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绿水江南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绿水江南;2.体验绿水江南的音乐风格和韵律;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绿水江南;2.感受绿水江南的音乐特点;3.学会欣赏绿水江南。

三、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绿水江南的音乐特点;2.感受并欣赏绿水江南。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绿水江南的音乐,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然后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绿水江南的背景和特点。

绿水江南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曲调,通常被用来描述江南地区的美丽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绿水江南的音乐风格轻快、明亮,旋律婉转动听。

同时,绿水江南还注重对自然景观的表达,音乐中会模仿鸟鸣、流水声等自然音效。

3.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段绿水江南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

然后请学生讨论他们听到了什么音效和音乐元素,如鸟鸣、流水声、高低音等。

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体验(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声音模仿的体验。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模仿鸟鸣、流水声等音效,然后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动作和节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韵律。

5.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绿水江南的音乐特点和学生的体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绿水江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欣赏和体验,感受到了绿水江南的音乐特点和美感。

同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意识。

同学们在欣赏和体验中愉悦了自己,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二、欣赏:.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a)初听《江南好》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

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

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

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d)复听音乐.分段复听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e)生:速度:中速、稍慢。

情绪优美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细听第二段h)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

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生:做练习.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2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2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为歌曲创编简单动作,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能够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难点: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1. a小调音阶练习。

2. 节奏练习
3.导语:
“这一个单元我们都在学江南的音乐,你知道江南有什么特产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江南采茶。

4.聆听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5.出示板书《少先队员采茶歌》,出示学习目标。

介绍《采茶歌》特点:《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方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数十人的集体舞。

表演着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做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载舞。

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

歌曲的体裁多为小调。

6.播放歌曲第二遍,回答问题: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播放歌曲第三遍,回答问题:少先队员采茶时,他的心情如何?
8.播放歌曲第四遍,歌曲当中,除了描写采茶之外,还描写了什么?(听歌词)。

9.看书,按节奏朗读歌词。

只读第一段。

10.教师范唱,学生在心里默唱。

11.教师弹琴演唱,学生分句跟唱,
1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小声音模唱。

并找出难点,解决。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77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77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地投入到歌曲的感受与表现中,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快乐心情,体会劳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用聆听、体验、探究、模仿、舞蹈律动、声势节奏、等方法感受歌曲;用视唱曲谱、分句学唱等方法学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能用优美、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了解“采茶歌”这一南方歌舞题材,能用舞蹈律动、声势节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重点学唱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难点歌曲中变换的节奏与情绪的把握。

关键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教材、打击乐器。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5 12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歌曲伴奏,律动进教室。

2、播放歌曲,谈话式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起听听歌曲中的少先队员们在干什么?
3、出示课件:少先队员采茶歌。

4、了解江南茶文化。

二、感受歌曲:
1、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速度。

师: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歌词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来?。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和发展历程。

2.学习《绿水青山》等歌曲的歌词、曲调和演唱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了解乐器的常识和演奏技巧,初步体验拨弦等演奏方法。

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绿水江南的特色与传统民间音乐等。

2.大段,小节等乐理相关概念的讲解。

3.绿水江南的歌曲演唱方式,拨奏乐器的技巧等。

4.绿水江南歌曲的演奏与练习,以及学员会上进行音乐表演。

三、教学过程1. 绪论(5分钟)上课前做好相应准备2. 概念讲解(20分钟)1.民间音乐特点,演奏的乐器等的简单解释。

2.大段,小节等乐理相关概念的讲解。

3. 绿水江南歌曲的学唱(40分钟)1.演唱者首先按照原曲演唱。

2.班级分坐,分别想办法练习欣赏。

3.绿水江南歌曲的不同领域的表演方式。

4. 绿水江南乐器演奏的初次尝试(15分钟)1.对于乐器的初识和演奏尝试。

2.学生分组详细练习。

5.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思考学习到的知识,并提醒学生对于个人舞蹈演奏的思考与准备。

四、教学评估1. 用歌曲的演唱方式来测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否掌握《绿水青山》这首歌曲的表达方式。

2. 评估学生的技巧和乐器演奏能力。

3. 学生以个人方式表达音乐想法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完成了对于民间音乐的注意和了解,并且观看了舞蹈与演唱的方式。

与此同时,巩固了乐器演奏技巧并在课堂进行了初次尝试。

绿水江南单元教案

绿水江南单元教案

绿水江南单元教案教案标题:绿水江南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绿水江南单元,使学生了解中国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 掌握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和水乡文化。

教学难点:1. 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旅游资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一张描绘江南地区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2. 提问:你们对江南地区有什么了解?你们对江南地区的印象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地图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如长江、太湖等。

3. 讲解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江南地区的城市,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资料了解该城市的农田水利和水乡文化。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3.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农田水利和水乡文化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阅读练习:教师提供一篇关于江南地区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江南地区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江南地区的印象和理解。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水利和水乡文化景点,加深对江南地区的了解。

2. 课外拓展: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杂志,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的特色和发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案

(总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

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2、广西民歌《采茶歌》(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板书设计:纯净、优美随笔:学会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

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学重、难点: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学过程:(一)了解西湖的美景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第二遍: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第四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

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四)板书设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课后小结随笔: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了解一些赞美西湖的诗歌。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

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二、欣赏: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a)初听《江南好》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2.分段复听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e)生:速度:中速、稍慢。

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

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教
案]绿水江南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

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
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
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

并要
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
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
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


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
么呢?(秀美俏丽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柳梢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

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
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
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1、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3、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
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
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