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2. 《小石潭记》中描述的石潭位于哪个地区?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蜀地3. 根据《小石潭记》,作者在石潭中发现了哪些自然景观?A. 瀑布和深潭B. 古树和怪石C. 清泉和小鱼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是_________的景象。

5. 文中提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些描写体现了石潭周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论述题8. 论述《小石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六、阅读理解题9.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小石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象,并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答案:1. C2. D3. D4. 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5. 植被茂密,生机勃勃6. 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是既惊奇又愉悦,体验是宁静与和谐。

7. 向西南方向望去,石潭的轮廓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8. 作者在《小石潭记》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9. 作者在文中从对石潭的好奇和欣赏,到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变。

10. 作文题答案略。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作为示例。

]。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小题2】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D.然胡不已乎(《公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答案:【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小题2】B【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

“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

小石潭记练习题_与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_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阅读训练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梁攦(11: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U):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 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汉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 、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练习题 (2)

小石潭记练习题 (2)

小石潭记练习题前言近日闲来无事,笔者忍不住回忆起少年时与伙伴们一起到小石潭游玩的情景。

小石潭位于我家乡的一个偏僻的山坳中,水清如镜,环境幽静,自然景色美不胜收。

以下是我对小石潭的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

题目1.小石潭的位置在哪里?简要描述一下小石潭的地理环境。

2.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要描绘一下小石潭的景色。

3.在小石潭游玩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回忆吗?请描述一下。

4.除了自然景观,小石潭还有什么特色的文化元素吗?请描述一下。

5.请写一篇小石潭的游记,包括你的旅程、游玩的感受、特色景点等内容。

正文1. 小石潭的位置和地理环境小石潭位于我家乡的一个偏僻的山坳中,距离县城约十公里。

它的周围被群山环绕,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空气清新。

潭水来源于山上的泉水,潭水清澈见底,闪着晶莹的光芒。

2. 小石潭的景色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

潭水宛如一面镜子,湛蓝的天空和青翠的山峦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四周的山峦上盛开着各种花朵,芳香四溢,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除了山水之美,小石潭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和各种小动物,使整个环境更加生动活泼。

3. 游玩小石潭的感受和回忆每次来到小石潭,我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站在潭边,凉风拂面,耳边只有鸟儿的鸣叫声和水流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小石潭边划船,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

还有一次,我们在潭边烧烤,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吃着美味的食物,开心地聊天笑声不断。

4. 小石潭的文化元素小石潭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些特色的文化元素。

当地居民在小石潭附近修建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中供奉着当地的土地神。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地居民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祭祀活动和表演,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5. 小石潭的游记第一天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计划了一次探险之旅,选择了小石潭作为目的地。

我们一早出发,沿着山路向小石潭前进。

途中我们欣赏到了壮丽的山峦和迷人的风景。

小石潭记精细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精细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篁()竹清洌()佁()然为坻()翕()忽怆()为屿()为堪()幽邃()俶()尔差 ( )互2、解释加点字。

①下.见()小潭②隔篁竹..()..()③如鸣佩环④心乐.之()⑤水尤.()清冽..()⑥近.岸()⑦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⑧参差..()⑨潭中鱼可.()百许.()头。

..()披拂⑩无所依.()⑾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⑿佁然..()..()远逝⒀往来翕忽..()不动;俶尔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⒂犬牙..()⒃凄.()神寒.()骨..()差互⒄悄怆..()幽邃.()(18)其境过清.()(19)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0)隶()而从()者三、一词多义。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4)以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5)而潭西南而望记之而去隶而从者(6)其其岸势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7)为为坻全石以为底(8)之心乐之全石以为底(9)差参差犬牙差互(10)从从小丘隶而从者(11)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四、词类活用。

1.心乐之2.从小丘西行3.日光下彻4.斗折蛇行5.犬牙差互五.判断句式。

1.心乐之()2.斗折蛇行()3日光下彻(). 4.坐潭上()5.如鸣佩环()6.全石以为底()7.卷石底以出()六、翻译下列句子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从小丘西行②鱼可百许头③以其境过清④斗折蛇行⑤悄怆幽邃
⑥伐.竹取道⑦佁.然不动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⑨以.其境过清.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清寒骨,悄怆幽邃。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⑥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流漂荡
B、闻水声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非丝非竹.B.如鸣珮环.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长烟一空.D.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四、问答题
1、文意理解:
(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再写到“”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心境。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不清的主要原因是:
3、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①静态:
②动态:
4、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
5、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出下列句式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5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蛇:_____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_____ 寒:_____
(4)阁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
(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不同用法(6分)
(1)全石以为.底为:_____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为:_____
(2)全石以.为底以:_____
卷石底以.出以:_____
以.其境过清以: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
不可.知其源可:_____
3.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6分)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