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综合性学习(77)
2024年八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优质

2024年八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学会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
提高文学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古代诗歌、现代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
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部分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
部分小说、戏剧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古代诗歌教学内容:《登高》、《春望》、《夜泊牛渚怀古》等。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2.第二单元:现代散文教学内容:《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
教学重点: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3.第三单元:小说教学内容:《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环境等。
4.第四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雷雨》、《茶馆》等。
教学重点:分析戏剧的结构、人物、冲突等。
5.第五单元:古文教学内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教学重点:理解古文内容,把握古文的特点。
6.第六单元:现代诗歌教学内容:《我爱这土地》、《乡愁》等。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审美价值。
7.第七单元:写作教学内容: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教学重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8.第八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演讲、辩论、采访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
综合性学习的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
2.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体验综合性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2. 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调查访问、资料搜集、成果展示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写作、演讲、表演等,全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 课中实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3. 课后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成果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文章、报告等。
2. 网络资源:与主题相关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3. 人力资源:邀请与主题相关的专家、学者、实践者等进行讲座或访谈。
4. 实物资源:与主题相关的展品、标本、模型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2.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避免学生放任自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八、教学案例:1. 小组讨论: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6综合性学习》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6综合性学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 6综合性学习》是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方法。
课文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二是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三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和反思。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对于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在综合性学习中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方法,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认识综合性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方法。
2.难点: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成员和分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系列《综合性学习(全套)》教学设计(精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全套)》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1.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作为青少年学生怎样践行低碳生活。
2.激发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培养热爱与保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品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播放《呼唤》(公益环保歌曲),在PPT上显示其歌词:大海是蓝色的吗?(女)妈妈,为什么听不到小鸟在唱歌呢?什么时候能听到叮咚泉水的声音呢?(爸)是呀,大地上有清清的河水在流淌蔚蓝的大海也是碧波荡漾可是,要懂得珍惜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永远哦(妈)是呀,那个时候山间的泉水叮咚作响林间的小鸟也随心歌唱但是我们要懂得保护他们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自然还记得,树的翠绿向山间伸展我知道,我们的家园和谐自然还记得,美丽的天空蔚蓝一片我感叹,我们的幸福将会永远还记得,山泉叮咚百灵鸟歌唱我骄傲,我们生活在人间天堂还记得,宽阔的海洋碧波荡漾我自豪,我们的地球风华正旺听,大地呼唤的声音何时才能够散发青春每天都是轻松的心情问,正在沉睡的人们可想过失去生态平衡就会失去后代的生存听,大地哭泣的声音是在诉说受伤的爱情渴望久违的纯洁心灵看,整天忙碌的人们游走在尘世的眼神竟然忽略了母亲的愁容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学提示】PPT展示环境变化的原因图示。
【教学提示】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而不是征服。
地震、泥石流、洪水频频发生。
因此,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当务之急。
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和谐家园,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地球继续变暖、环境继续恶化,提出要“低碳生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碳生活,了解低碳生活,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低碳和低碳生活1.什么是低碳?低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明确:①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某某省乳山市南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新人教版活动目标:1、通过寻觅、观察秋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秋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秋天的情感。
2、在观赏秋天、赞美秋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秋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养成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难点:写景抒情的方法及如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活动的准备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各组人数尽可能大致均衡,选举组长一名,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决定自己寻找秋天的路线,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进行小组分工,三项活动全班学生都要参加。
准备好写作、绘画等需要的用品。
(1)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2)在学生进行活动准备时,及时进行指点和帮助。
(3)协助学生做好成果展示的组织和评价。
(4)尽量收集较多的资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秋天1.导入活动师:秋天已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到哪去找秋天吗?(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
)生:讨论后决定到田野里去寻找,到实践园去寻找。
师指导: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
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要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
“眼睛”瞪得圆圆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案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活动目的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爱是至高无上的。
