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2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1 粤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1 粤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1 粤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堂教学设计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以题中所述标记点为参考坐标原点,向西方向为x轴正方向.则质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0=一2 m,第l s末的位置坐标为x1=3 m,第2 s末的位置坐标为x2=1m.这样可以根据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小车在第1s内的位移Δx1=x1- x0=3m一(一2m)=5 m,在第2s内的位移Δx2=x2- x1=1 m一3m=-2m,如图1—3—2所示.(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Δt=t2-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1.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汽车沿。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六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x2- 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板书设计:速度:1.定义: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式:xvt∆=∆.4.单位:国际单位:m /s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案

1.4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1.4 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路程平均速率时间标量没有方向只有大小矢量也有方向既有大小二、=位移平均速度时间svt=,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瞬时速度:精准地反映某时刻物体的快慢。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反思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式。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物体运动速率、平均速度及瞬时速度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通过一个送外卖的情景引入课题,麦当劳和肯德基外卖员经过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时间送外卖,但却有相同的位移。
同学们用初中方法: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两人速度相同,但是用时间比较却有明显的快慢之分。
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这时候用初中方法比较快慢却得不出结果了呢?因此解释初中所学的路程除以时间只是平均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而比较一段时间内谁快谁慢,需要平均速度来判定。
既是:位移除以时间。
刚才大家用时间判断快慢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用到了平均速度,因为他们两有着相同的位移。
利用题目帮助学生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ppt展示出他们的区分要点;接着通过警察查超速的问题理解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将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数据处理,回归实验中对平均速度的计算,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原题加深理解。
总体来说,本堂课的引入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与原有知识的冲冲突引发新概念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利用警察查超速的问题理解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将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需改进之处:最后打点计时器的介绍时间较紧,没来得及做总结和布置作业。
高中物理 1.4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2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1.4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2 粤教版必修11、课题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1课时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分。
过程与方法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常常采纳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把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由简洁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冗杂方向,培育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洁到冗杂。
教学重点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分。
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类比推理法教学过程与反思★引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2、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21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状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状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进入新课:一、速度: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3、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确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堂教学设计坐标的变化量例1、建立如图坐标系:1)质点1从A运动到B点2)质点2从C运动到D点3)质点3从E运动到F点4)质点4从G运动到H点请写出各点坐标,并求出各个质点的位移。
例2.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以题中所述标记点为参考坐标原点,向西方向为x轴正方向.则质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0=一2 m,第l s末的位置坐标为x1=3 m,第2 s末的位置坐标为x2=1m.这样可以根据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小车在第1s内的位移Δx1=x1- x0=3m一(一2m) =5 m,在第2s内的位移Δx2=x2- x1=1 m一3m=-2m,如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学生讨论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交流与讨论:课件投影图,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1.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汽车沿。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六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x2- 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间讨论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式:xv t ∆=∆.4.单位:国际单位:m /s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称为瞬时速度,通常简称为速度,它是矢量. 2.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
的切线方向. 3.物理意义:它的大小反映了物体此时刻的运动快慢. 4.当时间足够短时,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判断正误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 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 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或位置,每小时 20 km 指的是台风 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8 m/s 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 A 正确.
答案:A
Hale Waihona Puke 2.质点从 A 到 B,可分别沿三条不同路线 s1、s2、s3 到达,所经历时间相同,如果相应的平均速度依次为 v1、 v2、v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动车组列车从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 约为 350 km/h
D.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从郑州到西安正 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
解析:动车组列车总长与路程相比,其长度可以忽略, 可以看作质点,A 选项错误;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 比值,B 选项正确;
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为 505 km,不是位移大小,不 能求出平均速度,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知识点二 瞬时速度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粤教版必修一1.4《物体运动的速度》word教案

1.4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3.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4.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意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二个概念及二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等概念,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内容1.平均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跑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
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① 定义:表达式tsv =-中所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3 粤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3 粤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3 粤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3.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4.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重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二个概念及二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建议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教师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应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3.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4.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重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二个概念及二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建议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教师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应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等概念,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导入二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堂教学设计及程序:教学设计及课堂程序学生主体活动说明/点评一:引人新课提问: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2.初中对速度是如何定义的?1.学生能提出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统一的标准,得出速度的表达式。
