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 第2节 第3课时 Word版含解析
【成才之路】高中化学人教必修2作业:1-1-2

一、选择题1.(2012·楚雄州高一检测)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还原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熔点D.原子半径答案:C点拨:据图可知,碱金属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或升高。
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增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A、B、D符合图像关系;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的熔点逐渐降低,故选C。
2.(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各项比较不正确的是()A.铷与水反应现象与钠相似B.还原性:K>Na>LiC.熔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答案:AD点拨:因铷的密度大于水,反应时沉入水中,故A不正确;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碱金属的金属性递增,即还原性递增,故B正确;从Li→K,熔点逐渐降低,故C正确;从Li→K,还原性递增,相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递增,故D不正确。
3.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增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Na、K、Rb B.F、Cl、BrC.Mg2+、Al3+、Zn2+D.Cl-、Br-、I-答案:AD点拨:B、C项中各物质只有氧化性,故错误;A、D项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满足半径逐渐增大;再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即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D项中我们知道原子氧化性:Cl>Br>I,所以还原性:Cl-<Br-<I-,故D正确。
4.(2012·银川高一检测)砹(At)是卤素中核电荷数最大的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砹为有色固体B.HAt很稳定C.AgAt易溶于水D.砹单质的溶沸点比碘单质的熔沸点低答案:A点拨: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At不稳定,类比氯化银难溶于水知AgAt难溶于水,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故A正确,B、C、D错误。
1成才之路化学必修2全套习题-2-1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电子层比Y原子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电子层的电子数恰好为X原子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X和Y分别是() A.碳和铝B.硅和钠C.硼和氮D.氯和碳【答案】 A2.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之一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对此规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②L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8个③M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18个④N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32个A.只有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 D3.(宁夏银川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9)若短周期元素中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B.3C.5D.6【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X2Y3,则X元素可能是第ⅢA族的B元素和Al元素,Y元素可能是第ⅥA族的O元素和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Al2O3和Al2S3,则B、C项符合,再如N2O3,A项符合;只有D项不符合。
故符合题意的为D项。
【答案】 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1个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存在两种这样的阴、阳离子,其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答案】 C5.下列粒子中,具有还原性的是()【答案】 B6.在下列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解析】四个选项的示意图表示的分别是碳原子、氟原子、钠离子、铝离子。
“氧化性最强”,即得电子的能力最大。
钠原子、铝原子都易失去电子,形成具有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钠离子和铝离子都很难得到电子。
氟原子比碳原子核电荷数大、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由此氟原子比碳原子氧化性强。
成才之路化学必修2全套习题1-3-1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解析】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个方面,A错;B正确,如AlCl3、BeCl2是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C正确,如HCl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D 错,如NH+4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铵盐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A、D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D.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解析】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故A项正确。
阴、阳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它既包括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的静电引力,还包括带相同电荷的粒子(如电子、原子核)间的斥力,故B项错误。
由离子的形成过程易知C项正确,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半径减小,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半径增大。
故D项正确。
【答案】 B3.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B.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C.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D.特别活泼金属元素与特别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答案】 D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答案】 D5.M 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 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Z 的熔点很低B .Z 可以表示为M 2YC .Z 一定易溶于水D .M 形成+2价阳离子【答案】 D6.下列有关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烟B .钠熔化成小球,与氯气缓慢反应,有蓝色火焰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Cl=====点燃NaClD .反应后,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氯离子【答案】 D7.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原子a b c d e f g M 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A.a 和cB .a 和fC .d 和gD .b 和g【答案】 B 、D【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键的成键实质、成键条件,同时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成才之路》2015-2016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末复习提升

如 H—H,Cl—Cl、P—P、
等。
②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如
H—Cl、C—Cl、
等。
对于极性键,根据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之间分布得不均
衡程度的大小进行划分,又细分为弱极性键和强极性键,如弱
极性键:S—O、C—Si;强极性键;F—H、C—F、Si—Cl。
•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 (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x。 • 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
ⅡA族,x=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 ②位于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族~
ⅦA族,x=下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 (2)同周期ⅡA族和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y。 • 第2、3周期元素,y=1; • 第4、5周期元素,y=11; • 第6周期元素,y=25。
• 1.原子组成 •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 (2)原子中三种微粒的三种关系。 • ①数量关系。 • 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 • ②质量关系。 •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 ③电性关系。 • a.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 • b.离子: •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 A.原子半径比较:X<Y<Z<W
• B.X的氢化物沸点一定低于Y的氢化物
• C.Y的氢化物稳定性一定弱于W的氢化物
• D.短周期所有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 【解析】 根据题意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是C;Y、W同主族且 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Y是O,W是S;X、 W质子数之和是Z质子数的2倍,说明Z是Na。 原子半径Z最大,A错误;C的氢化物很多,如
