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change by`崔璐

合集下载

市场饱和下的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市场饱和下的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市场饱和下的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翟杰全
【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18)4
【摘要】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及2010年以来增速下降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依据工业化生产供需关系、市场饱和与经济增长间的基本关系,工业化生产方式拥有极强的快速扩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从人口、消费和市场获得的巨大红利,共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工业化生产面对的社会需求总是相对有限的,最后总要面临市场(相对)饱和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会转入中低速增长状态。

中国经济目前就已进入市场(相对)饱和所导致的增速下降阶段,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主要依靠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

【总页数】7页(P421-427)
【作者】翟杰全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思考
3.新常态下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选择
4.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及路径选择
5.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2012年11月(上旬刊)总第700期区域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崔璐璐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041032-01)[摘要]随着外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山西省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过度追求引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负面影响显现,与中部其他省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政策,为山西省今后更好的吸引和利用F D I 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 D I )经济增长影响对策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山西作为内陆资源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稳步的增长,规模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开放度相对东部地区较低,对外招商引资的规模较小,在中部六省中也处于末尾,因此对FDI 的目标追寻更应该着眼于FDI 在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引资效率,促进山西省经济增长。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1.FDI 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

外商直接投资同山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后一直呈下降趋势,2011年得益于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山西太原),全省新批外资企业62个,投资总额29.2亿美元,增长120.9%,然而到2012年第一季度,山西外资实际到位3.3亿美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0.1个百分点。

另外,受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外商撤资现象时有发生,山西同样也不例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增长。

2.FDI 对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资在服务业、运输和电信业方面投资增长较快,这对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及影响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及影响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及影响研究
尚鹏程;蔡继虎
【期刊名称】《北方金融》
【年(卷),期】2024()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项目实现了从严格管控到渐进式开放的转变,截至目前,中国在跨境直接投资领域已实现基本可兑换,并有将开放范围辐射至其他资本项目领域的趋势,未来中国应兼顾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走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开放之路。

本文围绕资本项目开放,测度分析中国与世界的资本开放程度,结合数据理论分析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即资本管制的放松可以促进金融快速发展,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流动性,带动经济增长,但在金融市场不完善,利率汇率传导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则会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较大冲击,进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基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给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道路、健全金融市场建设、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可行性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尚鹏程;蔡继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浙江大学钱雪亚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统计研究》获得较高评价
2.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背景
3.资本项目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4.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数据为例
5.资本项目开放对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弱势美元背景下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弱势美元背景下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弱势美元背景下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李婧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2006年以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向中国,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使中国有步骤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计划受到挑战,维护金融安全成为中国目前的核心经济问题.中国需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采取盯住货币篮汇率制度、完善外汇市场等手段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灵活;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李婧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资本账户开放情况下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 [J], 张斌;鲁欣;顾敏;
2.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 [J], 于冬
3.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与中日经济合作问题下:兼论改革开放的背景目标不[J], 童大林
4.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升值压力下的中国特色IS-LM-BP
模型分析 [J], 雷强;苏立峰
5.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对非洲国家的借鉴意义——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与非洲发展”论坛综述 [J], 赵蜀蓉;谭梦涵;杜莹;王政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

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

2010年第10期2010年10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VOL.8.No.10OCT.2010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田 莉,张 赟[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在呈现出一种有文化、没道德,有能力、没责任的消极趋势,他们的责任意识下降甚至缺失。

因此,我们必须抓紧研究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加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帮助他们培养马克思主义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责任;马克思主义责任观[作者简介]田莉,广西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张赟,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党工委书记、督导专员,副教授,硕士,广西南宁530105[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69-0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在呈现出一种有文化、没道德,有能力、没责任的消极趋势,他们的责任意识下降甚至缺失。

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主题的重点。

因此,我们必须抓紧研究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加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帮助他们培养马克思主义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

一、马克思主义责任观的内涵责任是指外界条件对有行为能力的人的道德要求和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负担的角色义务。

