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最苦与最乐》语文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作业语文版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作业语文版

- 让每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最苦与最乐一、累积运用(一)为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说1.契约音:义:.2.恩泽音:义:.3.悲天悯人音:义:.4.卸却音:义:.5.如释重任音:义:.(二)解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失落,会使你沉着地反省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弊端和弱项,努力战胜不足,从..而驾御生命的风帆,披荆斩棘,以求一搏,从失落的废墟上从头站起。

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日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任,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对错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可是改日日在那边尽责任,便日日在那边得苦中真乐,因此他究竟仍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由于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因此,不以“苦与乐”为题。

()二、课内要点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落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满足,虽贫不苦;若能本分(不多作格外希望),虽失落不苦;老、死乃是人生不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时,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人间一天,便有应当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任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何呢?由于受那良知责怪可是,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假如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久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排除了才没有,其实不是卸了就没有。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件语文版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件语文版

课文理解
精读品析
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 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 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 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huì
shì
恩惠( ) 如释重负( )
揽( lǎn )
悲天悯人( mǐn)
监督( dū ) 凡属( fán )
qì 契约( ) 卸却( xiè ) 纵然( zòng )
课文理解
初读感知
3.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 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
难点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 论点的?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 勇于负责任”。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的内涵。作者首先从正 面展开论述: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接下来从反面展开论述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得出“未尽责 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
课文理解
精读品析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 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 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 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

•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注意:中心论点是一个陈述判断句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结论是什么?(分析论证思路)
分析论证思路的步骤:首先,文章用了…… 论证方法证明了……,然后用了……论证方法证 明了……,最后, ……(得出了…… 结论)

分论点一
文 分论点二
(分)
中心论点
(总)
分析语言,体会特色
本文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 法?有什么好处?
1.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 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2.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
设问: 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
设问句:自问自答
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
答:不是。 问题:失意吗? 答:不是。
设问:引起读者思 考。贯穿全文,使 文章连贯起来。
问题:老吗?死吗?
答: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 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 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 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 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 了。
首先,文章用了设问和排比引出了论点“人生最大的 痛苦是负责任(未尽责任)” ,并且用举例论证证明这个 观点;然后,文章用了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证明“人生最 大的快乐是尽责任” 。最后得出结论“在人生中我们应该 尽可能负起自己的责任” 。
论证结构
典型议论文思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总论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作业语文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作业语文版

最苦与最乐一、积累运用(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音:义:2.恩惠.音:义:3.悲天悯.人音:义:4.卸.却音:义:5.如释.重负音:义:(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对错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二、课内重点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课件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 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 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有《饮冰室合集》。
梁 启 超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初读课文,谈谈作者有 怎样的苦乐观?
整 体 感 知
作者是怎么来论 述自己的苦乐观呢?
谈 苦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 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 无处逃躲。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 欠人钱、受人恩惠、得 罪人等。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
苦 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
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 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 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 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
服力.
论乐



找出作者引用的
名言佳句,并想一想
这些话要证明什么。
担 责 引用名言的作用: 任
证明天下事从苦 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从而得出了“人生当 勇于承担负责”的结 论。
美文共赏
请在文章中找出你 最喜欢的语句,并说 明理由。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 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 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语文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语文版

最苦与最乐一、学习目标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答: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答: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答: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答: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答:二、合作探究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答: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答:4.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答:5.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答:6.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答: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答:7.什么事最快乐呢?答:8.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答:9.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答:10.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答:11.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答:12.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答:13.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答: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四、拓展延伸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五、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苦与最乐》语文同步练习
一、字词书写字词积累——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ēnhuì(______)没有报答。

(2)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______),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xièquè(_______),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二、现代文阅读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_____。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

(2)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

(3)文章开头连用四个______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____)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____)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____)
四、选择题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问题。

1.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面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综合性学习
(陕西中考改编)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
乙: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龙舟激越江上赛
2.【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

(50字左右)
3.【活动三:分享之恩】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18年3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