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准入制度及对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启示
谈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制度支持

谈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制度支持摘要:民营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营银行也是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
本文从分析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发展弊端和技术瓶颈,阐述了限制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制约因素,并就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从制度支持角度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民营银行制度制约制度支持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和金融管理理论的逐步发展完善,在近几十年来,民营银行成为了银行系统的新贵,也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的特殊产物。
对民营银行的定义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界定,从产权结构来说,民营银行主要由民营资本参股或者控股;从资产结构来说,民营银行的贷款兑现主要为企业;从公司治理结构来说,民营银行具有现代公司的典型治理结构,以市场化机制来引导经营活动,并且主要由民间资本控股;从经营者身份来说,民营银行主要包括国有民营银行和民有民营银行。
从1879年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到1952年的社会主义大改造,民营银行曾在华夏大地发展了半个世界之久。
自1996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之后,中国的民营银行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
可以看到民营银行的发展和兴衰与国家的金融管理的大政方正息息相关,它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效率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切实关注,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自身进一步完善和治理公司结构、丰富自身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水平、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的银行发展制度规范,我们清晰的看到民营银行的发展仍然桎梏于外部制度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的制度约束分析针对民营银行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本文概述其中最重要的制度约束因素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制约影响。
(一)银行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推出制度尚不完善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从早期的自然人费产权制度发展到现代的法人产权制度,股份制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论文作者:专业: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二О一七年月日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摘要我国成立最早的民营银行当属1996年1月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组建中国民生银行,这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然而后来随着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现今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
发展民营银行不但利于加强中资银行的发展力量,也是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的前进方向!现阶段,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民营银行”并且知道如何发展,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在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即研究如何使我国银行领域出现更多、更强的“民营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银行不仅需要发展,而且还需要成长进步,而现阶段国内很多民营银行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民营银行出发了解其之前的发展过程以及现在状况,努力解决现状,找到一个适合的中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实现其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民营银行;现状;发展;问题AbstractFounded the first private Banks in China is in January 1996 by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set up China minsheng bank, this is the first major by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shareholding commercial bank. Later, with the sweeping into of foreign Banks, however, in a long time, foreign Bank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than the Chinese Banks have some obvi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definition of private Ban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sset structure an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ree. Develop private Bank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ank strength,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further reform.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bank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and know how to develop, now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the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further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s in our country, studying how to make the bank appear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ban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ivate Banks need to develop, need to grow, but 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private Bank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private Banks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esent condition, before trying to solve the status quo, to find a suitable 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bank,to achieve its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goal.Key words:China's private bank;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problem目录1我国民营银行的理论概述及其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若干启示

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若干启示“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是银行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新手段,它以现有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利用Internet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的金融服务。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上银行为作一种新型的客户服务方式迅速成为国际银行界关注的焦点。
