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
高中生物 2.3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浙科版高中必修3生物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一、选择题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化学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化学递质都是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有的激素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有的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酶在细胞内、细胞外都发挥作用。
激素中有些属于蛋白质,有的属于脂质如性激素。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化学递质包括乙酰胆碱等多种物质。
激素、化学递质发挥作用后都失去活性,酶发挥作用后仍保留活性。
答案:C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脑功能增强,第二性征出现,女生月经初潮,男生出现遗精等。
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激素主要有(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④解析:明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答案:D3.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
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A、B、C三组兔子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解析: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
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
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
答案:D4.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α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当血糖处于低浓度状态时,可直接刺激胰岛α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1~5 BBAAD 6~8ADC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 (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 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单元练习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全部死亡。
第四章第一节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6.A 7.D 8.C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第二节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2)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 8、下降增加上升 9~12BABD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1~5BDADD 6~10BACCC11、(1)N=(M*n)/m (2)144 高(3)8/9(32/36)(4):112(1)1605(3)见下图“J”形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第五章第二节1~5CDDCB 6~8DAD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第四节1、D2、C3、B4、250~800mm5、D6、不足150mm 大于7、C第五节1~5ADCDB8、次生演替不一定。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系统》精品专题课后练习[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精品专题课后练习[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精品专题课后练习【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一只正在发育的桃子被虫蛀了,结果桃子停止了生长,这说明虫蛀的部位是()A.种子【答案】A【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解析】试题分析:果实的过程中,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正在发育的桃子被虫蛀而停止生长,说明被虫蛀的是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的能力。
B.外果皮 C.中果皮 D.内果皮2.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答案】A【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解析】试题分析: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由于反馈调节,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合成与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A正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B错误。
碘及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没有关系,C错误。
碘及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没有关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3.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灭活?①溶菌酶② 促胰液素③抗天花病毒抗体④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⑤ 钾离子载体 A.①②③【答案】B【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解析】试题分析:①溶菌酶是一种酶,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变化;②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激素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③抗天花病毒抗体与天花病毒(抗原)结合后就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分解;⑤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不会灭活。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题答案

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激素调节1 错。
【解释】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的化学调节。
2 错。
【解释】“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这是达尔文父子实验后的推论,不是结论。
6 错。
【解释】温特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单侧光,不存在植物向光弯曲的现象。
7 错。
【解释】琼脂块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可能存在主动转运现象,苗尖端的生长素是通过扩散进入琼脂块。
8 错。
【解释】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生物化学家和化学家们确定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9 错。
【解释】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不是全部都是。
10 错。
【解释】感受到外界刺激的不是植物的所有部位,而是植物的特定部位。
14错。
【解释】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所以两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5 错。
【解释】相同生根效果,2,4-D浓度可能不相同,如生长素作用曲线的两侧平行点所对应的浓度体现出就是效果相同,浓度不同。
16 错。
【解释】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自变量只有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其它的都是控制变量,要以相同的时间来浸泡,如果再用不同的时间长短去浸泡,就会存在着两个变量,实验就无法验证。
17 错。
【解释】生长素会体现两重性,其他的植物激素不一定。
18 错。
【解释】在实验中,“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这句话是对的,“细胞分裂素太多,只长根不长茎叶”这句话是错的,改为“细胞分裂素太多,只长茎叶不长根”,“当两者不多时,则愈伤组织继续生长,不发生分化”这句话是对的。
19 错。
【解释】乙烯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会促进果实的发育。
“乙烯能对抗生长素的作用”这句话是对的。
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

上接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1)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空间配置格局集群分布种内竞争随机 8.D
9.(1)中年以前死亡率极低低强高人和象等 (2)50% (3)幼体昆虫、鱼和青蛙等
10.D 11.C 12.(1)D (2)B、C (3)C (4)乙稳定甲增长
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S”形 3 受食物(或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 (2)藻类的光合作用
(3)正相关关系。
前者为后者提供有机物。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全部)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编辑者:康梅 2010-11-11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基础题答案:P6 1.C 2.B 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基础题答案:P11 1.D 2.C 3.D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拓展题:P11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基础题:P22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P22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
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
(整理)浙科版生物必修三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难点【知识体系】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1、激素量少,但发挥的作用大。
植物激素:由一定部位动物激素:内分泌腺2、产生特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向性运动的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
2、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研究光照对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曲生长胚芽鞘对光刺激敏感的部位是:尖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直立生长,又不弯曲,说明:尖端决定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达尔文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在顶端喷洒生长素:生长、不弯曲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并且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因为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故取名生长素。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对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使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生长素促进生长2、植物的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3、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重力作用背地一侧生长素少(A、C)茎→生长慢根→生长快向地一侧生长素多(B、D)茎→生长快根→受到抑制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
【历年真题解析】1.(08山东卷)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2022年(有答案)浙科版必修3课后练习(3)

2022年(有答案)浙科版必修3课后练习(3)1. 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是由于()A.体液大量损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说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怎样抵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
请你思考并回答:内分泌系统是怎样调节甲状腺素的分泌的?并将你的回答绘成示意图。
人接种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和抗体的化学性质分别是()A.浆细胞、多糖B.浆细胞、蛋白质C.效应T细胞、多糖D.效应T细胞、蛋白质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B.抗体存在于体液(主要是血浆)中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D.抗体不能消灭已经进入宿主细胞内的病原体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儿童受脊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A.非特异性自然免疫B.非特异性人工免疫C.特异性自然免疫D.特异性人工免疫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________免疫过程示意图。
(2)图中⑤表示________细胞。
(3)图中③表示________过程。
(4)图中④表示________过程。
某人得了细菌性疾病,如表显示了该患者在生病期间体温和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
请根据下表的数据回答问题:(1)将表中的这些温度数据画成曲线图。
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体温”。
(2)这个人的体温在哪一天恢复正常?(3)抗体的水平从什么时候开始升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年(有答案)浙科版必修3课后练习(3)1.【答案】D【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具体表现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A、皮肤烧伤不会导致人体内体液大量流失,A错误;B、皮肤烧伤导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错误;C、皮肤烧伤不会导致人体缺乏营养物质,C错误;D、皮肤及粘膜组成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受损后,病原体容易侵入,发生感染,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接浙科版生物必修3作业本答案与提示(1)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空间配置格局集群分布种内竞争随机 8.D
9.(1)中年以前死亡率极低低强高人和象等 (2)50% (3)幼体昆虫、鱼和青蛙等
10.D 11.C 12.(1)D (2)B、C (3)C (4)乙稳定甲增长
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S”形 3 受食物(或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 (2)藻类的光合作用
(3)正相关关系。
前者为后者提供有机物。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