K1=0.5,A项错误,B项正确;设后一反应达平衡时c(H2)=x mol·L-1,则平衡时c(I2)=x mol·L-1,c(HI)=(0.5-2x) mol·L-1,K2=x1 2·x120.5-2x=0.5,解得x=0.125,故平衡时c(HI)=0.25 mol·L-1,C项错误,D项错误。

[答案] B3.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反应原理:C(s)+2NO(g)N2(g)+CO2(g)。

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 mol NO和2.030 mol活性炭(无杂质),平衡时活性炭物质的量是2.000 mo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9 16B.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60%C.3 min末达到平衡,则v(NO)=0.01 mol·L-1·min-1D.升高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处理更多的污染物NO[解析]利用三段式分析。

C(s)+2NO(g)N2(g)+CO2(g)起始物质的量(mol) 2.030 0.100 0 0转化物质的量(mol) 0.030 0.060 0.030 0.030平衡物质的量(mol) 2.000 0.04 0.030 0.03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NO)=0.02 mol·L-1,c(N2)=0.015 mol·L-1,c(CO2)=0.015 mol·L-1。

A项,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c(N2)·c(CO2)c2(NO)=916,正确;B项,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0.06 mol·L-10.100 mol·L-1×100%=60%,正确;C项,3 min末达到平衡,则v(NO)=ΔnVΔt=0.01 mol·L-1·min-1,正确;D项,不知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法确定温度对该反应限度的影响,错误。

[答案] D4.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解析]A项,由题意可知两种条件下X、Y、Z的初始物质的量不同,而最终平衡状态相同,则两种条件下建立的平衡为温度、容积不变时的等效平衡,故满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计量数之和相等,则1+m=3,m=2,正确;B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C项,X、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故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第二次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4 mol,则Z的物质的量为 4 mol×10%=0.4 mol,Z的浓度为0.4 mol÷2 L=0.2 mol·L-1,错误。

[答案] D5.(2017·大连双基测试)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化学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A.在低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1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2.0C.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D.恒温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 mol NH3和1 mol CO2,达平衡后CO2浓度不变[解析]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的ΔS>0,温度升高平衡时总浓度增大,说明正方向吸热,即ΔH>0,根据ΔG=ΔH-TΔS可知在高温下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15.0℃时,总浓度为2.4×10-3 mol/L,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故NH3和CO2的浓度分别为1.6×10-3 mol/L、0.8×10-3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1.6×10-3)2×0.8×10-3 =2.048×10-9,B项错误;反应混合气体中NH3和CO2的比值始终是2∶1,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是定值,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恒温条件下,平衡常数不变,且K=c2(NH3)×c(CO2),反应混合气体中NH3和CO2的比值始终是2∶1,故重新平衡时CO2的浓度不变,D项正确。

[答案] D6.(2017·山西五校联考)向一300 m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种多孔粉块状物质R,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R(s)+4CO(g)R(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A.物质R做成多孔状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25℃时反应R(CO)4(g)R(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C.80℃时,测得某时刻R(CO)4、CO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D.80℃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CO)=0.3 mol,则R(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1[解析]物质R做成多孔状,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 项正确;25℃时反应R(s)+4CO(g)R(CO)4(g)的平衡常数为5×104,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25℃时反应R(CO)4(g)R(s)+4CO(g)的平衡常数为15×104=2×10-5,B项正确;浓度商Q c=0.50.54=8,大于80℃的平衡常数2,故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v(正)<v(逆),C项错误;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c(CO)=0.3 mol0.3 L=1 mol/L,故c[R(CO)4]=K·c4(CO)=2×14 mol/L=2 mol/L,D项正确。

[答案] C7.(2017·郴州质检)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发生A(g)B(g) +C(g)反应。

反应过程中c(C)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在0~50 s的平均速率v(C) =1.6×10-3 mol/(L·s)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 mol/L,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A,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0.1 mol/L<c(C)<0.2 mol/L[解析]在前50秒,C的浓度变化量为0.08 mol/L,所以反应速率=0.08/50=1.6×10-3 mol/(L·s),A项正确;在250秒到平衡,C的浓度为0.10 mol/L,根据方程式计算,平衡时A的浓度为0.4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则平衡常数=0.1×0.1/0.4=0.025,B项正确;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平衡时B的浓度比原来多,则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错误;再充入1 mol A,相对于加压到原来的2倍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的浓度比原来的浓度大,但小于原来的2倍,D项正确。

[答案] C8.(2017·资阳模拟)一定温度下,有两个体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I和II,向I中加入1 mol CO和2 mol H2,向II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均发生下列反应并建立平衡:CO(g)+2H2(g)CH3OH(g)。

测得不同温度下CO平衡转化率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B.N点化学平衡常数K=0.59C.L、M两点容器内压强:P(M)>2P(L)D.向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建立新平衡时被分解的CH3OH 物质的量大于0.4 mol[解析]由图象分析可知,CO(g)+2H2(g)CH3OH(g),反应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M点平衡浓度,CO的转化率为60%,CO(g)+2H2(g)CH3OH(g),起始量(mol/L) 1 2 0变化量(mol/L) 0.6 1.2 0.6平衡量(mol/L) 0.4 0.8 0.6计算平衡常数K=c(CH3OH)c(CO)·c2(H2)=0.60.4×0.82=2.34,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M、N点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B项错误;L、M两点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P(M)=2P(L),但温度升高,M点压强增大,P(M) > 2P(L),C项正确;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相当于Ⅰ中再加入1 mol CO和2 mol H2,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和Ⅱ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的平衡状态相同,甲醇最后平衡状态为1.2 mol,CO转化率60%,则相当于逆向进行甲醇分解率为40%,加入1 mol甲醇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则分解率小于40%,分解的甲醇小于0.4 mol,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