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0张PPT)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 时间最长的货币,用重量作为 货币单位。这种小铜钱外圆内 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 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为一铢。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 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 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 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 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 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 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 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 ,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 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
主
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 样,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
父 偃
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先“削”、后平”
削藩令
七国之乱
平定叛乱
汉武帝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 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1.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
2. 侯得帝感国到恩势封戴力地德,的名实。加诸强侯为为中 子推削央 弟恩你集 ,德国权 不仅的没目有的反。抗,还对皇
治、思想、经济和军事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2、商人控制冶铁 铸币卖盐(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解烦之措 1
目的是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和集权中央。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 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为一铢。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 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 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 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 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 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 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 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 ,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 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
主
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 样,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
父 偃
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先“削”、后平”
削藩令
七国之乱
平定叛乱
汉武帝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 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1.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
2. 侯得帝感国到恩势封戴力地德,的名实。加诸强侯为为中 子推削央 弟恩你集 ,德国权 不仅的没目有的反。抗,还对皇
治、思想、经济和军事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2、商人控制冶铁 铸币卖盐(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解烦之措 1
目的是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和集权中央。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4张PPT)

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 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三:(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 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1.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的发展 2.提出: 主父偃 3.措施: ①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
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4.效果: ①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5.刺史制度: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106)。 酎金夺爵
诸侯势力膨胀
七国之乱
汉景帝:晁错建议削藩,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吴王刘濞为首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景帝派周亚夫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但是 诸侯王国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他们依然威 胁着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 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 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 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自主学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
1.背景: 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 流行;诸侯王门下宾客,常常批评皇帝政策
2.提出者: 董仲舒
3.措施: 儒家学说立为太正学统思想(忠君守礼);重用儒生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儒经) 4.影响: 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
西汉建立
恢复发展 社会生产
休 养
重视农业
文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三:(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 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1.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的发展 2.提出: 主父偃 3.措施: ①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
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4.效果: ①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5.刺史制度: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106)。 酎金夺爵
诸侯势力膨胀
七国之乱
汉景帝:晁错建议削藩,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吴王刘濞为首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景帝派周亚夫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但是 诸侯王国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他们依然威 胁着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 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 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 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自主学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
1.背景: 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 流行;诸侯王门下宾客,常常批评皇帝政策
2.提出者: 董仲舒
3.措施: 儒家学说立为太正学统思想(忠君守礼);重用儒生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儒经) 4.影响: 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
西汉建立
恢复发展 社会生产
休 养
重视农业
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32张PPT)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盐铁官营、专卖。
五 铢 钱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 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国家财政有了很大改善,为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 础。
四、军事措施
背景: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民族,在首领冒顿 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侵扰。
冒顿鸣镝射马图
汉初与匈奴和亲
汉初分封的诸侯 王的势力逐渐膨胀, 对皇权构成了严重 威胁。
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 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 面临着王国的威胁。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 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措施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首创年号纪 年法。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 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 大的皇帝。
文韬武略,发扬光大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 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 但是大臣都拥戴这位年青的皇帝吗?
课堂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 上从其计。”文中“上”指(D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A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B)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4、《史记• 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 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C )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盐铁官营、专卖。
五 铢 钱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 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国家财政有了很大改善,为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 础。
四、军事措施
背景: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民族,在首领冒顿 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侵扰。
冒顿鸣镝射马图
汉初与匈奴和亲
汉初分封的诸侯 王的势力逐渐膨胀, 对皇权构成了严重 威胁。
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 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 面临着王国的威胁。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 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措施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首创年号纪 年法。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 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 大的皇帝。
文韬武略,发扬光大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 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 但是大臣都拥戴这位年青的皇帝吗?
课堂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 上从其计。”文中“上”指(D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A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B)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4、《史记• 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 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C )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 子 子汉武帝子接受子了主子父偃的子建议子,实行“推恩令”,下令
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刺史制度
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上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 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独儒尊术儒以术后,,是官董吏仲主舒要建自议儒汉生武,帝儒实家行逐的步统发治展政,策。 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
一定不要把别人都当傻子,事实上,所有你能遇到的人都比你聪明。如果你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为人处世,那么你的人脉会越来越宽,财富越来 越多,人生也就越来越好! 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对于人来说,白癜风康复报告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重在实干。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即位时,从思想上进一步 强背化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 为汉封初建主统张治无者为的而迫治切,需诸要子,百而家儒 家各的派大相一当统活思跃想,和许君多臣士伦人理四观处念 显游然说与,武依帝附时诸所侯面王临,的对形抗势朝和廷任。 务相适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表现:
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 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 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什么是大一统?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 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 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1张PPT)

刺史制度
地 方
刺史(十三州部) 督地方官员 抑豪强及其子弟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 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 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指责中央。
道家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儒家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 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在长安兴办太学 3.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
刘邦共封了七 个异姓王和九个同 姓王他们在王国内 可以:
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内 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的号令, 时刻有谋反的企图,你作为 皇帝你将怎么办?
想一想
西汉的诸侯国 势力强大,威胁 中央政权,他 该怎么办 呢····· ·
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 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 封号——推恩令(主父偃)
主父偃 yˇan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 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 汉武帝又借口 诸侯王所献酎 金的斤两、成 色不合规定, 废诸侯106人。
秦皇
汉武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 汉武帝: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开创了汉朝 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 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课堂小结
颁布推 恩令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随堂训练
(1)汉武帝。 (2)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 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 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推恩令”的实施
观察和思考
金缕玉衣
汉武帝继位后 面临了哪些困难? 之后,他又推行了 哪些政策实现大一 统的呢?
(提示:从政治、 思想两方面分析)
梁王出行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 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 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说明什么问题?
政治上:诸侯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 央集权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
政 问题:诸侯势力过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治 上
解 措决施:接 — 的受子允主弟许父,诸偃建王的立将建较自议小己,的的颁侯封布 国地推独尊儒术” 上 措施:2.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经: 济上: 1.统一铸币 2.盐铁官营
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什么 措施?
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三 盐铁专卖
观察和思考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1)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
央,统一铸五铢钱。 (2)全国设盐铁官,实行
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五铢”钱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入新课
汉武帝
导入新课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 外。”
——《汉书·食货志》 文景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 裕,国库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恢 复与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33张PPT)

