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2014
普通动物学概述I-2014

无性生殖
• (1)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一个亲体直接产生后 代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存在于所有原生动物中。
二分裂: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细胞质再分裂为二,形成两个相同 的子体。有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
复分裂:细胞核反复分裂,形成许多子核,然后各个细胞核周围 的细胞质紧缩而形成许多子体,每个子体称为裂殖子,产生子体的 细胞为裂殖体。如疟原虫。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分布在不同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隔 离后所形成的群体。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与原种或分布 在其它地区的同种动物在个体的形态和形状上发生了一些差异。这 些差异带有明显的理特点。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亚洲象和非洲 象。
动物的分类
三、分类的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普通动物学
(General Zoology )
动物学概述
一、动物学的分科 1、定义: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2、分科: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 学科。
形态学: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的科学,又可分为解剖学、组织 学和细胞学。
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包括动物的行为。 分类学:对各动物分门别类,阐明动物界的自然分类系统。 胚胎学:研究动物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 古生物学: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地层沉积岩中保存下来的生 物化石,并进行分类。 进化论:研究生物的起源及其衍化发展规律。 遗传学: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 等
• 比较法:为找出规律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动物的各种种群之间进 行比较,找出不同动物之间进化的内在联系。
《实验动物学》试卷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秋季学期《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_________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颁布的。
A、1988年B、1997 年C、2001年D、2003年2.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有_________。
A、年龄与体重;B、实验技巧;C、麻醉深度;D、实验药物3、下列叙述中,违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精神的是 _________ 。
A、实验动物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应设在同一区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B、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C、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公认的品种、品系;D、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4、下列_________品系动物属于近交系动物。
A、Km小鼠B、SD大鼠C、新西兰兔D、C3H小鼠5、以下小鼠_________是封闭群动物、_________是近交系动物、_________是F1代动物、_________是突变系动物。
A、N:NIHB、BALB-nu/nu C 、B6D2F1 D 、C57BL/66、国家标准中小鼠房的湿度是40~70%,这指的是小鼠的_________。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饱和湿度D、不饱和湿度7、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是________。
A、大鼠B、豚鼠C、兔D、犬8、引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10年,这群小鼠是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的_________。
A、品系B、亚系C、支系D、重组近交系9、大鼠的尾静脉有条。
_________A、1B、2C、310、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弱,但可引起人的致死性感染的病毒是_________。
A、小鼠脱脚病病毒B、兔出血症病毒C、小鼠肝炎病毒D、流行性出血热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可饲养、繁育实验动物供本单位使用,但不得经营实验动物。
血压动物生理学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系列实验家兔动脉血压系列实验I. 家兔动脉血压测定及神经、体液调节。
II. 家兔减压神经放电。
1.掌握学习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的实验方法;2.了解减压神经放电的引导记录方法;3.观察某些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4.观察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特征,进一步认识动脉血;5.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
动脉血压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性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参与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主要有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有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
在神经调节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减压反射尤为重要。
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体液因素主要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心脏的心输出量、外周阻力等。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其节前神经纤维发自脊髓的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后神经元的轴突形成心脏神经丛,分布在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处。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通过增加自律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钙内流,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在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相伴行进入心脏,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节后神经纤维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受体,通过抑制钙内流和自律细胞的内向电流,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 皮质运动区脑干副交感核S2-3外侧核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多为单一支配)骨骼肌血管软脑膜、消化腺、外生殖器血管作用α受体→血管缩β受体→血管舒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①不参与血压调②平时无作用③与情绪、运动有关①不参与血压调节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效应器(心、血管)心血管中枢(延髓)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窦神经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这一反射也称为减压反射;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2014版《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45学时)-陈则东(江苏农牧).