【成才之路】高中化学人教必修2课件:131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2.离子键 (1)离子键的定义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也可以理解 为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用称为离子键 □11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12 由离子键构
□ 成的化合物 13 KCl、MgCl2、CaCl2、ZnSO4、NaOH8 □14 活泼金属 □15 活泼非金属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自主探究 1.离子键形成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提示: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或活泼非金属 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 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答案】 C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变式训练 1.(2013·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NH4Cl 属于离子化合物 D.在离子化合物 CaCl2 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成才之路·化学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共 2 课时)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2015-2016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5·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CO 2 B .NaCl C .CH 4D .H 3PO 4【解析】 A .CO 2只含有共价键,故A 错误;B.NaCl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B 正确;C.CH 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 错误;D.H 3PO 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 错误,此题选B 。
【答案】 B2.(2015·浙江省严州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B .具有较高的熔点C .水溶液能导电D .熔融状态能导电【解析】 A .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都可能溶于水,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B.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具有较高的熔点,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C.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水溶液都有可能导电,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一定含离子键,正确。
【答案】 D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解析】 A 项应为Na +[·×O ····∶H]-B 项应为Na +[·×Cl ····∶]-C 项应为[]+[∶Cl ····∶]-。
【答案】 D4.下列各式用电子式表示的物质的形成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A中KBr的电子式为K+[×·Br∶]-,B中箭头标反了,应为→Na+[]2-Na+,C中CaCl2电子式写错,应为[∶Cl····∶]-Ca2+[·×Cl····∶]-。
【答案】 D5.(2015·河南省南阳方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A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BA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BA2是()A.MgF2B.CaCl2C.K2S D.Na2O【解析】B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设B的最高正价为x,则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为8-x,则x-8+x=6,x=7,可知最高正价为+7价,最低负价为-1价,则为ⅦA族元素,因A元素和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可知B为Cl元素,AB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可知A最外层由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核外各层电子数目分别为2、8、8、2,应为Ca元素,应是CaCl2,选B。
【成才之路】2015-2016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第1课时

人教版 ·必修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②
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
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本章的学习中, 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 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及排布特点;理解元素
素。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②
●自主探究 1.元素周期表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提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
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 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数)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金属、非金属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②
1869年以前,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63种元素,这些元素 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好像互不相干。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y Ivanovich Mendeleev,1834~
1907)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元素及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 究,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
列。
“第二次”是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 列。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②
【成才之路】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6高中化学第二章第1节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5·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一期末)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小于200 nm 的粒子。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硝酸钾溶液【解析】人们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雾、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选D。
【答案】 D2.(2015·湖南省益阳六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解析】A.胶体通常外观是均匀的,故不选A;B.胶体的微粒直径大于半透膜的空隙,不能透过半透膜,故不选B;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C;D.通常胶体是比较稳定的体系,静置后不容易产生沉淀,故不选D。
【答案】 C3.(2015·长沙市望城区高一期末)晚会上,我们看到了灯光产生的各种变幻的光柱,这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气溶胶是一种分散系B.分散质大小在1~100 nm之间C.分散剂是空气中的水珠D.产生光柱属于丁达尔效应【解析】气溶胶分散剂是空气,选C。
【答案】 C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一期末)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
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C.该分子的直径比Na+小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分散质的直径在1 nm~100 nm(1 nm=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1.3×10-9 m在1 nm~100 n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一、选择题1.(2015·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高一下学期期中)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C.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D.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0族,一个Ⅷ族,共16个族16个纵行【解析】A.第Ⅰ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外都是金属元素,A错误;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B错误;C.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正确;D.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0族,一个Ⅷ族,共16个族18个纵行,D错误,答案选C。
