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合集下载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有效管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抗高血压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药物的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

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药物研发人员以及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的重要药物类别,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ARBs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包括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苯噻氮卓类等。

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分类、药物特点、适应症、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具体内容如下:一、钙通道阻滞剂1. 药物分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心动过速等。

二、β受体阻滞剂1. 药物分类: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心率和收缩力增加,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3. 适应症: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心律失常等。

三、利尿剂1. 药物分类: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2. 药物特点: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潴留,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低血压、尿酸升高等。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 药物分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2. 药物特点: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减少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肌梗死后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咳嗽、低血压、高钾血症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 药物分类:氯沙坦、缬沙坦等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4600字》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4600字》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目录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 (1)一、国内外用药进展 (2)二、临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2)1. 利尿药 (2)3. 钙通道阻滞药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4)5. AT1受体阻断药 (4)6. 中枢性降压药 (5)7.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5)8. 神经节阻断药 (5)10.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6)11. 钾通道开放药 (6)12. 肾素抑制药 (7)三、总结 (7)高血压通常泛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增高降低程度变化为主要特征(其中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以及机体的功能或其他各种器质性损伤而同时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不仅仅是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疾病,也是直接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主要的一个具有危险性和影响力的因素。

与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和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相关[1]。

而抗高血压药物则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促进病情好转。

大多数高血压的具体原因不明,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少数原因可被查出,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脑卒中、肾衰竭、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且其中的各种并发症大多可能会导致严重死亡或严重致残。

总体来说,高血压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合理预防治疗,其平均寿命会较正常人群至少缩短15~20年。

一、国内外用药进展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国内外临床主要是通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中有将近7成是联合用药。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所联合发表的《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噻嗪类利尿药和钙通道阻滞剂是大多数临床医生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的首选[2]。

而欧洲近年来将单片复方制剂(SPC)推荐为联合治疗药物的首选,这种SPC主要是有两种药物组成,但仅限于RAS抑制剂和CCB或利尿剂----最近被推荐为首选的联合治疗药物,并且正在开发更多样化、低成本的SPC。

抗高血压药物的的种类及综合评价

抗高血压药物的的种类及综合评价

抗高血压药物的的种类及综合评价1 利尿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能减轻其它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它们的降压效力,还可减小左心室,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较佳药物。

2 β-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制为阻断β-受体,减少肾素释放,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在肝脏中代谢,并能穿透血脑屏障,可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

3 钙拮抗剂第一代钙拮抗剂为短效钙拮抗剂,会加重传导性减弱和负性肌力作用,使高血压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高,还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和强化心律失常。

第二代钙拮抗剂分为两个亚类,A类基本上为第一代钙抗剂的缓释、控释制剂,B类为新的化合物,与第一代相比,作用持久,降压作用也强。

第三代钙拮抗剂能抑制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硬化趋势,因而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第二代、三代钙拮抗剂每日用药次数少,血浓较为平稳,安全、有效。

4 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药物此类药物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类。

ACEI降低过氧化脂质,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并发症,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性降低。

此外,ACEI可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脏高灌注,减少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

但病人可能会发生持续性干咳。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降压幅度相同,耐受性良好,对肾功能正常或不全病人,伴或不伴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老年人,还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且不会引起咳嗽。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主张采用体化治疗方案,其理论根据是: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仅限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且应扩延为减少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并发症,即药物也应能防止或逆转其他病理生理过程以延缓病程发展,最终延长生命。

1.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选用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及ACEI四大类,再配合非药物治疗如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就有助于控制血压。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首选单药治疗,用Ⅰ或Ⅱ均可。

抗高血压药临床用药论文

抗高血压药临床用药论文

抗高血压药临床用药分析【摘要】探讨高血压药临床应用,对医院的药学服务提出意见。

【关键词】高血压;合理用药一、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的分类:1.高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12.0kpa)。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和左心室肥厚,是导致脑卒中、冠状动脉病变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也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和主动脉瘤等并发症。

2.抗高血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舒张血管平滑肌或干扰交感神经对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活性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二是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力或降低左心室充盈压从而减少心排出量。