☆汉武帝能够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原因。
(1)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繁荣经济,为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巩 固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巩固大一 统的主观因素。
方法技巧 制作导图记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作用。
☆正确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必要性:西汉初年,诸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中
央的政策,这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时期,诸子百家学说 仍很活跃,这不能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理念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 家学说上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统治中国 几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②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促进国 家统一。 (2)消极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思想 专制政策,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争鸣和科学
进步。
目的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收回铸币权: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五铢钱 (2)盐铁官营: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 措施
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
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西汉的鼎盛
2.措施
提出者 颁布“推 恩令”
主父偃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
实施办法
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
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3张PPT)

刺史六条问事 一、强占
刺
田宅,以强凌弱; 二、不奉诏书,
史
侵犯百姓; 三、不恤百姓,肆意 杀人; 四、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制
五、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六、 阿附豪强,背令枉法。
度
——改编自《刺史六条》
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控制。
思想
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 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 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如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 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 点议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
政治
背景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 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 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 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 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 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 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 混乱。
相关史事
高祖封王
诸
西周
秦朝
西汉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侯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
史记·富豪榜
诸
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 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
侯
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王
势
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
汉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 乱,虽平定,但王国问题
未根治。
大
汉武帝:“诸侯或连城
数十,地方千里,缓则
金缕玉衣
骄,易为淫乱;急则阻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刘 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 戊之墓。曾参与“七国 师”。
之乱”谋反,以死谢罪。
王
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能学会如何评价汉
武帝。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 帝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 中国的影响。
汉武帝的烦恼一
情境短剧一
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为先帝削藩而死。 先帝为何冒险削藩? 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拥有接连 不断的城池,土地方圆上百里。天 下平稳时,他们容易奢侈骄横;形 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强大,联合 起来反叛朝廷。 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为何失败? 强行削弱诸侯的土地,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发生。 晁错正是实行强行的削藩政策,使得吴、楚等七国 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出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遇 到了哪些问题?
大一统之经济
经济问题 私人铸币现 象存在 盐铁经营权 掌握在豪强 手中 经济措施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 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 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
四、千秋再回首
政治、思想文化、经济 三大烦恼:
毛泽东
姓名:刘彻(前156—前87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 家、诗人、民族英雄。 汉景帝的儿子、汉文帝的孙子、 汉高祖刘邦的重孙子。
汉武帝
16岁继位,在位54年(公元 前141年—公元前87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能够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
地 方
刺 史
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史的 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员, 职能: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大一统之政治
政治措施:
1.推恩令。
2.削爵、除国。 3.刺史制度。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秦始皇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
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
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
采用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以儒 方式 学为正统
结果
嵌 制 了 思 想 , 摧 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残 了 文 化 , 加 速 ,巩固了统治,使儒学逐 了秦的灭亡。 渐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烦恼三
汉武帝大一统之经济
汉武帝的烦恼二
材料研读:
材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 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 策,指责中央。 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汉 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武 ——《汉书·董仲舒传》 帝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汉武帝面临什么 样的问题?
董仲舒献良计
汉武帝大一统之思想文化
大一统之思想
“ 罢黜(chù ) 百家,独尊儒术 ” 1.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2.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采取 了哪些举措?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 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 《书》、《礼》、《易》、《春 秋》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分组讨论:
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思想上的措施有哪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一统之经济
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 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而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译文:吴王刘濞境内的豫章郡有产铜的矿山, 他召集了许多不向官府登记户籍的流民开矿铸钱 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在吴国东部用海水煮盐;所以,吴王刘濞不必 2. 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 向百姓收取赋税而官府费用却极为充裕。 )
汉武帝
主父偃
结合情景短剧和教材内容,思考汉武帝遇 到了什么样的难题?
1 、诸侯王势力强大,对抗朝廷,企 图谋反。 2 、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与官府 分庭抗衡。
主父偃献良计
汉武帝大一统之政治
情境短剧二
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啊! 陛下,臣有一计。 爱卿快讲! 如今,诸侯子弟有的就有十几人了, 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 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 肉,却没有尺寸之地封国,那陛下 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土 地分割给他们的子弟呢,封他们为 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 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此计甚妙!即日昭告天下, 实行“推恩令”!
汉武帝
主父偃
诸 侯 国
嫡 长 子 长 子 次 子
儿 子
儿 子
儿 子 儿 子 儿 子 儿 子
推 恩 令
汉武帝大赞“此计甚妙”想一想妙在何处 呢?
大一统之政治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汉武帝在政治方面还采 取了哪些措施?
大一统之政治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
公元前122 年,汉武帝 又借口诸侯 王所献酎金 的斤两、成 色不合规定, 废诸侯106 人。
1、主父偃“推恩” 建议; 2 、董仲舒 “ 罢黜百家, 两大良计: 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 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种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 官营专卖。
提出“推 恩” 建议
罢黜百家
建立汉朝
汉武盛世
独尊儒术
休养生息
国大一统
汉 高 祖
主 父 偃
汉 武 帝
董 仲 舒
课堂检测:连连看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 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2.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 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 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 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 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你猜测一 下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有可能生活在 (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三国时期 D. 西汉
人教2016新课标 历史(七年级) 上册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