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60110材料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代码:MTE101学分:3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无课程教师:XXX1.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材料的种类、性质、组成、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目标2.1理论掌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相图与相变、合金与非晶态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2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材料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3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材料工程专业人才。
3.教学内容3.1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质3.3材料的非晶态结构与性质3.4材料的相图与相变3.5金属材料与合金3.6陶瓷材料3.7高分子材料3.8复合材料3.9材料的加工与应用4.教学方法4.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4.2实验教学:开展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3讨论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5.考核方式5.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5.2期中考试:对前半学期的知识进行考核。
5.3期末考试:对全年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5.4实验考核: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考核。
6.参考书目6.1《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版),材料工程系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6.2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William D. Callister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7.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周: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质第5-6周:材料的非晶态结构与性质第7-8周:材料的相图与相变第9-10周:金属材料与合金第11-12周:陶瓷材料第13-14周:高分子材料第15-16周:复合材料第17-18周:材料的加工与应用注: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由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
课程内容是根据装备制造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其教学内容源于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门讲授工程材料结构、性能、种类、应用及热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实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其他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工程材料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了解材料强化的各种手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正确选择材料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正确设计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从事装备制造领域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工作岗位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教学任务1.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典型机械零件、模具和刀具等能够进行合理分析、选材并具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方案选择能力,具备拉伸、冲击、硬度、金相等基本检测能力,具备常规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和操作的基本能力;2.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及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3.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交流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
四、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绪论:(1学时)了解课程地位、意义、作用和课程整体学习内容;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模块1:材料的结构和性能(13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任务1.工程材料的性能。
掌握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相关知识。
2.材料结构基础掌握材料结构和组织的基本概念、材料结构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07360160材料制备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材料制备综合性课程设计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课程编号:07360160学时:2 周学分:2先修课程:粉体工程、测试技术、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综合实验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目的与任务材料制备综合性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任务:通过无机材料制备工艺过程的设计,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工艺原理和方法步骤,训练查阅与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在成分设计、原料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工艺参数确定和制备效果评价等方面相关的计算方法,培养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要求、内容与进度安排1.要求以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为基础,结合先修课程,掌握一种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制备的基本工艺原理和方法步骤,学会查阅与应用文献资料,掌握在成分设计、原料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工艺参数确定和制备效果评价等方面相关的计算方法,学会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锻炼综合分析及撰写设计说明书或报告的能力。
2、内容指定一种材料(功能陶瓷或结构陶瓷材料)为设计对象,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的设计。
(1)对指定材料进行组成设计(2)原料的选择、计算及加工处理(3)工艺原理运用、工艺流程选择与工艺方法确定(4)工艺参数确定(5)制备效果评价(6)所定材料的成分—工艺—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与与讨论3.进度安排(1)资料检索与阅读理解12 学时2)组成设计和原料的选择、计算及加工处理3)工艺流程选择与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确定 4)制备效果评价与分析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和设计阶段的表现综合 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四、大纲的说明 设计说明书或报告的题目和内容侧重点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定。
五、参考数目及学习资料制定人:孟献丰 审定人:刘 军 批准人:杨 娟2013年4月 10日20 学时 24 学时 8 学时 5)撰写设计说明书或报告 16 学时课程简介课程编07360160课程名称:材料制备综合性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学分: 2学时: 2 周(其中:讲课学时:0 设计学时:80 上机学时:0 )课程内容:材料制备综合性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无机材料工艺学等课程课堂教学中传输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编号:16118623学时/学分:40/2.5开课学期:5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类型: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面向金属及功能材与建筑材料两个方向。
侧重介绍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注重把传统材料、传统技术与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材料工程的发展概貌。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5:掌握材料制备、生产、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4研究:掌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根据材料研究的需求选择不同设备、工艺条件、操作过程,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能够根据所确定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要求,提出材料制备加工的方案与方法。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二章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制备(4学时)知识点:钢铁材料介绍与制备,有色金属材料介绍与制备,其他特种用途材料。
重点:铸钢和铸铁的熔炼技术,铝合金、镁合金和铜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其熔炼技术。
难点:铸铁中石墨的形成,其他特种用途材料。
第三章铸造成型及其工艺控制(10学时)知识点: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砂型铸造,特种铸造,铸造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重点: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凝固与收缩,铸造应力、变形与裂纹,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的特点、工艺过程及应用范围。
材料工程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材料工程培训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培训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系统地了解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分类、性能、加工等方面;2. 提升学员在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材料基础知识目标:让学员了解各种材料的基本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内容:-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等;- 材料性能:强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等;- 材料加工:锻造、铸造、轧制、注塑等。
2. 第二阶段(1~2周):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目标:深入学习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内容:- 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 工程塑料的种类和特性;- 工程塑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