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
活动时间二课时活动准备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活动过程一、听故事。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
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
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
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听母亲的故事。
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
二、谈感受。
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
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
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请学生展示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作品。
也可出示自己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
《综合性学习》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1.2 教学内容(1)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实践一组综合性学习案例;(4)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实践操作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准备2.1 学具准备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学习用品。
2.2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一组综合性学习案例,以及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和素材。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综合性学习。
3.2 学习概念教师简要介绍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对综合性学习的正确认识。
3.3 分析方法教师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明确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3.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综合性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训。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课后作业,内容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设计6.1 作业目的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6.2 作业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学习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6.3 作业要求(1)内容丰富,涵盖所选主题的多个方面;(2)设计合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展示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4)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协作良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全册)1、献给母亲的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①我把赞歌唱母亲:搜集三首歌唱母亲或者母爱的歌曲(有词谱);②说不尽的母爱:搜集描写母爱、赞美母亲的古今中外诗歌10首以上;写母亲或母爱的小说、散文各2-3篇;搜集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2篇。
③我为母亲画像:搜集母亲的绘画、摄影作品、电影广告图片,或为自己的母亲画像、拍照,并配上有关赞美母亲的格言、俗语,不得少于6幅。
④母爱无处不在:搜集反映各种动物中体现的母爱故事,整理成3-5篇短文。
⑤写不完的母爱:完成一组系列作文,文题如下:A、以“我的母亲”为题为自己的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能够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600字以上;B、以“母亲,请听我说”为题作文,600字以上;C、以“母爱伴我成长”为题作文,600字以上;D、以“伟大的母爱,光辉的人生”为题写一篇关于母爱的小论文,1200字以上。
小组内传阅并共同修改,写出修改意见。
2、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①春天赞歌:搜集三首歌以上唱春天的歌曲(有词谱)。
写出解说词。
②漫步春天:搜集3-5篇赞美春天或描绘春天的散文。
写出读后感。
③春在诗中:搜集歌颂和描绘春天的诗词曲。
写出赏析词。
④春景寄语:搜集5幅以上关于春天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诗文名句;⑤春有千千结:完成一组系列作文,文题如下:A、联系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题写一篇介绍春天的知识短文,力求准确明白,600字以上;B、以“春在人间”为题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600字以上;C、以“春天”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可以是诗歌,不少于16行;可以是写景抒情散文,不少于600字;可以是小说,不少于600字。
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
3、科海泛舟(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①社会与科技:搜集并介绍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科技发展史知识;②我与科学家:搜集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家的史实轶事,写成介绍短文,展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成就;③科学与思考: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与科学知识的联系,驰骋想象,写三篇科学知识介绍文章或科幻想象文章;④小小科学家:把自己的小发明与小制作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同学),或根据身边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写成新闻通讯稿;⑤科技面面观: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方式:主持人组织活动,口头表达训练。
三、“走”的发现
1.名胜古迹对联考。
展示并介绍同学亲手书写的五副对联,讲述同学们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对联,介绍昆明滇池第一长联。
2.后生斗胆对对子。
由同学自创上联,其他同学对下联。
活动由主持人组织,分五个小组讨论、写作、发言。
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我们更要做有心的旅行者,进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考证。暑假将至,同学们也在积极准备,要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旅游,因为生活中能获得比语文书更丰富更直接的体验,它不仅可以增补我们语文知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把握关键字句,体会诗人深沉的送友之情。
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导入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
c.我们与“走的文学”。
◆“游”
◆“在旅行中成长”
◆“旅行计划”
◆“做有心的旅行者”
◆“锦上添花说对联”
◆自创对联
五、课后拓展性学习
1.以风景图片为内容写对联,也可以自己命题。
2.制定并落实暑假旅游计划,在旅游中去发现最细微的美,写旅行札记。
请出四位主持人,代表全体学生说出学习后的心声。全课结束。
学生在倾听中回想。
章节(课题)名称
综合性学习
学时
1-1
总课时
77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尤其是对联的赏析和创作,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过程
方法
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锤炼和提升语文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走”的文学
1.小品表演:背起行囊走四方。(同学活动结束)
2.老师介绍“走的文化”。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节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只有生活好了,我们才能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有志在四方,才能增长我们的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老师语)
二、“走”的故事
1.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旅游相册。
同学们有的去了世界各地,有的去了祖国各风景点。通过对“欧洲游”“黄果树瀑布游”等地的介绍,同学们加深了形象认识。
2.讲述你旅行中的故事。
同学们或口头讲诉北京游中对清华、北大的印象,或借助课件讲述上海之旅、桂林之旅的印象。
3.谁不说俺家乡好。
a.走的文化:凤凰卫视的追求。
◆永远的三峡
◆两极之旅
◆欧洲之旅
◆千禧之旅洲
b.走的文学:现代文化人的采风。
余秋雨、唐师曾、周国平与他们的作品。
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唐师曾与《我在美国当农民》《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
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
讲述自己旅行的故事
学生对对联。
寻找走的文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