2.学生能回忆起公式。
效果较好,比直接给出定义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平均速度1.得出的定义和公式,强调的概念和定义与初中的V形似而神不似,S是位移而非距离。
举例:一学生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分别如何?2.引导学生得出平均速度概念的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3.指出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4.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学生在图上标出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后,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坐标纸计算的两种方法:1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
2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
5.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度能不能描述物体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为瞬时速度的引人做好准备。
1.计算同学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
体会平均速度与初中的速度的区别。
2.引导学生推导1m/s=3.6km/h。
3.学生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
4.在图131坐标纸上标出四个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同桌两同学分工,各算两个的值。
5.学生能很快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虽然得不到答案,但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虽然教师强调了平均速度与初中所学速度不同。
但学生对速度的矢量性理解较困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
此环节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费时,采取两人分工,各算两组的办法。
教材中讨论与交流的最后一问:图中的哪一段描述得比较好?这样问不够严谨,除非特别强调是匀速率运动,教学中回避了这个问题。
三:瞬时速度1.引人: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再次说明平均速1.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各算一个平均速度,然后汇总。
为节省时间,仍采取学生分工最后由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汇总结果的方法。
度不能反映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必须引人一个新的概念———>瞬时速度。
2.进入实验与探究环节,得出四个平均速度后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结合光盘H01113图用无限逼近的思想讨论公式=S/t 中当t→0时,AB→VA,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4.矢量性: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5.初中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思考:以上哪个平均速度能比较接近物体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能得出更准确的数值吗?3.在课本上标出图132中A、B、C、D、E各点的瞬时速度方向。
瞬时速度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不仅设置了讨论与交流环节引人,还让学生进行了实验与探究,意欲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瞬时速度的思想。
但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学中还是增加了向学生介绍无限逼近的思想,课后证明这样学生更好接受。
四:课堂总结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矢量,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分组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全面,但要给他们这种训练的机会,逐渐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暂不提速率概念。
在以后的习题课中补充。
五:巩固练习1.课本P11第2题2.设置一例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评。
1.以问答的形式完成例题12.独立思考完成例2例2:如图,例2(3)的错误率极高,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路程大的位移大。
此题对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很有帮助。
课后反思及感想1.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
2.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
3.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
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
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
课后认为对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掌握第一种方法既直接又快捷。
4.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5.速率的概念暂时不介绍,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板书设计:速度:1.定义: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x v t∆=∆. 4.单位:国际单位:m /s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
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0→∆t 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tsv ∆∆=在0→∆t 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宇宙飞船的横截面积,以的恒定速率航行,当进入有宇宙尘埃的区域时,设在该区域,单位体积内有颗尘埃,每颗尘埃的质量为,若尘埃碰到飞船前是静止的,且碰到飞船后就粘在飞船上,不计其他阻力,为保持飞船匀速航行,飞船发动机的牵引力功率为()A.B.C.snm D.2.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有质量为m的球。
在最低点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小球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轻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
关于轻绳的拉力T和θ角的关系式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确定下列哪个表达式是正确的()A.T=a+3mgsinθ(a为常数)B.T=a+3sinmgθ(a为常数)C.T=a+3mgcosθ(a为常数)D.T=a+3cosmgθ(a为常数)3.在水平地面上O点正上方不同高度的A、B两点分别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如果两小球均落在同一点C上,则两小球()A.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C.落地时的速度方向可能相同D.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可能相同4.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动量P=mv,v为瞬时速度)5.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复杂的环形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环心处有一欧姆线圈,四周是一个环形真空室,真空室外部排列着环向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当欧姆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在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涡旋电场,将真空室中的等离子体加速,从而达到较高的温度.再通过其他方式的进一步加热,就可以达到核聚变的临界温度.同时,环形真空室中的高温等离子体形成等离子体电流,与极向场线圈、环向场线圈共同产生磁场,在真空室区域形成闭合磁笼,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中,有利于核聚变的进行.已知真空室内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托卡马克装置中核聚变的原理和目前核电站中核反应的原理是相同的B.极向场线圈和环向场线圈的主要作用是加热等离子体C.欧姆线圈中通以恒定电流时,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将不能发生核聚变D.为了约束温度为T的等离子体,所需要的磁感应强度B必须正比于温度T6.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A.B.C.D.\7.空中飞椅是游乐场里少年儿童们十分喜爱的娱乐项目,其模型如图所示,顶端转盘上吊着多个座椅,甲、乙两个儿童分别坐在A、B两个吊椅中,当转盘以一定的角速度稳定匀速转动时,连接座椅的钢丝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a、θ。
巳知连接A、B座椅的钢丝绳长度分别为L1、L2,甲、乙两儿童的质量分别为m1、m2,两座椅的质量相等,若a>θ,则一定有A.L1>L2B.L1<L2C.m1>m2D.m1<m28.如图所示,四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1L、2L、3L、4L,其横截面构成一角度为60 的菱形,均通有相等的电流I,菱形中心为O。
1L中电流方向与2L中的相同,与3L、4L中的相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菱形中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为零OLB.菱形中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沿1C.1L所受安培力与3L所受安培力大小不相等D.1L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3L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震惊了全世界。
嫦娥四号展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有光照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电源,其路端电压与干路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板的电动势为2.80VB.随着外电路电阻增大,其内阻逐渐增大C.外电路阻值为1kΩ时电源输出功率约为3.2WD.外电路阻值为1kΩ时电源效率约为36%10.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先将开关S1闭合,稳定后再将开关S2闭合,则()A.S1闭合时,灯A、B都逐渐变亮B.S1闭合时,灯A中无电流通过C.S2闭合时,灯B立即熄灭D.S2闭合时,灯A中电流由b到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如图所示,半径为52r的圆弧BCD与倾角为θ的斜面相切于B点,与水平地面相切于C点,与圆O2轨道相切于D点,圆心O1、O2和D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圆O2的半径为r。
质量为m的质点从斜面上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刚好能在圆O2轨道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A.释放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rB.在C时对轨道压力为215mgC.从圆弧BCD进入圆O2轨道的瞬间,前后向心加速度之比为5:2D.从圆弧BCD进入圆O2轨道的瞬间,前后角速度之比为2:512.如图所示,用粗细均匀、总电阻为r的导线围成一个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闭合线框,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一个水平方向宽度为2L,竖直方向足够长的磁场区域,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