抗高血压药根据其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四大类:①交感神经抑制药,包括:中枢性抗高血压,如可乐定。

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如利血平,胍乙啶。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普奈洛尔、拉贝洛尔;②血管平滑肌舒张药,包括:直接舒张:如肼屈嗪、硝普钠,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钾通道开放药:如米诺地尔,其他血管扩张药:如吲达帕胺;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④利尿药:如氢氯噻嗪。

3.临床降压药联用配伍举例。

①利尿剂+?%[受体阻滞剂;②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③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④?%[受体阻滞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⑤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⑥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⑦?%[受体阻滞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⑧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利尿剂。

二、临床用药现状及问题.用药现状。

①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以钙通道拮抗药为主,其次为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等。

2011-2012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

2011-2012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

2011-2012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3-07-19T10:56:0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唐锦辉[导读]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引起心、脑等器官的并发症,是引起心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唐锦辉(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淮南 232033)【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查阅处方的方法,将2011-2012门诊及住院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查阅分析。

结果:排序靠前的是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抗剂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频率靠前的是:氨洛地平、倍那普利、缬沙坦。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55-02 2011-2012 the clinical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Tang Jinhu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nan city, Anhui Huainan 232,033) 【summary】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and reasonableness analysi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for reasonable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Methods: to collect the prescription, 2011-2012 analysi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in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for inspection. Results: sort front is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resistance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ARB) and β-receptor blockers, and diuretics. Frequency front are: ammonia Los horizon, enalapril, valsartan. 【Keywords】 drugs the use of hypertensio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引起心、脑等器官的并发症,是引起心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者:————————————————————————————————日期:指导原则编号:【】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3)二、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 (4)(一)、临床药理学研究 (4)1、耐受性研究 (4)2、药代动力学研究 (4)3、药效动力学研究 (4)(二)、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 (5)1、研究人群 (5)2、试验设计和研究周期 (6)3、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6)4、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6)三、有效性评价 (7)(一)、有效性评价的一般原则 (7)(二)、有效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7)1、血压 (7)2、靶器官保护 (8)3、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9)(三)、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9)1、药效动力学研究 (9)2、量效关系 (9)3、抗高血压绝对疗效的研究 (10)4、抗高血压相对疗效的研究 (10)四、安全性评价 (11)(一)、低血压和血压反跳 (12)(二)、影响心率(律)的作用 (12)(三)、对靶器官损伤的作用 (12)(四)、对伴随疾病的作用 (12)(五)、对伴随危险因素的作用 (13)五、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13)(一)、剂量探索(Dose-finding)研究 (13)(二)确证性临床研究 (13)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件提供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

固定剂量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本文将对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厄贝沙坦是一种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厄贝沙坦还具有保护心脏和肾脏的作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降压效果显著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且持续时间较长。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厄贝沙坦也表现出同样优异的降压效果。

2. 减轻心脏负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负担较重,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大和心律失常,加重心脏病的病情。

厄贝沙坦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了心脏的负担,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病的进展。

3. 减少心脏事件发生临床观察显示,长期使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厄贝沙坦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厄贝沙坦作为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药物,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够减轻心脏负担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起到降压和保护心脏的作用。

美托洛尔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美托洛尔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美托洛尔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特别是针对患者的心率和心脏输出量增高的情况,其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2. 调节心脏功能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往往存在心脏功能失调的情况,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等症状较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应用评价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212-0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

它具有多种不同的发病机制,不仅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也伴有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损伤。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

据临床试验表明,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才能得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所以,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临床不断强调联合使用。

一、抗高血压药的选择
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品种繁多,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药(arb)以及钙离子拮抗药和α-受体阻断药[1]。

应结合病情,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选择药物。

鉴于高血压患者需终生用药,且这类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等,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全面兼顾。

大量的研究显示[2],血压降得愈低,心血管危险性愈低。

所以一般认为,在患者不发生低血压反应或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降得愈低愈好。

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药(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正相关,所以选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选择相应药物。

伴有心动过速时选用β受体阻断药,有浮肿时选用利尿降压药,有心绞痛或支气管哮喘时用钙离子拮抗药等。

除重型、急进型或高血压急症等情况外,一般的轻、中型高血压,多先选用降压作用较缓和的药物,然后调用降压作用较强或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直至达到满意的降压目的。

