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胞外水解酶)拮抗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机制研究
大豆霜霉病与根腐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方针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19大豆是重要的经济类作物,同时也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是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大豆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证油料作物科学供给的重要支撑。
大豆生长阶段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病虫害因素是最主要的方面。
基层地区的很多种植户在大豆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并没有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普遍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大豆的正常生产,甚至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大豆死亡,影响到最终的产量。
在大豆多种病虫害中双霉病和根腐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两种病害,该类病害在防控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现代化的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此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油脂加工以及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市场对优质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我国大豆的总体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每年我国需要从国外引进大批量的大豆。
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大豆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大豆面积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大豆的自给率明显提高。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大豆产量是关键。
在大豆种植中影响其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是病虫害,大豆尽管生育周期较短,但是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果不注重做好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防治不到位,防治不科学就会给病虫害的快速传播蔓延提供条件。
因此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应该结合生长发育特点,加快大豆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掌握大豆生产阶段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更好地保障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大豆霜霉病与根腐病的发病原因1、大豆霜霉病①病原特征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大豆生长期间低温多雨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东北地区大豆田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拮抗作用

东北地区大豆田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拮抗作用孙川;朱晓峰;王媛媛;刘晓宇;陈立杰;段玉玺【摘要】Trichoderma is an important soil ecosystem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opulation diversity of Trichoderma in soybean fields in Northeast China,147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oybean fields of Liaoning,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from 2012 to 2014. A total of 237 strains of Trichoderma were isolated using dilution plate method and soil particles isolation and culture. Thes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nd grouped into 15 specie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Trichoderma harzianum(77 strains,accounting for 32. 49% of isola-tions). Another dominant species was Trichoderma atroviride(49 strains,accounting for 20. 68% of isolations). The numbers of Trichoderma in Liaoning and Jilin were more than tha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 citrinoviride and T. spirale had been found in Liaoning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T. feritile,T. erinaceum,T. parceramosum,T. asperellum and T. strigosum were only found in Liaoning Province. 2 Trichoderma strains,sneft - s57(1)and sneft- l50(2),had higher efficiency in killing nematodes,and stronger antagonism to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Rhi-zoctonia solani.%木霉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群。
木霉菌应用研究进展

木霉菌应用研究进展胡娴; 何珊; 史红安; 谢安娜; 李红年; 佘艳萍【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木霉菌; 应用; 研究进展【作者】胡娴; 何珊; 史红安; 谢安娜; 李红年; 佘艳萍【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湖北工程学院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孝感 432000; 孝感市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湖北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属于半知菌类,是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常在土壤中、腐烂的木材上被发现[1],具有适应广、代谢物质多样、寄生广泛、环境友好等特点[2]。
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霉菌能寄生于病原微生物,并能导致其死亡,于是拉开木霉菌用于生物防治的研究的序幕[3],其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具有高效、经济、便利等优点,使得化学防治成为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人畜中毒,杀死益生菌,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高残留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来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受到广泛关注,生物农药具有来源广泛、对病原物危害小、对环境友好等特点[4]。
本文通过对木霉菌的分类、作用方式和生防机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评价木霉菌作为拮抗真菌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木霉菌的生物防治和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1 木霉菌的分类地位1794年,Persoon建立了木霉属(Trichoderma),当时研究的四种真菌中只有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仍属于木霉属,并被保留至今。
绿色木霉(T. viride)与红棕肉座菌[Hypocrea rufa(Pers .) Fr.]在形态上难以区分,Tulasne在1865年提出了次生动物性别状态的联系,绿色木霉的无性阶段是由红棕肉座菌的孢子萌发形成,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但20世纪初木霉属的有性型问题首次被关注[5]。
木霉菌特点和应用

木霉菌特点和应用一、产品特点木霉菌为黄褐色粉末,是纯生物活体制剂,是通过人工培养方法将木霉菌的孢子粉浓集制成。
本剂的作用机制具备抗生素所有机制,如杀菌作用、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毒性蛋白及竞争作用等。
由于复杂的杀菌机制,使有害病菌难以形成抗性。
因本剂对病原菌具普遍拮抗作用,可防治黄瓜、番茄、辣椒等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绢病、疫病等。
也可以防治葡萄灰霉病、油菜菌核病、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等。
本剂适应的自然环境,在pH4~9.5,温度10~45℃,相对湿度60%~100%条件下均可生长。
在高湿条件下,防效更佳。
剂型有2亿个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
二、使用方法1、拌种防治立枯病、痒倒病、白组病、根腐病、疫病等,可通过拌种,将药剂带入土壤,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预防病害发生。
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5%~10%。
为了增加药剂在种子上的附着力,可先将种子喷少量水再搅拌均匀,使每粒种子均湿润,然后倒入药粉,再均匀搅拌,使种子外裹上药粉,然后播种。
如是催芽的种子,因本身湿度大,附着药粉性能更好。
2、灌根防治根腐病、白绢病等根部病害,可采用灌根法。
一般是用本剂的1500~2000倍液,每棵病株灌药液250mL。
为使药液接触根部和减少土壤吸附,可先将病株四周挖个圆坑后再灌药,药液渗下后及时覆土,防止阳光直射,降低菌体的活力。
3、喷雾防治发生在作物叶片、茎和果上的病害,如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纹枯病等,可采用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三、注意事项1、本剂不能与酸性、碱性农药混用,更不能与杀菌农药混用。
2、应在发病初期施药,并做到喷药均匀、周到。
3、如喷药后8h遇降雨冲刷,应在晴天后补喷。
4、药剂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和光线照射。
超过保质期的药剂不能再用。
木霉菌T38D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拮抗机制