跨国银行纷纷发布上银行发展战略,斥巨资完善上银行系统,视上银行为赚钱的机遇、争取市场份额的手段。
目前,这_潮流已席卷到我国,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上银行服务。
本文拟通过介绍国外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发展上银行作些初步的探讨.一、国外上银行的发展情况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
美国安全第﹁络银行(SFNB)从1996年就开始了上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6%一7%的客户使用上银行系统。
目前,国际上提供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 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点、ATM、POS机、银行、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Direct 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Internet 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现举例说明这两种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高效、快速发展的直接银行:德国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年作为Quell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上银行系统。
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
截至1999年底,拥有客户77万,其中使用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万;资产总额38.18亿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的消费贷款。
Entrium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共计370人,依靠和因特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探析

三 、民营 银行 与国有 银行 的互补 发展
我 国民营银 行 的其 资本 控制实 体是 民 营资本 ,民营银行 的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 展 同命 相连 , 其在发展背景 、 经营理念以及 经 营目 标都有着十分相同的共同点 , 因此相对 于国有银行 ,民营银行对于民营企业有着很 高的倾 向性 。对于国有银行 ,其主要的服务 对 象仍然是 国有大型企业 , 对 于民营企业 , 不作 为国有银行 的服务重点。 但是对 于民营 银行 ,由于其与民营企业根 出一系 ,因此其 服 务对象 也主要 面 向私人企业 和 中小 型 民 营企业 ,主要为他们提供优惠 的贷款政策。 因此 ,民营银行 的出现 ,可以说 是填补 了市 场 的空 白,扩大 了整个银行业服务 的范 围, 与 国有银行 的发展存在互补关系 。 在这样 的 条件下 ,民营银行 的出现 ,为整个社会 的经 济发展注入 了一股新鲜 的动力 , 整个社会 的 经济发展都会从 中受益 , 可 以说这是一种共 赢的 “ 帕累托改进” 。
,
关键词 :经济学;金融学;改革 ;民营银行 ;K ̄ 4 4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进入 到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 阶段 ,市场化 的经济 体制带动了民营企业 的发展 , 在近三 十多年 的时间里 , 大量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 出 现 ,并 深入到各行各业 ,在某些行业 已经逐 渐超越国有企业成为行业支柱。与此同时 , 民营银行也悄然而生 , 作为我 国经济发展 的 特殊产物 , 民营企业 的出现是我 国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 , 并且在未来很长 的 段时间里 , 都 将对我 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深远的影 响。但是 ,由于 民营银行 的特殊 性, 导致国内外对于 民营银行的研究都非常 少 ,本文将结合我 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 从经济学和金融学 的角度出发 , 对 民营银行 的发展进行深入 的探析。
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准人制度及对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启示

是美 国银 行的牌照管理执行 “ 双重体制” 。 一 类是 在联
挡受痒数公 2 5 ∞万港币 艇 攀 1 瞽 性贷教姚努.蹯 洒 啦瞠骚 中小 I : 商企业
邦 政府 注册的国民银 行。 国民银行的具体注册审批 机构 为财 政 部的货币监理署 , 所 有的国民银行都是联邦储备银行 的会 员银行 , 必须将存款投保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 F D I C) 。这类 银行 的资产 规模 都在 1 0亿美元 以上 , 实力雄 厚 , 受联邦储备
三是重视对新设立银行的效应评估 。 在决定是否授予新 银行牌照 之前 , 监管部 门会对新设立银行 对本 地区的影响进
行仔 细评估 , 包括 同业竞争情况 、 服务 同质问题 、 银 行功能定 位 等方 面。此外 , 监管 当局还会在新银行 成立 当地的新 闻报 刊上发布通告 , 在通告 期 内, 社 区中的任何居 民都有权对新
一
J 0 港 t 撇 .
存 期 少 3 个
I 1 %( 最搿
银行监管较 为严格 。一类是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州银行 根据各州法律建立 , 在所属各州登记注册 , 领取营业牌照。 州 银 行又分为州注册的会员银行 和州 注册 的非会员银行 。 会员
是 基于经 营范 围划分 的牌照 管理制度适 当放宽 了银
行业准人标准 , 激发 了民间资本 的潜力 。不 同牌照 的认 可机 构要 求的资本金水 平 、 财务、 人力 、 风险 管控能力不 同 , 实现
银 行受州银 行管理部 门和联邦储备体 系监 管 ; 非会员银行受 州银行 管理部门和联 邦存款保 险公 司监管 。
了差别化 的准人标 准 , 满足 了不 同层 次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的需求 , 促使香港银行业 的层次更分 明、 结构更合理 , 确保了
中国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30•【文号】银监发[2016]57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57号各银监局:为落实《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9号)文件精神,做好民营银行持续监管工作,促进民营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科学稳健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审慎监管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快转变职能,明确监管责任,形成规制统一、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的民营银行监管体系,为民营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全程监管、创新监管和协同监管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监管引领,做好沟通协调。
坚持统一监管和差异化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督促民营银行遵守商业银行各项审慎监管要求,根据民营银行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安排。
坚持试点经验和常态化设立相衔接的原则,有效落实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五项原则。
二、明确发展战略(一)特色经营。
民营银行应当确立科学发展方向,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方针,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二)市场定位。
民营银行应当着力开展存、贷、汇等基本业务,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三)创新模式。
鼓励民营银行探索创新“大存小贷”、“个存小贷”等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提高与细分市场金融需求的匹配度。
(四)技术运用。
支持民营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银行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落实审慎经营规则(一)公司治理。
民营银行应当加强自我约束,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建立符合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明晰职责和议事规则。