本课程主要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感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 法。
模块化教学法:《实验室管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在调查研究高职高专实 验动物相关专业岗位对其知识块需求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 改 革和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按设计的教学知识模块组织教 学,教学中以管理模块为轴线, 围绕管理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这些对教学内容 进行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变了长期以来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应
《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学分 适用专业
205131023 课程类型
3
学时
职业技术课
课程属性
45
开课部门
实验动物技术
理实一体 宠物科技学院
二、课程定位
《实验室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动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 课。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 后实验室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 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本门课程为实验动物技术 专业学生第五学期开设课程,在学生广泛接触实验室之后,综合与实验室管理 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课程。
3.实验室技术管
济管理
理
6.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共
享平台
1.实验用水的管理
2.一般化学试剂的管理
3.危险性化学试剂的安全管
3-3 实验室物质
理
4
的管理
4.标准物质的管理
5.质量控制血清的管理
6.标准菌株的管理
3-4 仪器的检 1.仪器的检定
定、校准和期间 2.仪器的校准
4
核查
3.期间核查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使用和保护的学科,涉及动物行为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多个方面知识。
下面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一、实验动物学概述1.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2.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实验动物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二、实验动物的伦理和保护1.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2.动物实验的法律法规3.动物实验中的伦理审查和道德责任三、动物行为学1.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种类和特征3.动物行为的分类和调查方法4.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四、动物生理学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生活活动和生理特征3.动物器官的功能和作用4.动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五、动物解剖学1.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结构和组织3.动物的器官和系统4.动物解剖在实验中的应用六、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1.实验动物常见的疾病模型2.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应用3.疾病模型对药物研发的意义和作用七、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技术1.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3.动物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和控制方法八、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2.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标准3.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控措施九、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和发展趋势2.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3.计算机仿真和数学模型在实验中的应用十、实验动物的福利与道德1.实验动物的福利措施和标准2.动物福利与道德理念的冲突和统一3.动物保护组织和议题以上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系统地复习这门学科,提高对实验动物及其伦理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祝大家学习进步!。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 X)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
(X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
(X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
(X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
(X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
(X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
()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
(X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
(X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动物实施各项操作,获得科研所需的样品、数据和结果。
其中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各项实验操作规程等。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6.3R: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7.5大自由: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
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
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
⑤应提供给动物同类一起自由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8.实验动物的四大特点:遗传限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特点、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应用于科学研究。
9.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①在生物学研究上,实验动物用于研究生命现象的奥秘,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
②在医学研究上,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生物医学的主要任务。
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等特点,用于疾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与手术等)研究,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放射病研究和新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动物学:第一章 绪论

3.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医学 比较医学 动物实验技术
第二节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1. 实验动物的使用价值
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四个基本要 素:
动物 (Animal) 设备 (Equipment) 信息 (Information) 试剂 (Reagent)
包括野生动物 、经济动物(家畜)、社会
动物(宠物)、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化:
把广义上用于科学实验的实验用动物经过人 工驯养,按科研目的给予科学饲养、繁殖、微 生物控制和定向培育,最后变成狭义的实验动 物。
小鼠
BALB/c小鼠 C3H小鼠
C57BL/6小鼠 ICR小鼠
裸小鼠
SD大鼠
大鼠
Long-Evans大鼠
第二十条 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 整的资料: (一)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 (二)遗传背景或其来源; (三)微生物检测状况; (四)合格证书; (五)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
1997年12月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 局(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实验 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共五章26条
第三章 实验动物生用,实行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必须取得许可证。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繁育 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动物实验和利 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
第十条 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取 得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保种中心,遗传背景 清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具有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饲育、繁育环境设施及检测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 、对实验动 物和动物实验的研究促使 生物 医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与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有关的重大医学发现
发现或发明 血液循环 静脉注射 输血 牛痘,疫苗 创立实验医学 乙醚麻醉 放线菌病,分离病原 细菌病原学疾病外因 原虫病 狂犬病免疫 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作用 蚊传播疾病 年代 发现者 使用动物 1628 William Harvey 螃蟹、鱼、犬 1665 Wren 犬 1665 Lower 犬 1792 Jenner 牛 1813-1818 Bernard 动物 1846 William Morton 鸟 1877-1878 牛 1878 Robert Kock 牛、羊 1880 骆驼(苏拉病) 1885 Louis Posture 犬、兔 1893 Smith,Kilbournerne 牛 1898 Ronald Ross 鸟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3)公元16 ~19世纪末
• • • • • Vesalius 公开的解剖学示范教学 Harvey 多种动物的大量解剖和生理研究 Hales 报告马的血压测定结果 Fontana 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 Darwin 《物种起源》
