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常识:五代十国名将列表及简介

合集下载

五代十国冷知识

五代十国冷知识

五代十国冷知识
1.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十国之间不断的战争
和血腥斗争。

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楚、唐、后蜀、前蜀、闽、南吴、荆南。

3.五代十国时期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李克用、孟知祥、刘知远、李煜、李存勖等等。

4.十国时期南唐王室自称为“汉室”,自认为是延续汉朝的正统。

5.吴越王钱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国王,他在位期间,不仅使国家繁荣
昌盛,还在国内外交往中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尊重。

6.胡蒙是后周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不仅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府,
而且还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7.南方的十国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比北方的五代国家更
为出色,如南唐诗人李清照、南汉书法家怀素等。

8.楚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最短寿的国家,只存在了五年,但在这五年里,它的军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贡献。

9.唐朝在五代十国时期重新被建立了两次,第一次是后唐,第二次是
后蜀。

10.在五代十国时期,随着战争不断加剧,很多地区的人口锐减,甚
至有些地方成为了“无人区”,导致许多城市被废弃。

五代十国的名将

五代十国的名将
唐 边镐:刺史,武安军节度使。
留从效:唐 节度使,晋江王。
王晏:汉 建雄节度使。周 武宁军节度使。
韩令坤:周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宋 成德军节度使。
谭全播:梁 节度使。后任吴国右威卫将军。
唐 邓进忠:岳州刺史。
张全义:梁 魏王。唐 齐王。
唐 郭崇韬:招讨使。
唐 吴漳:刺史,山南节度使。
唐 王彦章(王铁枪):封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
唐 王晏球:归德节度使兼背面招讨副使。
晋 吴峦:复州防御使。
汉 王峻:监军。平卢节度使。
王景:周代时任凤翔节度使,护国军。
乾宁三年(896年),王潮升威武军节度使,同年病重。按当时惯例,州郡长官为世袭制,而王潮以大业为重,舍弃自己的4个儿子和大弟审邽,将政权传给德才兼备的小弟王审知。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王潮病逝。 王潮兄弟自中原南下,带来大批族人,所以至今仍被不少福建、台湾王姓家族奉为始祖.
唐 刘旻:任讨捕将。
五代十国的名将
梁 刘隐:任节度使,封南海王.
刘隐,其祖安仁,上蔡人也,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父谦,为广州牙将。唐乾符五年,黄巢攻破广州,去略湖、湘间,广州表谦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以御梧、桂以西。岁余,有兵万人,战舰百余艘。谦三子,曰隐、台、岩。 谦卒,广州表隐代谦封州刺史。乾宁中,节度使刘崇龟死,嗣薛王知柔代为帅,行至湖南,广州将卢琚、覃?作乱,知柔不敢进。隐以封州兵攻杀琚、?,迎知柔,知柔辟隐行军司马。其后徐彦若代知柔,表隐节度副使,委以军政。彦若卒,军中推隐为留后。天祐二年,拜隐节度使。梁开平元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二年,兼静海军节度、安南都护。三年,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南平王。 隐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遂有南海。隐复好贤士。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学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乱往;衡德裕之孙,唐右补阙,以奉使往。皆辟置幕府,待以宾客。杰善星历,唐司农少卿,因避乱往,隐数问以灾变,杰耻以星术事人,常称疾不起,隐亦客之。洞潜初为邕管巡官,秩满客南海,隐常师事之,后以为节度副使,及?僭号,为陈吉凶礼法。为国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数人焉。 乾化元年,进封隐南海王。是岁卒,年三十八。弟?立。

中国历代名将大全(完整版)

中国历代名将大全(完整版)

中国历代名将大全(完整版)孙武先秦31人吕尚:兵家之祖姜太公,主要是作为谋臣,而且事迹多不可考;郑庄公姬寤生:春秋第一小霸主,作为诸侯,自然不能入榜;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夫差、勾践、晋悼公:春秋霸主;赵鞅(简子)、赵毋恤(襄子)、赵武灵王:赵国历史上的家主、诸侯;管仲、商鞅、范增、尉缭:辅佐诸侯或者帝王的谋臣军师;嬴政、项羽:千古一帝与千古一霸,不能入名将榜;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军事家,贡献了古代第一部兵书《司马法》的大部分思想,但没有带兵打仗的具体战绩记载。

伍员(伍子胥):原楚国贵族,后带吴兵伐楚,鞭楚王尸;但伐楚之战有力者为孙武;荀林父:晋国贵族,颇有战功;庞涓:战国时魏国将领,妒贤嫉能,屡战屡败,身死名毁,却成就了孙膑之名。

田忌:齐军统帅,与魏征战,尝多胜绩;然大功应归于孙膑。

甘茂、王贲、蒙鹜、蒙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为秦国攻城拔寨,但战绩不显,声名不著;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曾率五国大兵伐秦;率五国大兵而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名气大,场面大,战果却相当不堪;乐羊:战国时魏国将领,取中山;名气太小;章邯:秦朝将领,在项羽手下屡战屡败,最后投降。