当代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在推动金融市场多元化、促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代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代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1.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1)数量增长迅速。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17家民营银行开业,覆盖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2)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民营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创新业务领域。
(3)经营业绩良好。
多数民营银行在开业初期实现了盈利,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2. 政策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营银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金融创新等,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当代我国民营银行存在的问题1. 监管政策不完善(1)监管政策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民营银行发展需求。
(2)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漏洞。
2. 人才储备不足(1)民营银行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缺乏专业人才。
(2)内部培训体系不健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3. 业务创新能力不足(1)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2)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 资金实力较弱(1)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
(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政策(1)优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2)制定针对性政策,支持民营银行发展。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
(2)完善内部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
3. 提升业务创新能力(1)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推动业务创新。
(2)开发特色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4. 提高资金实力(1)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总之,当代我国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民营银行自身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监管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创新能力、提高资金实力等措施,推动民营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格莱珉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格莱珉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摘要】格莱珉银行作为国际知名的银行,其成功经验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中国银行业在现有状况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科技创新落后等。
格莱珉银行的管理模式给中国银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灵活性和创新。
科技创新对银行业的意义也被凸显出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合作与竞争共存的重要性也在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体现。
格莱珉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启示,中国银行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强科技创新,合理运用合作与竞争的理念,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格莱珉银行、中国银行业、成功经验、管理模式、科技创新、合作、竞争、启示、发展方向、未来1. 引言1.1 格莱珉银行简介格莱珉银行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业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其它银行树立了榜样。
1.2 中国银行业现状中国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稳健,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中国银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银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
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升,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市场化风险较为突出。
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银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紧迫需求,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
银行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发展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保持稳健发展的动力。
2. 正文2.1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格莱珉银行在客户服务上非常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他们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格莱珉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有效降低了不良资产比例,保障了银行的稳健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准入制度及对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启示
作者:张丽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对美国、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民营银行准入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银行准入民营资本启示
7月5日,国务院发布“金十条”,特别指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通过设立民营银行的方式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民营银行的设立事关地区金融稳定,但我国现行的银行准入制度对民间资本的准入标准、形式、经营范围、风险监控等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应引起重视。
美国、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银行业民间资本进入较早,积累了相关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市场准入制度述评
(一)美国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特点
美国的银行按照其资产总额可以分为平均总资产不超过一亿美元的小型投保银行,平均总资产超过一亿美元的中等规模的投保银行和平均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或更多的大型投保银行三类。
一是美国银行的牌照管理执行“双重体制”。
一类是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
国民银行的具体注册审批机构为财政部的货币监理署,所有的国民银行都是联邦储备银行的会员银行,必须将存款投保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这类银行的资产规模都在10亿美元以上,实力雄厚,受联邦储备银行监管较为严格。
一类是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
州银行根据各州法律建立,在所属各州登记注册,领取营业牌照。
州银行又分为州注册的会员银行和州注册的非会员银行。
会员银行受州银行管理部门和联邦储备体系监管;非会员银行受州银行管理部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
二是重视对新设立银行发起者信誉、资本金水平、盈利前景的考察。
监管当局把行长的人选认为是新银行成败的首要因素,如果发起者信誉不佳,监管当局会建议更换人选或拒绝其申请。
要求新银行的原始股东必须通过股本抵押的方式来规避未来的风险。
通常是提供足够的启动资本(200—1000万美元之间)来支持几年(通常3年),并且要预计出将来能够达到的收益水平。
三是重视对新设立银行的效应评估。
在决定是否授予新银行牌照之前,监管部门会对新设立银行对本地区的影响进行仔细评估,包括同业竞争情况、服务同质问题、银行功能定位等方面。
