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条基)、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二、课程性质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等专业知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工程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础知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力学模型、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土体重量、土体内摩擦角、受拉和受压强度、土体流变性能等。
2.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的应力和应变、岩石的破坏模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等。
3.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地基的类型和特性、地基的设计方法、地基的施工工艺、地基的检测和监控等。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基础工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开设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讲授和辅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展示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模拟实训在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工程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地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和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基础工程课设(条基)

Hefei University课程设计CURRICULUM D ESIGN设计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09土木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胡晓军2011年12月目录评分标准与成绩1设计任务书2设计指导书3设计计算书4评分标准与成绩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或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某工业厂房○B轴线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三、基本资料:南方城市某工业厂房的地基经地质勘探知,地质情况如下:第①层:表层杂填土,厚1.50m,杂色,结构松散,主要由煤渣,碎石等组成,γ=193kN。
/m 第②层:黄色粉质粘土层(未钻透),呈可塑状态,分布较均匀。
主要物理指标为γ=19.5KN/m³,Es =6000kPa,I L =0.6, f ak=120kPa,e =0.75,基床系数34/k⨯=。
kN94.1m10地下水位:主要是上层滞水和孔隙水,水位埋深1.70m,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建议:第①层:杂填土,工程地质条件差,应清除。
第②层:建议选用此层作为持力层,基础选用天然浅基础。
施工时注意排水。
如图所示条形基础全长40.0m,等间距布置7根柱子,柱中心距为6m,边柱中心至基础长边边缘 2.0m,按荷载标准组合,每根中柱承担荷载均为2000kN,两根边柱分别承担1000kN荷载,柱子的截面尺寸为600×500。
四、设计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搜集有关资料,熟悉并应用有关规范、标准和图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1)需提交完整的设计计算书和基础施工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土建施工)浅基础工程之条基施工

条基及十字交叉根底施工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条基、十字根底概念。
2.条基构造要求。
3.适用范围及简单设计。
能力目标:
1.会识读条基、十字交叉根底施工图。确定开挖深度、宽度,计算开挖量,备料、施工。
2.
素养目标:
1.独基双向联合形成条基,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的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要紧受力方向通长部署,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部署到要紧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受力方向部署,详见图2-7。
图2-7根底底板受力钢筋部署示意图
分布筋与同向部署的受力筋的搭接150mm连接。
〔二〕、墙下无筋扩展条形根底
一、图纸识读
〔一〕某工程根底施工图纸、平法图集11G101-3
〔二〕结果要求
1、看明白根底平面部署图,剖面详图
2、整理钢筋等级、形状、长度、数量或间距
3、混凝土等级
〔三〕识图要点分析总结:
1、墙下条基中,根底传递到地基外表均布压力,使得地基对根底底面形成向上的基底反力。根底底板形成悬臂构件,基底受拉。
考虑题:
1.天然浅根底有哪些结构类型?各有何特点?
2.无筋扩展根底有何特点?
3.柱下独立根底有何特点?
4.何种条件下适宜采用柱下条形根底、十字交叉梁根底?
5.结合图2-16、图2-17、图2-18、图2-19表白根底施工图中平面部署情况。
地基土的湿润水平
烧结一般砖、蒸压灰砂砖
水泥砂浆
严寒地区
一般地区
稍湿润的
MU10
基础课设:条基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土木工程专业)姓名:郁成说学号:班级:二O一O年六月一、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见图1和表1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设计值)如图2示。
其中,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顺序号(我的学号是U200715220,为5号,故n=5)。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 土层名称 含水量 w (%) 重度 γ (kN/m3) 比重 d s液限 w L (%) 塑限 w P (%) 内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度) 压缩模量E S1-2 (MPa)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 f ak(kPa)杂填土 16.8粉质粘土 28.0 18.5 2.71 28.8 18.4 12 15 4.55 120 黄红色粘性土6.919.42.73 34.717.320217.0200-1.700 -0.800 0.000 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杂填土黄红色粘性土图1. 场地土层分布表 1.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图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3. 各柱截面尺寸均为:400×600 mm2,4. 柱底面标高:-0.5 m。
