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传承800年的东源木活字
• 2010年11月15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国活字 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麦西热甫》列入 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堂练习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发明了自动爆炸的地雷 D.宋代在航海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毕升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

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

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

就可以印刷了。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第一版

完后,再加热熔化药剂,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
•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 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
• 材料三 鲁迅在《随感录》中写道:“火药除了 做鞭炮,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
•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 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
• 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 风水)。
•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 义社会的变革。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艺术
敦煌壁画·飞天
• 基本要求 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 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 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 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6、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 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为政以德”是其 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教育: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7、“百家争鸣”:
兵家
孙武
学派
时间
春秋 晚期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著作 《论语》
主要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 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 学”“温故而知新” 提出“春秋无义战”,用“仁政”治 国,轻徭薄赋,不要过分捕捞鱼鳖,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儒家 战国 时期 春秋 晚期 战国 时期 战国 战国 末期 春秋 晚期
《孟子》 《荀子》 《道德经》

墨子 韩非 孙武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非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国家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司母戊鼎和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 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 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2、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又具有救死 扶伤的精神,被人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 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中国医药学的 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边行医边实践,经27年的 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被 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技的开端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开始逐渐积累,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许多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这些科技成果在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古代中国的数学与天文学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方面,中国古代为世界数学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发明十进制计数法、汉字数字、六艺数、天元术、天元末及布条法等。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积累了大量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包括太阳、月亮、星辰等的运行规律。

中国的星历学也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医学与药学中国古代医学和药学又称为中医与中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古代中国医学倡导“治未病”、“防未病”的理念,注重调理养生,擅长运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药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开创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古代中国的工艺与发明古代中国工艺和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在陶瓷、纺织、冶金、造纸、造船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些发明不仅为中国自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化的传承也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塑造并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源泉。

古代的中国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科技智慧,科技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

结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在当代,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张 旭 草 书
怀 素 草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小篆
廿六年皇帝尽 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立号 为皇帝乃诏丞 相状绾法度量 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 写法,最早流行于秦 代下层人物中间。 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整齐安定
四、印刷术的进步
在印刷术发明前, 人们用手抄书,既 费时耗力,又易出 错。到隋唐时期, 人们从印章和拓石 中受到启发,把字 雕刻在木板上,使 它成为反的凸字。 然后刷上墨,铺上 纸,一张一张地就 印成了,它大大方 便了文化地传播。
1、雕版印刷术
大英博物馆所收藏 的《金刚经》是最引 人注目的海外中国流 失文物之一。 它于1900年被英国 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被认为是世 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 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 特殊的审美价值。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 主要书法字体;
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 一草书—楷书—行书。
2)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拓展:其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
一、中国的书法艺术
演变过程 甲骨文 隶书 字体比较 金文 楷书 篆书 行书 草书
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书”的《兰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 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 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 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形态,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科学技术,还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贡献,并展示其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1.农业技术中国封建社会致力于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农民经验丰富,通过土地耕作、种植技巧和水利工程等手段,大大提高了粮食和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水稻和黄麻的种植技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医学科学中国古代医学是封建社会的杰出科学成果之一。

中国传统医学以中医为代表,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并以自然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

著名的《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药物和草药的研究方面,中国古代医学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3.科学工艺在封建社会,中国人还创造了许多精湛的科学工艺,包括陶瓷、织锦、造纸等。

陶瓷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陶器具有极高的质量和独特的工艺美感。

织锦技术的精湛程度令人瞩目,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此外,造纸术的发明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纪录方法和传播方式。

二、文化艺术1.文学封建社会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诸如《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确的表达和可读性闻名于世。

2.绘画中国封建社会培育了一批杰出的绘画大师。

他们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中国画以其写意的笔触、深远的意境和精妙的构图而闻名。

被誉为“国粹”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各具特色,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3.戏曲中国封建社会的戏曲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中的一大亮点。

京剧、豫剧、粤剧等各具特色的戏曲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精湛的音乐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而备受赞赏。

中国古代文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国古代文人是指在我国古代受过较高教育、具有文学艺术才能的知识分子。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繁荣。

二、文人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1.文人对科学技术的推动(1)政策支持:古代文人皇帝重视科学技术,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

如唐太宗、宋真宗等皇帝,他们颁布诏书,鼓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地位。

(2)文化交流:文人在诗词、散文等作品中,提倡科学精神,倡导实证作风,使科学技术观念深入人心。

如苏轼、徐霞客等人的作品,既展示了他们的科学素养,也影响了后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3)科学著作:古代文人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研究,撰写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著作。