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必须了解患者是否已经服用足够剂量的抗高血压药[3]。

患者可通过联合用药来选用抗高血压药物,以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4]。

例如吲达帕胺单独使用的有效率高于其他类品种,可达90%左右,本品不宜单独使用,应与具降低肾素活性的药物β受体滞剂合用。

β受体阻断药对心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心肌梗死有一级和二级防治作用,且可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故常与升高血浆肾素活性的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合用。

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中,均明确表明钙离子拮抗剂不宜单独使用,应与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合用,藉以完全或部份抵消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
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反射性激活。

acei类药物和小剂量利尿剂如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合用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如复方卡托普利片由卡托普利(10 mg)加氢氯噻嗪(6 mg)组成。

患者可以了解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便于更加清晰的选用抗高血压药物,为患者明确的用药提供了依据[5]。

(1)利尿剂,该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为:长期临床较大剂量使用已发现血糖、血脂、血尿酸升高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现象。

(2)β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1+β2受体阻滞剂,以及兼具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其前两种对血甘油三酯、血糖等有不良作用,后一种具有肝毒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钙拮抗剂,其中一类是以心血管扩张作用为主的双氢吡啶类选择性钙通道药物,另一类具有直接作用于心脏的选择性拮抗剂。

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具有抗心绞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为水肿,个别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4)acei和angⅱ,acei常见不良反应:咳嗽、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发生高血钾、肾损伤。

angⅱ与acei相似,但不发生咳嗽。

二、复合抗高血压药
我国是高血压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并且一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单一药物加大剂量的损害,大多数患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或复方制剂提高疗效。

因此这种固定量的复方制剂倍受青睐。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需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其它危险因素的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法,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时考虑联合用药或复方,大部分中度高血压患者需采用,联合用药或复方,而重度高血压患者一般均需联合用药或复方[6]。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复方降压制剂已经达到
几十种。

例如(1)利血平氨苯蝶啶片[7]每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含利血平0.1mg氢氯噻嗪12.5mg、硫酸双肼屈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

其降压效果肯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88.%
和73.%,均超过fda50%的标准,降压效果平稳。

(2)珍菊降压片每片珍菊降压片含盐酸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野菊花膏粉1000mg、芦丁20mg、珍珠层粉100mg,是中西药复方降压制剂。

珍菊降压片是我国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其夜间降压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珍菊降压片之西药成分,降压效果优于卡托普利片,并且与钙通道拮抗剂或acei合用可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

(3)复方卡托普利片每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含卡托普利10 mg、氢氯噻嗪6mg。

在应用利尿剂后,由于激活了神经/体液激素机制,拮抗了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出现“刹车”现象[8]。

卡托普利可解除利尿剂降压过程中的“刹车”现象,并且可以减少由于氢氯噻嗪的使用而造成的钾的丢失;利尿剂所造成的钠相对减少状态,有利于卡托普利发挥更强的降血压作用。

复方卡托普利片与单方卡托普利相比,对老年高血压、慢性肾衰竭高血压及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还包括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培哚普吲达帕胺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氟氯地平片等。

复方制剂的组分近年来也有了新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不同降压药物的组合,还考虑到整个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例如降脂药和降压药的联合应用、降糖药降压药的联合应用等。

总之,高血压用药的复方制剂以其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和依从性好等诸多优点,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法[1]。

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和血压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抗高血药物的研制逐渐由单纯降低血压向改善高血压并发症转变。

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血压、改善靶器官损伤、患者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与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如对一氧化氮系统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开发出新的降血压药物。

参考文献:
[1]黄迪黄佳复方降压制剂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药品评价2011,8(20)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478
[3]王梅中国抗高血压药品的需求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2,4:133
[4]钱岳晟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19:19
[5]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
[6]施仲伟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的研究进展心脑血管病防治2001,1:29
[7]孙柳枝郑沁鈊介绍几种常用的复方降压制剂海峡药学2006,18:137
[8]李玉霞复方卡托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05 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