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安全距离

合集下载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标准版)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标准版)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标准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980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标准版)爆破材料仓库的安全距离表一项目单位炸药库容量(t)0.250.52.08.016.0距有炸药性的工厂距民房、工厂集镇、火车站距铁路线距公路干线MMMM20020050402502501006030030015080400400200100500450250120雷管仓库到炸药仓库的安全距离表二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m)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m)1000500010000150002000030000500002.04.56.07.58.510.0 13.5 75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16.5 19.0 24.0 27.0 33.0 38.0 43.0运输工具相距最小距离表表三运输方法单位汽车马车驮运人力在平坦道路上上、下山坡时MM5030020100105056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象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m);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象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0—1.5;对着抛掷方向取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小值;n—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m)。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范文(二篇)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范文(二篇)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范文矿山爆破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部矿巷爆破安全距离在矿井内部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地下矿巷的安全。

爆破安全距离的分类依据包括:爆炸物性质、矿石性质、矿巷尺寸、支护方式及支护质量等。

一般情况下,内部矿巷爆破安全距离分为以下三类。

1. 小型内矿井爆破安全距离小型内矿井通常属于矮矿巷类型,矿巷尺寸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爆破安全距离通常为10米以上。

这是由于小型内矿井矿巷的尺寸较小,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距离较短,因此需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距离。

2. 中型内矿井爆破安全距离中型内矿井往往具有较大的矿巷尺寸,因此爆破安全距离相对较大。

一般而言,中型内矿井的爆破安全距离为15米以上。

这是由于中型内矿井矿巷的尺寸较大,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距离较远,因此需要较大的安全距离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3. 大型内矿井爆破安全距离大型内矿井通常拥有非常宽阔的矿巷,因此爆破安全距离相对较大。

一般来说,大型内矿井的爆破安全距离为20米以上。

这是由于大型内矿井的矿巷尺寸巨大,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距离较长,因此需要非常大的安全距离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露天矿爆破安全距离露天矿爆破是指在地表进行的矿石爆破作业。

由于爆破作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爆破安全距离相对较大。

露天矿爆破安全距离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岩高较低的露天矿爆破安全距离岩高较低的露天矿是指露天矿中岩石的高度较低的情况。

此类矿山通常具有开采坡度相对较小、岩石相对稳定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爆破安全距离一般为30米以上。

这是由于岩高较低的露天矿,岩石的坍塌范围较小,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距离相对较远,因此需要较大的安全距离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 岩高较高的露天矿爆破安全距离岩高较高的露天矿是指露天矿中岩石的高度较高的情况。

此类矿山通常具有开采坡度相对较大、岩石相对不稳定的特点。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相隔长度。

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

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一)一般规定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滑坡、滚石、雪崩、涌浪、爆堆滑移等次生有害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加的危险区。

(二)各种爆破危害的安全允许距离1.爆破震动安全允许距离(1)评估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2) 地面建筑物、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隧道与巷道、岩石高边坡和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震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基础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

安全允许标准的具体要求由《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3) 高耸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包括建(构)筑物塌落触地振动安全距离和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2. 爆破空气冲击波及水中冲击波与浪涌安全允许距离(1)露天地表爆破一次爆破炸药量不超过 25kg 时,应按规定计算确定空气冲击波对在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

(2) 水下裸露爆破,当覆盖水厚度小于. 3 倍药包半径时,对水面以上人员或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原则,与地表爆破相同。

(3) 在重要水工、港口设施附近及水产养殖场或其他复杂环境中进行水下爆破,应通过测试和邀请专家对水中冲击波和浪涌的影响作出评估,确定安全允许距离。

(4) 水中爆破或大量爆渣落人水中的爆破,应评估爆破涌浪影响,确保不产生超大坝、水库校核水位涌浪,不淹没岸边需保护物和不造成船舶碰撞受损。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安全距离 (safety distance for blasting)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相隔长度。

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

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根据各类建(构)筑物的安全振动速度和允许炸药量确定。

安全振动速度是被保护对象受到该速度90%~95%的爆破地震作用不产生任何破坏的振动速度峰值。

满足安全振动速度要求的炸药量是允许炸药量。

中国建(构)筑物的安全振动速度是:民居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cm/s,一般砖房、非抗震大型砌块建筑物2~3cm/s,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水工隧洞10cm/s,交通隧洞15cm/s,矿山围岩不稳定但有良好支护的巷道10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的巷道20cm/s,围岩稳定无支护的巷道30cm/s。

露天矿山边坡安全振动速度尚无统一规定,中国一些研究单位提供的数据可供参考;稳定边坡为35~42cm/s,较稳定边坡28~35cm/s,欠稳定边坡22~30cm/s。

根据安全振动速度,按下式计算安全距离:式中R为安全距离,m;Q为允许最大段药量,Kg;ν为安全振动速度,cm/s;K和α分别为系数和指数,由测震数据回归分析求得,预测时可参照表1选取。