两汉50人刘邦、刘彻、刘秀:刘家几代雄主;张良、陈平:绝代军师;英布、彭越:前汉猛将;灌婴、周勃、樊哙:前汉初开国功臣,然战绩多从韩信出征而得,未见其名将风采;李陵:李广之孙,带五千兵而直捣匈奴王庭,智勇兼备,奈何时运不济,实乃过早凋零的名将之花;李广利:前汉大将,多次带兵出击匈奴,但战绩不行,后因汉武帝诛其全家而投降匈奴;冯奉世:前汉后期靖边将领,曾带多国兵剿灭莎车国、平定陇西羌人叛乱;樊崇:前汉末年赤眉军领袖之一;后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人: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坚镡、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汉开国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与岑彭、冯异相比,未曾率领方面大军作战,战绩不显;窦融、来歙、王常:后汉开国将领;窦固、耿秉、耿恭:后汉抗击匈奴将领;段颎:后汉护羌将军,多次击破西羌;勇有余而谋略不显;张奂:草圣张芝的父亲,后汉靖边将领,纵横西域、东北等地;朱俊、皇甫嵩:扑灭黄巾起义的后汉将领。

五代十国26猛将:一位号铁枪王,一位号第一枪,一位勇比李元霸

五代十国26猛将:一位号铁枪王,一位号第一枪,一位勇比李元霸

五代十国26猛将:一位号铁枪王,一位号第一枪,一位勇比李元霸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之际一个非常混乱的历史时期,此时地方割据,节度使各自为政,战事频发,争斗不断。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骁勇善战的猛将,被时人叹为战神。

26、景延广。

五代时期的神射手,精于箭术,臂力过人,朱友诲谋反后,为躲避灾难逃走,后为王彦章闸下,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身上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25、李嗣恩。

晋王李克用养子,颇能骑射,曾于大败刘鄩于莘县,功迁代州刺史、石岭关已北都知兵马使、振武节度使,卒于太原。

24、李存璋。

晋王李克用养子。

破黄巢、攻夹城、战柏乡,功迁大同节度使。

天祐十九年,以疾卒。

23、李存审。

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极品。

一生征战,受伤百余次,“破骨出镞者凡百余”他用从身上取出的箭头告诫后代,今日富贵来之不易,要努力有所作为。

22、李存贤。

李克用养子,是一位摔跤高手,随李克用多立战功。

曾与庄宗在籓邸私下摔跤,庄宗觉得自己能摔,说:“你如果胜了,就赏你一郡。

”结果李存贤胜,做了蔚州刺史。

后因契丹进犯,忧劳成疾而死。

21、石敬瑭。

曾在李嗣源手下担任河东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

曾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其勇由此而名声远扬。

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李存勖冒险出战,石敬瑭率领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后石敬瑭建立后晋,成了儿皇帝,留下千古骂名。

20、刘知远。

擅使一口金刀,号“金刀王”,文武双全,勇贯三军。

作战勇敢,曾救过石敬瑭,被石视为亲信大将。

19、王彦童。

铁枪将王彦章的弟弟,较为勇猛。

曾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李克用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竟当场吓得吐血身亡。

18、庞师古。

使一对流星锤,勇猛过人。

朱温被刘知远杀败围困后,庞师古单人独骑杀入重围,救出朱温。

17、李存信。

唐朝末年河东镇将领,李克用养子。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慕容延钊 (908~964)慕容延钊,字化龙,生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或贞明二年( 916年),卒于北宋乾德元年( 964年),太原(分属山西)人,北宋初军事将领。

慕容延钊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史。

慕容延钊在少年时代就以勇敢干练闻声,后汉时他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

郭威代汉建周后,他被补为......[详细]•江为约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族子,避乱家建阳。

(《文献通考》作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隐帝乾祐末前后在世。

游卢山,师陈贶为诗,居二十年。

南唐后主南迁,见其题白鹿寺诗,曰:“此人大是富贵家。

”。

一说乃中主李璟见其题白鹿寺之“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一句而......[详细]•蒯鳌蒯鳌,生卒年不详,宣城人。

南唐后主时擢进士第。

家林按:《江西通志》称蒯鳌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误。

鳌少亦无赖,尝与卢绛、诸葛瀇为友,号庐山三害。

后颇改过,以廉直自励,笃志于学,读书白鹿洞,为学精敏。

后主初期(宋太祖乾德(963—967)年间),入庐阜读书,卒业太学。

善属文,有才思。

南唐承唐末文体纤丽......[详细]•姚顗 (865~940)姚顗(865~940年),字伯真,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好学上进,仁恕敦厚,终无喜怒,长相蠢笨,不修边幅。

所以,不为人们重视。

唯独兵部侍郎司空图见了,认为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姚顗在唐朝末年考中进士。

后梁贞明年间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中书舍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详细]•潘佑潘佑,幽州人。

南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

在南唐时期,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借鉴《周礼》古经实行变法,变法很快失败,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

通过发掘考察李觏、王安石的有关作品,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发展......[详细]•刘华 (896~930)明惠皇后(896年-930年),本名刘华,字德秀,封州贺水县人,是南汉追尊襄帝刘隐的次女,母亲是严夫人。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介绍•孟昶 (919~965)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别名孟仁赞、孟保元,外号孟府郎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国强民富,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与民休息。