责任观是指人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责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认识责任和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P329)。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作文英文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作文英文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作文英文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and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s transition from a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to a more market-oriented system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ts economic landscape,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s well.Th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1970s, when the country's leaders decided to open up its economy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troduc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This decision has led to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China becoming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dynamic economies.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been the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its markets and the opening up of its economy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rade. This has allowed for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economy, and has helped to attract significant amounts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o the country.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been the restructuring of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vibrant private sector. This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has helped to create a more dynamic and competi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In addition, China has also been actively pursuing economic reforms in areas such as financial regulation, tax policy, and social welfare. These reforms have been aimedat creating a more transparent and efficient economic system, and at addressing some of the challenges and inequalities that have emerged as a result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Looking ahead,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re likely to continue to be a major focus of the country's leaders. The government has set ambitious targets forfurther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has outlined a number of key reform initiatives aimed at addressing someof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nd inefficiencies in the economy.In conclusion,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a remarkable success story, and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country's transition from a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to a more market-oriented system has led to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has helped to lift millions of people out of poverty. As China continues on its path of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t is likely to remain a key driver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d a source of great interest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global community.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要性。

基于环境问题视角分析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进展

基于环境问题视角分析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进展

信息技术Һ㊀基于环境问题视角分析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进展杜文会摘㊀要: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ꎬ然而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对环境造成副作用的代价ꎬ如何节能减排的同时又不影响经济发展ꎬ成为了研究和讨论的重要核心ꎮ通过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ꎬ包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概念㊁历史上技术进步的偏向性㊁偏向性技术进步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㊁偏向性技术进步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展望ꎮ关键词:偏向性技术ꎻ环境问题ꎻ技术进步ꎻ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F224.0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141-02㊀㊀一㊁引言自2012年末ꎬ中东部很多城市被严重的雾霾笼罩ꎬ太多的城市的污染指数爆表ꎬ入选了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ꎮ这种情况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平衡与选择ꎬ日益显露的问题:经济的增长是否以环境作为代价交换?在周国富㊁李时兴的研究中提到的著名的EKC假说ꎬ是Grossman和Krueger发现并提出作为一种假说呈现给学者们ꎬ该假说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初期ꎬ快速的发展和生产会提高人们的收入ꎬ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带给环境的压力和破坏ꎬ当人们的收入增加到某一个水平之后ꎬ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ꎬ并且在这一水平节点之后ꎬ生产技术的精进和提高会把环境治理作为主要的目标ꎬ环境状况将得到改善ꎬ人均收入与污染间呈现出一种 倒U 型的发展轨迹ꎮ更有学者提出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初期是正相关关系ꎬ经济增长是使环境质量发生改变的先决条件ꎮ景维民㊁张璐在研究环境与中国工业进步的时候总结出ꎬ 污染水平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直接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类:①污染密集型工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构效应ꎻ②偏向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效应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增加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ꎬ不再是仅仅满足于温饱的水平ꎬ同时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会提高ꎬ所以在探索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改善环境的质量的动力机制ꎬ是我国目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ꎮ自从1932年以来ꎬ希克斯㊁索罗和哈罗德等人均在其研究的需要中对技术进步偏向下过定义ꎮ从2000年之后ꎬAce ̄moglu等人重新对技术偏向性做了新的拓展ꎬ并将其应用在对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的问题处理上ꎬ成功对美国1970年以来的工资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做出新的解释ꎮ二㊁偏向性技术进步在环境问题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一)偏向性技术在环境经济学上的应用张俊和仲春平在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研究进展中ꎬ总结了偏向技术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ꎬ不仅在劳动经济学㊁国际贸易学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ꎬ而且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ꎮ中国的环境政策的中心是如何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发展提供合理激励ꎬ随着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ꎬ人们在进行资源利用时的效率大大提高ꎬ对市场施行合理的政策以激励更为清洁更为环保的技术走入生产走入社会中ꎮ张俊提出 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为分析不同政策效应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ꎬ研究不同类型环境技术研发和使用的决定因素ꎬ并为评估不同环境政策的效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ꎮ(二)偏向性技术在环境领域研究进展结合国外和国内的历史发展经验可知ꎬ在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上ꎬ已经涉步的西方国家在人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ꎬ设置合理的绿化环境的制度ꎬ以此调节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ꎬ并为生产技术的进步提供激励ꎮ在此之前关于环境政策的经济研究是以技术外生为前提条件的ꎬ却忽略了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内生性回应ꎬ这些理论和文献不能把环境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全面地表现出来ꎮ在随后的理论研究中得到改善ꎬ开始尝试将环境技术作为内生的因素ꎬ试验性在气候变化模型中引入内生技术进步的理论ꎮ在处理大气环境与技术偏向的问题时主要考虑以下两种因素:一种是技术的创新和环境处理方式的不同ꎬ考虑技术是否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成本ꎬ若技术确实减少了成本ꎬ那么技术则是偏向环境处理的ꎻ另一种则是考虑技术的创新是否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起到促进作用ꎬ若技术对环境的政策起到推进作用ꎬ那么技术的内生偏向投资的积累ꎮ在此之前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对一种技术偏向环境的方向ꎬ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数不清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现ꎬ我们逐渐把眼光放在了全局ꎬ考虑多种技术ꎬ并把在市场上施行不同的环境政策是否会对这些不同的技术变革带来影响和改变ꎮ由此一来ꎬ为了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ꎬAcemogluꎬHeutelandFischer试着在气候变化环境模型中加141入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支撑和视角ꎮ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ꎬ最先提出征收的税种是庇古税ꎬ为了解决技术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ꎬ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ꎬ在双向配合下ꎬ政府会建立针对不同种类技术的环境政策ꎮ环境税收对企业的激励作用ꎬ使企业在进行新技术和生产的时候做到最大可能地减少污染的排放ꎬ并且会寻求新的循环技术ꎬ让污染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ꎬ提高生产率ꎮ从另一个角度看ꎬ污染的减排也使企业税收的成本下降ꎮ由此可得出在生产过程中ꎬ投放要素并不是单一的ꎬ既有清洁投放ꎬ也有污染投放要素ꎮ由上述得出结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投入品的替代弹性的大小会对政府政策干预的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ꎮ我们对两种极端情况做出分析:一是投入要素互相替代ꎬ环境的税收增加对技术进步的激励是正向作用的ꎮ二是投入要素是互补的ꎬ如果想要不使资源被耗尽并且环境被极大限度地破坏ꎬ那么我们必须选择牺牲经济长期增长ꎮ三㊁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展望(一)未来的研究方向从前文对偏向性技术的起源以及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回顾中可知ꎬ日渐显露的环境污染问题逼迫人们考虑加强对环境的规制和对污染的控制ꎮ不能在污染严重之后才开始治理的手段ꎬ应在生产的同时把技术对环境的偏向性考虑在内ꎮ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从绿色技术进步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ꎬ而非仅仅针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ꎮ但是环境管制的强度和政策上的引导才是最终决定的影响程度的重要原因ꎮ环境技术的创新刻不容缓ꎬ当然技术的更新换代会带来诸多问题ꎬ也可能带来我们无法预见的漏洞和问题ꎬ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之后才能发现符合我们国家的行情的解决方式ꎬ不能对外来的一些经验盲目服从和引用ꎮ技术的偏向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ꎬ给不同的领域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革新ꎮ未来对于环境视角的技术偏向性ꎬ研究人员更偏向于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ꎬ以激励市场上技术偏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ꎮ(二)政策启示第一ꎬ对外开放以来ꎬ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ꎬ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ꎬ若想要遏制全球范围内环境的继续恶化ꎬ需要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ꎮ当前如此开放的经济环境下ꎬ仅靠某个国家是无法做到对全球环境的改善的ꎮ第二ꎬ从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上ꎬ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和经验ꎬ循序渐进地在市场上完善对环境的税收问题ꎬ同时增加生产的环境成本也反过来激励着技术向绿色清洁方向的进步和创新ꎬ成为解决问题的曙光和希望ꎬ在过去十年的数据表现出来的成果来看ꎬ环境管制的正向效果已经略有成效ꎮ第三ꎬ不仅在封闭条件下ꎬ合理制定并实施的环境管制政策是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重要原由和决定性的激励ꎬ而且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ꎬ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且有着突破性的创新精神ꎮ在对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的把关方面ꎬ我们政府应该联合大众承担起环境责任ꎬ不能放任快速发展经济忽略环境的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ꎮ四㊁结束语在前文的叙述中可知ꎬ技术是生产发生变革的主要动因ꎬ而在历史上大国的发展总是会仰仗技术的革新和经济的高速运转ꎬ但是从我国的基本情况出发ꎬ我们在之前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下积累了很多技术资本ꎬ产业的更替也势在必得ꎬ只是随着时代变迁ꎬ环境的质量需求成了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ꎬ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需求ꎮ景维民ꎬ张璐认为 主要研究转折点出现的第二类原因 偏向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ꎮ 首先ꎬ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中的领军地位决定了我们肩负更多研发和发展创新型技术的责任ꎬ清洁型的技术在发展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ꎮ其次ꎬ从我国内部考虑ꎬ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经久不变的口号和目标ꎬ那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成为了我们技术人员的重大突破目标ꎬ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技术进步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ꎮ再次ꎬ技术对环境的偏向进步也会再次激励市场和政策的推出和实施ꎬ新技术的出现既增加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ꎬ又会带来较小的污染ꎬ使越来越多学者选择把技术的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模型ꎮ在研究此类问题的解决上并不是那么完善ꎬ所以在之后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平衡上还需更深的研究和探讨ꎬ技术偏向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ꎬ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ꎮ参考文献:[1]AcemogluD.Directedtechnicalchange[J].ReviewofEco ̄nomicStudiesꎬ2002ꎬ69(4):781-810.[2]AcemogluDꎬAghionPꎬBursztynLꎬHémousD.Theenvi ̄ronmentanddirectedtechnicalchange[J].AmericanEconomicReviewꎬ2012ꎬ102(1):131-166.[3]陆雪琴ꎬ章上峰.技术进步偏向定义及其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ꎬ2013ꎬ30(8):20-34.[4]周国富ꎬ李时兴.偏好㊁技术与环境质量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机制与实证检验[J].南方经济ꎬ2012(6):85-95.[5]景维民ꎬ张璐.环境管制㊁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ꎬ2014(9):34-47.作者简介:杜文会ꎬ女ꎬ河南新乡人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ꎮ241。

