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2015年宿州选调生行测备考: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5年宿州选调生行测备考: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在选调生行测考试中,有一类题型特征性非常强,通常会在题干里出现几个人说几句话或者出现几种情况,并且这几句话或这几种情况里有一真或者有一假,我们把这类题型叫做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是必然性推理中一种很经典的题型,在解答这类型题目中,我们力求简单快速,因此,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推荐大家用矛盾来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张三到某店买巧克力,店主令他看四个箱子,每个箱子上都写了句话。
第一个箱子:“所有的箱子中都有荔枝。
”;第二个箱子:“本箱中有苹果”;第三个箱子:“本箱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箱子:“有些箱子中没有荔枝”。
店主对张三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您看巧克力在哪个箱子里?”请替张三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巧克力在第一个箱子里 B巧克力在第二个箱子里C.巧克力在第三个箱子里D.巧克力在第四个箱子里【正确答案】C【思路点拨】作答此类试题,考生往往用逐条代入的方式选择答案,虽然大多情况下够选出正确答案,但用时一般较多,思考起来比较麻烦并且思维混乱,没有条理。
而如果用到我们的矛盾来解决的话,就会简便很多。
四个箱子上贴的四张纸条分别是四句直言命题,那么我们的第一步就是把这几个句子改写成直言命题的形式:第一个箱子:“所有…是荔枝”;第二个箱子:“第二箱是苹果”;第三个箱子:“第三箱不是巧克力”;第四个箱子:“有些…非荔枝”。
观察发现,第一个箱子和第四个箱子上的两句话是互为矛盾关系的,根据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箱子和第四个箱子上面的两句话必定一真一假,又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这句唯一的真话肯定出自互为矛盾的两个句子,因此可知,第二个箱子和第三个箱子上贴的话肯定是假话,继而可以知道,第二个箱子不是苹果,第三箱是巧克力。
故答案选C。
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是大家在行测考试中应该重点掌握的解题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勤加练习,在考场上熟练运用。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答题妙招】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在真假性上很特别,必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做真假话类型的问题时,若能找出矛盾关系,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1】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 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
”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
”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
”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说错了B.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C.小王说错了D.小王说对了【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
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
故答案选D。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人的话可写为:甲:①甲真②乙假;乙:③乙真④丙假;丙:⑤乙真⑥甲假。
其中,①和⑥、②和⑤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
由题干可知三人的话为三真三假,则③④也为一真一假。
假设③为真,则④为假,即乙真、丙真,根据题干“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可知,①②均为假,⑤⑥均为真,推销仿冒品的是甲。
假设④为真,则③为假,可知乙和丙的产品都为仿冒品,与题干矛盾。
故选A。
【例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假言命题题型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假言命题题型假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点,其中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假言命题根据支命题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即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写出推出式,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我有500万,那么我就买辆车。
简洁推出式:有500万→买车。
假言命题即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考题型。
已知原命题为真,求假命题/已知原命题为假,求真命题。
根据矛盾的性质一: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可知这类题型是在求原命题的矛盾。
例题1:小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A.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B.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项目提成C.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给他三天假期D.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中公解析】D。
题干为一个假言命题。
其推出式是:争取到项目→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项目提成。
其矛盾是:争取到项目,但没有奖笔记本电脑且没给提成。
只有D 符合。
除了以上问法外,还有一种题型可以用求矛盾的方法来解题。
例题2: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 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A.仅ⅣB.仅Ⅲ和ⅣC.仅Ⅱ、ⅣD.仅Ⅰ、Ⅲ和Ⅳ【中公解析】D。
题干中父亲的话是一个假言命题,简洁形式:考上→努力。
题干虽未直接求矛盾,但是如果原命题为真,只有其矛盾证明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即考上了,但没努力。
2015年大学生村官行测逻辑判断: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在历年的大学生村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我们通过对真题的研究,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下面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就判断推理里面的一种题型给大家讲解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中有一类题型是有真有假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矛盾法。
矛盾是指两命题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一真一假”。
比如“对与错,生与死”。
矛盾关系解题可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绕开矛盾关系(3)回到题干中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下面通过几道大学生村官行测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析】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乙和丁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
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甲和丙是真的。
从而知道丙和丁作案,说假话的是丁,选择B。
2.2006年2月,某高速公路X、Y两段进入招投标阶段,有甲、乙、丙、丁四家单位竞标。
小王认为:“不是甲家中标,就是乙家中标。
”小李认为:“甲和丙两家都能中标。
”小周说:“不能说如果丁中标则丙中标。
”小马认为:“丁不能中标。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哪两家单位不能中标?A.丁、丙B.甲、乙C.乙、丁D.甲、丙【解析】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小周和小马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
其中小周表达的意思是丁中标了但是丙没有中标。
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小王和小李说真话。
从而知道甲和丙中标,乙和丁没中标,选C。
【练习】甲、乙、丙、丁四人去商店,每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质量作了如下的预测:甲:我看,我们四人买的都是合格产品。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表达又如何解。