3. 第三阶段(1周):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目标:了解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内容:- 陶瓷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陶瓷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特性;- 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4. 第四阶段(1周):功能材料与纳米材料目标:介绍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内容:- 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功能;- 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工艺。
5. 第五阶段(1周):材料分析和测试目标:培养学员分析材料性能和质量的能力内容:- 材料分析的常用方法和仪器;- 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材料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6. 第六阶段(1周):材料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加强学员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 材料工程案例分析;- 材料工程实践操作;- 团队合作和沟通演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讲解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2. 实验操作:组织学员进行材料实验操作,加深对材料性能的理解;3. 讨论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进行企业实地考察和交流,了解材料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5. 作业和考核:布置作业和进行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804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学分:2学时:2周(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根据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和所绘图纸的质量综合评定成绩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严生,常捷,程麟.新型干法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2]白礼懋.水泥厂工艺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3]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4]曾令可,李萍,刘艳春.陶瓷窑炉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5]宋帝.现代陶瓷窑炉[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内容概述: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水泥或陶瓷热工设备或工艺的设计计算以及图纸绘制,使学生加深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初步掌握陶瓷热工窑炉结构设计或水泥热工设备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和编写说明书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还能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s a required practice course for the special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The students can deepen the theory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plot of cement or ceramics hot working equipment or technology. Moreover, th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know the design method, content and procedure of ceramics furnace structure or cement hot working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books to design/calculate, plot drawing and write the design calculation manual can be trained. In addition, this course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o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analyze/solv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oblems.《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804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学分:2学时:2周(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
《材料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涉及流体力学基础、传热学基础、燃料及其燃烧等内容方面的介绍。
本课程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现代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并围绕材料前沿技术,熟练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的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燃烧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运算技能,并能将相关原理应用到材料工程领域内解决相关问题;能识别和判断工程实践中复杂的材料工程问题,考虑到材料与环境、经济、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利用三传现象(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解决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针对材料在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材料应用的特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解决方案,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1:能够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1.2具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欠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能力。
课程目标2: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原理及材料科学方法对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2.1能够根据材料特性,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和使用相应的成型方法与设备。
2.2能对基于专业理论,根据相关材料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工程实践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材料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 工程研究基础2. 流体力学基础3.传热学基础4. 传质与干燥5. 燃料及燃烧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工程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三. 模块及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1. 工程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及原理:物理量单位,量纲基本概念,单值条件,量纲独立条件,π定理,量纲分析方法:量纲和谐性,量纲分析的指数法(瑞利分析法、柏金汉姆法),量纲分析的矩阵法。
相似理论:物理量相似,现象相似,相似准数(相似准则),相似三定理,相似准数及其导出,准数方程的建立。
模化研究法:模型的设计原则,近似模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模化研究方法的应用。
2.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流体的连续性,流体的流动性,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粘滞性,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静力学: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静压强及两个重要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静力学方程的工程应用。
流体动力学: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一元流动模型的建立,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理想流体微小流束的运动方程(Bernoulli-伯努利方程),实际流体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能量方程的工程应用,能量方程在气体流动中的应用。
流体流动及流动阻力:流体流动的状态,园管中流体的层流流动,紊流的基本特征,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流动阻力损失,管路计算,流体的输送设备:烟囱的工作原理,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实际性能曲线,离心式泵的安装高度和气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工程课程设计
Course Exercise for Materi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7360110
学分: 2
学时:2周(其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2周)
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教材: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材料工程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设计各种型号的窑炉,加深对专业课《材料热工工程》的全面理解,掌握无机材料工业的重要设备-窑炉的工作原理,设计与计算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课程的基本内容
(1)掌握窑炉的工作原理
(2)掌握窑体的主要尺寸计算
(3)掌握窑炉的热工计算
(4)掌握窑体材料的选择
(5)熟练应用CAD软件制图
(6)撰写设计说明书
2.课程要求:
要求通过给定设计内容及原始数据,结合专业课《热工工程》的教学内容,掌握窑炉的工作原理,掌握窑炉的设计与计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CAD软件制图,完成设计说明书和结构简图一份。
四、大纲说明
1、根据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和设计阶段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2、按每天8小时计,总工作量不少于80小时。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孙晋源主编;武汉工业出版社,1992年
2、《陶瓷工业热工设备》,刘根群主编;武汉工业出版社,1989年
3、《玻璃工业热工设备》,孙承绪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玻璃窑炉设计与计算》,孙承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
制定人:陈彩凤审定人:刘军批准人:杨娟
2013 年4 月10 日
材料工程课程设计简介
课程编码:07360110
课程名称:材料工程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ourse Exercise for Material Engineering
学分:2
学时:2周(其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2周)课程内容:《材料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为在学生掌握各种窑炉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窑炉尺寸和热工计算,并设计出各种型号的窑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能力。
选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