二、设计任务1.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剖面及构造设计2.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3.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配筋设计4. 基础的施工图绘制三、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1. 选择基础的材料和埋置深度。
基础混凝土强度取C25,基础配筋取HRB335和HPB235。
C25混凝土,fc=11.9N/mm2,HRB335级钢筋,fy=300N/mm2,HPB235级钢筋,fy=210N/mm2.如图1所示,此工程场地的土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和黄红色粘性土。
粘性土承载力较大,故设计此条形基础以黄红色粘性土作为持力层,基础埋深为d=1.7m.2.选定基础的剖面形状和尺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一、定位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关于基础工程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背景。
因此,该课程将旨在掌握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和实践,同时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学习理念,为学生融入未来工程实践社会做准备。
二、学习目标1.认识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基础工程的整体发展趋势和重大发展里程碑;2.了解基础工程的相关方法、技术、工具及其应用的原理;3.掌握基础工程的知识和实践,掌握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基础工程的实现;4.掌握基础工程的科学实践,熟悉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5.克服工程技术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形成科学驾驭法。
三、课程内容1.基础工程理论和方法(约5学时)(1)基础工程介绍和定义;(2)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3)基础工程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系统、过程和产品模型,实现基础工程的应用。
(1)基础工程实践设计;(2)基础工程实验;(3)基础工程实践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历史、发展和趋势;2.实践:借助基础工程的设计实践,及结合基础工程软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基础工程的方法;3.讨论:以大组、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基础工程的具体应用及学习心得;4.报告:学生应作出有关基础工程的报告,来阐明自己对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及实践的认知;5.实践:针对基础工程的具体实际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及结合项目的分析。
五、课程考核1.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考核:考核学生在基础工程实验中对方法、技术及实践思想的掌握情况; 3.软件考核:考核学生运用基础工程软件实现相关设计和分析;4.项目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基础工程项目的研究及实践分析。
六、认识反思在学习基础工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实践的意义及对应的学习价值,从而指导学生在未来的领域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一、总则1.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2.上部结构资料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为 4.5m,框架柱、主梁、次梁、板都为现浇整体式,主梁截面24050cm⨯,楼⨯,楼板厚10cm,柱子截面2 3080cm⨯,次梁截面22560cm屋面活荷载2kN m。
8/①轴线荷载(基本组合)3、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柱网平面图结构剖面图4.地基资料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55ak f kPa =,地基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70ak f kPa =。
根据地质情况,基础室外埋深定为 1.5d m =。
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本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属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二、决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一)确定基础梁的外挑长度0l 与基础梁总长。
原则: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可能与上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重合。
()() 3.5(13891463)9.2(18111814) 3.59 5.4 6.710.9681.11A D B C A B C Dp x p p p p M M M M ⨯=-+-⨯+++-=-⨯+-⨯+++-=-681.11681.110.11(1389181118141463)x m F --∴===-+++∑假设左边伸出0.5m,则为保证合力在基底形心,右边伸出0.72m ,为了简便计算,暂取左边及右边均伸出0.5m 。
(二)确定基底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得承载力。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1.按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b 。
(先填土再施工上部结构)()ka Fb L f d γ>-⨯∑因为 1.50.5d m m =>,ak f 应当进行深度修正,根据持力层粘土性质查规范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0.3b η= 1.6d η=00.717.00.818.8(0.5)155 1.6(1.50.5)183.74()1.5a ak d f f d kPa ηγ⨯+⨯=+-=+⨯-= (1389181118141463)/1.351.67()19.4(183.7420 1.8)b m +++≥=⨯-⨯取 2.0b m =(考虑地基基础共同工作时边跨处基底反力有所增大)。
