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动物概述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药物有效性评价中作用
药效学试验
通过给动物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对疾病模型的预防和 治疗作用,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药代动力学试验
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评价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物相互作用试验
研究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评价药物在联合 用药或饮食条件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审查流程
实验动物福利
包括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等。
伦理审查流程
包括提交实验方案、伦理委员会审查、获得批准后进行实验等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伦理 委员会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标准。同时,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并向伦理委员会提交实验报告。
营养均衡
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包 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无污染饲料
确保饲料无农药残留、重 金属超标等污染,以保障 实验动物健康。
特殊饲料
针对特定实验需求,提供 特殊配方饲料,如低脂、 高糖等。
健康状况监测及疾病防控措施
定期体检
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包括 体重、体温、呼吸等指标,以及
血液生化分析等。
疫苗接种
根据实验动物种类和实验需求,制 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预防传染 病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实验动物是否有寄生虫、 皮肤病等,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技 术
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型制备中应用
CRISPR/Cas9技术
01
通过特异性地切割DNA序列实现基因敲除、基因敲入或基因修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件

欢迎来到《医学实验动物学》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医学实验 动物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它们在实验中的应用,并讨论它们的饲养、伦理规 范和病理学诊断。
医学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医学实验动物是指在医学研究和实验中使用的非人类生物。
分类
根据实验目的和特性,医学实验动物可以分为实验小鼠、实验大鼠、实验兔等多个类别。
总结
通过本课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医学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学习了它们在实 验中的应用,探讨了饲养、伦理规范和病理学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这个 课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并提高医学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饲养
不同种类的医学实验动物在饲养环境和方式上有所差异,需要严格控制好饲养条件以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实验动物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生理学研究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研究器官功能和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3
疾病模型构建
通过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病因和疾病机制。
疾病处理
根据病理学诊断,制定相应 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确保实 验的顺利进行。
医学实验动物的常见疾病处理
实验小鼠疾病处理
针对实验小鼠常见的疾病,提供 相应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实验大鼠疾病处理
针对实验大鼠常见的疾病,提供 相应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实验兔疾病处理
针对实验兔常见的疾病,提供相 应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医学实验动物的伦理规范
1 动物福利
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尽量减少实验 中的痛苦和压力。
2 实验伦理
遵循伦理准则,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道德性。
医学实验动物的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
实验动物知识培训(正用)

目前我国的实验动物知识培训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培训内容和质量 参差不齐。
培训覆盖面有限
由于资源、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实验动物知识培训的覆盖面有限,许多科研人员 未能接受系统的培训。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现有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未能充分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也未 能及时更新实验动物领域的新知识和技术。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医学、生物学 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科学实 验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实验动物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 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疗效、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 和安全性等。
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用途
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用途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 实验动物。
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实践与应用环节,使科 研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动物知识,并 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动物知识培训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完善培训体系
创新培训方式
未来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知识培训体 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培训质 量和覆盖面。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虚 拟现实等,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培训方 式,满足不同科研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强化实践与应用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实 验动物知识培训理念和经验,促进我国培 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例如,小鼠和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 研究领域;猴和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则常用于人类行为学和神经科学研究。
02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01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 第二章 实验动物学

二、封闭群(远交群) ( 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
定义: 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 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 殖4代以上。
命名:
1、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 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需大写,后面的字母小 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号 分开。例如, N:NIH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持的 NIH封闭群小鼠。 2、命名较早又广为人知的封闭群动物,名称与上述规则不 一致时,沿用原来的名称。例如Wister。
弱 烈性传染 病病原体 主要传染 病病原体 强
强
弱或 鼠痘病毒、兔出血症病 无 毒、鼠棒状杆菌、泰泽氏 菌等 无 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 毒,多杀巴氏杆菌、肺支 原体等 松鼠猴疱疹病毒 鸡白血病病毒、猴病毒 40
有
无 污染生物 制剂病原 体 无
无 无
一、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 CV) ,
亚系: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 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为原近交 系的亚系。
亚系的形成原因: 1、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发生于F20到F40 之间)。 2、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 3、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残留杂合、突 变或遗传污染)。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 实验动物学 研究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学科。 实验动物科学就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 实验动物科学就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 验规范化的科学。 验规范化的科学。
实验动物学概述管理遗传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五、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热爱实验动物事业。 2、自觉遵守实验动物各项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 3、自觉遵守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4、爱护实验动物、善待生命,注重实验动物福利要求,遵守动物实验伦理规范。 5、认真钻研业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 6、实事求是,注重信誉和承诺。 7、科学严谨,态度认真,不弄虚作假。 8、团结互助,乐意助人,热心服务。 9、重视防护和生物安全,不污染环境,遵守社会公德。
人才培训体系 网上考试平台
资质评价
已完成 执行中 2006 启动 未启动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黑龙江 北京
实验动 物种子 中心和 种源基 地分布
图
四川
江 苏 上海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海南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数据与信息 共享平台
22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23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其中的重要作用?