如东汉张衡的《浑天仪图》是我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的重要文献;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2.科学技术对文人的影响(1)科技启发文人思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人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从而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

(2)科技丰富文人生活:古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丰富了文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条件。

(3)科技激发文人创作热情:古代文人对于科学技术的热爱,促使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科技成就的赞美,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三、中国古代文人科技成果举例1.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纸张。

这四大发明为我国古代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2.天文历法:张衡发明地动仪,郭守敬修订《授时历》,体现了古代文人在天文历法领域的贡献。

3.数学: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提出“勾股定理”,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创立“秦九韶算法”,展示了古代文人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4.医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要方》,宋代医学家苏轼研究中医药,体现了古代文人在医药学方面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这些独特的传统财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其中,农业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科技领域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创新,如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培育。

例如,在农具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犁耕,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在农作物培育方面,中国古代农民精心培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它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是独具魅力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水平影响着世界。

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代表,注重写意和境界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的文学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诗经》、唐诗宋词等都是经典之作。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古代中国流传广泛,也为世界文学瑰宝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在中国古代,科技与人文是相互渗透、交融发展的。

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更多的创作工具,而人文的需要也推动科技的进步。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雕刻技术在古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种刻制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也为人文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中国古代人民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概念阐述】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突出体现,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项发明。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学者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五种主要字体。

书法仅凭抽象性的点线转运,要力求美化,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其气质和韵致要有微妙迭见的变化,力求圆满。

书法作品往往是书法家思想意识、德行、品格的直接反映,故有“字如其人”之说。

3.中国画中国画又称“国画”。

我国传统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4.京剧京剧是我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曲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腔调。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

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有“国粹”之称。

5.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注目的瑰宝。

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史料解读】史料1: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傅咸:《纸赋》解读:纸这种物品,非常美好值得珍惜。

纸本文本廉价方正,品质洁净。

可以用来写文章,文人很喜欢。

用废弃无用的东西,做成这样全新的物品。

说明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越性。

也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意义重大。

史料2: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针。

——《萍洲可谈》卷二解读:船夫懂地理,夜里通过观察北极星来辨别方向,白天通过观察太阳来识别方向,阴雨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这段话说明北宋时期指南针已被应用于航海。

史料3: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解读:四大发明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说明与西方相比,中国近代未充分发挥四大发明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可以进一步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史料4: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解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具体表现在: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史料5: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解读: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设计并创造了中华文字,大功告成之时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动地!这种异象的传说,说明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

史料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史料7: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屈原:《离骚》解读:我既种了九块地的兰蕊,又种了百亩的芳蕙,也种了五十亩的留夷与揭车,连马蹄香鱼白芷我也为你收集。

我希望的是枝枝叶叶长得茂盛而美丽!等到了成熟之时我将量材采取。

虽把我自己弄病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最哀痛的是这些众芳枯萎污秽!表明屈原希望社会能重视和关怀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的社会贤才。

史料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史料9:《论语》上记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左传》中记载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解读:《论语》中记载,孔子说:“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

”“读《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恨不平。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左传》中记载孔子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说:“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

人的年龄寿命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指出了会诗能文的重要性。

史料10: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皆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解读:但凡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文学成就,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两汉时期的赋,六朝时期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代的曲,都是所谓“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是后无来者的绝唱。

说明文学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难点辨析】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中国贡献体现在:四大发明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成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集体记忆。

但是,四大发明在中国近代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没有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总体来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具体来看: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2.中国古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绘画重视笔墨,以线作为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绘画不单纯拘泥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尤其文人画集诗、书、画、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独具的特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也日益扩大。

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续表京剧耐人寻味,韵味淳厚。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暴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图说历史】图1:《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教材第26页)图中所示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纸质地图。

因墓内积水受潮,已残破成碎片,此纸张已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张实物,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早在西汉时中国已经发明了纸,也印证了中国是造纸术的起源国。

残片还能说明纸的保存需要一定的条件,从而也更突出其珍贵性。

图2:《<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教材第26页)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百科全书。

其中《杀青》章对中国古代造竹纸和造皮纸的技术作了系统总结,该图描绘了造竹纸的过程:(1)新竹漂塘;(2)碱液蒸煮;(3)打浆抄造;(4)覆帘压纸;(5)透火焙干。

这是世界上关于造纸技术最详细的记载。

该图说明了中国古代造纸制作过程分工细且技术高超,同时还反映了古代造纸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图3:《清代支撑式指北罗盘》(教材第27页) 指南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成为更有使用价值的罗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