2.软弱下卧层验算z cz dz f σσ+≤ 02tan z p bb z σθ⨯=+0004798 2.019.4 1.8200.717.00.818.8 1.52.019.4 1.5132.72()kF b l d p p d db LkPa γγγ+⨯⨯⨯=-⨯=-⨯⨯+⨯⨯⨯⨯+⨯=-⨯⨯=∑根据/ 3.4/2.0 1.7Z b ==以及12/ 3.0s s E E =查规范地基压力扩散角023θ=132.72 2.054.32()2.02 3.4tan 23z kPa σ⨯==+⨯⨯下卧层顶面出自重应力cz σ'11223317.00.718.8 1.058.8 3.1559.36()cz h h h kPa σγγγ=++=⨯+⨯+⨯=承载力的设计值az f 计算:根据下卧层淤泥性质指标查规范承载力系数表得0b η= 1.0d η=(0.5)59.3670 1.0(4.90.5)4.9123.30()az ak d f f d kPa η=+⨯-=+⨯-= 54.3259.36113.68()123.30z cz az kPa f kPa σσ∴+=+=<= 满足要求 3.考虑max M 时荷载组合,验算持力层承载力(梁长方向)。
条形基础的截面示意图如下,设基础高度为0 1.2H m =(1260.712821332.2729.9)/1.353411.04()k F kN =+++=∑()/1.35416.4457458.3405.9(105.4125.9126.9100.3) 1.2/1.3577(12821332.3)(1260.7729.9)(5.7)225181.56()kiiiiM M V H F L kN m =+⨯+⨯+++++++⨯⎡⎤⎢⎥=⎢⎥+-⨯+-⨯+⎣⎦=∑∑∑∑ 2019.4 2.0 1.81396.8()K G L b d kN γ=⨯⨯⨯=⨯⨯⨯=2232.019.4125.45()66bL W m ⨯===max min 3411.041396.85181.562.019.4125.45165.23() 1.2220.49()82.61()0k k k a F G M P P b L W kPa f kPa kPa ++∴=±=±⨯⨯<==>∑∑∴ 满足要求,经验算得知 2.0,19.4b m L m ==是合适的。
三、计算地基梁内力(按调整倒梁法) 先按均匀荷载对称计算。
(实际上分力分布并不均匀,这里为简化计算)。
调整时按整体计算。
根据结构的对称性,按弯矩分配法求解为调整的一半地基梁的内力。
1. 计算简图(按max N 组合计算)基底净反力6477333.9(/)19.4j F q kN m L===∑2. 按弯矩分配法求解连续梁 (1) 分配系数5.7AB AB EI EI i l == '' 3.5BC BC EI EIi l ==分配系数'33 5.70.684333.5 5.7ABAB ABBC EIi EI EI i i μ⨯===++⨯ '110.6840.352AB BC μμ=-=-=(2) 计算固端弯矩(对弯矩、剪力的符号,以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将悬挑端'A A 单独分开,把0M 用于AB 杆A 端节点,令A 为铰支点,则按顺时针求出固端弯矩如下:(对杆端而言,弯矩以顺时针为正)220011333.90.541.74()22j M q L kN m =⨯=⨯= (对AB 杆而言)2201111333.9 5.741.741335.18()8282q BA j AB M q L M kN m =-⨯+=-⨯⨯+⨯=-''2211333.9 3.51363.43()33q j BC BC M q L kN m =⨯=⨯⨯=''2211333.9 3.5681.71()66q j C B C B M q L kN m =⨯=⨯⨯=(3) 进行弯矩分配按如图所示进行∴ =41.74()A M kN m右 =-1353.49()B M kN m 左 =1353.49()B M kN m 右 '=691.45()C M kN m (4)计算各截面剪力,弯矩及支反力值(去脱离体)a 、依次求各所需截面的剪力值:'AA 杆:0y =∑0==333.90.5166.95(/)()j A q L Q kN m ⨯⨯=↓左AB 杆:0BM=∑21+-=02AB j AB A A B Q L q L M M ⨯+ 右右左2211=-(-)211=-(333.9 5.741.74-1353.49)-721.48()()5.72j AB A A B AB Q q L M M L kN ⨯+⨯⨯+=↓右右左0y =∑ +=j AB A B Qq L Q ⨯右左=-721.48+333.9 5.7=1181.75(kN)()B Q ∴⨯↓左+=j Aa a A Q q L Q ⨯右721.48333.9 5.71181.75()()a Q kN ∴=-+⨯=↑同理: '721.48333.9 2.85230.14()()a Q kN =-+⨯=↓ 721.48333.9 3.8547.34()()b Q kN =-+⨯=↓BC 杆:'0c M =∑ 2'''1+M +M =02BC c j BC B Q L q L ⨯+⨯B 右右211=-(1353.49691.65333.9 3.5)1168.65()()3.52Q kN ∴++⨯⨯=-↓B 右 0y =∑ ''+=j BC C Qq L Q ⨯B 右'=-1168.65+333.9 3.5=0C Q ∴⨯''''+=j BC C Q q L Q ⨯B 右''=-1168.65+333.9=-389.5()()3BCC L Q kN ∴⨯↑ b 、依次求各所需截面的剪力值:Aa 段: 221()21(41.74721.48 1.9333.9 1.9)726.38()2a Aa j Aa A A M M Q L q L kN m =-+⨯+⨯=--⨯+⨯⨯= 右右'Aa 段: 2'''21()21(41.74721.48 2.85333.9 2.85)658.43()2a Aa j Aa A A M M Q L q L kN m =-+⨯+⨯=--⨯+⨯⨯= 右右Ab 段: 221()21=(41.74721.48 3.8333.9 3.8)289.13()2b Ab j Ab A A M M Q L q L kN m =-+⨯+⨯--⨯+⨯⨯= 右右 ''BC 段: ''221()3237171353.491168.65333.9=464.41()323BC BC j B c L L M M Q q kN m ⎡⎤=-+⨯+⨯⎢⎥⎣⎦⎡⎤⎛⎫=--⨯+⨯⨯⎢⎥ ⎪⎝⎭⎢⎥⎣⎦ B 右右 c 、支座反力计算:166.95721.48888.43()1181.751168.652350.40()A A A B R Q Q kN R Q Q kN ∴=-=+==-=+=右左B 右B 左d 、绘出弯矩图,剪力图,支反力图。
四、地基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设计 具体过程按一下程序进行:1、材料在本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为20C 21.1/t f N mm =29.6/c f N mm = 422.5510/c E N mm =⨯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335 2300/y f N mm = '2300/y f N mm = 箍筋、纵向构造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PB2352210/y f N mm = '2210/y f N mm =垫层100mm 厚C10素混凝土 2、地基梁截面尺寸:(1)0H 宜为(1/4~1/8)柱距,梁高120H cm = (2)梁的宽度和翼板尺寸 a) a ≥柱宽+10cm=40+10=50cmb) 翼板外缘高度''200i h mm ≥,取''250i h mm =i h 应按抗剪强度确定,由基础剖面构造要求,暂时500i h mm =max 333.9166.952.0p kPa ==max 11()(2.00.5)166.95125.21/22j V b a p kN m =-⨯=-⨯= 00.7h t V f bh β≤, 1.0h β=30125.2110162.610.70.71 1.11000h t Vh mm f b β⨯∴≥==⨯⨯⨯(纵向宽度取1m )∴取500i h mm =,满足要求c)翼板的有效计算宽度'i b ,按楼面独立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