16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一、国际上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概况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
1950年成立了美国实验动物科学学会; 1952年,日本成立了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专门从事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 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医学组织、国际生物学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实验动物国 际委员会”,后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协会; 1956年,美国开始建立“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认可程序”,为实验动物研究的专业性提供了 标准化的程序; 1961年,加拿大生物联合会建立了动物管理常务委员会,开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标准化工作。
18
第二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发展状况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在医学实验中使用的动物的学科,它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程旨在介绍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在医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包括常用的实验动物种类、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第三章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动物的饲养环境要求、饲料配制、饲养密度、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动物饲养和管理体系。
第四章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法律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遵守伦理和法律的规定。
本章将介绍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第五章动物实验的技术方法医学实验动物学涉及到多种技术方法的应用。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包括动物的体内注射、手术操作、采血、组织取样、动物行为观察等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实验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医学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实验结果解读和科学论证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和呈现实验结果。
第七章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编写良好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编写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撰写规范的实验方案,帮助读者提高实验设计和方案编写的能力。
第八章实验结果的报告与论文写作实验结果的报告和论文写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结构、论文的撰写规范等内容,帮助读者提高实验结果的呈现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结语医学实验动物学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医学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讲整体动物试验概述

44
例3:按100g体重动物每日摄食量10g计算,如何配制饲料?
剂量组: 4000mg/kg 400mg/kg 40mg/kg
400mg/100g 饲料中 受试物含量:400mg/10g饲料
(4%) 200g大鼠 20g饲料
36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要素
37
动物实验基本要素:
受试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研究因素) (处理因素)
(受试动物 )
(生物学特征改变)
38
一、受试因素(受试物) 1. 受试物溶液配制 溶剂和助溶剂要求: 1.不与受试物发生化学反应; 2.不对实验效应产生影响; 3.在使用中不发生降解; 4.不影响受试物稳定性。 常用溶剂与助溶剂: 1.溶剂: 水(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植物油(玉米油、橄榄油等) 2.助溶剂: 吐温-80或吐温85 羧甲基纤维素、月桂醇硫酸钠等 受试物配制方法:
A.等体积不等浓度药液配制 例1:按1ml/100g体重灌胃量,如何配制受试物药液?
剂量组:1000mg/kg 100mg/kg 10mg/kg
100mg/100g
受试物浓度:100mg/1ml 10mg/1ml 1mg/1ml
200g大鼠
2ml
2ml
2ml
42
B.等浓度不等体积药液配制 例2:按1ml/100g体重灌胃量,如何配制受试物药液?
“没有对活体动物的实验研究,人们无法 认识活体人的各种生命现象”
3
(弗朗西斯.佩顿.鲁斯)
196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4
洛克菲勒(美) Francis Peyton Rous(1879-1970)at the Rockefeller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the US had isolated, from chickens, Rous sarcoma(retro)virus (RSV), which caused tumours in animals. Rous went on to pioneer research into the rabbit papilloma virus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chemical carcinogens in the 1930s, and received a Nobel Prize for his work in 1966. In the early 1960s Ludwig Gross in New York demonstrated that retroviruses caused tumours in mice and rats.