• Bernard
实验医学
Vesalius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 动物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使用实验动物有效地进行各类科 学实验,通过科学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生命现 象本质以及各类相关学科领域疑难课题。
目
的:以标准化精确的方法对实验动物进
行处理。 研究内容:动物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操作技 术等。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二)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
实验动物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 过对动物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广应 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本质,揭示 遗传的奥秘。寻找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 规律和诊断治疗的方法。随着医学生物 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科学研究, 最终必然要通过动物实验(包括人类疾 病动物模型开发等)来阐明解决。因此 实验动物科学,特别是实验动物的重要 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
• 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验动物科学融合 了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医学等内容,以遗传学和微 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进行多方面的 研究,逐步形成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一. 实验动物科学及其发展 • (一)实验动物科学 •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 实验动物科学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生物 医学的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 成一门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1975年 Peter Singer • 《动物解放》 • 实验动物保护运动迅速掀起, 限制和影响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 展,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展实验动 物替代方法的研究。 •
Peter Singer
细胞培养技术 人造器官技术 计算机模拟技术
近年越来越多的人提倡“3R”原则: 替代( replacement )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 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 实验。 减少( 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 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 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中国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 • • • • • • • • 1918年 1923年 1946年 1949年 1985年 中央防疫处从国外引入小鼠、豚鼠 动物实验证明当归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从印度引入小鼠 我国的生物制品研究所大量饲养实验动物 我国培育的TA1、TA2、615近交系小鼠获 国际承认 1988年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1994年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2000、2010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修订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三.实验动物学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
• (一)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
•
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高纯度的试剂、科技信 息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利用标准化 的实验动物和模型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实 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二)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理进一步提高疗效 需要实验动物学 • 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借助实验动 物学的方法研究并更深刻地揭示中医药的治病机 理,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结合临床研究以求使经 验进一步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客观、定量地 阐明中医药理论,深化中医药实践。
第二章 实验动物及其分类
•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 •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 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 用于科学 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 的动物。
第二章 实验动物及其分类
• 实验动物必需的条件
第一:从遗传角度讲,实验动物必须经 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来源 清楚。其科学的涵义应是人工培 育的遗传限定的动物。
与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有关的重大医学发现
• • • • • • • • • • 发现或发明 肿瘤病毒学说 化学致癌物质 胰岛素 乙酰胆碱 休克及其治疗 流行性感冒 抗菌药物 心肺分流机 小儿麻痹症疫苗 变性性脑病的病毒病原 • 心脏移植 • 单克隆抗体技术 • 克隆动物 年代 1910 1914 1921 1921 1927 1931 1935 1953 1954 1965 1967 1975 1996 发现者 使用动物 Reyton Rous 鸡 山极,市川 兔 Banting,Best 犬 Otto Loewi 蛙 Blalock,Rhemister 犬 猪、犬 G.Domagk 小鼠 Jahu Gibbon 猫 Jahas Salk 狨猴 Gajdusek,Gibbs 黑猩猩 Christian Barmard 犬 Kohler,Milstein 小鼠 Roslin研究所 绵羊
实验动物的选择
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免疫缺陷动物 人工动物(转基因动物、胚胎动物等)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1、实验动物本身的研究
• 目 的:获得优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 研究内容: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 • 实验动物医学、生物学、比较 • 医学等。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比较医学 通过人类与实验动物以及实验动物 各品种、品系之间的对比研究,开发建 立各种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以实验 动物作为人的替身,探讨人类疾病发生 发展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措施,为保护与 增进人类健康服务,为实验动物的科学 利用和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评价提供客 观依据。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1、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所 需条件中四个基本要素(AEIR)之一:
动物 设备 信息 试剂
(Anim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Reagent)
动物实验研究使用动物情况
动物实验研究使用动物情况
实验动物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
李宝龙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一、实验动物科学及其发展 •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及在生物 • 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 三、实验动物学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一. 实验动物科学及其发展 • (一)实验动物科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随着分子生 物学和基因工程 研究方面的飞速 发展,实验动物 和动物实验研究 进入到分子水平。
第一章 实验(一)实验动物科学 •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
•
1 国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2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4)20世纪至今 •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
• 1907年 Little首次成功培育出DBA • 纯系小鼠 • 1932年 Glimstedt 育成并进行无 • 菌豚鼠饲养 • 1946年 Reyniers 育成无菌大鼠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1956年 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成立。 • • 1959年 Teah 繁殖无菌豚鼠成功 • 60年代后 动物器官移植 微循环研究 1962年 Grist发现裸小鼠 (免疫 缺陷动物)
• (1)古代中国有关动物实验的记载
•
“赤铜屑主折伤,能焊入骨。六畜有损 者,细研酒服,直入骨伤处;六畜死后, 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
唐· 《本草拾遗》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定州人崔务坠马伤足,医令取铜末和酒 服之,遂全平。及亡后十余年改葬,视胫 骨折处,有铜末束之。”
唐《朝野佥载· 卷一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二. 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及在生物医学研 • 究中的作用 (一)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学科概念(概念地位和作用发展概况及趋势) 实 验 动 物 的 标 准 化 医 学 实 验 动 物 学 遗传学控制 准实 化验 体动 系物 标 微生物学控制 环境控制 营养控制 各种实验动物的特征和应用 动 物 实 验 的 标 准 化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1 、国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 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Aristotle • (1)公元前4~公元3世纪 • Aristotle 多种动物解剖 • Erasistratus 活体动物解剖 • Galen 活体动物解剖 • (2)公元3~ 16世纪 • 科学研究的黑暗年代
我国5种主要医学期刊论文中实验动物应用情况
I 5年论著总数(T) 应用实验动物论著数(A) 482 135 II III IV V 26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