在重要建(构)筑物附近进行爆破时,需要进行爆破地震效应的专门试验研究或接受专家指导,以确保安全。

当房屋群落中各类房屋的安全振动速度不同时,按照抗震能力较差的来计算安全距离,或进行加固或部分搬迁。

当爆源至保护对象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采取降震技术措施,有可能使振动速度不超过安全限值。

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主要根据高速摄影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确定。

个别飞散物一般指飞石。

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除抛掷爆破外,露天矿土岩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小于表2中的规定。

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三篇)

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三篇)

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引言:施工爆破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通常用于在岩石较硬的地质情况下破碎岩石,以便进行基础开挖、矿石开采等作业。

然而,施工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石和飞石,对周围的人员和设施造成潜在的危险。

因此,合理计算爆破飞石的安全距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非常重要。

一、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计算方法:1. 施工现场安全距离计算方法:施工现场的安全距离是指在爆破作业时,人员和设施必须保持的与施工点的水平距离。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下:安全距离 = 最大飞石距离 + 防护措施距离其中,最大飞石距离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者实际测量获得。

常见的经验公式如下:最大飞石距离= k × h其中,k为飞石系数,通常取值在6-10之间;h为爆破物的高度。

防护措施距离是指为了保护人员和设施免受飞石威胁而采取的防护措施所需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该距离为最大飞石距离的1.5倍。

2. 临时封闭道路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临时封闭道路和建筑物是为了防止飞石对车辆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而采取的措施。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下:安全距离 = 最大飞石距离 + 防护措施距离 + 预留距离其中,最大飞石距离和防护措施距离的计算方法同施工现场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

预留距离是指为了预防飞石距离计算时的误差和安全系数而设置的额外距离,一般情况下,该距离为最大飞石距离的10%。

二、防护技术:1. 覆盖物防护技术:覆盖物防护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和临时封闭道路上设置覆盖物,以减少飞石对人员和设施的威胁。

常见的覆盖物包括网状防护网、护盾、护栏等。

这些覆盖物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够有效地阻挡、吸收和分散飞石的冲击力。

2. 工作区域划定技术:工作区域划定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和临时封闭道路上设置工作区域,将工作人员和施工设备远离爆破点。

常见的工作区域划定技术包括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监控设备和安全警戒线,以及在临时封闭道路上设置交通标志、道路封闭线等。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候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 式中——飞石安全距离(m)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候有关的系数,一般取0.1——1.5 ;对着抛掷方向取最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最小值;n_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m)。

为了保证绝对安全,一般按上式计算结果再乘以系数3——4;党羽打分天气,顺风方向的飞石距离还应增大25%——50%,同事参照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表12、爆破震动对建筑物影响的安全距离地震波强度随药量、药包埋置深度、爆破介质、爆破方式、传播途径、炸心距以及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其中主要是掌心距离及装药量。

爆破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安全距离,一般可按以下就算式计算:Rc=Kca3√Q式中Rc—爆破地点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m);Kc—根据建筑物地基土石性质而定的系数;见表2a---依爆破作用指数n确定的系数;Q---爆破装药量(kg);表2系数a的数值见一下表3表33、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爆破冲击波的危害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中形成的超压破坏,如空气超压值大于0.005Mpa时,门窗、屋面开始部分破坏;大于0.007Mpa时,砖石结构破坏,房屋倒塌。

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可按一下计算式就算:RK=Kb√Q式中Rk—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m);Kb—与装药条件和破坏程度有关的系数,见表4;Q---爆破装药总量(Kg)4、爆破毒气的安全距离爆破瞬时间产生的炮烟含有大量有毒气体的粉尘。

爆破毒气的安全距离可按以下计算式计算:Rg=Kg√Q3式中Rg—爆破毒气的安全距离(m);Kg—系数,平均值160;Q—爆破装药总量(t);对于下风向的安全距离应增加一倍。

系数Kb值见表4表4注:防止空气冲击波对人身损害时,Kb采用15,一般最少用5—10. 以上数据来源:安全管理网。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通用版)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通用版)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爆破材料仓库的安全距离表一项目单位炸药库容量(t)0.250.52.08.016.0距有炸药性的工厂距民房、工厂集镇、火车站距铁路线距公路干线M M M M 200 200 50 40 250 250 100 60 300 300 150 80 400 400200100500450250120雷管仓库到炸药仓库的安全距离表二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m)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m)1000500010000 15000 20000 30000 50000 2.0 4.56.07.58.5 10.0 13.5 75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50000016.519.024.027.033.038.043.0运输工具相距最小距离表表三运输方法单位汽车马车驮运人力在平坦道路上上、下山坡时MM5030020100105056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象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m);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象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0—1.5;对着抛掷方向取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小值;n—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m)。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象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 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象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0—1.5;对着抛掷方向取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小值;n—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