【答案】 C2.(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高一阶段考试)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b、e、f位于同一周期,c、d也是同一周期,且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e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B.d元素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C.六种元素中,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D.a、b、c、d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解析】A.假如d、e是ⅤA或ⅥA,NH3、H2O都含有分子间氢键,含有氢键的沸点高,原子半径d<e且同主族,d在e的上周期,则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错误;B.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d的最外层电子数≥4,c、d是同一周期,且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所以d是第二周期的,错误;C.根据B的分析:c、d位于第二周期,a、b、e、f位于第三周期,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a的金属性最强,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c在d的左侧,a、b、e、f位于第三周期,所以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d>c,错误。
【答案】 C3.(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三种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3-与B2-、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元素可组成CAB2和CAB3型化合物B.离子半径:A3->B2->C+C.氢化物稳定性:AH3>H2BD.B的某种单质可用于杀菌消毒【解析】三种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3-与B2-、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这说明A、B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C是金属,且C位于A和B 的下一周期,则A是N,B是O,C是Na。
A.三种元素可组成NaNO2和NaNO3型化合物,A正确;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A3->B2->C+,B正确;C.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N元素,则氢化物稳定性:AH3<H2B,C错误;D.B的某种单质臭氧可用于杀菌消毒,D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4.(2015·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ⅠA族和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因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强C.H2O2、CH3CH3、Cl-、K+中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分别相等D.Na+、Al3+、O2-、F-的半径逐渐减小【解析】A.ⅠA族的氢元素和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ⅠA族除氢之外元素和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因H2SO4而不是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S 的非金属性比C强,错误;C.H2O2、CH3CH3、Cl-、K+中的电子数均为18,质子数分别为18、18、17、19,错误;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按O2-、F-、Na+、Al3+的半径逐渐减小,错误。
【答案】 A5.(2015·浙江省严州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ⅠA族元素,X与Z同主族,3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Y元素位于第2周期B.Y、Z均能与X形成不只一种化合物C.X是ⅤA族元素D.氢化物的稳定性:H n Z>H n X【解析】Y为ⅠA族元素,X与Z同主族,3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S 元素。
A.Y为Na元素,位于第3周期,错误;B.Y与X可形成Na2O或Na2O2,Z 与X可形成SO2或SO3,正确;C.X为O元素,是ⅥA族元素,错误;D.O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错误。
【答案】 B6.(2015·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aB.元素a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C.元素a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D.元素a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解析】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a是第三周期元素,因此a是Si,则b、c、d分别是P、S、N。
则A.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则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弱,A正确;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元素a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B正确;C.元素硅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CO2,因此不会导致“温室效应”,C错误;D.元素硅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7.(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A、B、C、D、E为原子序数相邻且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H n EO m为强酸,则D是位于ⅤA族以后的非金属元素B.若C的最低化合价为-3,则E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EC.A、B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均为碱,则碱性A(OH)n强于B(OH)n+1D.若B为金属,则C一定为金属元素【解析】A、H n EO m为强酸,E可能是第二周期ⅤA族元素N,则D是ⅣA 族元素C,E若是第三周期,E可能是S或Cl,D可能是ⅤA族或ⅥA族或ⅣA族,错误;B、C最低化合价是-3价,则C位于ⅤA族,则E最低价是-1价,氢化物是HE,错误;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排在B左端,A的金属性强于B,则碱性A(OH)n强于B(OH)n+1正确;D.若B为铝,则C为非金属,错误。
【答案】 C8.(2015·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的原子半径在五种原子中最大B.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D.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解析】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氢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应该是氧元素;Z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Z是镁;W与Y同主族,则Y是S,R是氯元素。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镁的原子半径在五种原子中最大,A错误;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则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B正确;C.X与Y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即水和双氧水,C 错误;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因此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D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9.(2015·南昌市第十九高一下学期期中)四种短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Z的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B.X元素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若Y元素存在最高价含氧酸,其酸性比X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弱D.Z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Y和Z是第二周期元素,M和X是第三周期元素。
A.M元素不一定为金属元素,A错误;B.X元素非金属性弱于Z元素,则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B错误;C.若Y元素存在最高价含氧酸,但由于Y的非金属性一定强于X,所以其酸性比X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强,C错误;D.Z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例如HF或H2O2等,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10.(2015·经典习题选萃)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其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39 g Z2Y2中含有的离子数约为1.204×1024C.元素Z、R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的盐一定是正盐D.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X m R【解析】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所以X为H。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只能是,所以Y为O,R为S。
Z、W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Y和R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24,所以Z为Na,W为Al。
Y(O)、Z(Na)、W(Al)三者形成离子的半径关系为O2->Na+>Al3+,A项不正确;Z2Y2为Na2O2,39 gNa2O2中的离子数为39 g78 g/mol×3×6.02×1023mol=9.03×1023,B项不正确;Z(Na)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R(S)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H2SO3,NaOH和H2SO3反应可能生成酸式盐NaHSO3,不一定生成正盐,C项不正确;Y、R同族,Y的非金属性强于R,其氢化物稳定性也比R的氢化物稳定,D项正确。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非金属元素,其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 n+和C(n+1)+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C是两性元素。
D n-、E(n-1)-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