医学实验动物学

现状
03
目前,医学实验动物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医学实验动物种类与选择
常见医学实验动物种类
小鼠
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包括基因敲除、药 物筛选、疾病模型建立等。
树鼩
用于研究人类病毒性脑炎和艾滋病等。
大鼠
与小鼠类似,也是医学实验中常用的动物 ,尤其在药理、生理和病理模型研究方面 。
疾病模型的局限性
实验动物通常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饲养,难以完全模拟人类疾病的自然过程,因此建立的疾 病模型具有局限性。
伦理问题
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医学研究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不符合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与尊重。
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体外实验
计算机模拟
基因敲除技术
组织工程
利用组织、细胞、分子等体外实 验模型,模拟生物体的生理病理 过程,以替代实验动物进行研究 。
01
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
动物模型的标准化、实验方法的标准化、数据报告的规范化等,以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02
精细化管理和操作
随着对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将更加注重实验
动物管理的精细化,包括动物设施的改善、动物福利的保障、实验操
医学科学研究的支撑
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 验动物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新的 手术方法和新的医疗器械等,为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提供 重要的支撑。
05
医学实验动物的局限性及替 代方法
医学实验动物的局限性
生物差异
不同种系的实验动物在基因、生理、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 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无菌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用现有 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 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的。饲养 于隔离系统。
5.悉生动物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指在 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 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饲养于隔 离 系 统 。 分 为 单 菌 ( Monoxenie ) , 双 菌 (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动 物。
1.普通动物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 是 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 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 的病原。饲养于开放系统。
2.清洁级动物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除普通动 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 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二、常用品种品系
二、主要品系 1.日本大耳白兔 2.新西兰白兔 3.青紫兰白兔 4.中国白兔。
日本大耳白
日本大耳白兔
三、应用
热源反应、免疫学、生殖医学、眼科、 心血管病、微生物、皮肤反应、遗传病、 避孕药研究等
第四节 其它实验动物
一、豚鼠: 分类: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又名
荷兰猪、天竺鼠、海猪。齿式: 1013/1013。染色体32对。 属草食动物, 盲肠发达,胃壁薄,胆小温顺,对外界 刺激敏感,喜群居,听觉发达,喜安静 干燥清洁环境。孕期65—70天,胚胎发 育完全,寿命4—5年 。 常用于免疫学、传染病、药物学、营养 学、耳科学等研究等
二、犬
属于食肉目、犬科、犬属。齿式:乳齿: 3140/3120 成年齿:3142/3142。嗅觉、听觉灵 敏易于驯养调教。环境适应能力强、视力差, 对移动物体感觉灵敏,红绿色盲。喜食肉类, 雄性好斗。汗腺不发达。性成熟8—10个月、 孕期58—63天,春秋季发情,寿命10—20年, 染色体39对。
医学实验动物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1、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 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 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用于实验的动物的统称,它包 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 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 物和家畜家禽。
SPF设施监控
二、环境控制
1. 人员管理 2. 物品控制 3. 环境设施监护 4. 设施运行与管理
二.微生物控制
1. 常见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及防治。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和应用
按基因分类 1.不同基因类型: 封闭群:即一个种群动物位于固定地点,5年 以上不从外部引进任何新种,仅在群内随机交 配繁殖。该动物可来源于近交系或非近交系, 能保持群体一般特性,且易大量繁殖。目前 常用者为昆明系小鼠、Wistar大鼠、青紫蓝 兔等
2.同基因类型
(1)普通近交系 (2)重组近交系 近交系 (3)同源突变近交系 (4) 同源导入近交系 (5) 同源分离近交系 (6)杂交F1代动物
C3HXIF1 NZBXNZWF1
第三章 微生物控制及等级分类
据微生物净化程度,我国分为四类 饲养环境各不相同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分类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
第二节 大鼠
一、 生物学特物性
分类: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 由褐家鼠变种而来。齿式1003/1003。性 情温顺,易于调教,嗅觉发达,味觉差, 对营养缺乏敏感,喜安静,噪声和不适光 照对繁殖影响大,对环境敏感。汗腺不发 达;无胆囊。肝再生能力强,不能呕吐。 染色体12对,寿命2.5—3年。妊娠期19— 23天,性周期4—5天。体温39(38.5— 39.5)℃。心率475(370—580)次/分。 呼吸85.5(66—114)次/分。
N:NIH—nu/nu
杂交一代动物
一. 概念 二. 特点及应用
一. 概念
杂交一代动物(F1---Hybrid) :由 二个不同 近交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
遗传均一,表型相同 父系: 母系:
二. 特点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一致性 2.杂交优势 3.遗传组成的杂合性 4.同基因性:BALB/cXCBA 5.两个亲本互交,能表达所用品系性别
并不得有遗传漂变,突变和遗传污染发生.
(二)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 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 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 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98.6%以上。
不同近交系:近交而固定的基因不同,遗传 差异很大.