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的转变

作者: 卢思诺[1];崔琳璐(指导)[1]
作者机构: [1]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100033
出版物刊名: 中国市场
页码: 189-19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1期
主题词: 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转变;问题;方法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人民群众对于财经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纸媒已经被新媒体新闻所取代,纸媒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比较乏味,大众化程度比较低,而新媒体财经新闻成为了大众所接受、喜爱的媒介,在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财经新闻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完成转型,让财经新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更好地发展。

作者是一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比较关注财经发展趋势,文章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财经新闻的转变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al: stimulate investmen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PEECH: President Bush urged the American people to
get back to normal, to shop, to travel, to do business or to live life as they did before Sept.11 Result : consumerism , materialism and the undoing of community!
What the author thinks:
Pre-Sept.11 world was not perfect.
Figure out more 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ing economy.
Grasp the renewed sense of community and reform our society with such spirit.
Cut back on oil Sales of SUV rose (gas-guzzler); shopping malls
Irrational behavior compulsion
To DO:
Huge Deficit (Bill Clinton: zero) Remains a issue difficult to tackle until now
This is why the author stand against bush’s policies
Self-dependent
National introspection
Americans should look into themselves
Nascent community Gather with others and talk, sing, question and argue.(ideas and creativity) isolation(TV, game boys)
U.S wars on Afghanistan and Iraq Bank loans interests 10years 4 tri dollars
Medical insurance and wages paid to those soldiers
Bush gov.
“ Economic Patriotism ”
a series of four coordinated terrorist attacks by the Islamic terrorist group on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1. the North and South towers, respectively,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complex in New York City. The attacks killed 2,996 people and caused at least $10 billion in property and infrastructure damage.
September 11 Economc Impact1. Direct & Indirect losses 2. Economic policies held by Bush government vs author a. consumerism b. materialism c. community
4 times in a year 1.25tri
1.Federal reserves cut interest rates 2.Bush administration cut tax
3.Short-term stimulus package 60bill Space industry aid program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plan
Economic losses
Stock market(exchange closed;Panic selling by investors Dow Jones Industrial Index fel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roke down lost data(lost job and wages)---GDP decline 27.3billion Infra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Than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