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八字原则

合集下载

八字法让文言文翻译有规律可循

八字法让文言文翻译有规律可循

“八字法”让文言文翻译有规律可循——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

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

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①语境意识。

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②分点意识。

主要指每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句子的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去落实。

①“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②“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③“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三个要求。

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必须从总体上把握的三个方面。

那么,如何把它们落实在具体句子的翻译上呢?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八字法”。

即“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个字,其中“留、删、分、换”是针对字词的,“调、合、套、补”是针对句式的。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例析文言翻译八要诀

例析文言翻译八要诀

例析文言翻译八要诀一、例文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日:“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二、说明要诀1:怎样解释怎样译,解释不全等翻译。

例文中“钓”、“使”、“往”等词,在译文中可直接按其相应的解释,分别译为“垂钓”、“派遣”和“前去”。

依照这样的译法,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的单音节词,都可相应地对译为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但有的词其解释与翻译之间却有着一定的距离,故不能直接按其解释去译。

如“先”,应按动词解释为“先行”、“先做”,但由于它后面跟着宾语“焉(他)”,故结合文意当译为“请”,否则就情理不通达;再如“累”、“藏”和“涂”三个词,同样不能按其解释直接译成“拖累”、“收藏”和“道路”,而应在相应解释的基础上,再结合其具体的语境,分别译为“麻烦”、“供奉”和“污泥”较妥贴。

要诀2:一词多义慎选用,词分虚实细辨析对于那些兼有虚、实两种用法的多义词,翻译时应特别注意:首先应判断出它在句中是虚词,还是实词;其次应结合语境推断出其在句中的用法或含义。

如“顾”,既有虚词“难当”、“但”等意思,又有实词“回头看”、“拜见”、“顾惜”等义项,但结合例文中“持竿不顾”的具体语境和整篇文意,显然将它解释为实词“回头”较妥,因为这样就表现出了庄子对来人(权势)“不屑一顾”的超然神态。

要诀3:重点词义要明确,词类活用须在意。

在一个文句中,“重点词”当然是指那些具有表现力的词。

在一个文句中,如能够恰当地理解一两个重点词,则往往有可能把握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进而有可能较准确地推断出句中其他一些词的含义或用法,从而得以较准确、较顺利地翻译文句。

在这一推断过程中,应注意某个词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结合句意和语法分析)。

如对“王中笥而藏之宗庙之上”一句,当我们将“藏”译为“供奉”时,则该句的大部分内容就可译出来:“楚王……把他供奉在宗庙里”;然后再结合前文“神龟之死”的说法,就不难推断出“笥”的用法和含义:是名词用如动词,是“装在竹匣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八字法”

文言文翻译“八字法”

文言文翻译“八字法”所谓“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翻译所提供的言语句。

那么,怎样正确翻译言呢?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留。

即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照原抄录。

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其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分别是年号、人名和地名,翻译时都可直接录用。

2、删。

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仅有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故无法译出,翻译时可删出不译。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在“久”之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翻译时可删去。

3、补。

就是增补:(1)变单音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正确翻译应是:(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注意补充出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4、换。

就是替换。

在今天,古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翻译时,要根据原的语境确定词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不可用今义当古义。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又如: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句中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这就是特殊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对于特殊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及时调整。

翻译方法,先调整语序再翻译。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此句可调整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文言文翻译八点失误

文言文翻译八点失误

文言文翻译八点失误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阅卷时,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看你的实词是否翻译到位,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奋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固若金汤3、借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九---翻译得分技巧分解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九---翻译得分技巧分解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 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 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 语。
2020/10/17
17
“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 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 换为“整个天下”。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 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 例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其中的 “布衣”是借代修辞,应换译为“平 民”。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 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
置之。(《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 ②厓(yá)山: 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hàn):保卫。】
特殊句式!
(踩点得分)
“索”、“固”“书” 的意思以及倒装句 、 省略句的调整及补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补替移补猜 Nhomakorabea译三:(张弘范) 坚持索要 (招降张世杰

替替

的书信), (文天祥) 于是 书写了 《过零


丁洋》 一诗 给 了 他。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
1 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 穿黑色的衣服回家. 2 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 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五、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 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 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12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 也/ 。/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文言文翻译口诀字字落实

文言文翻译口诀字字落实

翻译之道,贵在精诚,字字落实,无一遗漏。

盖翻译者,非仅语言之转换,实文化之交流,思想之碰撞也。

故翻译口诀,必详尽无遗,方能彰显其妙。

一、忠实原文,不添不减。

翻译之根本,在于忠实原文。

所谓忠实,即不添不减,不歪曲,不遗漏。

添者,增饰之过;减者,删削之过;歪曲者,误解之过;遗漏者,失真之过。

四者皆不可取,翻译之道,当以此为戒。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翻译之法,有直译、意译之分。

直译者,忠实于原文之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翻译;意译者,根据原文之意,以现代汉语表达之。

二者相较,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盖直译易失真,意译易走样。

翻译时,宜先意译,再直译,二者相辅相成,方能达到忠实原文之效果。

三、语境至上,灵活运用。

翻译之时,须注重语境。

语境者,上下文之环境也。

翻译时,当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通顺、自然。

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词语,以适应语境。

然增减之际,仍需恪守忠实原文之原则。

四、文采并茂,兼顾可读。

翻译之道,不仅在于忠实原文,更在于文采并茂。

翻译之时,当注重文采,使译文既有学术价值,又具可读性。

文采者,语言之美也。

翻译时,宜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以增强译文之美感。

五、考证严谨,注释详实。

翻译之时,需对原文进行考证,以确保翻译之准确性。

考证者,查证之谓也。

翻译时,当对原文之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之意。

注释详实,便于读者理解。

六、博采众长,借鉴吸收。

翻译之道,博采众长。

翻译时,可借鉴前人之经验,吸收各方之精华。

如遇难题,可查阅多种资料,以求得最佳译文。

七、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翻译之道,反复推敲。

翻译完成后,需反复阅读,修改润色。

精益求精,力求译文之完美。

总之,翻译口诀,字字落实,需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唯如此,方能翻译出传世之作,为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指汉语中的古代文学语言。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翻译原则1. 信、达原则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信、达原则。

即在保证译文准确、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文意思和风格的完整性和质感。

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语境、背景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2. 知行合一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

即翻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译文准确、流畅、通顺、文雅。

译文应该符合古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达到表意和表达方式上的最佳组合。

3. 立意平衡原则文言文翻译还需要遵循立意平衡原则。

即翻译作品的意象、主题、节奏等方面应与原作达到相对的平衡,使译作在传达原作思想的同时,保持语言的美感和准确性。

二、翻译方法1. 理解文意,准确表达首先,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理解原文的语法特点、语义、修辞等方面。

根据原文的情境、主题和语言表达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2. 辩证处理对于一些翻译困难的句子,翻译者需要辩证处理,根据上下文、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等,进行合理的翻译。

如“夫”、“则”、“乃”等助词的处理,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合理理解原文的意思。

3. 考虑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涉及到许多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考虑到原文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文化内涵。

4. 重点突出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文言句子比较复杂,其中的重点可能没有在句首或者句中体现。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将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在其表达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要注意原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语等,合情合理地运用对应的语言修辞手法来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八字原则
2016中考必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必考翻译,这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目。

满篇的“之乎者也”,实在不知道如何理解?别担心,今天给大家传授文言文翻译技巧,助你除却文言文失分之殇。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

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

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

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

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

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

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

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

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力求文言文阅读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