3.近交系特征
(1)基因位点纯合性、(2)遗传组成同源 性、(3)表型一致性、(4)长期遗传稳 定性、(5)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6) 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个体性)、(7)敏 感性、(8)近交衰退, (9)分布广泛性、 (10)背景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
大,小鼠,兔,豚鼠,犬
第一节 小鼠
一、生物学特性 分类:哺乳纲,嚙齿目,鼠科,鼠属,小
家鼠种。 齿式:1003/1003=16,门齿终身生长
小鼠
无汗腺,尾有散热、平衡、自卫等功能。胃容 量约1-1.5毫升。雄性脾脏大于雌性约50%。 淋巴系统发达。雌性为双子宫,乳腺发达,繁 殖力强,生长期短,成熟早,为全年多发情动 物。性情温駲,对环境敏感,喜黑暗安静环境。 染色体20对,寿命约2—3年,成年体长约110毫 米,体重18-40克。体温37-39℃。呼吸140— 210次/分,平均163次/分。心率310—840次/分。 雌性发情期4—5天、孕期19—21天。
封闭群
一、概念 二.特点及应用 三.命名
一、概念
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 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 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每代 近交系数 F增加量少于1%,即:ΔF<1%
二.特点及应用
1.遗传组成有很高的杂合性 :生产基础群.遗 传力研究.药理学研究
二、发展趋势
以标准化为中心,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优化实 验动物,有效的研究使用实验动物。
第二章 实验动物标准化
一、标准化意义 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具有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 要性。 二、标准化内容 1.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微生物、遗传学控制。 2.生产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环境设施、营养控 制。 三、标准化产实施 1. 建立实验动物标准化法规体系。 2 . 推行合格证制度。 3. 形成全方位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生产、应用及 管理系统。
国际上专用于实验的品种主要为毕格犬 (Beagle)。常用于外科学、药理、毒理学实 验、基础医学、传染病研究。
奇娃娃
第四章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分类 1.气候因素、 2.理化因素、 3.居住因素、 4.营养因素、 5.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动物质量和实验 结果的影响
品系
一.近交系基本特点
(一)概念 1近交: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遗传学上血缘关系 较近的雌雄个体,既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兄妹,父 女,母子)之间进行交配. 作用:种群接近纯和.
培养近交系必须手段,以兄妹交配为多
2.近交引起变化
近交衰退:生长,成活,生育,抗病,适应性减退 原因:隐性有害基因暴露
破坏多基因平衡 育成的近交系,为保持遗传特点,必须继续近交,
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普通动物特点比较
实验项目
无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普通动物
传染病 寄生虫 实验结果 应用动物数 统计价值 长期实验 自然死亡率 长期实验存活率 实验的准确设计 实验结果的讨论价值
无 无 明确 少数 很好 可能好 很少 100% 可能 高
无 无 明确 少数 可能好 可能好 少 约 90% 可能 中
二、常用品种品系
1.封闭群:SD、Wistar。 2.近交系:F344、ACL、SHR及WKY
SD
三、医学应用
生理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肿 瘤、遗传学、传染病学、心血管、内分 泌、计划生育、外科学、老年病、行为 学、放射医学、中医学、肝胆研究等。
第三节 兔
分类: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兔属。 (由野生穴兔驯化而成)齿式:2033/1023。 染色体22对。草食性动物,性温柔,听觉、 嗅觉灵敏,有夜行性和嗜眠性。喜干怕热, 有啮齿动物行为和食粪性。刺激排卵,孕 期约30天。甲状旁腺分布较散,眼球巨大, 耳大血管清晰。体温38.5—39.5℃,对致热 物质反应敏感。有特殊的血型和唾液型。
二、主要品种品系
1. 封闭群:KM、ICR、NIH 2. 近交系:C57BL/6、C3H/HE、BALB/C、
DBA/2、CBA、A、AKR、TAI、TA2、 615
ICR
BALB/c白化
DBA/2浅灰色、 C57BL/6J黒色
三、在医学中应用
药物评价,毒性试验,肿瘤研究,传染病
研究,遗传学及遗传病研究,免疫学,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病,计划生育研究等。
+
+
-
-
-
肿瘤学
+
+
+
+
-
-
免疫学
+
+
-
-
-
-
药理学
-
+
+
+
+
-
生物化学
+
+
+
+
+
+
生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