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三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节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
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
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高中生物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浙科版必修3

一
二
三
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包括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 病。
一
二
三
三、艾滋病
1.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 2.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 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 接触或空气途径(如打喷嚏、咳嗽) 传播。HIV 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 食物、握手或马桶座传播。 3.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淋巴 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在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 DNA, 并整合到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 DNA 中原属于抗原,但它有个体差异性。
2.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但它产生的抗体的分布部位不同于体 液免疫,它只是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3.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时才会发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点二 艾滋病
●问题导引● 防艾大使和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这样会不会感染上艾滋病? 提示:不会。 艾滋病通过母婴、 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一般接触不会传染。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致病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是一种 RNA 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 合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其遗传物质是 RNA。 2.致病过程 HIV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DNA 辅助性 T 淋 免疫功能下降
巴细胞的 DNA 中 新的 HIV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3.传播途径 (1)性接触。(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能举例说出免疫 功能的异常反应。 2.了解过敏反应和常见 的致敏原。 3.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 毒及其对人体免疫系统 的影响。 4.阐述艾滋病的流行和 预防措施。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浙科版必修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
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8课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8课时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考要求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 ①过敏反应过程致敏原: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青霉素、蜂毒等 ↓引起过敏反应: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免疫应答的现象 ②过敏反应的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③特点:速发型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甚至导致死亡(如青霉素等)。
(2)自身免疫病:某种情况下,病人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这便是自身免疫病。
思考 (1)致敏原与抗原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
(2)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答案 这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是对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探究——比较异同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例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答案 C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效应B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例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B.过敏反应分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类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较强烈答案 C解析B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项错误。
二、艾滋病1.病原体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3.艾滋病的致病机理4.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危害:免疫功能严重衰退;易被感染且无法控制;往往身体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从症状出现起,预期寿命只有1~3年。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教学设计

2、食入型致敏原:主要有鱼、肉、虾、蛋、防腐剂、香料等,以海产品和牛奶为主。年龄越小越敏感。
老师身边就有朋友对海鲜过敏,虽然很想吃,大家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吃就不要贪恋一时的美味。有些严重的可能要了你的小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如: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事例:风湿性心脏病
设计意图:通过对过敏反应的事例,解释过敏反应症状以及原理,对于过敏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以致用。介绍自身免疫的现象以及例子。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过敏反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致敏原可能是那些?
【学生活动】
预设:花粉、海鲜、芒果等吧!
【教师活动】
我们看一下XX同学的回答是否完整。
PPT展示
过敏反应的致敏原
1、吸入型致敏原:花粉、尘埃、霉菌、化学物质等,春季以树类花粉为主,秋季以花草花粉为主,梅雨季节以霉菌为主。尘埃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免疫功能异常的反应。
2、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3、讨论艾滋病流行和防御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
【能力目标】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减退实例——艾滋病
【自学评价】 1.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 写 AIDS,它是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而引起
的。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性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与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吸附 →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1)HIV合成,即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 下,合成病毒DNA,整合到人的DNA分子上,因此可长期潜 伏。病毒DNA又可转录生成病毒RNA,还可经翻译生成病毒 蛋白质。 (2)HIV组装,即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3)HIV主要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辅助性T淋巴细 胞大量减少,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体免疫能 力全部丧失。
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 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 B.后天获得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解析:巨噬细胞的作用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并清除,发挥 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A
2.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浆细胞参与的是(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D.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答案:C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情
境
导
入
课 程 标 准
学
习
目
标
1.说出免疫功能的
异常反应。 2.说出引发艾滋 关注艾 滋病的 流行和 预防。 一个过敏体质的人体内的免疫系 统异常表现 病的病毒及对人体 免疫系统的影响。 3.讨论艾滋病的 流行和预防措施,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案

荣怀学校高二学案生物必修3 第三章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命题人:金永芳一、旧知回顾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性免疫的关系。
项目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作用方式相互关系二、新知导学1、免疫应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类型: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A.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思考: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过敏反应(变态反应)(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4)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人受到过敏原刺激后,都会发生过敏反应吗?课堂反馈: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HIV 病毒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逆转录酶作用互补DNA(前病毒)长期潜伏辅助性T淋巴细胞激活复制新的HIV病毒循环往复,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2.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 B.结核杆菌 C.花粉 D.某些海鲜产品3.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免疫反应过高过强引起的是()A、支气管哮喘B、荨麻疹C、风湿性心脏病D、癌症4.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相同的是()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B.免疫系统的减退反应(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此类是与生俱来的,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容易致病甚至死亡。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3.3 教学设计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浙科)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的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是在学习第一、二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让学生了解两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本节教学可按下面的思路设计: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②通过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现象,引入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学习。
③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从而引出人类要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
2.关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能清晰表达观点,合理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模型构建,能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有机的、辩证的免疫观;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联系实际,提高健康生活、防范疾病的意识。
【教学重点】过敏反应、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过敏反应和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正常人眼睛中的晶状体蛋白无法进入血液,当患者的晶状体破裂之后,必须将损伤眼睛的晶状体立即摘除,否则当破裂晶状体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人的血液之后,就成为机体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攻击正常眼中的晶状体蛋白。
为何人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也起作用,造成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学生:讨论思考。
【讲授新课】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机体把不该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对象当成抗原进行免疫,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好不好呢?学生:讨论并试回答。
教师:师生互动后归纳出,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除那些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及周边的人群中都有那些过敏症状吗?学生:积极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科版必修三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导学诱思
1.过敏反应
(1)概念: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应答。
这种情况就是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致敏原。
(2)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思考: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
提示:这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是对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2.自身免疫病
(1)原因:自身的某结构物质与某抗原物质相似。
(2)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
(1)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2)例: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引起的。
①抗原:HIV。
②存在:血液、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③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④HIV的结构:遗传物质两条RNA,有逆转录酶。
⑤侵染特性:主要侵入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衰退。
思考:你知道有一种“借刀杀人”的病毒是什么吗?
提示:是艾滋病病毒HIV。
HIV摧毁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力。
这时,各种病原体的侵入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人却无法抵抗,导致死亡
合作探究
探究一: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题1】2008全国理综卷Ⅱ,4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解析:
病毒的增殖离不开活的生物细胞,其遗传物质位于病毒的内部,由衣壳包被着;不能在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必须在活体培养基上才能生存;外源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酿脓链球菌)可引起自身免疾病。
答案:D
领悟
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是过敏原二次刺激引起的反应;自身免疫病是自身结构与抗原决定簇结构相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例题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是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处。
答案:B
课堂反馈
1.(经典回放)(多选)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酿脓链球菌与正常心肌细胞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类似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并不是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抗原作用于机体组织造成的。
答案:CD
2.2008海南卷,12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解析: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同时起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使该抗原凝集失去感染力,被吞噬细胞消化。
当该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
过敏反应是过敏原二次刺激时产生反应。
答案:C
3.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免疫失调症是免疫功能过强或过低造成的,不是遗传病。
答案:B
4.某人因骨折需植入一颗钢钉固定断骨,正确的叙述是()
A.抗体将会和它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将其腐蚀
B.人体内相应的吞噬细胞会将它吞噬掉
C.此钢钉不能成为抗原
D.钢钉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会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钢钉不是大分子物质,不具抗原特异性。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