为保证绝对安全,一般按上式计算结果再乘以系数3—4;当遇大风天气,顺风方向的飞散距离还应增大25%--50%,同时参照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

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表1项次爆破方法最小安全距离项次爆破方法最小安全距离1炮孔爆破、炮孔药壶爆破2006小洞室爆破4002二次爆破、蛇穴爆破4007直井爆破、平洞爆破3003深孔爆破、深孔药壶爆破3008边线控制爆破2004炮孔爆破法扩大药壶509拆除爆破1005深孔爆破法扩大药壶10010基础龟裂爆破502.爆破震动对建筑物影响的安全距离地震波强度随药量、药包埋置深度、爆破介质、爆破方式、传播途径、爆心距以及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其中主要因素是爆心距离及装药量。

爆破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安全距离,一般可按下式计算:Rc=Kca3√-Q式中Rc —爆破地点至建筑物的安全距离;Kc—根据建筑物地基土石性质而定的系数,见表2;a —依爆破作用指数n确定的系数,见表3;Q—爆破装药量.土石性质系数Kc数值表2项次被保护建筑物的地基的岩性系数Kc值备注12345678坚硬致密的岩石坚硬有裂隙的岩石松软岩石砾石碎石土砂土粘土回填土含水饱和的土3.05.06.07.08.09.015.020.0药包如布置在水中或含水饱和的土中,则Kc值应增加1.5—2.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爆破安全距离(m);
Q——炸药量(kg);
U——地震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1/3;
k、a-——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8—1选取。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一)爆破空气冲击波特性
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压力决定于离爆破地点的距离与药包半径的比值、炸药爆炸的比能和周围空气的压力。

对于保护爆区及周围居民区人员的安全,一般以超压作为依据,以允许超压来确定安全距离。

不同超压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如表8—2所示。

注:当ΔΡ为~0.4)X105/m2时,气流速度达60~80m/s,夹杂着碎石加重了对人体的危害。

各国常用动物试验结合爆炸事故中伤亡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对人的允许超压。

一般人员不致受伤的超压△p<×105N/m2。

安全规程采用的允许超压,对作业者为0.05×105 N/m2,对居民为0.02×105N/m2。

对建筑物,其易损部分为玻璃窗和顶棚抹灰。

一般建筑物窗玻璃发生轻微破坏的超压为(0.01~0.005)×105N/m2;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被掀掉,顶棚部分破坏的超压为(1.15—0.3)×105N/m2;砖木结构完全破坏的超压大于2.0×105NN/m2。

安全规程规定建筑物的超压取0.01×105N/m2。

空气冲击波沿地下井巷传播时,比沿地面半无穷空间的传播衰减要慢,故要求的安全距离也更大,如表8—3所示。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当抛掷爆破作用指数n≥2时,空气冲击波对邻近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其安全距离按下式确定:
式中 R B——安全距离(m);
Qy——同期爆破的总数(kg);
k B——安全系数,决定于抛掷爆破指数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如表8—4所示。

露天裸露矿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按下式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人员的安全距离:
式中 R K——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m);Q—一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

对于药包爆破作用指数n<3的爆破作业,对人员和其他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应首先核定个别飞石和地震安全距离,当需要考虑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时,由设计确定。

(三)爆破冲击波的防护
在露天和地下矿山开采爆破时,可采取限制一次起爆的炸药量、分散装药、使炮泥堵塞良好、采用毫秒微差爆破以及加强覆盖层等措施。

对于爆源附近区域、重点保护对象,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井下爆破时,修筑人工阻波墙。

已广泛应用的有岩石(矿石)、缓冲型(垛式)、木垛和混凝土阻波墙,防波排柱,活动(柔性)阻波墙和专用防爆阻波墙等办法防护。

(2)露天爆破时,可采用构筑防爆堤、阻波墙和防冲屏等措施。

三、爆破飞石及防护
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是:炸药爆炸能量消耗于介质的破碎后,还有多余的能量作用在碎石块上,使碎石块获得足够的动能,以一定速度抛出。

露天矿爆破,尤其是二次破碎大块的爆破,难免有石块飞散得很远,对爆区附近人员、牲畜造成伤害,并打坏设备、设施和建筑物等。

飞石的安全距离与爆破参数、岩石性质、炸药性能与数量、填塞质量、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等有关。

根据上述因素,在爆破作业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确定飞石的安全距离。

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露天矿进行各种爆破时,人员与爆破地点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8—5所示。

对设备或建筑物的飞石安全距离,由爆破设计而定。

井下爆破安全距离要考虑设备距工作面的距离,如风筒、钻装设备和各种管道设施等以及起爆操作人员掩护地点情况,由矿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露天矿爆破使用表8—5安全距离的规定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飞石距离应加大50%。

(2)同时起爆或毫秒延期起爆的裸露爆破药量(包括同时使用的导爆索药量)不应超过20 kg;
(3)为防止船舶驶进危险区,应在上、下游最小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戒和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