此外,监管当局还会在新银行成立当地的新闻报刊上发布通告,在通告期内,社区中的任何居民都有权对新银行及其管理层发表意见、看法以及提出召开公众听证会的要求。
(二)香港地区银行业牌照制度及特点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银行业十分发达,其中又以金融三级制的确立最富特色。
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三类机构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是基于经营范围划分的牌照管理制度适当放宽了银行业准入标准,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潜力。
不同牌照的认可机构要求的资本金水平、财务、人力、风险管控能力不同,实现了差别化的准入标准,满足了不同层次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需求,促使香港银行业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合理,确保了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稳健发展。
二是差别化经营和监管有利于竞争与监管质量。
对不同经营范围的银行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对从事广泛业务、对金融业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银行进行较严格的监管,对业务面较窄、对金融业和社会影响较小的银行进行相对宽松的监管,促使香港银行业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合理,确保了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稳健发展。
同时,监管当局定期检查发牌准则,确保准则能适应监管环境的转变,符合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保证监管质量。
(三)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变革经验
一是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制度沿革。
我国台湾地区在金融业放开方面十分谨慎,特别是银行业。
金融业在台湾属于“特许行业”,像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单位的营业执照在1985年之前基本上处于“冻结”状态,台湾当局以垄断的方式控制整个台湾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主体是一系列公营行库。
1987年9月,台湾当局宣布全面开放金融业,允许民间自由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
1990年4月,台湾当局公布《商业银行设立标准》,对民营银行设立标准进行了规定:1.资本金要求高。
注册资本金为100亿新台币,且只能设立总行、5家分行和一个储蓄部。
2.严格控制股权集中度。
规定企业投资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5%,个人持股不得超过5%。
3.严格限制业务范围。
规定新设银行机构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财务结构和健全经营管理。
为强化这一规定,台湾金融监管“当局”还设置了一项政策指标,要求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放款的比率不得低于放款总额的70%。
二是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制度特点及教训。
1.立法先行有积极促进作用。
台湾在整个银行业的民营化改革过程中,立法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法律手段或政府行为对金融制度进行强制性的矫正或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开放速度过快导致无序竞争。
1990年台湾第一次就核准了15家民营银行,使得岛内银行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加;且新设银行金融产品同质性较强,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以致出现无序竞争、银行资产质量恶
化、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贷款率攀升、区域性银行危机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
3.新设银行机构与大集团企业关系过于密切。
设立新银行机构的高门槛倒逼民营银行的发起者求助于大企业,这从一开始就造成了部分民营银行与大企业集团关系过密,最初批准的15家民营银行中只有1家没有大企业或财团背景。
4.未建立相应退出机制。
台湾在审批新的民营银行之前没有设计好退出法规,导致了不合格民营银行退出机制不健全,带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对于那些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台湾金融当局往往采用“概括承受”的办法来挽救,既由央行组织几个比较好的银行,集体参与救援。
但是,如果问题机构较多,或者问题机构规模较大,不良贷款数额较高,采用“概括承受”的处置方法可能将正常金融机构拖垮,最后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二、对我国民营银行准入制度的启示
(一)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循序渐进。
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自由化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台湾教训说明,对银行民营化问题上态度应是积极的,但步骤一定要谨慎。
尤其是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监管水平有待加强和提高的情况下,银行市场准入的过度放开会弱化审慎监管的基础,诱发新的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
一是建议在审批民营银行的过程中应当首先确定有限的牌照数量,然后,公开申请并严格审批。
例如,审批前先宣布,第一次审批5家银行,接受申请之后,从中严格甄选实力最强的5家发放牌照,在运行几年之后根据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再考虑审批第二批,究竟批准多少家银行,要考虑发展现实状况。
二是要考虑到本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过度开放只能对金融体系带来更大冲击。
(二)建立多级银行牌照制,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
针对我国银行业准入门槛高的现状,建议借鉴香港和台湾的做法,一是对现有的银行体系进行强制划分或整合,建立多级银行牌照制,适当降低银行业准入标准。
例如对申请设立的民营银行发放限制性牌照,降低对其注册资本金、人力、财务管理能力的要求,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
二是配合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严格限制其业务范围,解决当前银行信贷投向的结构性矛盾,对各行信贷支持辖区中小企业设定考核指标。
例如,对持限制牌照的民营银行,规定新增贷款的70%必须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民营银行申请增设分支机构时,将是否达标将作为准入的重要审核依据,同时银行也应就其如何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或农村信贷需要做出说明。
(三)坚持“立法先行”,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
台湾采取“立法先行”的形式就是运用法律所拥有的最终解释权,在意识形态上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打开道路,起到减少各垄断利益集团的抵抗以及降低制度改革的摩擦成本的作用。
建议修订完善《商业银行法》,对民营银行的设立增设专门章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民营银行退出机制,及时清退不合格的民营银行,防范道德风险,保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扩大审批参考事项范围,严守金融稳定底线。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事关地方经济稳定全局,如若管控不当易导致系统性风险。
建议合理运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扩大民营银行设立审批事项范围,全面掌握相关各方信息,充分了解银行出资人的相关情况以及新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监管工作。
可借鉴美国做法,一是重视对新设银行资质的考察,如资本
金要求、发起人信誉、人力财务管控能力等。
二是对新设银行进入该地区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估,如同业竞争情况、功能定位区分等方面。
同时监管机构要定期调整发牌准则,适应监管环境转变的需要,保证进入民营银行内部的资金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9
[2] 王晓明《美国银行监管》 [M]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8
[3] 杨海珍李依婷石勇《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监管体系研究及经验借鉴》 [J]《管理评论》 2006.8
[4] 熊继洲《台湾民营银行的监管及启示》 [J]《上海金融》 2003.7
[5] 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