儒家的经典,孟昶刊刻了“十一经”,在唐朝时“九经”基础上,排除唐文宗所增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收入《孟子》,奠定《孟子》的“四书......[详细]•敬翔 (?~923)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历任后梁崇政院院使、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等职,是后梁太祖朱温的谋臣。

敬翔从小好学,善写檄文,应用敏捷,在唐僖宗乾符年间应试不中,乃东出潼关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投靠同乡汴州观察支使王发。

王却很久没有向朱温推荐敬翔,他就为人作笺传于军......[详细]•王延翰 (?~927)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长子,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926年—927年在位。

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

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

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

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

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详细]•刘仁恭 (?~914)刘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卢龙节度使。

本为原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旗下将领,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在卢龙攻易州的一场战役中,以挖地道进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军中号曰“刘窟头”。

后遭其子刘守光所废。

刘守光败于后唐李存勖,仁恭亦被擒处死。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当时的卢龙节......[详细]•周世宗柴荣 (921~959)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柴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恢复中原经济;东征西讨,奠定统一基础;北伐契丹,收复二州三关;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

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

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

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

至此唐朝完全灭亡。

由此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

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自称帝。

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取代了唐朝的统治。

当时,朱温在皇宫内大摆宴席,邀请皇族国戚们狂饮,以庆贺他登基。

亲王们酒酣耳热之际,便赌博嬉戏起来。

这时,喝得醉熏熏的朱温之兄朱全昱突然起身,把赌博用的骰子扔到盆里,骰子迸散,众人失惊。

朱全昱对着朱温大呼道:“朱三!你原不过是砀(音“当”)山的一个小老百姓,趁天下大乱,跟着黄巢造反。

唐朝皇帝待你不薄,用你为四镇节度使,你也够富贵了,为何你还要灭了他李氏三百年江山,自己称王称朕。

我可不忍我们朱家大族日后被血洗呀!你们还博啥子戏呀!”这番话,说得朱温好窝火,可这是大哥喊着弟弟的乳名使酒骂座,还能把他咋地呢!宴席只好不欢而散了。

朱温是砀山(今安徽砀山)人。

父祖都是私塾。

因父亲早亡,幼时随母给地主做佣工,长大后不事生业,以雄武自负,在乡里口碑极差。

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任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称帝后改名为晃)。

后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被封为梁王。

随着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朱温逐渐萌生了取代唐朝的野心。

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从开封迁都洛阳,随即派人杀昭宗,立昭宗子李柷(音“处”)为帝,即唐哀帝。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评述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评述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评述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变动频繁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豪杰辈出、才子佳人云集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我们能看到许多优秀的历史名人,他们或是做出了非凡的政治贡献,或是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文艺作品,或是开创了某一领域的前沿思想。

在这里我将评述几位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探寻他们的卓越之处和其背后的人生故事。

一、李光弼:抗辽名将李光弼,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抗辽名将,在北汉作战期间,曾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奇袭契丹的骑兵营,将六千契丹铁骑全歼,替北汉解了大难。

李光弼有一个不起眼的出身,他的父亲是一名低级的朝廷官员。

但他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机遇,逐渐成为了当时五代十国中有名的将领。

而在他做出辉煌战斗贡献之后,他还获得了晋王李克用的赏识,并成为了其手下的第一大将。

然而,命运的转折让李光弼的最后一段人生变得有些悲剧。

在晋王李克用失败之后,李光弼被俘,并遭到李存勖的处死。

但这并没有掩盖他的功绩,正是他的英勇顽强,为国家捍卫了一片领土,他的名字也流传至今。

二、陆游:元祐文人陆游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

陆游自幼喜好读书,而在元祐年间,他成为了皇宫中的一名文人,曾经几次被召见,同皇帝进行了文学交流。

但同时,他也非常关注国家的政治变化,深感当时时局动荡,于是他决定放弃官场生涯,寄情于诗文创作之中。

陆游的文学成就是非凡的,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风格独特,又充满了激情,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宋诗三百首”之一。

除了文学创作,陆游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为人正直,他常常在文艺创作中表现对社会的不满,对腐败官员不屑一顾。

他多次在朝庭上直言不讳,甚至因此招致了皇帝的不满。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敢于说出心中的不良情绪,以催促社会进步。

三、蔡京:昏庸之君如果只谈论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那么蔡京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常识:五代十国名将列表及简介
对于五代十国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五代十国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的武将帮手们。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五代十国名将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五代十国的那些名将。

高三历史常识:五代十国名将列表及简介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
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

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

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

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进长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为白袍将军史敬思之子,雁门人,擅使一口花刀,在与王彦章大战二百合后,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为后梁大将,威震五代各国。

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

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

4、高思继:“白马银枪”高思继,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

在与王彦章的战斗中,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遂使回马枪杀之。

5、刘知远:为后汉王,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嵩。

刘知远擅使一口金刀,号“金刀王”,文
武双全,勇贯三军。

刘知远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

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