Zh oYo g in Ta a m e , oYo g i Zh n l g, i e u a n q a g, iLin iGu n xa, a g Y结果表明 : 木霉菌 T 8 3D对根腐病 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 , 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 的拮抗 系 数达到 I级 , 4种镰孢 菌的拮抗 系数均达到 Ⅱ级 ; 对 木霉 菌 T 8 3 D可以寄生于 4种根腐病菌菌丝上 , 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 ; T8 3 D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 菌的抑制率可达 10 0 %,对终极腐霉 菌的抑制率为 8 . 76 %,对燕麦镰 孢菌的抑制率为 7 .%,对其余 3种镰孢菌 的抑制率都在 4 % 0 T 8 52 0 5 %;3 D的易挥发性代谢产 物对 立枯丝核 菌和终极腐霉菌有一 定的抑制效
a u ia i g fc o f c n u t ai g i iv l o ic T e r s l h we h tt e a t g n s c o mc e to 8 g is s c h v t a e t a e a d c l v t n se e f m fd s . n i n i h e u t s o d t a h n a o it c e i n f s i T3 D a an t
R i co i l n yhu u i m ra h d I, d ra h d I a a s g J m p . e m coc pc o s ra o h w d ta h o tn s a a d P t i z a o n m lmu e c e a e c e I i t / ' s p T irso i b evt n so e t t n n  ̄o u g / h i h
木霉菌生物防治什么病害

木霉菌生物防治什么病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因而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
防中的应用倍受人们关注。
在2013年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 具有很好的生防活性。
霉菌生物农药系新型生物杀菌剂。
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微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在苗床使用木霉菌剂,可提高育苗与移植的成活率,保持秧苗健壮生长。
也可用于防治灰霉病。
本品特效期长,作用位点多,不产生抗药性,突破常规杀菌剂受限条件,不怕高湿,而且湿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杀菌谱广,无残留毒性,对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木霉菌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至目前报道约29种真菌)病,研究最多的真菌是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灰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炭疽菌、镰刀菌、菌核病。
木霉菌使用于拌土、
拌种、注射及喷洒,经实验能减少土壤中病原真菌的密度,并降低病害的发生。
东北地区大豆田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拮抗作用

L i a o n i n g , J i l i n a n d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s r f o m 2 0 1 2 t o 2 0 1 4 .A t o t a l o f 2 3 7 s t r a i n s o f T r i c h o d e r m a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2 .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8 6 6 , C h i n a ;
S U N C h u a n ,Z H U X i a o—f e n g , WA N G Y u a n—y u a n , L I U X i a o— y u , C HE N L i — j i e , D U AN Y u— x i
( 1 . N e ma t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o f N o r t h e r n C h i n a ,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8 6 6, C h i n a ;
3 . C o l l e g e o f S c i e n c e ,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劫 e , S h e n y a n g 1 1 0 8 6 6, C h i n a )
根腐病防治方法

根腐病防治方法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
这种病害会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防治根腐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这样能够减少植物受到根腐病的侵害。
在选用抗病品种时,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选择。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使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同时要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酸碱度的改变,进而影响植物的根系健康。
3. 合理浇水:根腐病一般是由于土壤湿度过高导致的,因此要注意合理浇水。
避免积水,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可以通过适时疏松土壤、加入适量有机质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4. 移栽和消毒:定期进行植物的移栽,以减少根腐病的传播。
同时,在移栽时要注意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消毒剂或高温烘烤的方法来杀灭病原菌。
5. 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的pH值,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根腐病偏爱酸性土壤,因此可以使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6. 适当修剪:及时修剪病株的枯死和病变部分,以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7.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放线菌、木霉菌等,可以对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
这些微生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8.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植物的轮作和休闲,可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的病原菌种群结构,减少病原菌的积累;而休闲则可以使土壤得到修复和恢复。
9. 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根腐病的防治不应只依赖于单一的方法,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土壤条件、植物特性和病害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根腐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种植管理中做好各项措施,以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防治根腐病的同时,才能有效地减少植物因病害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