一、考虑假如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 规那么: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才能训练1、判断以下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承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那么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假如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之真假矛盾题

这类试题是公务员考试必考试题之一,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的分值很高,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给出的信息中具有一对“矛盾”,要求根据“矛盾”简化条件,进而从备选项中寻找到确定的的选项,老师就这部分试题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该试题的提问方式是:“以上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为真,下列哪种断定为真?”“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四人中只有两人说真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可能为真?”等等。
解答该类试题时,可以根据“矛盾”关系(四个基本的直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关系等),确定若干关系中的某两种关系为一真一假或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排除这两种关系后从而确定其余关系的真假。
解题思路是:(1)找出矛盾;(2)绕过矛盾;(3)寻求答案。
例1.某商场失窃,员工甲、乙、丙、丁涉嫌被拘审。
甲说:“是丙作的案。
”乙说:“我和甲、丁三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说:“我没作案。
”丁说:“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甲说真话,作案的是丙。
B.乙说真话,作案的是乙。
C.丙说真话,作案的是甲。
D.丙说真话,作案的是丁。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真假矛盾型”,答案是A。
甲和丙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真。
因此,乙和丁说假话。
由乙说假话,可知,甲、乙、丁都未作案。
由丁说假话,可知四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
因此,作案的是丙,甲说真话。
例2.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涉嫌被传讯。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真假矛盾型”,答案是C。
由于甲和乙的话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再根据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知丙和丁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假如我们谈论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假言命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是指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的命题,其中包含了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而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过程中,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则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在假言命题中,矛盾命题指的是与原命题在真值上完全相反的命题。
具体来说,如果假言命题为"如果P,那么Q",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是"即使P,也不一定Q"。
这种关系体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对立,也是推理过程中重要的对照点。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假言推理规则,它是一种基本的推理规则,适用于假言命题的推理。
假言推理规则可以用来推导新的命题,其基本形式为:"如果P,则Q;P成立,那么Q成立"。
这一推理规则在逻辑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论证。
在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的更深层含义。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实际上反映了逻辑对立的思想。
在逻辑学中,矛盾命题往往被用来对原命题进行否定或验证。
通过对矛盾命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原命题的逻辑关系。
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矛盾命题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逻辑矛盾,从而加深我们对命题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反映了逻辑推理的规律和基本原则。
在逻辑学中,推理规则是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假言推理规则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通过运用假言推理规则,我们可以在推理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导,得到新的结论,从而加深对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安徽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宿州中公教育网/html/为您提供2015年安徽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假言命题根据支命题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即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写出推出式,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我有500万,那么我就买辆车。
简洁推出式:有500万→买车。
假言命题即A→B的矛盾命题是A 且非B。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考题型。
题型一:已知原命题为真,求假命题/已知原命题为假,求真命题。
根据矛盾的性质一: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可知这类题型是在求原命题的矛盾。
例题1:小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
A.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B.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项目提成
C.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给他三天假期
D.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
【中公解析】D。
题干为一个假言命题。
其推出式是:争取到项目→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项目提成。
其矛盾是:争取到项目,但没有奖笔记本电脑且没给提成。
只有D符合。
除了以上问法外,还有一种题型可以用求矛盾的方法来解题。
例题2: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 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仅Ⅳ
B.仅Ⅲ和Ⅳ
C.仅Ⅱ、Ⅳ
D.仅Ⅰ、Ⅲ和Ⅳ
【中公解析】D。
题干中父亲的话是一个假言命题,简洁形式:考上→努力。
题干虽未直接求矛盾,但是如果原命题为真,只有其矛盾证明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即考上了,但没努力。
因此排除掉其矛盾,其他情况证明父亲的话没错。
只有Ⅱ是原命题的矛盾,因此Ⅰ、III、Ⅳ是答案,即选D。
题型二: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是逻辑中的经典题型,在考察中也会涉及假言命题。
根据矛盾的特点: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因此在真假话问题中先找矛盾,根据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3: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公解析】A。
原命题只有一个正确,那么就有三个假的。
第一步先看有无矛盾:①周→吴;②郑;③周且非吴;④周或王。
①和③为一对矛盾,一个真一个假,所以②④为假,排除B、D。
④为假,其矛盾即非周且非王为真,根据联言的性质,非周为真,非王为真,所以③为假,因此①为真,答案为A。
更多2015年安徽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内容请查看:宿州中公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